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如今青少年的幸福有哪些

如今青少年的幸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27 08:39:44

⑴ 青少年为什么这么幸福

没有烦恼,或者烦恼少,承担少

⑵ 对于青年人而言什么是幸福

追求
拼搏
关爱
等等,生活中
有很多都是年青人的幸福,虽然青年对待事物还处于一种蒙胧的状态,但这恰恰也是青年人的优点,就拿爱情来说吧,没有中年人懂的多,但是感情中是纯洁,没有什么利益的,凭着自己的好感去喜欢一个人,这是青年人难得的一面。

⑶ 幸福的本质是什么青年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

幸福,隐藏在简单的生活之中,如果想找到它,最关键的是降低过高的需求,消除贪婪的奢想。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全球幸福指数下滑,感觉不到幸福已经成为了普遍情况,于是,我们重新去思考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去寻找幸福?我们不停地反问自己。

人类的追求,不能永远都停留在衣食上面,幸福的本质与我们的心灵有关

幸福的本质是一种我们自己内心的特殊感受,这种感受有些时候跟物质有关系,有些时候跟物质根本就没有关系。幸福是一种感受,幸福感的基础一定是满足感,而满足感的基础绝大数都是新鲜感。

幸福有多少种?从细节上讲,幸福的种类是无穷无尽的,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幸福。从广义上讲,可以将幸福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于物质的幸福;第二种是永久的、永恒的心理方面的幸福。

寻找幸福的方法有三步骤:第一步,不攀比。这个攀比不是生活上必需的东西,攀比带来了痛苦,我们就不会感到幸福。第二步,不虚荣。越是喜欢虚荣的人,心理越是空虚,心理空虚的人都是以虚荣来弥补自己心灵的空虚。第三步,不过度欲望。我承认欲望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动力,我没有反对欲望,但是如果欲望超标、过多的话,它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痛苦。我告诉你们要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幸福。在面对欲望时,我们要适当地控制欲望,充实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在生活当中找到幸福。

我们不能把人的生命、生活理想化,这样会使得我们在生活当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没有危机感,这样以后生、老、病、死,还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在现实生活当中会无意地袭击我们。我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这些财富、福报或者劳动的成果都是可以的,但是同时要有危机感,我们必须要想通生老病死这个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是没有办法逃避的,我们就要找到一个方法去面对,去正视人生。我们要有一定的危机感,不要太过度的理想化。

青年人应该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幸福。

每个青年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青年人应该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因为自己不想要的幸福是不会幸福的,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才会开心。

⑷ 青年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

年轻人应该追求朴素的幸福,年轻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和谐的家庭,不要浮躁而且要有上进心哦不要懈怠

⑸ 作文青年的幸福生活

一个年轻人想得到幸福的秘决",幸福是什么?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人说有爱就有幸福,有人说有钱就有幸福,有人说有汽车、别墅才叫幸福,有人说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是幸福.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体会,一种感觉,一种知足的心境.幸福在于拥有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在于拥有别人可爱的东西,只有漠视他人所拥有的,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生活.常言道:知足常乐!
如果你斜斜地躺在床上,手里捧着书,艺术的、文学的、专业的.泡上一壶好茶,看着腾腾的热气上飘,嘴里时不时的磕着瓜子,偶尔抬头看一下电视,有时低头喝一口茶……或者是静静地坐在铺着地毯的地板上,喝着咖啡,耳边是自己喜欢的音乐,再或者干脆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感觉自己像一个自由的人……这在别人看来无非是百般无聊的消遣时光的方式罢了,又怎能做幸福论?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
人生是美好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的最大乐趣,是享受人生的幸福.关于幸福,古往今来有着太多的诠释和描述,可我觉得,没有一种解释能够涵盖幸福的全部.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人为寻找幸福而跋涉,有人为创造幸福而拼搏.有一个年轻人想得到幸福的秘决?可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其实真正的幸福并非只“躺在床上看电视”,这只是反映一种幸福的心境罢了!忙乱固然可以使人充实,恬静却也别有一番情趣.事实上,没有什么时候能比你此时此刻更幸福了,就看你能不能细心感悟.
幸福伴随着你生活的脚步,幸福伴你走过人生的旅途.幸福就是人生一位匆匆的过客,是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一闪而过,快得使人来不及体会.因此,幸福就在于把握现在,珍惜所有,要时时感悟幸福,及时抓住幸福,稍有不慎,她便与我们擦肩而过.那样,你只能在回忆中去品味了.

