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灵创造幸福之五:幸福来自心灵
转自:济群法师
五、幸福来自心灵
1.心的不同层面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想要过得幸福,必须建设健康的心灵。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焦虑、恐惧、嫉妒、自私等负面心理产生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痛苦纠结,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只要这些心理得不到解决,问题将接踵而至,永无宁日。
但这颗心同时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内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易开心。这个开心从哪里来?其实很多时候和物质条件并没有什么关系。就像佛菩萨的举身微笑,那种发自内心、遍布全身的喜欢,并不是因为得到什么,而是来自觉醒的心。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觉悟潜质,这个觉性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快乐。
我曾在微博中说过佛教关于人生苦乐的认识。学佛者都知道,佛教说“人生是苦”。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整,而是有特定对象的。也就是说,凡夫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的生命才是痛苦的。而对于觉悟者来说,生命的本质也是自由而欢喜的。因为在迷惑烦恼的背后还有觉悟潜质,一旦开启这个层面,生命就是无限的自在,无限的宁静,无限的喜悦。
这是生命的两个层面,是由内心的两大阵营造就的。其中,健康的良性心理是我们的朋友,会让生命得到提升,给人生带来幸福快乐,给社会带来安定和谐。而那些不健康的负面心理则是我们的敌人,会不断制造痛苦和麻烦。佛法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个自己,正是指内心的烦恼。生活中一切痛苦,从对自己的折磨,到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乃至杀盗淫妄等种种犯罪现象,都是这个敌人造成的。从根本上说,人的两面性就是佛性和魔性。开启佛性,能让我们成就圆满的智慧和慈悲;而放任魔性,结果只能是堕落恶道,长劫受苦。
在座有不少是成功人士,我们会花很多精力去了解和关心社会,可从来没想过,真正应该学会的是了解自己,管理自己,这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佛法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有哪些正向的力量,哪些负面的心理。
2.从自利到利他
佛菩萨是学佛修行的目标。之所以能成为目标,在于佛菩萨所成就的三种功德,一是断德,即断除一切烦恼;二是智德,即圆满无量智慧;三是悲德,即成就大慈大悲。
佛教认为,凡夫的生命都有贪嗔痴三种病毒。一切的痛苦和负面情绪,都是由这三种病毒而衍生,这就需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此外,还要开发生命的良性潜质,成就智慧和慈悲。因为慈悲,我们不仅要自己解脱烦恼,还看到每个生命都有贪嗔痴,都有迷惑烦恼,所以发心帮助他们。这种慈悲是广大而没有分别的,就像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没有一个众生是你不愿意帮助的。所以说,佛法修行不仅是帮助自己建立幸福人生,同时要帮助普天下的芸芸众生建立幸福人生。
我们通常所以为的幸福,往往只是一种假相。真正的幸福,应该代表生命本质性的存在。这就必须彻底去除破坏幸福的心理,开显生命内在的良性潜质。一旦开发觉性,生命才能真正成为幸福的存在,也能源源不断地给众生带来幸福。这也是大乘佛法的修行目标。
结束语
以上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心灵创造幸福的原理,从中说明,我们向往幸福,首先要具备接纳一切顺逆境界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被外境所转,保持平和与从容。其次要认识到带来幸福的诸多因素,时时耕耘福田,使福报可持续发展。第三要提高认识,以积极正向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第四要避免追逐欲望带来的过患,这是破坏幸福的大敌。最重要的,则是看清心的不同层面,知道应该发展什么,舍弃什么,进而从自利到利他,从追求个人幸福,到给予众生幸福,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幸福。
㈡ 幸福感是一种什么感觉人们的快乐来自于幸福吗如何获得幸福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如何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掌控你的时间吧!
