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千亿债务压顶,华夏幸福终陷泥潭
曾经跻身地产销售榜TOP10强之列的华夏幸福(600340.SH),开始为昔日战略的激进付出代价。
2月1日晚间,华夏幸福发布债务违约公告,透露华夏幸福及下属子公司发生债务逾期,涉及本息金额共52.55亿元。然而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可动用货币资金余额为8亿元,无法偿付金融机构负债。
针对此,华夏幸福债权人委员会已经组建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以“不逃废债”为前提,期待稳妥化解华夏幸福债务风险问题。
对于扣除预收款之后的债务总额已逼近3000亿的华夏幸福而言,纾困,或将是一个漫长且阻力重重之旅。
债务困局
公司债券动荡近一月之后,华夏幸福的债务问题终于被搬上台面。
该公司最新公告显示,自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华夏幸福到期需偿还融资本息金额559亿元,剔除主要股东支持后的融资净现金流-371亿元,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导致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
同时,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236亿元,其中可动用资金为8亿元,各类受限资金为228亿元,主要为住宅预售监管资金等各类受限资金,受限资金无法用于偿付金融机构负债,已出现超过52亿资金的债务违约。
事实上,华夏幸福的债务问题在2020年三季报中就已经露出端倪。去年三季报显示,截至去年9月30日,该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债务共计940.2亿元,较上年末的604亿元增长55.6%;长期借款共652.1亿元,较上年末的487.9亿元增加33.7%;另有应付债券余额525.45亿。
债务攀升的同时,华夏幸福在手现金却不断减少。截至去年三季度,其在手现金为366.8亿元,较2019年末减少约10%,单季度末现金短债比仅为0.39。
去年以来,华夏幸福尝试多种融资以应对到期债务,期内共发布融资公告20次,其中发行7笔永续债,共计融资196亿元,初始利率介于8%-8.5%之间。永续债与其他负债不同,报表中不计入“负债”之内,可以起到美化财报的作用,但相对于公司大笔存量债而言,新增融资仍不足以应对兑付危机,与此同时,大幅增长的财务费用拖累公司业绩,三季报显示,华夏幸福去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共计36.78亿元,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数字为9.2亿元,同比大增301%。
陆续到期的债务,最终引爆了这家曾经依靠产业新城综合开发运营而名噪一时的另类地产企业。市场消息显示,2月1日,由华夏幸福牵头,平安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大债权人等组成债务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包括河北省、央行、银保监会、廊坊等在内的相关方面及230多家金融机构与会。
会议上,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阐述了华夏幸福之所以遇到流动性难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希望各个方面能达成共识,以时间换空间,维持稳定,并做到“不逃废债”。
扩张之痛
在债委会会议上,王文学将此次债务危机大体归因为3点:疫情原因、错误判断环京形势、扩张激进。
疫情是全行业都面临的考验,也是引爆华夏幸福债务问题的催化剂,而环京市场折戟和扩张激进,才是华夏幸福走至今天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
2017年3月,环京重镇之一涿州宣布限购,此后包括廊坊、永清、燕郊等几乎所有环京区域都开始限购。环京曾是华夏幸福崛起之地,也是其重要粮仓,作为投资的重点区域,环京一旦限购,对于公司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旗下知名项目孔雀城的销售一落千丈,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现金周转。
根据2017年财报,当年华夏幸福经营性现金流为-162.28亿元,同比上一年暴跌309.04%,孔雀城销路受阻的局面初步暴露。
在孔雀城无法顺利回款之际,华夏幸福试图通过异地扩张平抚周期风险,于是开启了战略性扩张之路。2017年被外界认为是其异地扩张的元年,年报数据显示,这一年华夏幸福新增签署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PPP项目协议21个,其中20个来自于非京津冀区域,非京津冀区域项目新增签约投资额占公司整体新增签约投资额的53%,非京津冀区域销售额占比从2016年的7%大幅提升至23%。
