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岳阳的经济
2014年来,在石化两厂停产检修、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岳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GDP2669.39亿元,增长9.3%,比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0.08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7.07亿元,增长11.5%。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三次产业平稳发展
1.从农业看。岳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5.3亿元,增长4.6%,比上半年提升3.0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增长2.7%,出栏生猪增长1.5%,水产品产量增长9.1%。
2.从工业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1-9月提升0.9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2%,重工业增长7.3%。分所有制看,非公有制工业增长14.1%,公有制工业下降5.6%。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工业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长12.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17.3%。分隶属看,中省工业下降8.8%,地方工业增长13.0%。分企业规模看,全市大中型工业增长4.8%,中小微工业增长13.5%。
3.从服务业看。15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增长,其中金融业增长20.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20.8%。岳阳市第三产业实现税收52.55亿元,增长11.8%,高于全部税收增幅1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27.4%,拉动税收增长2.7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协同拉动
1.从投资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0.13亿元,增长20.5%,比上半年提升6.2个百分点。项目投资增长20.6%,比上半年提升6.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增长19.9%,比上半年加快了6.0个百分点。
2.从消费看。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31亿元,增长12.6%,比上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增长10.4%、零售业增长13.5%、住宿业增长11.4%、餐饮业增长11.7%。
3.从外需看。全市进出口总额48.66亿元,增长21.7%,比上半年提升30.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15.34亿元,下降38.2%;出口额33.32亿元,增长119.9%。出超17.98亿元。
(三)三项收入有所增长
1.从企业看。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16.47亿元,同比增长1.6%,主营业务成本4006.32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润总额115.4亿元。
2.从政府看。岳阳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6.35亿元,增长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74亿元,增长1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
3.从居民看。全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121元和11062元,分别增长9.1%和1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0.85亿元,比年初新增102.22亿元,增长11.9%。
(四)三大结构升级加速
1.产业升级加速。2014年三次产业占比10.9:54.0:35.1,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
从农业看: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 935家,总数达到2391家,增幅为64%,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总数分别达到13家、52家、48家。农村土地流转稳妥有序,设立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129个,占乡镇总数的81%,流转土地309.6万亩,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5家;涉农中国驰名商标新增7个,发展到27个,居地市州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4%,居全省第一。
从工业看:新兴产业比重提升,机械、医药、有色循环等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75.6亿元,增长12.9%,占规模工业比重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64.94亿元,增长1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405.31亿元,增长10.0%,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376.7%。园区集聚度提高,原君山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全市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9个,市级园区3个。全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9%,其中省级以上园区增长7.8%,市级园区增长9.8%,园区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2.7%。
从服务业看:旅游业持续趋旺。继续推进现代旅游热市发展战略,2014年全市在建和续建旅游项目45个,完成投资31.53亿元。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125.45万人次,增长13.2%,其中国外游客18.22万人次,增长11.0%;实现旅游总收入247.4亿元,增长19.9%,其中旅游创汇7692.57万美元,增长17.1%。航运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区一港三口岸”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湖南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先后获批,城陵矶港纳入启运港退税范围。201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万标箱,同比增长10.2%,公路货物总周转量238.04亿吨公里,增长4.3%,水路货物总周转量117.33亿吨公里,增长16.4%。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着。岳阳获评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加速“水墨丹青”岳阳建设步伐,坚持环湖沿江开发房地产业,城市品位和房地产品质不断提升。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40.4万平方米,增长11.8%,实现销售额123.1亿元,增长23.7%。房地产业贡献税收19.24亿元,增长23.1%。金融保险业平稳增长。新引进了中信、光大银行。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三区整合组建岳阳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全面启动,强力推进了不良贷款清收,启动了固定资产确权。各县(市)区均启动了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平江、湘阴农商行进入筹建阶段。新设小额贷款公司2家,全市达到16家;新设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全市达到10家。新增保险公司1家,全市达到38家;新增证券营业机构3家,全市达到16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5.4%。股票交易额增长59.4%。
