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不仅是一个央视着名主持人、新闻记者、评论员,还是一个同我一样即豪迈又感性的北方人,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对于这个央视不苟言笑的资深新闻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2008年金鹰奖颁奖典礼获得“最佳电视主持人”时说的这样一番获奖感言:“2008年,一片寂静的北川和万众欢腾的鸟巢,或许也是这一年中国人喜悦与悲伤的两个极致。他对于一个主持人的提醒就是,万众欢腾的时候要学会聆听,沉默的时候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前不久通过媒体得知他的新作问世,我便以第一时间购买了这本《幸福了吗?》,阅读后也深有感触,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书中提到的很多社会现象的心得体会。
提到现今的诸多社会现象,这也是白岩松在书中表达的许多观点我都相当赞同的原因。首先就要说说最近在自家小区内看到的一幕:就在前几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接连两三天都会看到那一对中学生。三次遇见他们,两次都是看到两个面容稚嫩的孩子紧紧抱在一起,他们还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直到我走进楼内他们还是保持着那个动作久久没有分开。对于这样的两个中学生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但我知道这种画面在很多人青春萌动的时候都曾是一种向往和好奇,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在成熟前都会经历的一小段路。看着现在的许多孩子背着阿迪的包、穿着耐克的鞋······也许他们会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是“不走寻常路”的一拨,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也会时常有“飞一般的感觉”;甚至在还不懂得什么是享乐的时候,就频繁出入各类酒吧迪厅及娱乐场所,在我还是学生时代与同学去江边春游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三两个结伴走出了家乡的这片土地领略过各地风光了,读后感《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这些都无疑显现出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青春”似乎来得有点早~而这些过早的“认识”也只会使他们的童年、青春时光缩减的一短在短。这也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即使现在,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从小做起、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需要打好基础的!
在我感叹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好多孩子在他们的青春时期做着非青春的事;在我感叹现在的饭店服务质量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在一起吃饭的朋友从佳肴中夹出一只煮熟的苍蝇······是什么让十八九岁的青年变得只要穿上一身品牌服装就可以趾高气昂的走在人群中?是什么让身强力壮的男人抛弃尊严跪在街边叩头乞讨?我想问,难道生活好了,是错吗?但事实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可许多人的素质和良知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步入社会的那天起身边就不知有多少人说过:咱们改变不了现实、改变不了社会,只能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适应、选择了顺从,即使曾经有的人奋力挣扎过,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就随波逐流了,所以这些人变了。正如白岩松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在升腾一边在坠落······岸,在哪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因素,上天怒了,它让大自然惩罚了人类。2008年,汶川的一场地震,中国在一天之内失去了八万人。对于今天来说,它已是被载入历史的一段沉重往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天,加之近两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让许多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所以在那以后,坐公交车就时常能看到给老人孩子让座的人。因此,在当下社会中的很多现象,人们的很多生活观、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心态和一种信念!
我一直都认为古人的聪明和才智都是纯粹的。所以人类有了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国人理智了、现实了、世故了······但人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却把先人留下的那些真、善、美,那些德、那些儒抛到了脑后。然后就有人把“改革”和“变化”这样的词放在了先人身上去体现其更大的价值。
二十出头的人就想拥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养心静性”,大家开始追求“简”,避开“繁”。成天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挂在嘴边。这到底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大家都累了?还是因为科技发达了、房子变大了、生活好了,大家都懒了?那又为什么很多人要不停的奔波,不惜一切代价,没日没夜、抛家弃子的挣钱呢?所以我想最终就像现在这样,大家累了身,也懒了心!再想想,人人都说社会复杂,可真正复杂的应该是社会中的人吧~
最后再引用一句白岩松书中的话来总结:“如果走得太远,那么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 跪求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二0一0年度第一学期
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目光被几个醒目的蓝色的字体《幸福了吗?》给锁定住了,字体下方的照片是熟知的 “央视着名主持人白岩松”。然后拿起这本书开始一页一页的翻看。首先是被白岩松的犀利的文字、流畅的语言、直白的话语、坦诚的面对、幽默风趣的句式而吸引了,两天的功夫大致看了一遍,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媒体人、电视人、名人的不容易、辛苦、压抑、紧张、责任……
有些人总是羡慕名人、总是羡慕有钱人、羡慕比自己强的人,其实任何人的背后都有着酸甜苦辣,有着自己的不易,只有自己才知道要付出多少,光鲜的背后有多少泪水与苦涩。
一个人活着,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指数有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其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让我反复的思量了好久:“幸福在哪里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觉得到的。现在社会上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钱和权,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多么的直白,多么的现实。是呀----我们奢求的太多太多,又怎能让自己平静心安呢,怎么能感到幸福了呢!