扩张中的华夏幸福的债务不断攀升,2015年公司债务合计只有1429.93亿,扣除预收账款672.55亿后实际债务为757.38亿;而到了2017年就攀升至3048.46亿,扣除预收账款1324.76亿后为1723.7亿,两年债务飙涨近千亿;到了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扣除预收账款后总债务余额约为2900,已逼近3000亿大关。
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大量攀升,致债务压力剧增。数据显示,华夏幸福应收账款自2015年的71.77亿增长至2019年末的468.71亿;同期存货则由1006.21亿增加至2902.81亿。
大幅举债,周转下降,华夏幸福债务压力逐渐显示,并开始寻求外部援助。在2018年和2019年,平安两度驰援华夏幸福,总计投入179亿元,并签订了较为苛刻的业绩对赌协议,规定华夏幸福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1亿元、144.8亿元以及180亿元。
前两年,华夏幸福均已擦线完成对赌业绩要求,但进入2020年,疫情等综合因素下,公司经营疲态尽显,完成业绩几无可能。根据2020年第三季报,华夏幸福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2.8亿元,只完成了180亿元的40%。根据此前约定,如无法完成对赌,那么华夏控股(华夏幸福控股股东)将对平安进行现金补偿。
这宗地块为武汉当年之“地王”项目,华夏幸福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形下仍然豪掷百亿,折射出公司对于这座华中重镇的某大期许,以及希冀调整经营模式的急切。但幸运的天枰似乎倒向了另外一边,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公司既定经营计划几经中断。
市场上,环京市场依然未见起色,加之重仓区域疫情反复,华夏幸福的销售受挫。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华夏幸福全年实现销售额949亿元,同比去年下降33.7%,成为少数销售下滑的大公司之一。
股债双杀
经营的重重压力,引发资本市场不安,华夏幸福股债双杀的局面自2021年初就已显露端倪。截至1月28日收盘,华夏幸福股价报9.45元/股,较上年7月上旬的阶段性高点20.93元/股已然腰斩。
1月28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天津玉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33.34%股权。因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动,因此公司股票将于29日开市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对于此次停牌,外界有两种分析。其一认为华夏幸福是在给自己的争取时间,利用停牌机会寻求解决之道,避免股价继续下跌;其二认为华夏幸福在给外界释放利好,用新能源这一热词刺激股价。
股价颓势,债市更加艰难。1月22日,招商银行对外披露关于“20华夏幸福MTN001”、“20华夏幸福MTN002”交叉保护条款相关事项的公告,表示,从公开渠道获悉华夏幸福下属子公司可能出现两笔信托融资未按期偿付,涉及“中融-骥达11号”和“中融-融昱100号”信托计划。彼时华夏幸福回复称,已与中融信托达成和解,项目不触发“交叉保护条款”。
但华夏幸福多支境外债仍受此拖累而大跌,而包括16华夏债、18华夏01、18华夏02、18华夏03等多支境内债券也已经停牌。
据第一 财经 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夏幸福存量债券有17只,债券余额369亿元;华夏幸福子公司九通基业有24只存量债券,债券余额153亿元。上述债券中于2021年到期的有近两百亿元。
更为艰难的是,华夏幸福连遭机构下调评级,进一步影响公司再融资。1月13日,穆迪将华夏幸福的Ba3评级下调至B2,同时将该评级纳入评估范围,以便进一步下调评级。穆迪认为,评级下调反映出华夏幸福的经营业绩和产生的现金流均低于预期,鉴于其流动性状况不佳,且在未来12-18个月内有大量债务到期或成为可推举债务,这加大了其再融资风险。
1月8日,中金公司也将华夏幸福投资评级降至中性。中金预计,华夏幸福难以完成业绩对赌要求,同时考虑到在三条红线新规试行后,其未来将减少拿地,土地储备规模难以提升,预收帐款同比持续下降,预计未来结算收入和利润增速亦将承压。此后,惠誉、中诚信国际也陆续下调对华夏幸福的评级。
随着公司债务违约公告在2月1日夜间的披露,华夏幸福的现存经营压力和债务问题已悉数浮出水面,市场上担忧与希望并存,外界想要看到,股东、债权人等各方机构坐到一起后,能够协助这家公司成功渡劫。
‘贰’ 华夏幸福基业有哪些分公司都在什么地方
我看到学校里华夏幸福基业的校园招聘启事,主要岗位是在北京及环渤海经济圈内各项目所在地。具体情况你可以到校园招聘现场或者电话59115000转校园招聘部咨询。
