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国家幸福指数是多少

国家幸福指数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10-22 23:07:27

A. 国民幸福指数是什么意思

国民幸福指数,是指反映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标。1970年不丹国王首先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的概念。它是针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不能反映国民的生活质量,不能测度国民的幸福程度,不能反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

GNH这一指标体系包括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大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从2006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

每一级指标体系中都由若干个指标构成,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出对于转变发展的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不能完全表征和度量经济发展状况。

是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整理的概念。

(1)国家幸福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榜在2005至2009年间,访问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以1至10评分,得出“人生评估”幸福指数。指数高的人属“生活如意者”,其它则为“处身逆境者”及“饱受折磨者”。

研究人员根据每国“生活如意者”所占百分比,得出排名。此外,受访者又被问及之前一日的幸福程度,如是否休息足够、受尊重、远离病痛及是否有益智消遣等,得出“每日体验”幸福指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民幸福指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榜

B. 历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

2013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排第93名(得分4.978)
2014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排第94名(得分4.989)
2015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排第84名(得分5.140)
2016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排第83名(得分5.245)
2017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排第79名(得分5.273)
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排第86名(得分5.246)

C. 中国人民幸福指数

中国人民幸福指数57.1,全球排名第20。报告对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幸福星球指数"的排名,衡量标准是根据各地公民的预期寿命、对生活的满意度计算,但也考虑各地人均消耗资源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越低,故排名较前的几乎都是中小型国家。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3)国家幸福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第一,心理参照系。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

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因此,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第二,成就动机程度。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

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第三,本体安全感。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D. 中国人的幸福指数

2017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显示,中国在155个国家中排名第79位。

该报告还分析称:中国人在过去40多年里,物质水平、生活质量和人均寿命都显着提高,但就主观的幸福感而言,如今的中国人还不如25年前那么幸福。



彭凯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在彭凯平看来,“不那么幸福的中国人”对幸福是有许多误解的:“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满足,也不来自于比较,幸福是一种澎湃的福流(flow)。”

那么什么是福流?幸福究竟是偶得,还是一种能力?小欧从彭凯平在中欧“博闻课堂”的4万字演讲录音中整理出4500字精华版,希望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你也可以获得幸福的阅读体验。

中国人为什么不幸福?
今年3月20日,联合国再一次在国际幸福日这一天公布世界幸福指数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79位。这和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地位完全不般配。从报告来看,拖我们的后腿的都是心理要素:一是学心理学的人很少,二是社会公益心不强,三是社会信任度普遍不高。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社会对幸福有许多误解:

误解一: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从科学角度来看,幸福有神经定位、神经递质,生理反应,行为表现,它有生活、生命、财富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出来。

误解二:幸福是一种满足。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只要有吃有喝有玩有乐就是幸福——其实那是动物的本能,人的幸福要有超越满足的其他意义。

误解三:幸福是我比你活得好一点。
幸福不是比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是一种身心灵愉悦的体验。

误解四:幸福是为人民利益牺牲自己。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种牺牲,为人民服务就是一种幸福,做人做事有善意的人往往能得到快乐兴奋的体验,牺牲只是偶然和意外,并不是一个幸福的条件。

E. 唯一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实行一妻多夫制,国民幸福指数有多少

唯一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不丹。不丹的环境比较封闭,民众很少有人与外界接触,每到节日,民众都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节日。不丹人基本上都非常的善良单纯,不会要求太高。他们注重无私的奉献和助人为乐,所以,不丹可以说是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F. 我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幸福指数5.124

2020年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联合国发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报告》,从该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是5.124,在来自156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数评分标准从所有国家的人均实际GDP、社会支持、健康预期寿命、自由度等多方面进行评选,满分是10分。此次报告中,芬兰依然稳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数为7.809,而丹麦、瑞士、冰岛紧跟其后,幸福指数都在7.5以上。

2、就业压力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生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都在实行改革,采用先进的技术或者引起先进的设备,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人工的投入,可以节省成本,而中国每年步入社会就业的人不断增加,尤其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多,面对的就业压力就非常大。

