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禅宗的幸福之路
问:在对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当时为解脱麻烦而参加打七。老师打板的当时,我也进入了无量无边的境界。当我入佛门选择了净土法门之后,才知道此事之大,怕妄语不该说,身边又无明人,为此远道来求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答:在禅堂里面参究,目的是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的手段很特殊,他不给你讲经,也不给你说法,只教你规规矩矩坐在那里一念不生。你若生了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禅师就用香板供养你,这是真打,是要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打掉。你不打妄想了,老老实实什麽也不想了,还是要打,为什麽?无明。不是打你的妄想,就是打你的无明;总而言之,你非挨打不可。
不过真正禅堂的堂主是不打人的,为什麽?这香板打下去,你会开悟,他就打你;打死都不开悟,他不打你。今天这样的堂主已经找不到了,这些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能观机,知道你的缘是否成熟。哪一天缘熟了,一敲你就觉悟了,这个板子打下去是无量功德;若打下去,你不开悟,这个板子打下去有罪过。所以,一定要有真正的道眼,看到这个人缘快成熟了,这一下帮助他,马上就成功了。
倓虚老法师是天台宗的传人,但他是修净土念佛往生的,他曾经跟大众说:“他一生当中亲眼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的,有二十多人,听到的都还不算数。而禅宗修禅得定的,他见过也听过,但是开悟的,他一生当中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你就晓得禅之难!
诸位要知道,参禅不开悟就不能了生死,将来到哪里去?到四禅天、四空天;如果禅定不够水平,就生欲界上面的四层天。欲界的四王天跟忉利天是靠福德往生的,修上品十善业道能生忉利天。而夜摩天不能全凭福德,还要加上定功,这个定功称作“未到定”。换言之,这个定功还在欲界,不能生初禅天。参禅一定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了生死,所以参禅不如净土宗,净土宗只要小小的定功,甚至没有定功都能带业往生,可见这个法门之殊胜不可思议。你能回过头来念佛,这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
㈡ 究竟如何才能获得稳定的幸福感
幸福这个词,说起来大家并不陌生,但要真正讲清楚,好像也不太容易。虽然不容易,但却很有意义!毕竟,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一种人生状态吧(别否认我不听)。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唠唠幸福这个话题。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拥有一种更为长久平稳的幸福生活。
01.
常常觉得不幸福,
可能因为你对幸福本身有误解。
在讨论真正的幸福之前,我们需要破除一些关于幸福的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幸福也许并不是真的幸福,而你所认为不幸的生活,也许夹杂着幸福的千万种可能。
Ta会遇见相近的人,找到个体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和归属,而后变得更加幸福。
3)具有创造性和意义感的人生
真正的幸福是以积极的创造性为基础的。它的对立面不是痛苦和不幸,而是由于缺乏创造性和无成果而产生的沮丧(Fromm, 2013)。
没有创造性的人只能不断被动地接受外界的输入,不仅容易被塑造、迷失自我,还会因为害怕失去外在的能量,形成占有的倾向,长期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里。
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幸福,指的正是人们能够在活动中,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功能。
这种潜力包括了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力和互动能力。
在生产性的活动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体,在主动选择行为和创造价值。在能动性的实践下,我们能够破除与他人隔离的屏障,建立起深度的、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既与世界融为一体,又维护了自己的完整性。
究竟如何才能获得稳定的幸福感?
03.
那么,如何获得和维持
一种长久稳定的幸福?
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道:
“少年时,我憎恨人生,老是站在自杀的边缘……如今,我感受到了人生的乐趣。一部分是因为我发现了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并慢慢实现了不少;一部分是因为我终于顺利地驱逐了某些欲望;但最大的原因,还须归功于一天天的更少关注自己。”
我们需要关怀自我,但要放弃对自我的过度关注。过度关注自我会把满足欲望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从而使人生往单一的方向走去,并因为欲望无法被满足,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创伤。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需要剥离比较的倾向。与外界的比较始终是一个威胁幸福的潜在因素。
当我们处于优势的一方时,可能会被暂时的喜悦代入虚荣和停滞的状态(甚至歪曲自我的轨迹),而处于劣势一方时会引发更多负面情绪(包括嫉妒、自我否定等)。
整体来看,想要获得一种长足的、持续的幸福感,我们需要更主动地投入当下,选择一种更为正念的生活。
或沉溺于过去,或担忧未来,大多数人的不幸福其实源于已经发生和并未发生的事。投入当下的生活,反而是我们所缺乏的一种能力。从观察生活开始,感受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与世界的互动。
我们有不断地纠错和创造的可能,并且正走在这条路上。还有什么比这种真实的存在更大的幸福呢?
