A. 1、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标准2、幸福指数...
呃…还有具体数值?我觉得只要身体健康,不用为儿女操心、吃穿用度基本不缺、儿女能时常回家看望父母。这样的老人就很幸福了!如果你非要个数值的话,你就按我说的这些自己估个吧!
B. 现在问人就是“你幸福吗”而且还要幸福指数。想问一下幸福最高指数是多少最低指数是多少
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率/(吉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可见理论上最低是负数,最高不封顶,但实际应该在1左右,数字越大幸福指数越高。
C. 你觉得农村老人生活艰苦吗
农村老人生活艰苦吗?这个问题要从三方面来说:孩子孝敬吗?家庭经济条件好吗?地方经济实力如何?这三方面的问题,有一条能够满足,可以说农村老人生活的就比较滋润。反之,什么也不占,生活是否艰苦?就要看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农村老人生活艰苦吗?从精神上来说,在于个人心目中的幸福指数;以现实生活来说,和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目前,农村老人的幸福指数总体来说不错,毕竟这些老人都是吃苦耐劳的人,过过苦日子,明白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当然也有很多现实原因,比如子女不孝敬,家庭经济条件差,地方经济实力有限等问题,使得部分农村老人生活比较艰苦。总之,农村老人的幸福感和滋润的养老生活,是多方面的问题,非常复杂,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需要大家坦然面对现实,能够把艰苦的生活,活出“诗意”,也是一种本事。
D. 我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幸福指数5.1242020年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联合国发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报告》,从该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是5.124,在来自156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数评分标准从所有国家的人均实际GDP、社会支持、健康预期寿命、自由度等多方面进行评选,满分是10分。此次报告中,芬兰依然稳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数为7.809,而丹麦、瑞士、冰岛紧跟其后,幸福指数都在7.5以上。
2、就业压力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生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都在实行改革,采用先进的技术或者引起先进的设备,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人工的投入,可以节省成本,而中国每年步入社会就业的人不断增加,尤其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多,面对的就业压力就非常大。
3、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假期少
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世界闻名,这是因为中国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是很长的,很多人一个月只有两天休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时间在10小时。很多人虽说是双休的工作,但经常在加班加点,工作强度很大。这样一年下来,中国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怜,别说出去旅游放松心情了,连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中国人民幸福指数偏低的一个原因。在中国,每逢节假日,火车、高铁一票难求,而自驾回家又堵成长龙,生活在城市里,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医疗、公共环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一直无法提高。
E. 大部分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是多少这个数字怎么计算出来的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幸福感,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见面后问的常常就是:这些年过得幸福吗?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创业的人,事业有成就觉得幸福;学者认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体没大病、不孤独,就觉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什么是幸福
8月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邢占军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诉记者,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
邢占军说,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首先是满意感: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无忧。其次是快乐感:许多事情都能带给人快乐,一句心理学上的谚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去钓鱼;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去结婚;如果你想快乐一生,帮助别人。而幸福感的较高表现是价值感,它是在满意感与快乐感同时具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得到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与西方的享乐主义不同,享乐只追求享乐的过程,缺少更有价值的目标。
一个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强还是弱,可以通过科学的测量来加以考察。例如邢占军提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就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方面对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军做过一个关于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35—45岁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为这部分人群处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相对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最大,是各种变动的直接冲击对象。在家庭中,他们是顶梁柱。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数下降。
不同职业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样。邢占军调查了8个群体后发现,幸福感最强的是国家干部,其次是知识分子和新兴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外企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农民和国企管理者,接下来是大学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贫困群体。在这项调查中,国有企业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较出人意料的。邢占军说,这里面有社会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专门制造大型机械的国企近期进行了改革,45岁的大李跟其他许多中层管理者一样,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干部待遇,收入与部门整体收益挂钩。结果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时还不如一线的职工挣得多,这使他很尴尬,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怀疑,更谈不上幸福了。
研究还发现,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别人都觉得一个人应该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觉得。有一位40多岁的职业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财务,收入可观,爱人事业有成,孩子即将上大学,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她。但她觉得并不幸福。原来,她总爱防范别人,也没有知心朋友,生活没有目标,整天感觉不舒服。邢占军说,外人看她什么都有,应该很幸福,但这位女性看重的却是人际关系和价值实现,这说明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存在巨大差异。有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感到幸福,就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状况,这有利于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幸福。
财富和幸福没有太大关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对中国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试。测试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但在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只有可以进行直接的比较时,富裕的一方才会表现出更强的幸福感。这说明,幸福与财富的确有关联,但是相关程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相符的。回想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看看现在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虽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的东西也多了,但我们并不觉得比小时候幸福。这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欲望过度扩张、身心失衡有密切关系。
学会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军说,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标准。人活着要有目标,目标要高于现实,但又不可过高。能够激励自己,而不构成巨大压力的生活目标才是合适的。最后,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能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他人。现代社会流动性大,人们的发展目标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此要平心静气地看待,把握好现在,不必去忌妒别人。
对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也要平和地看待。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污染等,要理性对待,要认清这些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也需要靠社会发展来解决。邢占军说:“这样,心态才会好,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觉得亮堂,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F. 你认为现在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过的幸福吗
农村老人的生活幸福吗?幸福这个概念,在每个人心中的尺度都不一样。同等的生活水准、同样的条件下,期望值不一样,幸福感就不一样。作为旁观者,去评判农村老人的生活、幸福与否,我只能说下自己的想法: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留下宝贵意见。
G. 中国人幸福指数是多少
中国人幸福指数是69.84分。在来自156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数评分标准从所有国家的人均实际GDP、社会支持、健康预期寿命、自由度等多方面进行评选,满分是10分。此次报告中,芬兰依然稳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数为7.809,而丹麦、瑞士、冰岛紧跟其后,幸福指数都在7.5以上。
中国人幸福指数标准
中国的幸福家庭标准指数应该就是有车有房有存款。父母身体健康,儿女不一定成才,但一定会懂事。经常一家人出去外面旅游,见见世面。过着小康的生活。活得没那么疲惫,每天都比较轻松。一家人和和睦睦幸幸福福。几乎不怎么吵架。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H. 什么叫幸福指数怎么计算
国民幸福指数,是指反映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标。
计算方法
公式一
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这个公式中的基尼系数(Ginico 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
公式二
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
其中a,b,c,d,e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8)乡镇老人的幸福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
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心理参照系
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
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因此,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成就动机程度
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本体安全感
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
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系。
I. 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中国内地的幸福指数是51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J. 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为什么幸福指数那么高
幸福基于自己的满意和安全感,是指一系列人类的情感和乐趣。换句话说,幸福并没有完全取决于金钱,而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没有养老金的农民,为什么生命的幸福指数仍然如此之高?
1.农民富裕,农民快乐。
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而人民的日子已经变得更好。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可以的,并且逐步增长。
农民的幸福来自农民的主观幸福。
满足往往是幸福的,这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原因,但很多人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做。许多农民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他们不高,知道,所以更容易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