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说吉祥经多少字
吉祥经包含297 个字数,774 个字符,72 个标点,具体内容如下: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2. 怀孕时听什么佛经或是诵什么经文能得福慧大福大贵之子求佛教专业人士回答!
听经贵在诚敬,俗话所谓“心诚则灵”,若怀着恭敬之心去读经、听经,则福不唐捐,然而要知道佛并不是神仙,你拜他他就保佑你,佛只是我们的老师,交给我们改造命运,出离生死的方法,真正的修证,还要靠自己。所以要有正信的观念,时常读诵大乘,将佛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之中,则名真佛弟子,无量功德自然发印。学佛要念念为一...切苦难的众生,不可将眼界拘于自身,若能念念为众生,则时时都皆德,若时时想自己,则处处是造业之所。你可以听听净空法师主讲的《认识佛教》和有关胎教的讲座。获益匪浅。 若要读经可以选择《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或《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等,在下鄙意,还望笑纳,阿弥陀佛。
3. 哪本佛经简单
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佛说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
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
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以上两者文意较浅,亦为在家居士常念的经文。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心经乃般若经之总纲,计256字,字字珠玑。可日常诵念,文意深刻。
以上三经供您参考
4. 佛经都有哪些啊!有没有详细点的
这里介绍的是常读的: 学佛法宝推荐(仅供参考) 一、入门基础 1、整体了解佛教——明旸法师着述的《佛法概要》。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第三章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 第四章 五大菩萨 第五章 佛灭后的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第六章 禅宗史话 第七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 第八章 律宗初探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况(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真言宗) 在线阅读、下载网站: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608.htm 2、简单的了解佛教、圆满的净土修行——战德克居士的《觉海慈航》 在线阅读、下载网站: http://www.jxgd.net/new_page_6.htm 3、佛教是幸福美满的教育——净空法师讲述的《认识佛教》 在线阅读、下载网站: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608.htm 4、解疑生信 圣严法师着《正信的佛教》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14.htm 圣严法师着《学佛群疑》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69.htm 5、佛学基础——广超法师主讲《佛学基础知识》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231.htm 6、在家律学(圣严法师) http://wenku..com/view/0c6372eeaeaad1f346933fb5.html 二、净土修学指南—— 将佛法落实于生活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362.htm( 文档)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gF41nlu7fA/ (清音读诵)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李净通居士于1952年从《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中选出的精粹部分 《印光大师文钞全集》 http://hi..com/%B0%A2%B1%C8%BC%D7%B5%B1%B8%C2/blog/item/7c80f81a546843f3af51339d.html 三、佛经导读 1、金刚经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40.htm 金刚经讲录(道源法师)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731.htm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江味农居士)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108.htm 2、地藏菩萨本愿经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16.htm 地藏经的启示(净空法师)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17.htm 3、佛说阿弥陀经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86.htm 阿弥陀经要解讲义(明蕅益大师要解、清圆瑛法师讲义)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138.htm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斌宗法师着)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26.htm 4、楞严经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82.htm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编译)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79.htm 楞严经大义(惠空法师主讲) http://hi..com/amtf2008/album/item/b9bfa8ce40bd1526b600c880.html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大师着)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472.htm 5、观无量寿佛经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31.htm 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069.htm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道源法师讲)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91.htm 6、六祖坛经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11.htm 坛经讲座(贾题韬居士)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275.htm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448.htm 7、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89.htm 8、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莲居居士会集)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360.htm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净空法师)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48.htm 9、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116.htm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015.htm 10、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08.htm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黄智海居士演述)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457.htm 1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72.htm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圆瑛法师讲述)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820.htm 12、心经 http://wenwen.soso.com/z/q218282056.htm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着)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159.htm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斌宗法师讲述)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225.htm 四、论藏选学 1、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广超法师) http://guangchaofayin.org/texts.php 2、《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音频讲记(大千,打开网站,请点下载专区) http://www.mldc.cn/csx.htm 五、其它 1、佛七讲话第一集(69年)智谕法师主讲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228.htm 2、往生西方真实故事 《莲池海会念佛往生见闻记》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YEilYkk6ks/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570.htm 3、忏悔的理论和方法(慧广法师) http://www.docin.com/p-3831509.html 4、放生问答 http://www.buddhism.com.cn/jingtu/yg/fswj/ 5、佛学十四讲 http://www.hhfg.org/jcjx/f38.html#p2 6、童蒙止观 http://wenku..com/view/797ebe68a98271fe910ef971.html# 7、参禅的先决条件(虚云老和尚)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426.htm 8、三祖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慧律法师)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9778728.html
5. 关于佛教经文
首先,经文最大的作用是拿来读并思维其中意义的,了解其内容才是关键,拿来当护身"法宝"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其次,诵经书本身就有诵经的功德,这点在大乘佛经里一般有写,比如金刚经的:"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再来,佛经并没有这个是拿来超度的那个是拿来保平安的说发,任何佛经只要不是伪经,念诵本身就有功德,你把功德回向已死亲人就是超度,把他回向家人平安就是保平安.如果有谁说这个经是超度的那个是专门保平安的,那绝对是讹传.佛经最主要的作用是让人读并了解经中内容的,读经所产生的功德也只是附带.顺带一提,你读任何佛经都绝对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这个鬼话谁告诉你的你还给他去.