㈢ 在家心烦 出去干什么都得花钱也没意思 也不想和人交流交际 怎么办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幸福之路》,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经典之作。大家不要被作者的光环吓到,觉得这本书肯定晦涩难懂。实际上,它值得每一个很不快乐,但想要寻找快乐的人阅读。这本书是罗素结合自身经验,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一堂幸福课。
现代的年轻人,大部分患有“手机依赖症”,五分钟没拿起手机就焦躁不安。罗素指出:这是缺乏容忍平淡生活的能力。综艺、游戏、电影,我们平时接触太多高强度的刺激,以至于一旦回归单调的现实,就会感觉空虚和失落。但本质上,是这些视觉盛宴提高了兴奋的阈值,让生活显得乏味,对手机产生戒不掉的瘾。想要解除烦闷获得快乐,学会享受平淡的小幸福是关键。
这本《幸福之路》能流传至今,全面而精彩的论述功不可没。罗素几乎把所有阻碍幸福的问题,以及获取幸福的方式,都梳理和归纳了一遍。把这本百来页的小书啃下来,你就能看到作为哲学、数学、文学大家的罗素,如何把他的人生经历,还有对幸福的理解娓娓道来,帮助每一位读者走上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为什么不快乐?比如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对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比如过强的竞争感。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过一生,每一天都觉得精疲力竭。比如无法忍受平淡的生活。衣食无忧生活顺利,但日常的烦闷感总让人不快乐。比如强烈的嫉妒。同事领比自己多的薪水,就在心里痛骂领导的不公平。比如人和环境的契合度低。又或者是因为想法和其他人格格不入,没有倾听和关心自己的朋友。
二是不快乐的人,如何寻找到快乐?这里我先留个悬念,后面再来介绍。
首先来看第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阻碍我们获得幸福?
罗素第一个提到的因素,是自我沉浸:太多的注意力聚焦于自身,逐渐陷入和他人隔绝的状态。当我们变成人海中的孤岛,来自外界的供给就被切断了,整个人困在虚无悲观的情绪里。我的来访者描述过她的心境:“我就想一个人好好呆着,把过去的那些事梳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平静下来。”她尝试去调整了几天,却没收到希望的效果。她给我的反馈是:“刚开始感觉还行。但独自呆久了,心里反而更烦躁,甚至比原来的状态还糟糕。”
这位来访者的经历,印证了过度的自我关注,带来的其实是痛苦而非我们期待的愉悦感。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琢磨情绪。很容易把负能量的事情扩大化,一头钻进牛角尖里走不出来。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中:不与外界接触,情绪越来越低落,更加缺乏与人交流的兴趣。如果有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或者有人及时为我们指点迷津,烦恼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所以失恋后自我封闭的人,更需要多出门参加活动。或许你做什么都很难快乐起来,但比起闷在家里,走出去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让心灵的疗愈成为现实。
第二个阻碍幸福的因素,是持续的、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现在很多企业提倡“狼性文化”,似乎只有极具攻击性、坚持 996 的员工才是有竞争力的。被这种思想洗脑的人,真的会用百米冲刺的节奏,试图跑完人生的整场马拉松。然后每天都过得像打仗一样,时刻都在为事业发愁,连觉都睡不好。从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这种“牺牲健康熬工作”的状态是不可取的。心理学家发现,面对刺激人会经历三个阶段:刚开始肾上腺素加速分泌,我们变得很警觉;接着适应紧张的状态,能更专注地进行工作;但如果压力长期存在,我们会因为能量耗尽而疲劳甚至崩溃。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加班很少放松的人,特别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出现脱发、变胖、晚上失眠等情况。
我在美国念书期间,经常听到教授在研讨会上强调: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要照顾好自己。他们也真的信奉这一点,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就像我的导师那苦拉教授,平时是学术狂人,但周末也会放下工作,好好陪小孩去看学校的橄榄球赛,开车到城郊兜风。所以每当我为工作焦头烂额,甚至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时,都会想起他劝慰我的话:“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学会适当地休息,你会发现自己能做得更好。”
㈣ 敬畏自然法则,把握人生幸福之路是什么意思
自然法则就是太阳每天升起落下,通过了就是下,下之后就是秋,秋之后东就来了。这就是自然法则呀,意思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的规律,不要跟自然对着来,这样才能够把握人生的幸福啊,身体健康了才能把握幸福对不对?