掌控时间就等于掌控自己的生命。因此,为自己设立一个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并把它们拆解为每天可执行的小目标。我们通常会高估自己一天内能完成的工作量,却通常会低估我们一年内能达到的成就。
幸福的人们过着一种积极的、精力旺盛的生活,同时也预留了时间来补充睡眠和保持独处时的宁静。许多人都有睡眠困扰,睡眠不足会让人产生疲乏的感受,也会导致机敏下降以及抑郁心境等不良影响。
幸福的人从来都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调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都收拾得有条不乱,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㈢ 你觉得幸福快乐感来自哪
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
如果你的梦想还站着的话,那么没有人能使你倒下。
做心灵的主人,努力把心态调整好,不和要挑剔不如意的生活,得是短暂的,而失是一种境界。
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美,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忙,能让你拥有行走江湖的底气,愿你又美又忙,不空虚,少焦虑。
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请你更有自信地堂堂而活,请你稳稳地踩着地面而呼吸。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奢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善良的,忠实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气勃勃。
㈣ 什么是幸福和快乐,你是怎么理解的
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所以,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
㈤ 一个人的快乐原自与什么
甜蜜的快乐来自于内心宁静.遇见缺乏家庭素质教养,人品美德修养最差的人,用恶语伤人,你看一眼,你也要笑一笑,假如你和缺教养的争辩,那样你就失去自己的人品美德修养的价值,无论遇见什么事情,都说一句算了吧!别让烦脑日夜困扰自己不快乐!你看脾气暴躁的都输掉的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快乐的人,是他修养不敢好,懂得换位思考一下,没有什么比死更可怕,所以说,人活着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财富。
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情表达方式,同样是笑,会因笑法不同而有很多含义!如大笑、偷笑、嘲笑等等,可谓是千变万化……而笑中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当属微笑!播种就会有收获。那么播种微笑呢?你微笑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向你微笑!微笑是最好的礼物,价值丰盛,却不费一文钱!不会使赠送的人变得拮据,却使收受的人变得富有!发生于分秒之间,却能被永生不忘!没有人因富足而不需要它,也没有人因贫穷而不受它的好处。为家庭带来欢乐,事业培育关爱,也在朋友间。互通情谊。劳累者获得休息,沮丧者重获光明,哀伤的人得到抚慰,使陷入烦恼的人得到解脱!!微笑是很神圣的!是人表达情感最美好的方式!
㈥ 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 而是来自于心灵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个人认为知足者常乐,常乐者幸福.祝幸福.
㈦ 快乐的源泉在哪里
快乐的来源有很多,总体来说,可分为三个方面:
来自感官上的快乐。
通过感官刺激而产生的感官快乐,是一种短暂即逝的快乐。
思念产生于感觉器官,是一种情绪状态。当你突然想念起一个人,可能是某一首歌曲音符的触动,可能是某一个身影擦身而过时的惊觉,也可能单纯地只是因为在脑海中的某个角落一直保留着他的位置。
是的,思念是一种享受,思念的时候,所有的追忆都是美好的,所有故事都是难忘的,每当回忆起美好往事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快乐。
思念,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奥修曾说过:“最决乐的情人就是彼此不见面的情人。”
不见面反而增加了情愫的吸引力,互相思念更增燃爱情的魅力。所以,如果你生命中曾经难分难舍的爱人忽然不见了,如果你朝思暮想的爱人竟然移情别恋了,你仍然庆幸自己还拥有一份“思念”的权利,这份“思念”创造了你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份“思念”成为创造你许多快乐的泉源!