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呀----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的背后又丢失了什么呢!我们总是埋怨岁月的无情,生活的无趣,我们是否应该有好的心态,不管怎样都能直白的面对呢?“岁月是不会按常理出牌的。”所以,对与一些不公平的、看不惯的人事不要再牢骚满腹了,做好自己吧!要学会等待、学会放弃、学会自我调节,放松心态。有自己的信念和信仰,不管当初的期待与愿望是否成为现实,但过去的终究过去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每天还要面对新的生活,一个新的起点又在你的面前,我们又要去面对,苦与难我们都要忍受,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希望。
用这样的几句话结束吧:
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牟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敬拜。
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
“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的,为何您亲自敬拜?”
释迦牟尼轻轻一笑,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是呀----“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拥有了一切,才是幸福的,不是吗?
3. 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到底写的是什么
他每十年写一本总结性的书。1990~1999的是《痛并快乐着》而《幸福了吗》是2000年~2010年的。主要是通过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进程反思一下现在的社会以及未来该何去何从。
应该说是讲这些变化有的是值得欣慰的,有的方面还是有些不足。
提醒人们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幸福这个问题,难道金钱的富裕就是幸福吗?
白岩松这个人挺不错的,他写的东西也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建议你多读一些他的书,就比如说《痛并快乐着》,真的挺有感触
4. 如何评价白岩松的《幸福了吗》
我个人觉得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这本书写的不错。里面讲述了很多的人情冷暖和人生哲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它的内容特别的充实,也特别的吸引人。所以我说这本书不错。
5. 白岩松 幸福了吗 这本书的书评
打开这本书,他的序言却让我感到震惊。
他从生活中一个小小手串说起,讲到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落差,生活越来越好,但幸福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所有的人都在抱怨。“富人抱怨,穷人抱怨,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在他看来,人们的抱怨以及社会底线不断突破在于信仰的缺失,“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的奔腾。”“钱和权,越来越像一种信仰。”“如果一个时代里,青春正万分艰难的被压抑着,这个时代,怎样才可以朝气蓬勃?”说到新闻改革,他忧心忡忡的问道:“是否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还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安放。”“在中国,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最后,他用一个墨西哥寓言作为序的结尾:“一群人匆匆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我承认这是广告贴....关注他只是因为他提到了“信仰”,有时间去看看
6. 优秀高考作文素材:读白岩松《幸福了吗》有感
一直很崇拜白岩松,因为白岩松的言论一向以有勇气、有价值着称,前不久有幸读到他的作品《幸福了吗》,感受颇深。
读着这本书,内心的崇敬不能言语,边读我也在思考,自己幸福吗?从白岩松的书中让我们理解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不是单纯的为了钱能赚多少,房子能有多大,为了地位能有多高,一己私利实现的快感并不是幸福,因为欲望永无止境。只有从心底想着“付出”才是幸福,靠真本事努力,并享受着努力的过程才是幸福。
文字泛滥的年代,一位名人和几本书似乎不足为奇,然而白岩松以及他的《幸福了吗》带给了我长久的震撼。我心绪难宁,长时间的回首、长时间的反思、长时间的畅想。我问自己:我幸福吗?
怀着儿时的梦想,我满腔热忱的踏上了三尺讲台,又毅然绝然的从千里之外的北国来到江南。纵使青春不再,纵使清贫孤独,也无怨无悔。
我也曾沉浸在书香之中,在一杯香茗中品尝着知识的甘甜;我也曾不计得失的一头扎进工作之中,循循善诱,潜心钻研;我也曾毫无保留的奉献着我对学生全部的爱。我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也悲伤着他们的痛苦。我把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当做我生活的动力,人生价值的实现。
是的,那时的我很幸福!