采纳哦
‘叁’ 环京一哥折戟,“爆雷”的华夏幸福还能幸福吗
2月1日深夜,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华夏幸福及下属子公司发生债务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额为52.55亿元,但公司的可动用资金仅为8亿,这也是华夏幸福首次官方对外承认债务逾期问题。
据诸葛找房了解,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组建暨第一次会议于2月1日召开。会上,此次债务危机被定调为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对危机进行了总结,并表示 坚决不逃废债 ;政府方面则要求 全力确保有序经营、员工稳定、正常交房。
面对债务危机,华夏幸福给出的解释是:“错误研判环京形势,环京住宅量价齐跌,影响公司回款达千亿量级;新拓展区域的效果不及预期;扩张激进,管理不精细;疫情影响。”
其实早在2018年,华夏幸福就曾爆发过一次债务危机。当时,中国平安作为华夏幸福的“白马骑士”,在帮助华夏幸福度过危机的同时,也成为了华夏幸福持股25%的二股东。
按照与平安的约定,2018年到2020年,华夏幸福归母净利润分别不得低于114.15亿、144.88亿和180亿。2018年和2019年,华夏幸福“擦线”完成业绩承诺,然而2020年的业绩承诺,却未能如约完成。
随着3年合作结束,华夏幸福与平安未来合作的不确定性,也是让市场担忧的原因之一。
从1月8日起,中金公司、穆迪、惠誉等机构先后下调华夏幸福的评级;1月15日,河北省政府承诺为华夏幸福提供高达95亿元的有条件财政支持;1月21日,上交所向华夏幸福发出监管工作函。
“产业地产不好做,周期长,变现慢,步子迈得太大,一味追求销售额,就算是河北老大又怎样?”在业内人士看来,华夏幸福前几年赢在产业地产上,现在也输在这里。而疫情的发生和监管部门“三道红线”的出台,只是加速了危机到来,但这“是迟早的事”。
2016年,华夏幸福凭借着环京区域布局以及产业新城模式,寻求差异化定位,开始大片圈地,销售额超过1200亿元,成为全国少有的区域性千亿房企。但这个业务周期长、招商难、对外部依赖比较大。
2017年,雄安新区规划横空出世,华夏幸福作为河北房企龙头,股价一飞冲天,前景被一致看好。然而政府一纸“限购令”,使得环京区域房价下跌,华夏幸福重金投入的多个产业小镇项目受到严重冲击。
2018年,当华夏幸福去掉“招商引资、植入产业”的光环,产业新城模式对于地方政府的吸引力降至冰点,使得华夏幸福理想中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幻影,陷入资金链困境。尽管住宅板块“孔雀城”一直以高周转模式开发,为产业地产“输血”,但2017年环京市场低迷、限购政策严格,直接拖住了华夏幸福。
2020年以来,疫情叠加环京地区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华夏幸福销售金额及回款同比下滑,经营业绩承压,财务状况恶化。2020年第三季度报显示,华夏幸福应收账款前五欠款人中分别为:固安新兴示范区财政局、沙城经开区管委会、溧水经开区管委会、嘉善商服区管委会和大厂县财政局,欠款总额近280亿元。
在2020-2021年地方财政整体紧缩、房地产全面收紧的情况下,华夏幸福终究还是回归成了地产企业最初的模样;在河北疫情爆发、对赌协议失利后,失去了所有的光环,再次陷入动荡。
目前来看,导致华夏幸福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一是环京区域受政策限制,公司的“现金奶牛”孔雀城销售不利;二是与政府合作开发的产业新城,前期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公司“以短养长“的运营模式使得资金错配,现金流长期紧绷;除此之外,足球等副业也牵扯了公司大量精力和财力。
随着公司债务违约公告在2月1日夜间的披露,华夏幸福的现存经营压力和债务问题已悉数浮出水面。近期,市场传言称,华夏幸福欲引入华润集团为股权投资者,提供资金和债券市场的支持。对此,华夏幸福没有予以否认,只表示“不方便评论,以后续公告为准”。
‘肆’ 华夏幸福参股新三板公司有哪些
华夏幸福入股的新三板高科技企业中晨电商(OC:837297):2016年9月21日华夏幸福的重孙公司-北京华夏幸福产业投资投资基金(有限合伙)1000万元参与了定增,该公司是塑料原材料电商第一平台“我的塑料网”运营方,并入住华夏幸福的嘉善电子商务产业园。
‘伍’ 头部房企华夏幸福爆雷 债务逾期超五十二亿
华夏幸福从此不幸福。
中国头部房企华夏幸福周一承认爆雷,成为近期除海航集团宣布破产重组之外,另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金融大事件。政府的入场能否扭转华夏幸福的颓势,还有待观察。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于2月1日发布公告并披露数据,称截至2021年1月31日,华夏幸福债务逾期52.55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为236亿元,其中可动用资金仅剩8亿元,其余为受限资金。至此,华夏幸福在第二次陷入资金链危机后,正式承认爆雷。