㈤ 《幸福到万家》完美收官:何幸福是怎样走出“幸福路”的
《幸福到万家》完美收官,何幸福凭着自己的拼搏以及努力走出了幸福的道路。虽然在这条道路上充满着波折以及坎坷,但是何幸福从来没有选择放弃及低头,这样的她更容易成为大家的榜样,成功的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农村女性。
通过婚闹这次事件,明显能够看出王庆来配不上何幸福。虽然何幸福的家庭情况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但是她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且选择维护正义。因为打的是万书记的儿子,都在劝她放弃容忍,但是何幸福去找了律师。最终村子里不允许再次出现婚闹现象,她帮助了很多人,同时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㈥ 孔子学说中的幸福之路是
a、修身
孔子的幸福观
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是说,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烂的小巷子里。这么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猛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br />(人人都希望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㈦ 最容易关系混乱,幸福之路艰辛的星座是哪几个
天秤座
天秤座人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还是有很多的优势的。他们一般有着优雅的气度,让很多异性为之倾慕;他们有着娴熟的交际技巧,大把大把的异性会在天秤座人的周围;他们热情好客,乐善好施,有着很好的口碑。因此,按说天秤座人的幸福路应该是“条条大路”。
㈧ 《幸福到万家》何幸福虽然命运不好,但不服输的她是怎样走出幸福之路的
《幸福到万家》上映之后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都认为这部剧中的一些剧情不太真实,不符合当今的社会现状。在这部剧中,何幸福的命运非常不好,他从小就上不起学,只能一直打工供妹妹上学,后来只能嫁给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村子里面也经常受委屈和压迫,但是凭借着努力和坚韧,他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正是因为坚持正义、乐观坚强,何幸福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并没有被一个小小的万家庄所束缚,反而走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㈨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如下: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译文: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这一章里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他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然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断地发展提高,所以老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消极的。
(9)幸福之路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着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㈩ 我很不快乐,该怎么办啊
觉得生活没意思怎么办?原因是现在社会的诱惑太多了,迷乱了你的眼睛。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幸福之路》,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经典之作。大家不要被作者的光环吓到,觉得这本书肯定晦涩难懂。实际上,它值得每一个很不快乐,但想要寻找快乐的人阅读。这本书是罗素结合自身经验,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一堂幸福课。
现代的年轻人,大部分患有“手机依赖症”,五分钟没拿起手机就焦躁不安。罗素指出︰这是缺乏容忍平淡生活的能力。综艺、游戏、电影,我们平时接触太多高强度的刺激,以至于一旦回归单调的现实,就会感觉空虚和失落。但本质上,是这些视觉盛宴提高了兴奋的阈值,让生活显得乏味,对手机产生戒不掉的瘾。想要解除烦闷获得快乐,学会享受平淡的小幸福是关键。
这本《幸福之路》能流传至今,全面而精彩的论述功不可没。罗素几乎把所有阻碍幸福的问题,以及获取幸福的方式,都梳理和归纳了一遍。把这本百来页的小书啃下来,你就能看到作为哲学、数学、文学大家的罗素,如何把他的人生经历,还有对幸福的理解娓娓道来,帮助每一位读者走上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为什么不快乐?比如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对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比如过强的竞争感。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过一生,每一天都觉得精疲力竭。比如无法忍受平淡的生活。衣食无忧生活顺利,但日常的烦闷感总让人不快乐。比如强烈的嫉妒。同事领比自己多的薪水,就在心里痛骂领导的不公平。比如人和环境的契合度低。又或者是因为想法和其他人格格不入,没有倾听和关心自己的朋友。
二是不快乐的人,如何寻找到快乐?这里我先留个悬念,后面再来介绍。
首先来看第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阻碍我们获得幸福?