课堂上,倾听着他们深情的朗读,分享着他们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感受着他们思想的日益深刻,我陶醉了,就好像农民陶醉于芬芳的稻谷。课下,他们团座在我的周围,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雀跃着,我陶醉了,就好像牧人陶醉于健壮的牛犊。当高考结束,捷报频传的时候,当大学毕业的学子又返回母校看忘我的时候,我陶醉了。我怎么能不陶醉呢,那是属于我的金色收割啊。
是的,那时的我真的很幸福!那是一位老师精神上的喜悦,心灵上的富足。
然而,当我再一次反观我的生活时,我真的幸福吗?
我感到很烦躁,日益激烈的竞争丝毫没有刺激到学生的进取心,依然有人我行我素的厌学,依然有人旁若无人的违纪,依然有人正大光明的早恋,我想不通,孩子们怎么了?中国的教育怎么了?
我感到很彷徨:每天行色匆匆的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无暇照料父母,无暇陪伴孩子,甚至无暇看一眼每天都经过的街道。我很无奈,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我感到很无助,倾尽全部在这个城市蜗居下来之后,却背上了两个时代才能还上的巨额债务,我的意义在哪里?我很迷茫,甚至有些丧失了生活的方向。
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你幸福了吗》读后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你幸福了吗》读后感]当中心校的刘校长提到推荐给全镇老师一本书名字是《你幸福了吗》,作者是白岩松,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你幸福了吗》读后感。呀,不是教育专着,心中轻松了不少,当时我就被这个书名深深的吸引住了。是呀,我幸福了吗?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的关爱,有亲人的疼爱,有朋友的帮助,难道还不幸福吗?后来从学校图书室接了这本书,我翻阅了整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的,以此点出种种幸福。正所谓经历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会看淡、看真,幸福其实就在身边--珍惜身边的一切。白岩松,作为央视名嘴,他一直给人以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我感觉白岩松就很幸福,因为他岗位独特,有幸亲历重大历史事件;因为他能接触国家领导,当面向领导谏言;因为他去过美、日和台湾,留下许多观感;因为他采访过许多的名人,耳闻不如眼见;因为他痛并快乐着,思考写作是他的习惯;因为他身在名利场,却从不惧怕各种考验;因为他立足本职,思考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因为他广交朋友,受到普遍的信任和喜欢;因为他敢讲真话,敢于把实情写进书里边;因为他总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向前!这就是他,一个我喜欢有个性的央视主持人。同样很喜欢白岩松送给他自己四十到五十岁的十二个字,那就是"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如何寻找幸福和信仰?幸福和信仰之间又是怎样的关联呢?这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这个问题我无从去思考,也无暇去思考。而让我去就怀不清的是,作为教师的我幸福吗?这也是一直困扰我问题。从90年师范毕业,就开始了教师的生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日的备课,上课,作业。和学生在一起,感叹于他们取得的每一分成绩,感慨自己在这种不息的工作中老去,以至于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也忘记了从前那个爱做梦的我。把《你幸福了吗》拿在手里,做为教师,我幸福吗?从教这21年,我幸福吗?这个问题萦绕着我,久久的沉思其中。慢慢的理出头绪,是的,我是幸福的。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我对这个职业的热爱,而这个热爱的前提只有把自己沉浸于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读后感《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你幸福了吗》读后感》。人们倡导"爱和责任"的核心价值观,不就是让我们把"爱"付诸于行动之中吗?这不也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吗?是呀!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都生活与这个变化无端、浮躁繁华的社会之中,但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无悔的去做,无悔的去付出,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如果你是男教师,可以将你男性的魅力注入课堂之中;如果你是女教师,可以把特有女性细腻带到貌似平淡安然日子里;如果你年轻,青春、活力、热情正是与学生自然亲近的源泉;如果你从教数年,多年积累的经验正是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可以抚慰学生心灵;如果你年岁渐长,和蔼可亲的目光会带给学生长辈般关爱;如果你已为人母,对学生微笑时会自然地放射母性光芒;如果你已为人父,你立于讲台上的身影也会透出父爱的伟岸;如果你博学,举手投足间便散发出学者的智慧和教者的风范;如果你多才,言谈举止中也会向学生传递自信魅力。