自1月8日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等多家机构纷纷下调华夏幸福的评级,认为其经营低于预期,面临债务违约和融资风险,华夏幸福旗下债券价格应声下跌。虽然半个多月以来华夏幸福坚持否认公司日常经营出现问题,但仍不能提振投资人。
华夏幸福作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此前业务除了地产开发之外,还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在全国全面打造产业集群。根据中国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组建暨第一次会议已于2月1日召开,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在会上,将债务逾期归因于“错误研判环境形势,环境住宅量价齐跌,扩张激进,疫情影响”等。与此同时,河北省和廊坊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央行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也参会。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该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公告截图(网络图片)
2017年,环北京地区的廊坊、张家口等地纷纷出台“限购令”,环京楼市大幅降温。受此影响,重仓环京的华夏幸福营业利润同比出现明显下降,经营性现金流降幅超过300%。这是华夏幸福第一次面临资金链危机。而在此时,平安斥巨资入股华夏幸福,虽然暂时解决了华夏幸福的危机,但华夏幸福元气大伤,在《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单中的排名一路下滑。据第三方机构易居克而瑞统计,华夏幸福2020年销售额从2018年1600亿的峰值断崖式下跌至963亿。加上自去年开始的多轮疫情重创,据华夏幸福披露,2021当年到期应偿付金额1000多亿,而公司目前货币基金200多亿均受限,面临资金枯竭。
有分析指出,华夏幸福想要走出困局,必须加快融资自救。然而,根据中国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华夏幸福此次三条“红线”均已触及,融资大大受限。分析人士指出,华夏幸福不得不向政府求助,以搞定各大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政府不出手,华夏幸福将步海航破产重组的后尘。
‘陆’ 传华夏幸福拟债务重组,2000亿有息负债,华夏幸福未来如何
企业自有资金和资产都不够还利息的,这种企业必须清算,归还所有债务,国家主持公道。严查资金外流!
短期华夏幸福会非常困难,河北政府会出手救华夏幸福,平安大概率未来会掌握华夏幸福的控制权。
近3年来环京的严格的限购政策加上环京的房地产形势大跌,使得销量大幅的下降,近四年的销售额影响在1000亿左右。
新拓展的长三角大湾区的效果远不如预期。
16年以前疯狂的销售业绩使得华夏幸福飘了,投资战略过于激进,好高骛远,管理粗放不够精细。
国家出台最严房地产调控三道红线,华夏幸福三道红线全部踩中,融资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2020年的疫情使得华夏幸福雪上加霜,到2021年到期应付金额1000多亿,华夏幸福的200多亿货币基金全部受限,资金山穷水尽。
到2021年2月1日,公司及下属 公司52.55亿元债务逾期,公司股票停牌,华夏幸福陷入四面楚歌。
短期的华夏幸福一定非常的困难。
华夏幸福的未来河北政府一定会救华夏幸福 ,华夏幸福牵扯的面太广了,华夏幸福超千亿的房企如果彻底死了,环京的地产界将陷入无底的深渊,投资者、员工、购房业主、合作供应商、建筑工人、债主等将是一个很大的 社会 问题。
1月15日,据媒体称,河北政府承诺为华夏幸福提供95亿的有条件的财政支持,虽然华夏幸福没有对外确认。
1月19日,彭博社称华夏幸福将1期的债务转入中证登。该社认为这笔资金来源于省政府的援助。
但华夏幸福的亏空仍然巨大,政府其实态度很明显了,会全力救华夏幸福,华夏幸福跟河北政府关系这一块一直是没得说的。
平安会全力抢救华夏幸福,平安系是华夏幸福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股东。 2018年中国平安入股华夏幸福,给华夏幸福输血近300亿,同时签订对赌协议,如果完不成将向平安进行现金补偿,2018、2019都是擦边完成,2020受疫情影响,华夏幸福销售受到很大影响,没有完成的可能。
平安会全力救助华夏幸福的债务问题,如果华夏幸福没有转机,平安的投资将会亏损严重。
华夏幸福是有转机的希望的
华夏幸福有许多跟政府长期合作的项目,这些投资的周期是很长的,平安一定会在救华夏幸福的过程中获得华夏幸福的控制权,毕竟这些项目未来的回报是可观的。
为什么没见他降价呢?