1 如果是超度亲人的话,读经最好自己来读.
2 习惯上,念诵比较多的经是《金刚经》《地藏经》《心经》。用途如何?你念完后,回向“愿以此读经功德,回向XXXXXXXXXX。”(你回向死去的亲人就是超度,回向你自己发财就是求财,回向全家平安就是求平安,回向。。。。“
6. 佛教里面有哪些关于爱情的语录,详细列举一下,最好把出处也写一下。
佛家经典爱情句子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经典佛语爱情句子分享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第一句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
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
《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
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
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经典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
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
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1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
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经
7. 求让人放下爱情的佛经!或者经典故事!最好是佛经!有哪些佛经!
(一)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 一息。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 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 画面切换. 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二)蛛儿与芝草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
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有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倾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
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祖竟然这样对她。
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即将出窍,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蛛儿的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情地拥抱在了一起……
(三)千年等待
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出身豪门、多才多艺,她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断了,她仍不想出嫁,因为她始终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现。
有一天,她去庙会散心,在万头攒动的人群中,瞥见一名年轻男子,心中确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然而,场面杂沓拥挤,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那人,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之后,少女四处寻找此人,但这名年轻男子却像是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落寞的她,只有每日晨昏礼佛祈祷,希望再见那个男人。她的至诚,感动了佛心,于是现身遂其所愿。
佛祖问她:“ 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是的,哪怕见一眼也行!”
“若要你放弃现有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呢?”
“我愿放弃”少女为爱执着。
“你必须修炼五百年,才能见他一面,你不会后悔吧?”
“我不后悔”斩钉截铁。
于是女孩变成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风吹日晒,女孩都不以为苦,难受的却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才让她面临崩溃。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相中了她,把她凿成一块条石,运进城里,原来城里正在建造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很快地走过石桥,当然,男人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这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佛音再次出现:“满意了吗?”
“不!为什么我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就能碰到他、摸他一下了!”
“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我愿意!”
“很苦,你不后悔?”
“不后悔!”
这次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希望却换来无数次的希望破灭。若非前五百年的修炼,女孩早就崩溃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的,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他终于来了!还是穿着她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匆匆走过,因为,天太热了。他注意到路边有棵大树,休息一下吧,他想。他来到树下,靠着树根,闭上双眼睡着了。女孩摸到他了,而他就紧靠在她的身边!但是,她无法向他倾诉这千年的相思。只有尽力把树荫聚拢,为他遮挡毒辣的阳光。男人只小睡片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动身前一刻,他回头看了看,又轻轻抚摸一下树干,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那人逐渐消失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哦?”
“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哦!”
“他现在的妻子也曾像我这样受苦吗?”女孩若有所思。
佛祖微微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这一刻,女孩似乎发现佛祖微微地吁了一口气。
女孩有些诧异:“佛祖也有心事?”