2.需求结构调优。预计2014年最终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5%、59.0%和0.5%,其中消费和净出口贡献率分别比2013年提高0.7个和0.5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扎实推进“双百工程”、“三个一批”竞赛活动、“百日攻坚行动”。全市第三产业投资812.63亿元,增长40.7%,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45.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基层设施完成投资分别增长53.9%、37.9%和37.3%。全市亿元项目352个,同比净增38个,亿元项目完成投资459.52亿元,增长10.3%。
从消费看:限上消费不断走俏。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6.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长21.0%。预计全市居民消费占GDP比重3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看:贸易遍及五大洲,亚洲、美洲为最大贸易伙伴。2014年岳阳市对拉丁美洲贸易额为4.3亿元,下降54.3%,对亚洲22.09亿元,增长86.3%,对北美11.23亿元,增长5.1%,对欧洲7.64亿元,增长30.7%,对大洋洲1.37亿元,增长2.26倍。一般贸易占主导。岳阳市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45.13亿元,增长32.5%,加工贸易3.43亿元,下降36.2%,其余为保税仓进出贸易及其他贸易0.09亿元。私营企业大幅增长。2014年,岳阳市私营企业进出口值为23.5亿元,增长2.49倍,占同期岳阳市外贸总额的48%;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11.42亿元,增长7.8%,占比23%。外资企业、集体企业进出口值为5.16亿元、8.58亿元,分别减少49.4%、31.1%。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市县域实现GDP1559.24亿元,增长10.0%,县域经济占全市GDP比重58.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板块经济中,长江沿线板块的华容县、君山区、云溪区、临湘市在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大厂停产检修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实现GDP862.7亿元,占全市的32.3%,增长6.0%;中心城区板块的岳阳楼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实现GDP712.58亿元,占全市的26.7%,增长9.6%;环长株潭板块的岳阳县、湘阴县、平江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实现GDP1094.11亿元,占全市的41.0%,增长10.1%。
(五)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37件省市实事全面或超额完成。从就业看: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通知》(岳政办发〔2014〕1号),年内新增吸纳就业5000人,目前全市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达近4万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7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从保障看:全市“五险”参保人数和征缴基金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基金征缴达46亿元,占全年任务40.22亿元的114%。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82.79元,达到1604.44元。城乡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险分别为400元/月和200元/月,均高于全省保障要求。从物价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2%,低于全国和全省涨幅0.8个和0.7个百分点,涨势较为温和,八大类消费品“七升一降”,其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0.1%。
(六)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全年完成减排项目154个,净削减COD1487吨、氨氮1389吨、二氧化硫8170吨、氮氧化物7634吨,削减率分别为1%、5%、12%、12.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一直保持45.3%的高水平,空气质量在全省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6个城市(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张家界)中名列第一。大力推进湘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铁山水资源保护行动月活动,加强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列入首批世界保护绿地名录。预计2014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占比偏低。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35.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3.1个和7.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11.9个百分点。
2.工业转型升级有难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虽然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但仍高达38.0%。园区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2.7%,但远低于小康一类县市区大于等于90.0%、二类县市区大于等于70.0%的要求。
3.投资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投资规模偏小,全市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2.87亿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亿元;另一方面是工业投资增长不理想,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2%,居全省第13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7.8%,居全省第14位,将给岳阳工业增长和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4.财政收入结构不优。岳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9.6%,在13个沿江地级市中居第11位,低于第1位的南通市15.2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47.5%,居全省第14位,低于第1位的衡阳26.0个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税收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6%,分别低于中部“小三角”城市的九江市和咸宁市8.8个和4.9个百分点。
三、2015年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建议