这不就是我们除了教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之外,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吗?而这也是对他们的爱和教师的责任之所在。我们的工作烦琐又有挑战性,每天要面对的是几十个个性差异很大,生活成长环境不同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发展、进步,同时还要面临着付出与回报不平衡境况。那么如何实现身心和谐获得幸福感呢?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有淡薄名利心境。教师本身是个奉献型的职业,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嫁衣"。自然不能与一些其他的职业所产生出来的金钱价值作比较,但要多想想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想想受到他人尊重时的自信,想想人生价值的体现,渐渐地心境便会开朗,心胸也会变得宽阔。而所谓幸福感,就是发自内心感觉的不同,如果把教书当作职业,可以享受课堂带来亲切感,感知学生目光中求知欲,体会童心未泯快乐;如果把教育当作事业,可以感受学生成才的光荣感,体验教书育人成就。这不就是作为教师的幸福吗?我真的幸福吗?曾经不知多少次问过自己,读了白岩松的《你幸福吗》,沉念于此,终于有了新答案--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留下最后美丽;我幸福的用心去采撷每一份亲情、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在平凡人生旅途中静候幸福之花绽放。这就是我,一名不同的教师,一个平凡的人的幸福观。丽时光、匆匆流年、似水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充满荆棘和坎坷,在这漫漫长途中,自己要给信心、希望、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那份自己的幸福。幸福就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喜;福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丛中笑"的那种欣慰;福就是"海内存知己","千里共婵娟"的那种温馨;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种惬意;幸福就是"会当凌绝顶","阅尽人间春色"的那种豪迈;福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种美感;幸福就是"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的那种和谐。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你幸福了吗》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8.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1
读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有感
于洁璐 2012年2月2日
学校为我们老师买了一本书,白岩松的《你幸福了吗?》,假期中闲来无事翻翻看,谁知一看就喜欢上了。
这几天一直在读白岩松的这本书。白岩松,一个感觉熟悉却又陌生的人。初拿起他的书,笼统的翻了一下,照片很多,不禁引起了我儿时看连环画般的兴趣,看到搞笑的照片,我不禁失声大笑,看到隆重的照片,我会砸吧砸吧嘴羡慕一番。一遍的照片看下来,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是酸楚,还是激情澎湃,无需过多的语言,仅仅是几张照片,却演绎了一个人的一生。随着照片颜色逐渐的鲜艳,时间让一个人的生命也随之绚烂多彩。一个成熟稳重,浑身上下充满成功气息的男人呈现在我的面前,不由的发出一句,现在看来白岩松还挺帅的,在接受了岁月沧桑的洗礼,洗去了年少的轻狂,渐渐的让自己沉淀。
《幸福了吗》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十年行走、十年思考、十年写作的又一部发力之作!相比十年前还相对青涩的《痛并快乐着》,该书凸现了白岩松的成熟、睿智以及身在高处,却清醒、平和的心境,是一部解读“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重量级作品。
白岩松试图以自己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事所为、所思所想,解读这个看似简单,却事关人人的重大命题。于是,书中几乎无一遗漏,生动深刻地记述了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大事小情。同时他在记录时代变迁的同时,更关注个体的命运在其中如何发展,更关注“焦虑”、“浮躁”“不安全感”等普遍存在的,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品”。