⑹ 21世纪青年认为幸福是什么

中国的00后青少年是出生成长于物质资源极大富足的社会环境当中的,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再是过去几辈人的所谓“成功”,他们的幸福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兴趣爱好的满足。

⑺ 人们常说的幸福是什么它的定义又是什么

在战乱的年代里,幸福是和平。在和平的年代里,幸福是温饱。在温饱的年代里,幸福是快乐。对于孩子来说,幸福是快乐的童年:对于青少年来说,幸福是考上理想的学校:对于成年人来说,幸福是成家立业,与爱人和儿女共享家庭的美好生活:对于老年人来说,幸福是在晚年里享受天伦之乐。
幸福在不知不觉当中,在我们身边流露。
在你需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援助,是一种幸福。别人对你的支持和鼓励,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美好人生的最好诠释,把握住人生也就是把握住幸福!
细心的品味人生,会发现幸福其实时刻存在我们身边!

⑻ 请高手帮写篇关于青少年现阶段思想状况和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看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往“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

3、长大成为一名***员还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看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看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看加进中国***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明显进步。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以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碰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

3、初中生行为习惯最差。 “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小学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学生选择“能意识到,但做不到”或“以为做到做不到无所谓”的比例却远高于小学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释是:小学生听话,高中生已经懂事,初中学生最难管。诚然,初中正处于反叛与激变的关键年龄,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师长的指令言听计从,而且还没有像高中生那样的自我修养意识,很多人对个性的理解极不成熟,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把奇装异服当作“美”,把污言秽语,不拘小节当作“酷”,初中生的违纪率,和违法犯罪事件的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年龄,此时的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关于人生的最初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定型,此时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水平明显进步。

调查显示:“只知给吃穿,别的都不问”的家长仅占2.7%,可见尽大多数家长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的家长人数极少。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占9.3%,这和大家的感觉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学生,即便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很多学生还会感觉不满足,因此他们不会选择此选项;另一方面,说明溺爱型的家庭的确在逐渐减少。在大家的观念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题目。大家把独生子女们戏称为“小天子”、“小太阳”,以为他们是被惯坏的一代,事实上家长们只是在家务劳动方面有娇惯孩子的倾向,但在学习方面却从不马虎,要求之严,标准之高,都是以前的家长无法相比的。“对孩子什么都管,让孩子受不了”的家长占12.6%,严苛型和溺爱型的家庭大致都保持在10%的比例,而且严苛的家庭还要稍高一些,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往的很多老百姓忙于生计,顾不上子女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将不断进步。74.3%的孩子以为家长“能支持、理解自己,而且不溺爱孩子”,此选项比例最大。而且在被问及“碰到心理困惑习惯于求助于谁”时? 6.8%的孩子会求助家长,高于求助老师的比例;在被问及“在你长大过程中受谁影响最大”时,58.5%的孩子以为家长的影响最大。当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多数接受过系统的初等教育,其文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进步。加上媒体、书刊和各类家长学校对家教知识的普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也有很大改善。

2、家长对初中生管得最严。

假如队把“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作一个纵向比较,会发现小学与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小学生年龄小,高中生已不太需要家长操心,而初中的孩子界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代际冲突比较突出。

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

调查显示,1.3%的孩子反映得不到家长的疼爱,假如把部分孩子“家丑不过扬”的心理考虑进往,这个比例还会升高,估计要达到3%左右。这一部分孩子多出自离异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意尽监护责任,有的随着爷爷奶奶过,有些干脆脱离家长的监护。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热和,他们对人对事十分冷漠,而且有很强的***心理。有些孩子在学校成绩和表现极差,而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十分敏感。很多人整晚混迹于网吧、游戏机厅之中,与社会青年相交结,拉帮结派,滋扰校园。很多孩子早早的辍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国家的《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明确规定了家长对孩子监护责任,但缺乏得力监视保证机制。社区、公安、民政等部分在法律上固然对该部分孩子也有教育和治理的职责,但落实的情况很不好。通过司法程序固然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孩子的监护题目,但只有形成诉讼,法院才可能参与,孩子年龄尚小,有几个能想到诉诸法律呢?即便告了家长,法院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即使得到了执行仅仅可以解决经济上的题目,也无法解决情感和教育上的题目。这一部分孩子所占比例虽小,假如把这个比例乘以长寿学生总数,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社会越发展,就越应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些孩子就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被社会忽略的一群。他们从小得不到社会的关怀,长大就有可能报复社会,这是一个潜伏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四)自我感觉

1、只有六成学生感觉幸福。

调查显示,只有62.5%的学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32%的学生选择“一般”,还有4.5%的学生以为自己是不幸福的。

生活在新世纪这一代青年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对未来的选择也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和自由。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他们是最没有理由抱怨或侈谈“不够幸福”的一代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都行动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投进竞争;随着父母的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题目。由于缺乏对正确幸福观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着种种误区。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幸福观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判定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福的依据是,家庭条件是否优越,父母有没有本事挣钱,能否满足自己在物质方面的需要等等。有的学生甚至以为家里天天省吃俭用的生活使他的生存没有意义。