罗素第一个提到的因素,是自我沉浸︰太多的注意力聚焦于自身,逐渐陷入和他人隔绝的状态。当我们变成人海中的孤岛,来自外界的供给就被切断了,整个人困在虚无悲观的情绪里。我的来访者描述过她的心境:“我就想一个人好好呆着,把过去的那些事梳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平静下来。”她尝试去调整了几天,却没收到希望的效果。她给我的反馈是:“刚开始感觉还行。但独自呆久了,心里反而更烦躁,甚至比原来的状态还糟糕。J
这位来访者的经历,印证了过度的自我关注,带来的其实是痛苦而非我们期待的愉悦感。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琢磨情绪。很容易把负能量的事情扩大化,一头钻进牛角尖里走不出来。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中:不与外界接触,情绪越来越低落,更加缺乏与人交流的兴趣。如果有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或者有人及时为我们指点迷津,烦恼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所以失恋后自我封闭的人,更需要多出门参加活动。或许你做什么都很难快乐起来,但比起闷在家里,走出去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让心灵的疗愈成为现实。
第二个阻碍幸福的因素,是持续的、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现在很多企业提倡“狼性文化”,似乎只有极具攻击性、坚持996的员工才是有竞争力的。被这种思想洗脑的人,真的会用百米冲刺的节奏,试图跑完人生的整场马拉松。然后每天都过得像打仗一样,时刻都在为事业发愁,连觉都睡不好。从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这种“牺牲健康熬工作”的状态是不可取的。心理学家发现,面对刺激人会经历三个阶段∶刚开始肾上腺素加速分泌,我们变得很警觉﹔接着适应紧张的状态,能更专注地进行工作;但如果压力长期存在,我们会因为能量耗尽而疲劳甚至崩溃。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加班很少放松的人,特别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出现脱发、变胖、晚上失眠等情况。
现在我们来看幸福的原因有哪些?
1、人摆脱‘万事皆空’的心境,并非依靠什么哲学,而是依靠于对行动感到强烈的需要。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宜于做相当的生存斗争,万一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他所有的欲望时,幸福的要素会跟着努力一块儿向他告别的。缺少一部分你渴望的东西才是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为生活中有缺陷,有没有实现的目标,生活才有动力,才让人感恩,才让人更懂珍惜和享受幸福。
2、娱乐是需要与自然进行接触的,许多娱乐却缺少这样的要素,例如赌博,这样的娱乐一旦停止,人就赶到污浊与不满,似乎缺少什么却又不得知。幸福的生活,大半有赖于恬静,因为唯有在恬静的空气中,真正的快乐才能常驻。
这话说到心坎里去了,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尤其是最后那句话。快乐和兴奋有很多种获得途径,然后,关键却是怎样才能让幸福常驻,答案就是恬静。
3、友好的环境,几乎为每个人的快乐所必需。大多数人都会习染了流行的偏见,本能地承受了周围的信念与风俗,而其中少数人包括着一切有些灵智的或艺术的价值的人,绝对不能采取这种俯首帖耳的态度。而在小乡镇,因为大多数人的想法都较为一致,另类的人物生存难度较大,大多只能采取伪装,从而忍受内心的孤独,除非性格上无比坚强;在大城市里,大多数人都能找到各自情投意合的集团,可不用伪装或受到约束。
4、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的倾向于友善。
一切的心灰意懒,都认为是一种病,固然为有些情势所逼而无可避免,但只要它一出现,就该设法治疗而不当视为一种高级的智慧。假定一个人喜欢杨梅而一个人不喜欢,后者又在哪一点上优于前者呢?但喜爱杨梅的人享有旁人所没有的一种乐趣,在这一点上他的生活更有趣味,对于世界也更适应。一个人感有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少,因若他失掉一样,个人简历还可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这是篇好的书籍,涉及到幸福、生活、快乐、自己、因为、大多数、娱乐、需要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