“这样就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你一千年了,为了看你一眼,他已经修炼两千年了。”佛祖脸上绽放着笑容。
(四)商人的四个妻子
从前,有个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丈夫喜爱,不论坐着站着,丈夫都跟她形影不离。第三个妻子是经过一番辛苦才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边甜言蜜语,但不如对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第二个妻子与丈夫常常见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要在一块就彼此满足,一旦分离,就会互相思念。而第一个妻子,简直像个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劳作都由她担任,她身陷各种苦恼,却毫无怨言,在丈夫的心里几乎没有位置。
一天, 这个人要出国做长途旅行,他对他四个妻子说:“你肯跟我一块儿去吗?”
第四个妻子回答:“我可不愿意跟你去。”
丈夫恨她无情,就把第三个妻子叫来问:“你能陪我一块去吗?”第三个妻子回答道:“连你最心爱的第四个妻子都不愿意陪你去,我为什么要陪你去?”
丈夫把第二个妻子叫来说:“你能陪我出国一趟吗?”,“我受过你恩惠,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国,恕我不能答应。”
丈夫也憎恨第二个妻子无情无义,对第一个妻子说:“我要出国旅行,你能陪我去吗?”
第一个妻子回答:“我离开父母,委身给你,不论苦乐或生死,都不会离开你的身边。不论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一定陪你去。”
他平日疼爱的三个妻子都不肯陪他去,他才不得不携带决非意中人的第一个妻子,离开都城而去。
原来,他要去的国外乃是死亡世界。拥有四个妻子的丈夫,乃是人的意识。
第四个妻子,是人的身体。人类疼爱肉体,不亚于丈夫体贴第四个妻子的情形。但若大限来临,生命终结,灵魂总会背负着现世的罪福,孤单寂寞地离去,而肉体轰然倒地,没有办法陪着。
第三个妻子,无异于人间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储存起来的财宝,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毫。
第二个妻子是父母、妻儿、兄弟、亲戚、朋友和仆佣。人活在世上,互相疼爱,彼此思念,难舍难分。死神当头,也会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坟墓。用不了多久,就会渐渐淡忘了这件事,重新投身于生活的奔波中。
第一个妻子则是人的心,和我们形影相随,生死不离。它和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但我们也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贯注于虚幻的色身。
雪伦粉红丝带点评:非常有哲理的四个故事,叫人唏嘘感叹,这人间的情爱,真叫人不可自拔、迷失彷徨。其实倘若能看清其中真谛,则不外乎得失之间,但就如同蛛儿与芝草故事中的佛祖所言:把握眼前幸福,珍惜爱情,或许才是最好的归宿。世人所追求的爱情,不是靠一厢情愿,也不是靠默默等待就能实现的,冥冥之中自有姻缘,一旦遇到了,定要学会把握珍惜。
8. 关于健康的佛经有哪些
善哉善哉!阿弥陀佛!从广议角度,所有的佛经能够让人更健康,更快乐;只要你能抄任何一部佛经,并回向给他们,他们都会三世受福。具体说点,有《药师功德经》、《地藏功德经》、《无量寿经》、《僧伽咤经》、《金刚经》、《正法念处经》等等。只要你能虔诚发心,抄诵佛经,并时常念诵,同时将经文内容告诉更多的人,其功德与福报就更多。愿你及家人眷属,一切向善,早学善知识,多学善知识,早发菩提心,多做善事,多结善缘,消除一切业障与灾难困苦!愿你们心想事成,一切顺心如意,吉祥幸福,健康快乐,自在洒脱,学业有成,家业有成,事业有成,道业有成,富足圆满,终成正果!