建议要紧紧扣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度目标,落实好湖南省委 “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要求,深化改革创新,用好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启动双引擎,确保“十二五”计划目标和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速改造升级石化、食品、造纸、电力、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积极做大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引擎,重点整合集“吃、住、行、游、购、娱、体、疗”于一体的旅游业资源,打造现代旅游热市;进一步加速“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以城陵矶为龙头的航运物流业产业体系;做大做优东茅岭核心高档商业区,打造中部“小三角”消费中心;加快建设洞庭湖国际电子商务新城,加速发展电子商务业,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金融物流、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三)以新型城镇化为平台,构筑“点”(中心城区为省次经济中心城市)、“线”(长江岸线经济带)、“轴”(湘江综合经济带)、“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空间布局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四化”融合,打造新增长极的发展平台。
(四)以贯彻落实岳政办函〔2014〕80号文件为契机,不断提升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
②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为湖南省辖地级市、第二大经济体,省域副中心城市。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为湖南省辖地级市、第二大经济体,省域副中心城市。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江南洞庭湖之滨,依长江、纳三湘四水,江湖交汇,是一个资源丰富、区位优越、风景优美的地方。不仅是中国南北东西交通要道、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之重地,且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湖南首位门户城市。
岳阳交通极为便利,境内长江、京广铁路、蒙华铁路(在建)、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等国家交通主动脉在市区交织成网。近临的黄花国际机场每日往返频繁,2015年12月10日新开建的岳阳三荷机场,也促进着该市形成愈加明显的“水陆空”三位一体综合性大交通脉络。
岳阳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列,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2886.28亿元、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1020.64亿元、财政收入302.8亿元,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
岳阳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也是中国着名的港口城市。岳阳港是长江沿岸的中转型国际集装箱大港、国务院批准的启运港,并与港澳台、东盟、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有定期海运直达航线和远洋接力航线,设有国家综合保税区。
岳阳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2014年岳阳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和最具文化软实力之城,是全国唯一获取两项殊荣的地级市。2015年岳阳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③ 岳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岳阳是一座我值得尊敬的城市。。是我的户籍所在地。虽然我的家隔她174公里,虽然我年近四十才去过她那里三次,这也阻隔不了我对岳阳这座魅力之城的尊重!即使我开车回家跨过望城区雷锋大道柳江大桥回到她的怀抱,即使道路变窄,路面变烂,路灯渐稀,被人嬉称为走过欧州回到非洲的旅程。。半辈子活在长沙,但我还得每周开车一小时60几公里回到一个叫岭北的地方看望父母。那里属于岳阳的怀抱,有着田野气息的鱼米之乡!抱歉,原谅我把生我养我的岭北当成了岳阳在赞美。因为我真的不了解岳阳。。
④ 湖南岳阳这个城市好吗
肯定不如成都大
他只是一个地级市一样相当四川的绵阳差不多
这几年城市建设还不错
是一个湖滨城市
⑤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标准是什么
对于每个城市来说,发展是重点,而城市的不断变化,也改变着人们幸福感的变化,而日前2019年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选名单也引起了许多的关注,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及以上候选城市名单(100个)
成都、广州、宁波、长沙、西安、杭州、南京、台州、温州、金华、珠海、深圳、佛山、中山、长春、上海、北京、天津、苏州、重庆、青岛、武汉、厦门、沈阳、大连、无锡、南通、绍兴、南昌、昆明、株洲、岳阳、威海、济南、乌鲁木齐、铜川、榆林、湖州、淄博、合肥、东莞、郑州、常州、烟台、泉州、徐州、嘉兴、福州、镇江、扬州、石家庄、南宁、呼和浩特、海口、贵阳、西宁、泰州、潍坊、东营、济宁、大庆、泰安、哈尔滨、包头、盐城、沧州、唐山、邯郸、鞍山、汕头、洛阳、临沂、鄂尔多斯、芜湖、惠州、许昌、聊城、太原、德州、襄阳、枣庄、宜昌、吉林、营口、保定、焦作、淮安、滨州、廊坊、揭阳、漳州、江门、菏泽、盘锦、衡阳、梅州、郴州、湛江、北海、上饶。
幸福感指数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China's Happiest City)是以市民的幸福感指数为评选标准的活动,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所评出。
⑥ 岳阳什么最能突出文化
名湖、名楼、名岛、名江、巴丘文化、彭城文化、秦砖汉瓦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名茶文化以及龙舟、巴陵戏、岳阳花鼓戏等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兴建了会展中心、体育馆、十五中学等一大批高质量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社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和市工人文化宫及东风广场改扩建项目也取得了显着成效。
岳阳荣获“2014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这既是一份金灿灿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⑦ 岳阳,为何被称为湖南最宜居的城市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人的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原本很少有人提及的宜居这个概念逐渐走红网络,不少城市的小区都纷纷把宜居这个词放在了自己的广告语中。在都市之间,一个宜居的城市也往往更能吸引人去游览,度假,对于城市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在我看来,整个湖南众多的城市之中,岳阳条件得天独厚,在大美湖南中是相对最宜居的城市。
最近在一份全国范围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的排名中,岳阳市排名榜首。可见岳阳的宜居程度绝对是属于被全国人民认可的那种。岳阳的经济实力其实也很强大,在整个湖南省仅次于长沙,牢牢占据了榜眼的位置,而且岳阳还有一个湖南省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它是全省唯一的贸易港口,这一点作为省会的长沙也不具备。港口贸易的存在使得湖南岳阳的经济发展非常的快。虽然人民的收入比不上北上广深,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生活依然相当的富足,小日子过的特别的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