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2年最具幸福感城市有:
一、第1名:四川省-成都市,闲适的市井烟火气。
二、第2名:浙江省-杭州市,一半诗意与经典,一半繁华与喧嚣。
三、第3名:浙江省-宁波市,藏起来发大财的城市。
四、第4名:湖南省-长沙市,千年风韵孕育了浪漫的不夜之城。
五、第5名:湖北省-武汉市,凤凰涅槃的英雄之城。
六、第6名:江苏省-南京市,四季宜居的六朝古都。
七、第7名:山东省-青岛市,热情浪漫,悠然文艺的海滨之城。
八、第8名:贵州省-贵阳市,逆袭的新秀之城,大数据之都。
地处云贵高原的大山中,依然能发出别样的霞光。
作为大数据大数据之都的贵阳,拥有全国首个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一批互联网大厂和高科技公司纷纷来贵阳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
九、第9名:青海省-西宁市,高原明珠,纯净虔诚。
十、第10名:黑龙江-哈尔滨,美成童话的冰雪之都。
2. 中国哪个城市幸福指数高啊
据《青年时讯》转帖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2004年,芝加哥大学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与《了望东方周刊》合作,对中国六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
本次测试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这六个大城市举行,采取随机访问的方式进行,意图了解每个城市当前、未来和预期下一代的幸福度。每个城市选取了近200个样本,样本人群主要在20岁~50岁之间。《了望东方周刊》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下面是此次测试的结果及简要的分析说明。
榜一:六大城市当前幸福指数排行——
测试表明,六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
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
榜二:当前幸福指数与人均月收入对照——
测试表明,从各城市之间来看,人均月收入与幸福指数没有直接关系,上海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数排倒数第二;成都人均收入最低,幸福指数排第二位;杭州人均收入居中,幸福指数最高。
榜三:各城市幸福指数与月均收入对照——
测试表明,在每个城市里面,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直接相关,收入越高越幸福。结合榜二的测试结果,说明在同一国家里不同城市之间,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更幸福,但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这说明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在同城市里,富人与穷人相对容易比较,所以富人幸福;跨城市相对不容易比较,所以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幸福。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本城市比较的考虑。成都低收入人群是最乐观的,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群,幸福指数甚至不比月均收入两三干元的人低。
榜四:各城市幸福指数与月均收入综合排行——
此次测试将收入水平分为四个等级水平,依次是月收入:
低于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
测试按城市和收入,共有24组群体。对这24组人群的幸福度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最开心的人是杭州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其次是武汉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人,排列第三位的是成都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最不开心的是上海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居民,其次是北京1000元以下的人。这说明在人均收入不高的城市,相对更容易获得幸福,在人均收入普遍较高的城市就相对的更不容易幸福。
3. 现在问人就是“你幸福吗”而且还要幸福指数。想问一下幸福最高指数是多少最低指数是多少
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率/(吉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可见理论上最低是负数,最高不封顶,但实际应该在1左右,数字越大幸福指数越高。
4. 2020年最具幸福感城市公布,都有哪些城市上榜
中国真是太大了,最快乐的地方?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发现,2020年的十大省级资本是十大省级资本和市政当局,规划单一列表——厦门,拉萨,成都,呼和浩特,青岛,西宁,大连,海口,南宁和长沙。其中,朗沙,长沙已经是第七位乘坐最快乐的城市名单。
中国最快乐的地方在哪里? 2020年最快乐的城市宣布,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名单中,人们是最快乐的? 2020年最快乐的城市宣布,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名单中,人们是最快乐的? 2020年最快乐的城市宣布,这两个地方
在他自己的房子里有一个人,有很高的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发现,在不同的住房情况下,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一个幸福的房子,以及租房的人很开心。改变租金,不时地移动,人们艰苦,磨得很多幸福。
[高收入可能不是最幸福和丰富的
中国人赚多少钱?大型调查发现,收入和幸福并未出现明确的正相关性。年收入12至200,000人是一个转折点,不到这一点,幸福比例将较低,收入较低。
由于收入,此收入以上的人口并不愉快。个人有超过500万年,收入越高,幸福比例越低。
5. 大部分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是多少这个数字怎么计算出来的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幸福感,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见面后问的常常就是:这些年过得幸福吗?我们都希望获得幸福,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个创业的人,事业有成就觉得幸福;学者认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体没大病、不孤独,就觉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什么是幸福
8月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邢占军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诉记者,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
邢占军说,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首先是满意感: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无忧。其次是快乐感:许多事情都能带给人快乐,一句心理学上的谚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去钓鱼;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去结婚;如果你想快乐一生,帮助别人。而幸福感的较高表现是价值感,它是在满意感与快乐感同时具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得到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与西方的享乐主义不同,享乐只追求享乐的过程,缺少更有价值的目标。
一个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强还是弱,可以通过科学的测量来加以考察。例如邢占军提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就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方面对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军做过一个关于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所调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强,35—45岁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为这部分人群处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前沿,相对于老年人和青年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最大,是各种变动的直接冲击对象。在家庭中,他们是顶梁柱。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数下降。
不同职业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样。邢占军调查了8个群体后发现,幸福感最强的是国家干部,其次是知识分子和新兴阶层(包括私营企业主、外企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农民和国企管理者,接下来是大学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贫困群体。在这项调查中,国有企业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较出人意料的。邢占军说,这里面有社会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专门制造大型机械的国企近期进行了改革,45岁的大李跟其他许多中层管理者一样,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干部待遇,收入与部门整体收益挂钩。结果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时还不如一线的职工挣得多,这使他很尴尬,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怀疑,更谈不上幸福了。
研究还发现,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别人都觉得一个人应该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觉得。有一位40多岁的职业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财务,收入可观,爱人事业有成,孩子即将上大学,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她。但她觉得并不幸福。原来,她总爱防范别人,也没有知心朋友,生活没有目标,整天感觉不舒服。邢占军说,外人看她什么都有,应该很幸福,但这位女性看重的却是人际关系和价值实现,这说明每个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存在巨大差异。有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感到幸福,就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状况,这有利于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幸福。
财富和幸福没有太大关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对中国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试。测试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但在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只有可以进行直接的比较时,富裕的一方才会表现出更强的幸福感。这说明,幸福与财富的确有关联,但是相关程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相符的。回想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再看看现在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虽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的东西也多了,但我们并不觉得比小时候幸福。这与当前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欲望过度扩张、身心失衡有密切关系。
学会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军说,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怀着真诚的心,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标准。人活着要有目标,目标要高于现实,但又不可过高。能够激励自己,而不构成巨大压力的生活目标才是合适的。最后,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能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他人。现代社会流动性大,人们的发展目标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此要平心静气地看待,把握好现在,不必去忌妒别人。
对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也要平和地看待。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污染等,要理性对待,要认清这些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也需要靠社会发展来解决。邢占军说:“这样,心态才会好,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觉得亮堂,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
6. 国内有哪些省会城市虽然很偏僻但是幸福感却很高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方便管理,国内划分了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省会城市,而省会城市一般交通便利,是这个省内最发达的城市。但是纵观国内的省会,也有一些省会城市的位置十分偏僻,经济发展也不快,但是当地人的幸福感却很高。
这些省会城市都有哪些呢?