9. 念什么经可以让家庭幸福美满详细看问题补充
佛法确实能令家庭幸福美满,但是佛教的经文中没有专门针对家庭的。有些咒术的可以达到你说的想法,但末学不想给你推荐也不希望你学,因为一般人无法分辨其性质。
末学推荐:《楞严咒》这个咒的好处多的无法形容,其神验性也是令人深深折服的。并且这个咒可以代表佛的正法。建议你好好了解下,如果能够确定信心那么这个就可以修学。也必当满你所愿。
至于回向的问题,我想楼主是有点误区的:其实回向文是有种种不同的,制定回向文的标准应当以你所愿的方向为标准指导。如果抓过来一个就用是无法满足你的所愿的,也就是说回向文要适合你的想法。不能抓个大德的回向文就当成万用胶,这是胡来也是因为不懂。
你可以将回向文的内容直接回向给你的父母,愿家庭和谐美满。例如:弟子某某某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今生父母——(姓名)愿身体安康家庭和谐美满。后面的可以再回向将功德回向给你的奶奶,愿她去病延寿。或是将功德回向给你奶奶累世的冤亲债主,以减轻你奶奶的病痛。虽然生死不可逆,但是可以帮到她很多。包括你奶奶身后,这个楞严神咒都具大功德大威势大神验。常持此咒你本人慢慢的也会发现什么叫不可思议。
末学能想到最适合你的就是这个了,希望你能以净信心诵持神咒不光令家人美满也令你有新的天地。
阿弥陀佛
10. 如果祈求幸福的婚姻而且消除婚姻的不幸念哪些佛经比较好
25 .人心不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只树给孤独园。
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是太难得了。
傍晚,尊者阿难结束禅修后,就去礼见佛陀,将他在禅思中的体悟,向佛陀报告。
佛陀告诉尊者阿难说:
“是啊!是啊!正是这样。
阿难!过去,有一位名叫‘顶生’的聪明转轮王,他拥有大军,也拥有轮宝、象宝、马宝、宝物、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等七宝,又有着上千位勇猛的儿子,自在地统治着一大片延伸到大海的广大领土,而且懂得以王政而不以武力酷罚治国,百姓生活得十分富裕安乐。
阿难!过了很久,有一天,顶生王心想:我目前拥有阎浮洲这片广大的领土,人民众多而且富裕,也有七宝与千子,我还想要整个王宫有积到膝盖的宝物财富。
当顶生王拥有整座王宫积到膝盖的宝物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统领西方另一片叫瞿陀尼洲的富裕地方。
当顶生王统领了西方瞿陀尼洲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统领东方另一片叫弗婆鞞陀提洲的富裕地方。
当顶生王统领了东方弗婆鞞陀提洲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统领北方另一片叫郁单曰洲的富裕地方。
当顶生王统领了北方另一片叫郁单曰洲后,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传说天界有一个叫三十三天的地方,现在,我已统领了人间的四大洲,我想要到三十三天去看看。
顶生王以神通力到了三十三天,见识到那里殊胜的环境。随后,顶生王进入了三十三天的集会堂。三十三天的领袖‘天帝释’,尊重他是一位有威德的转轮王,连忙起来礼让他半座,让顶生王坐在他的旁边。此时,顶生王的外貌,除了眼睛之外,变得和天帝释完全一样。
过了很久,顶生王心想:我有七宝、千子、宝物,统治着人间的四大洲,现在来到三十三天,又得到天帝释的半座,而且,除了眼睛外,我的外貌也和天帝释一样殊胜,我何不将天帝释赶走,夺取另外的半座,这样一来,我就成了天上人间自由自在的统治者了。
阿难!当顶生王这样想时,不知不觉地掉回原来人间的阎浮洲,失去了上三十三天的神通力,而且还得了重病。
临死前,有大臣来问:
‘大王!如果有人来问我,顶生王临终时交代了些什幺,我该怎幺回答?’
‘你应该这样答:顶生王得到了阎浮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有了七宝,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有了千子,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有了大量的宝物,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得到了瞿陀尼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得到了弗婆鞞陀提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得到了郁单曰洲,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能见识到诸天集会,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顶生王具足五欲享乐,还感到不满足而去世。如果有人问,你就这样回答好了。’”
接着,佛陀说:
“即使珍宝如雨般的下,欲望仍然无法满足;
欲只带来苦而没有乐,有智能者当如是知。
即使得到无量的黄金,犹如大雪山一般高;
也不能一一得到满足,有智能者当如是想。
即使有天的殊胜五欲,也不以这五欲为乐;
这样断贪不着欲的人,是圆满觉者的弟子。”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六○四洲经》、《增壹阿含第一七品第七经》。
二、顶生王临终之言,其言也善,道出自己不知足的反省。其实,不知足的,岂只是顶生王而已!凡人不都是这样吗?正如俗话所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