3、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假期少

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世界闻名,这是因为中国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是很长的,很多人一个月只有两天休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时间在10小时。很多人虽说是双休的工作,但经常在加班加点,工作强度很大。这样一年下来,中国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怜,别说出去旅游放松心情了,连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中国人民幸福指数偏低的一个原因。在中国,每逢节假日,火车、高铁一票难求,而自驾回家又堵成长龙,生活在城市里,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医疗、公共环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一直无法提高。

G. 大部分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是多少这个数字怎么计算出来的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幸福感,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见面后问的常常就是:这些年过得幸福吗?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创业的人,事业有成就觉得幸福;学者认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体没大病、不孤独,就觉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什么是幸福

8月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邢占军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诉记者,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

邢占军说,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首先是满意感: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无忧。其次是快乐感:许多事情都能带给人快乐,一句心理学上的谚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去钓鱼;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去结婚;如果你想快乐一生,帮助别人。而幸福感的较高表现是价值感,它是在满意感与快乐感同时具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得到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与西方的享乐主义不同,享乐只追求享乐的过程,缺少更有价值的目标。

一个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强还是弱,可以通过科学的测量来加以考察。例如邢占军提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就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方面对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军做过一个关于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35—45岁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为这部分人群处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相对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最大,是各种变动的直接冲击对象。在家庭中,他们是顶梁柱。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数下降。

不同职业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样。邢占军调查了8个群体后发现,幸福感最强的是国家干部,其次是知识分子和新兴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外企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农民和国企管理者,接下来是大学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贫困群体。在这项调查中,国有企业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较出人意料的。邢占军说,这里面有社会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专门制造大型机械的国企近期进行了改革,45岁的大李跟其他许多中层管理者一样,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干部待遇,收入与部门整体收益挂钩。结果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时还不如一线的职工挣得多,这使他很尴尬,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怀疑,更谈不上幸福了。

研究还发现,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别人都觉得一个人应该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觉得。有一位40多岁的职业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财务,收入可观,爱人事业有成,孩子即将上大学,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她。但她觉得并不幸福。原来,她总爱防范别人,也没有知心朋友,生活没有目标,整天感觉不舒服。邢占军说,外人看她什么都有,应该很幸福,但这位女性看重的却是人际关系和价值实现,这说明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存在巨大差异。有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感到幸福,就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状况,这有利于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幸福。

财富和幸福没有太大关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对中国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试。测试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但在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只有可以进行直接的比较时,富裕的一方才会表现出更强的幸福感。这说明,幸福与财富的确有关联,但是相关程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相符的。回想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看看现在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虽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的东西也多了,但我们并不觉得比小时候幸福。这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欲望过度扩张、身心失衡有密切关系。

学会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军说,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标准。人活着要有目标,目标要高于现实,但又不可过高。能够激励自己,而不构成巨大压力的生活目标才是合适的。最后,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能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他人。现代社会流动性大,人们的发展目标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此要平心静气地看待,把握好现在,不必去忌妒别人。

对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也要平和地看待。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污染等,要理性对待,要认清这些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也需要靠社会发展来解决。邢占军说:“这样,心态才会好,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觉得亮堂,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H. 国家幸福指数怎么计算

正式启动“人民幸福指数研究”工作。近三年时间里,研究院实现了理论内涵、框架模型、场景应用、地方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创新探索。

首先是对人民幸福理论逻辑与时代内涵的深刻挖掘与重新释义。“人民幸福指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广泛吸纳中外优秀成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阐释当代中国人民自我认同的幸福内涵,具体概括为:“在社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支撑下,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和健全的基本保障,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积极的社会关系,对生活有相对自由的掌控度和选择权,同时对成长和改善有所期待,并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进一步相融合。”