NO.1,拉萨。
贵阳是哪儿?很多人甚至都有这样的疑问。贵阳就是贵州的省会。贵州一直以来交通条件就很差,虽然近年来铁路公路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贵阳的发展水平依然很低,和云南省会昆明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但是生活在贵阳,当地人却很知足,因为贵阳的物价和房价水平都不高,这也导致在贵阳生活不用背上沉重的压力。
7. 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1 青岛 "住宅平均房价:10,142元 "幸福感指数:90.56 青岛市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8. 中国哪些城市的幸福指数高
第一名:南京
说到南京,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金陵古都”,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位于长江下游,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南京内水域面积发达,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等大小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厚,当地的环境也适宜居住。另外,南京地处交通枢纽位置,位于江浙沪地区,本身经济实力雄厚。南京的科教资源也十分丰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知名高校都位于南京。相比一二线城市来说,南京没有那么紧张的工作节奏,本身经济也比较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所以南京市民的幸福感指数最高。
第二名:长沙
长沙同样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楚汉名城之称,长沙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地处铁路、公路干线交汇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几年长沙发展速度很快,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并进。同时长沙也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资源丰富。
第三名:合肥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城市,古称“庐州”。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科研教育资源也十分发达,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着名高校。
第四名:广州
一线城市里面,只有广州进了幸福感前十强的城市榜单。这是为什么呢?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比,广州的房价并不高,但是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广州是珠三角经济带的明珠城市,和深圳、香港、澳门等发达城市共同形成粤港澳城市带。
广州拥有全省80%的高校资源,人均住户存款全国前三,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名。广州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没有严寒,春节期间正是广州花市繁盛时期,所以广州自古就有“花城”的别称。
另外,广州美食众多,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粤菜更是重要的菜系之一,素有“食在广州”的说法。这也是广州深受大家喜爱的一个原因,毕竟吃得开心也是幸福感的重要。
出人意料的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超一线城市竟然没有上榜。有网友表示,这三个城市生活压力太大了,尤其是北京,买房子压力太大了,工作节奏太快,没办法享受生活。上海、深圳也是类似的情况,令人感受不到“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收入、财富、地位都不是决定因素,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幸福感。无论在哪里生活,幸福感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好好经营的。
9.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2022
1、江西·宜春
宜春气候温和,有“天然氧吧”之称,空气新鲜到家中就宛如住在森林中。
宜春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春可看山花烂漫,夏能避炎炎酷暑,秋可赏层林尽染,冬能观银装素裹,是一个适合休闲旅游的城市。
闲来无事去明月山逛逛,在青云栈道上看云雾绿山,穿行在青翠欲滴的万顷竹海,观形态各异的瀑布!
此外,宜春还是“中国温泉之乡”,温汤镇还是全世界仅有的两口富硒温泉的其中之一。
主要景点:
明月山、明月千古情、青云栈道、三爪仑观音岩、云谷飞瀑、温汤镇、中国古海。
10. 我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幸福指数5.1242020年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联合国发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报告》,从该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是5.124,在来自156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数评分标准从所有国家的人均实际GDP、社会支持、健康预期寿命、自由度等多方面进行评选,满分是10分。此次报告中,芬兰依然稳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数为7.809,而丹麦、瑞士、冰岛紧跟其后,幸福指数都在7.5以上。
2、就业压力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生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都在实行改革,采用先进的技术或者引起先进的设备,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人工的投入,可以节省成本,而中国每年步入社会就业的人不断增加,尤其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多,面对的就业压力就非常大。
3、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假期少
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世界闻名,这是因为中国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是很长的,很多人一个月只有两天休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时间在10小时。很多人虽说是双休的工作,但经常在加班加点,工作强度很大。这样一年下来,中国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怜,别说出去旅游放松心情了,连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中国人民幸福指数偏低的一个原因。在中国,每逢节假日,火车、高铁一票难求,而自驾回家又堵成长龙,生活在城市里,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医疗、公共环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一直无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