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在我们这个国度,需要改进的很多,社会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刚出校门,社会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些?我们的幸福从何而来?年轻人的追求是什么?这些都该是我们要思考的。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应该停下来,好好找一下方向。正版书的质量没得说,后面附送了白老师在耶鲁大学的演讲DVD,很值得一看。总之,在我们追求自己的幸福的路上,是值得停下来看看这本书的。
书中语言平实直白,充满着理性的反思,凸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写诗重要还是签合同重要?我说对于生命而言写诗更重要。”“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
徜徉字里行间,让心灵拥有纯净的温暖和感动。幸福是内心深处的微妙感觉,不一定与财富、地位、功利同步;幸福需要在平淡中寻找,需要在细微处品味;幸福是一种能力,要靠学习、思考、实践来培养,日积月累,它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幸福是小事累加的过程:跟家人吃饭,陪孩子成长,有健康身体„„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幸福,会日渐丰盈我们,积攒起来,便成了温暖我们一生的大幸福。 忽然想起一则流传很久的寓言:小老鼠总感觉自己不幸福,就去问妈妈“幸福在哪 里?”老鼠妈妈说:“幸福在你尾巴上。”小老鼠转来转去看不到,老鼠妈妈说:“孩子,不要找了,一直往前走,幸福就会始终在后面跟着你。”
“曾经年少爱追梦”,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是走过了,也追过了,我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怕选择之后所要面对的一切,而是惧怕这样的选择我们究竟是不是会更幸福呢?许多事情,看的更透,就会更幸福一点。也有些事情说起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所以仍然执着,不得轻松。也许,我该学会,放下。正如假期中湖南卫视放的《宫锁珠帘》的片尾曲,由何晟铭主唱的《佛说》一样:“五百次回眸只为你经过,岁月的蹉跎让爱犯了错,即使化身石桥等你来走过,我的心事你会不会听我说。你的微笑是我永远的魔,你的承诺在我心中执着,即使在菩提下涅盘成佛,回首前尘又怕锦书难托。佛说多多多,一生情太多,爱恨来回拖,愁眉又紧锁;佛说过过过,一生快走过,为爱惹的祸,烧成一团火;佛说错错错,太多的过错,全部都怨我,就此忘了我;佛说莫莫莫,莫要再情多,让思念沉默,心莲一朵朵。”我十分喜欢这首歌,正如喜欢白岩松这个人,喜欢这本书一样。
9. 白岩松现在做什么节目啊白岩松事件是怎么回事各界对白的评价如何
白岩松随笔集《幸福了吗?》昨日在北京举行出版一周年媒体座谈会,通过现场和连线的方式与媒体沟通。最近网传白岩松因新闻节目内容(新闻1+1里评论动车事件)被要求“写检查”,甚至有传他被“封杀”,还有可能离开等传闻,更有人自称白岩松开。白岩松昨日澄清:“从没开过,也从没写过检查。”
如果我离开会告诉大家
8月9日晚,《新闻1+1》本来要播出有关大连的一期新闻调查,并于当日21:30播出了节目预告,可广告之后却不见白岩松出现,而是突然播出了《真诚沟通》节目,接着是一段天气预报,最后在21:38重播了当天的《焦点访谈》。这8分钟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也让白岩松成为新闻焦点。
上的各种传言,尤其是白岩松因为节目内容写检查,很多人很关心真假。白岩松直接回应:“我从来没有因为节目的内容问题写过检查。如果我因为打架或者别的什么事有可能会写检查,但如果我因为节目内容,而且是应该做的节目内容写检查,那一定是我辞职的那一刻——但现在还没有。”
对于大家关心的节目停播的事件,白岩松对媒体表示:“我现在依然在直播,当然做新闻会有做新闻的风险,‘撤稿子’你们也经历过,我只希望这样的事越来越少。没那么严重,一点儿小风小浪都承不住,就别在大海里游泳了。”
很多人通过为白岩松说话,甚至有人传出他要离开,白岩松也澄清:“我知道这样的传言中有大家的关心和担心。我并不恋战,如果我离开会告诉大家。打从我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离开的准备,但是直到目前为止,真的没那么严重。我也要替我领导说两句,我觉得他也挺冤。”
我的话语权已经够多了
在网上有人以白岩松名义开,虽然主持人张泉灵通过替白岩松澄清,但依然有人怀疑白岩松是开过的,只不过“被迫停掉”。
白岩松昨日澄清自己确实没有开过,而且短期和中长期也没有开的打算。“我的话语权已经够多了,有什么非说不可的事儿,忍一天不就又该直播了吗?而且以我的性格,做一件事必须做好,开了,我就别干别的了。我每天还得看点儿闲书呢。”而对于网上的冒牌,白岩松就笑称不管写得好或者不好,大伙还是用自己的名字开吧。
白岩松因为写了《幸福了吗?》而让大家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兴趣,白岩松说:“我要说不幸福,别人会说‘你还不幸福我们还怎么活’;说幸福我又觉得违心,我给自己的幸福打70来分,我是悲观的乐观者,做新闻,树欲静而风不止,尤其是对我来说。”
他还说:“我最近主张每个人要关心‘与己无关’的事,让自己由‘老百姓’变成‘公民’。每个人也要做点儿‘没用’的事,你觉得发呆、散步、聊天有什么用?但又太有用了。你看一张名片,觉得这哥们有用,留着,于是人们现在只认识‘有用’的人,你通讯录里‘有趣’的人变得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