由于年龄和地域的差别,青少年对于生活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调查数据表明,城市青少年的幸福感略高于农村青少年的,农村初中生以为自己不幸福的比率最高,这可能和农村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较大有关,农村小学生中有4.5%的人愿意长大后当一名农民,农村初中学生中有93.8%的希看成为老板、机关工作者或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0.3%的人愿意继续务农,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上所承受的压力最大,碰到的困扰也最多。

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幸福还表现为一种自由。说白了,就是获得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的权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受到纪律的约束,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愿看,使他们产生不幸福感。对于高中学生,则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来自父母方面的。

2、小学生最幸福,初中生最不幸福。

小学生以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69.4%,其中尤以农村小学生选择“幸福”的选项比例最高,占70%以上。可见,生活在清新自然的乡野中的小孩子最幸福,他们不必往赶场似的上各种特长班,往学钢琴、攻外语,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嬉戏,尽情的享受童年。初中生以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56.2%,在三个年龄段中比例最低。初中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有所谓的长大的烦恼,幸福感较低一方面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中考迅速增温,中考之热尤甚于高考,这使学生们小小年纪就感受到竞争的残酷,让这本就多事的年华又弥满了应试教育的阴云,很多孩子感到压抑,被学习逼得喘不过气。实在教育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欢快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从小让他们感知人生的美好,这种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业压力还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长大中造成困惑的较大题目依次为学习方面(36%)、人际交往方面(21.6%)、父母方面(8.4%)等。其中学业压力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②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题目,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③考试焦虑,特别是碰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某中学有一学生在写过一篇名为《童年无趣》的习作,马上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叫,“天天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休息日还不得不穿梭于各种补习班。我实在没有感受到人们常说的那种童年的欢快”。有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这样说:“小学三年级时我数学考了100分,爸爸很兴奋,那天晚上他郑重的对我说:‘孩子,好好努力!我们全家的希看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这句话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在我心中压了五年。”很多家长“看子成龙”、“看女成凤”的心太切,希看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实现,还有很多家长自己孩子的成绩作为相互攀比的内容,这都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负担。有一首校园民谣的歌词是这样说的:“起的最早的是卧冬睡得最晚的是卧冬最苦、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学生的心态。

另外,人际关系题目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题目。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关系题目、同学间的关系题目、与父母的关系题目等。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题目,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五)心理调节

1、更加孤独的一代。

学生碰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42.7%。人们时常把现在的孩子看成为“阳光少年”,以为他们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实在他们的内心很孤独。这是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电视占据了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从小缺少玩伴,失往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独的心灵仿佛湿润的天气,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绪的重要土壤。学生们早早的把心灵封闭起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假如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孩子们独立与个性的一种体现,自己的题目自己解决,不借助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要给孩子们多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有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困惑与伙伴交流,尤其是关于娱乐题目以及与异性关系题目;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只有4.4%的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流他的心事。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两年就是一个代沟,孩子与成人的思想差别很大,这是妨碍代际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有个学生说:“老师对我要求严,说了怕惹他们生气,说得不对怕受批评,说了没用不如不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学校抓学习,没人听我说。”学生是否向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心理题目就不能解决。而学生能否说心里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们也欣喜的看到,2%的学生碰到心理题目时会求助心理咨询热线,假如用2%乘以学生的总人数,那将是个很大的数字。这说明心理热线开通的确可以解决不少学生的题目,而且渐渐深进人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新途径。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

调查显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65.5%的人不愿向外人吐露心声;城市高中占45.1%,居第二位;农村高中第三,占44.1%,再其次是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分别占37%和34.2%;而农村初中生选这一项的比例却最少,仅占30.1%。这是一个很希奇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较轻易受外界的影响。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乐场所虽多于农村,但可供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据统计,多数初中生的闲暇时间用看电视来打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孩子用打游戏、上网来打发时间,他们更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对面地与人交流。这种自我封闭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长大,因此,关注城市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反在农村,孩子上了中学,就被以为是大孩子了。他们开始担负一些家庭的责任,家长也会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乡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的孤独感比城市的孩子要少得多。碰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学生,农村多于城市;碰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城市多于农村。调查显示:碰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比例,城市各年龄段均高于农村;助于父母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偏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家庭观念稍强,城市学生的独立意识更突出。

3、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假如把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作纵向的比较,会发现碰到心理困惑求助于老师的比例基本相当,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渐降低,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家长、和朋友在各年龄段孩子心中的地位。大人们经常慨叹自己的十句话,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话。光慨叹没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交往的指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孩子正是由于交上了坏朋友才逐渐走上了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4、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地位的降低是最令人痛心的现实。