成就带来的快乐。
人们以为追求到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和拥有健康等,这些成就可以为自己带来快乐。这也是一种误区。成就虽然可以为我们带来快乐,但也可能是瞬间的或暂时的。因为所有外在事物带来的快乐,不能转化为心灵深处的快乐,都不可能是持续持久的,世界上有许多成功的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富翁并不快乐,曾为法兰西帝国最有权威的皇帝拿破仑,拥有一般人们所追求的一切——财富、权力、荣耀和健康。有人问他是否快乐?他回答说:我所能记得的快乐时光不超过六天。而海伦·凯勒——一个终生又瞎、又聋、又哑的女子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
大圣先贤阐述道理时,常常在播种和打水,所以他们总是以山川鱼鸟、四时耕作为例,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重心不外乎这些。他们的寓意当然远不止于此,只不过大自然的律法已尽数涵盖其中。不论你是牧羊人,还是电脑程序设计员,自然律法都一视同仁。
上帝不偏袒某一个人,只要你有所付出,就会有所回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是永恒不变的定律。
种豆的教训是:“你先要工作,才有收获。”你必须挖土、浇水(努力),等待(耐心),然后才能采摘豆子。
有些人总是不明白这条定律。他们会问:“如果我今天种豆,明天可能收回什么?”答案是:“湿的豆种子。”种豆得豆定律说:“你今天种豆,你的收成是在日后!”现在种豆,四个月后可以收获。当每个人都种植自己的食物时,他们会更明白这个概念。可惜这是个吃方便面的时代。
先努力,后收获——这是不变的道理,先后次序也不容颠倒。玛丽说:“只要老板升我的职,我就不会上班时睡觉。”弗兰克说:“只要老板给我加薪。我就不会老是请病假。”简说:“如果我的婚姻幸福,我—定会好好对待老公。”
为了找到几位挚友,你结识了许多人;为了找到理想的雇员,你面试了五十个人;为了找到一些周定的客户,你与不下一百家公司有过往来;为了找到最适合你口味的意大利海鲜粉,你吃遍了大大小小的餐厅。
懒隋的鸟雀舒服自在地在太阳下睡大觉,天气…天比一天冷,鸟雀晚上冻得直哆嗦,这才想起应该建巢了。然而,它不吸取教训,太阳…出来就又忘记晚上的冷了,继续睡大觉,最终被冻死。老天奖励勤劳的人,像鸟雀一样得过且过之人就不要妄想能够得到什么东两了。
来自心灵上的快乐。
心灵快乐是对生命的满足和喜悦的领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满意的深切感受。这种快乐是永久永恒的。快乐是纯粹内在的心灵的、精神的、思想的、灵魂的。
关于快乐,准都希望得到快乐,那样,我们就会在平静与安详中度过每一天,在这缤纷喧闹的世界上,我们的心灵才可得到真正的喜悦与安慰。
“久违了,快乐!”
这是让我想到的第一句话,接下来还有“我没有时M”、“快乐是什么?”、“又变了”、“赶快吧,换上早冰鞋”等一系列镜头。
没有时间和朋友约会,没有时间陪家人听音乐,没有时间睡觉,他们那种快乐是自我安慰、是苍白的、阿Q式的;应付变化,应付变化,还是应付变化;不赶紧,钱就让别人赚了!不努力就要被解雇!不赶紧,股票又下跌了……
远处的快乐,迎面走来的快乐,擦肩而过的快乐,与你握手、拥抱的快乐,你真的就无暇顾及了吗?
在午夜孤独的时候,在下班疲惫同家的路上,在上下翻滚的股市大屏上,在与朋友的电话问候中,在和其他商家的谈判过程中,或目送孩子背着沉重书包的背景时……
你与快乐有多近?或者还有多远?
孩子无辜的少年时代将怎样度过?
当然,因为我们曾经的贫穷和不发达,我们还需努力、刻苦和自强不息,我们更不想只拥有苍白、短暂、阿Q般自慰式的快乐,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日标。
在事情不能得到完美结局的时候,也不要太过强求,不妨明智地放弃,你会发现,彼此之间的感情虽遭到破坏,但那份想念却是无论谁都阻止不了的,而且其中的快乐是别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多彩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㈧ 真正的快乐源自于哪里
源自于“内心”。只有内心觉得快乐,我们才会真正的快乐。而这种由内而外的快乐,与平穷与富裕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快乐好比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从来不懂得心存感激的人,绝对体验不出快乐的真谛。
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
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理乍得·瓦格纳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歌德
㈨ 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 而是来自于心灵
是啊,有时候仅仅一个动作就能让人感觉很幸福,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没错,但是幸福和快乐有时候真的是完完全全来自于内心,也许只是一瞬间但那种感觉无以言表。能否在物质资源缺乏的条件下感到幸福,就要看一个人的心态了
㈩ 幸福与快乐全部来自
提起“感恩”,我们便会想起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同学及社会。但在这里边,我所最想感恩的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因为她所给我的太多太多,她把她的爱全部给了我,而我却难以回报。从小到大,母爱一直伴随着我,母亲教我认字、教我学习、教我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