‘柒’ 华夏银行和华夏幸福是什么关系
华夏银行和华夏幸福除了名字像意外毫无关系。
1. 华夏银行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1995年3月,实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2005年10月,成功引进德意志银行为国际战略投资者;2008年10月、2011年4月,先后两次顺利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在2019年7月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华夏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56位、按资产规模排名全球第67位 ,分别较上一年度提升9位和3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中,华夏银行排名第265位,较上一年度提升24位。
2.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40)创立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公司坚持产业新城及相关业务、商业办公及相关业务双轮驱动,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资产规模超4500亿元。2020年9月10日,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53位,2019年营业收入10520954万元。
拓展资料:
1.银行: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
(1) 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2) 国有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3) 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
(4) 投资银行: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瑞银集团、法国兴业银行等。
(5) 世界银行:用于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捌’ 中国房地产公司排名
导语:房地产产业一直在我国长盛不衰,这使得房地产产业成为一个热度比较高,竞争颇为激烈的产业。在我国,庞大的房地产公司林立,但是,有哪些房地产公司能够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龙头老大”呢?这样的公司还是不多的。下面的这篇文章来为大家揭晓中国十大房地产公司的排名。
根据2015年最新的房地产产业的销售额以及过去数年里这些公司的实力对比,我们来做一个综合排名,排出现在最强盛的十大房地产公司。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是万科地产。万科地产是目前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万科集团的业务已经扩大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和中西部53座大中城市,覆盖区域极广,年销售住宅面积平均在6万套以上,是中国房地产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紧跟万科地产之后的便是赫赫有名的恒大地产。恒大集团在我国可是鼎鼎大名的集团,它的业务范围覆盖民生住宅、文化旅游、乳业等各大领域,总资产达到4660亿,距离世界五百强企业仅有一线之差。而恒大地产则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规模宏大,实力雄厚。
排在第三位的是绿地集团。绿地集团是当今中国唯一一家以房地产产业为主、跻身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公司。根据2014年的《财富》排行榜,绿地集团目前处于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第269位,它已经覆盖了全国各地的主要省市区,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全国性大集团。
第四名,保利地产。保利地产是中国大型的国有房地产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资产达到2000亿,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成为我国房地产业的领导品牌。
第五名,中海地产。中海地产是香港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总资产达到1800亿元,在北方各大城市、南方大多数城市皆有开发。规模较大,实力非常雄厚。
第六名,万达集团。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经过数十年的打拼,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等核心产业。万达集团的房地产产业主要在商业用地上。
第七名,碧桂园。广东碧桂园集团是中国房地产的十强企业,在界内荣获过“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总资产达到1500亿元,实力雄厚。
第八名,华润置地。华润置地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也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型地产开发商。之所以会排到第八名,是因为华润置地的发展已经过了鼎盛期。不过华润置地公司依然实力强劲,在中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第九名,世茂房地产。世茂房地产是中国房地产界领袖企业,由于世茂房地产公司成立时间较短,所以,世茂房地产公司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发展的潜力极大。
第十名,华夏幸福集团。华夏幸福集团是中国较大的房地产产开发商,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华夏幸福集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它是中国房地产业当之无愧的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