在被问及:“碰到困惑,你求助于何人时”,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老师,远低于求助朋友和父母的比例,连小学生也是如此,这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在被问及“对你的长大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选择老师的人数也在家长和朋友之后,教师的社会形象以及对学生影响力的不断降低很值得大家认真反思。

从客观上讲,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书刊、电视、网络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走下圣坛,渐渐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等同于医疗、保险等行业的社会服务。近几年媒体又不断在教育收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揭教育的短,甚至用个别老师的恶劣行为影射整个教育。这都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主观的原因更值得深思。第一,长期的自我封闭很轻易让老师患上社会适应不良症,变得迂腐、守旧、迟钝。从大学校门中刚刚毕业,紧接着又走进了中小学的校门,几乎很少有机会和社会接触。而且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孩子们打交道,传道、授业、解惑,高高在上地接受学生们的请教。这样的工作氛围很轻易让人自我满足,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当了先生就不再想当学生了。然而世界每一天都在飞速变化,不经意间,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就被抛到了时代的后

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爱好有很大的差别。

小学生最爱看漫画,学习类的书籍只能屈居第二。一上中学,二者的比例就发生急剧的变化,读漫画书的人数从40.9%跌到21.5%,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则从34.9%上升到41.8%。到了高中这种状况又有微小的变化,但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还是最多。孩子们对文化体育的关心却是与日俱增,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始终保持在12%左右。小学生不懂言情,初中生看此类书籍的人数最多,到了高中人数又略有回落。

3、农村学生迷武侠,城市学生爱文体。

调查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喜欢阅读题目类书刊的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城市信息畅通,很多市民都有读报的习惯,《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长寿文化》都有相当规模的读者群,很多孩子也有读报的习惯。学生最爱看的就是文化、体育的版面。农村学生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读报人数远小于城市,因而对文体新闻的关心程度不如城市。但他们看武侠小说的人数比率较城市学生稍高。

4、网络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须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人们相互间交流的平台。网络的使用以日渐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有助于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调查显示,我区已有近一半的学生经常接触网络,应该讲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须品。这主要和长寿经济的发展有关,目前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比较高,家庭上网的也比例高。目前家长、老师对学生上网大多持否定态度,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谈起网络,马上就想到“游戏+聊天+色情”,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要阔别网络。实在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看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对孩子玩电脑、上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有支持,又有约束。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很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往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健康长大。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戏,12.7%是听歌,9.9%是由于好奇,9.4%是由于无聊,剩下的9.2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出色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很多孩子因此而逃学、缺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看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很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进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题目就越理智。

2、自己的题目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10.5%,在人们的观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题目自己解决,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进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受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靠“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气力,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题目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阔别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二、对学生的基本评价

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尤其在城市)。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中小学学生明显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的道德面貌如何?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一直是社会各方广泛关注的话题。

1、我们以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改革开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思想更加活跃;法制的健全,***的进程,唤醒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既然大家承认这一切都是发展进步的,那么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中最敏感的一群,作为时代精神最紧密的追随者,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也应该是进步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调查显示,当代中小学生就整体而言,其素质已超过前人。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甚至心理品质方面都明显的区别于他们的父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这些积极评价是本次调查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1) 爱祖国,对党有朴素感情

(2)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明修养。

(3) 具有良好的生存观和自我表现、自我保护的意识。

(4) 有较强烈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5) 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头脑和消费观念

(6) ***法制意识、同等维权观念和对社会不良现象嫉恶如仇的态度都超过了前辈。

固然社会和教育都对青少年有很多非议,但我们以为其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熟悉差异,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作用?即人们很轻易把自己身上的某些特征或自己的某些想法回属到学生身上,从而产生熟悉的偏差。实际上在社会变革日速,多元化日彰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差异很大,
http://hord_ofycil.blog.163.com/blog/static/178753439201122011373455
非常完整呕!!!!费了好大紧

阅读全文

与如今青少年的幸福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百里守约怎么上经济 浏览:968
健康苗条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846
事业编制什么时间签订聘用合同 浏览:304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什么故事 浏览:608
有哪些处决美女的游戏 浏览:949
清纯的高个子美女适合什么风格 浏览:428
丈母娘主宰的婚姻男方如何处理 浏览:442
别人对你说幸福该怎么回呢 浏览:174
在爱情中要怎么关心对方 浏览:380
健康证多久可以拿到河南 浏览:866
威海小城故事归哪个社区管 浏览:284
美女的身影怎么画 浏览:93
如何做幸福班主任ppt 浏览:863
zx能组成什么爱情词 浏览:748
下列的网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浏览:813
婚姻残破不堪怎么办 浏览:105
遭遇背叛的婚姻该如何度过知乎 浏览:632
计划经济属于哪个国家发明 浏览:832
健康宝属于什么性质保险 浏览:535
事业转企业后39年工龄拿多少钱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