其次是强调“人民立场、人民需求、人民反馈”原则,厘清从个人幸福感受到群体幸福共识、从主观幸福感受到客观生活质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创造性地搭建起“3×3”的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包含个人家庭、社会生活、人居环境3个圈层,以及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3个需求层次,涉及9个领域、27项指标。在此基础上,指标库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开放程度和技术手段进步,进行维度拓扑延展,增强了研究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

I. 为啥我国幸福指数全球最高

根据2017年联合国发布了全球幸福指数的调查结果,挪威高居第一,得分是7.54,表明挪威人对自己幸福程度的平均主观打分是10分中打7.54分,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丹麦、冰岛、瑞士、芬兰,得分也都接近于7.5分。全世界垫底的是中非共和国,得分只有2.69,往上是布隆迪、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处于战乱中的叙利亚位居倒数第四。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是5.273,位列79位,处于中游水平。
从结果来看,发达国家的幸福指数普遍比发展中国家高的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有钱就一定会幸福。根据中国多年的经验表明,影响幸福指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失业率和保障,而不是gdp的增长,在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庞大经济体,但中国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腾飞,反而一直徘徊在中游水平。

房价飞涨,物价上涨,环境污染,每项都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感。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幸福快乐来源方面,健康要占26.5%, 亲情占24.9%,工作11.7%,人际关系11.6%,收入9.8%,自由度7.3%。
从这些幸福来源数据可以看出:健康与亲情对于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性。而收入只占幸福影响因素权重的10%左右。这说明,在单一的财富攀比中,人们以为收入很重要,但真正当人们全面地思考快乐幸福的影响因素时,都会感觉健康与亲情更加重要了。而疾病和工作压力则是目前社会中人们痛苦的主要来源。

经济发展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人们能够从财富的增长中获得一些幸福,但必然有其它方面找回来,比如说2008年,房价迅速攀升,尽管人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但总也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现在全民都在关注房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谈的上幸福指数的提高。
在报告中还专门分析了中国的情况,该报告称,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中国人的物质水平、生活质量和人均寿命都有了显着的提高,但就主观的幸福感而言,如今的中国人还不如25年前的中国人那么幸福。
比如同样是发达国家的美国在幸福指数的调查中排名同样也不高,有学者分析,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必须翻三倍,才能抵消其他因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按照美国的情况,不知道中国的幸福指数要达到应有的水平该付出多大的代价。

快乐是人类生活与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衡量经济发展成功的最高指标。幸福指数越高的国家,人们向往的程度也越高。瑞士,丹麦,荷兰等等,都是人们非常向往的地方。那里人们的幸福指数也领先全球。这些国家大多追求温馨、舒适的生活方式,开放,包容,诚信,平衡,贫富差距小。这些是他们获得很高幸福指数的基本原因。

J. 什么叫幸福指数怎么计算

国民幸福指数,是指反映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标。

计算方法

公式一

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这个公式中的基尼系数(Ginico 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

公式二

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

其中a,b,c,d,e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10)国家幸福指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

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心理参照系

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

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因此,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成就动机程度

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本体安全感

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

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系。

阅读全文

与国家幸福指数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摘的什么菜 浏览:301
历史故事是哪些人写的 浏览:36
为什么婚姻中需要富养妻子 浏览:229
复婚的户口本上婚姻状况怎么改 浏览:537
事业单位人员有没有十三个月工资多少 浏览:898
浙江事业单位统考哪个地方竞争大 浏览:827
如何看男命婚姻的好坏 浏览:819
中年人如何重生和幸福 浏览:233
爱情金钱英语怎么写 浏览:138
怎么画两只爱情鸟 浏览:781
张幸福最后怎么样了 浏览:125
幸福如何拥有密尔 浏览:797
聊斋的故事怎么来的 浏览:294
在郑州怎么申请一个健康证 浏览:604
网上婚姻登记怎么办 浏览:47
平安夜用什么数字代表爱情 浏览:325
下列哪个故事是体现了爱国精神 浏览:558
瓦特有哪些科学故事 浏览:400
网上预约健康证为什么显示满员 浏览:282
为什么事业单位考核没有奖金 浏览: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