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桃花源并不存在,桃花源是虚构出来的。《桃花源记》是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幻想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时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大部分学者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B.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什么地方,真的有桃花源吗
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在今湖南常德市。
陶渊明的一首《桃花源记》给我们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一扇通往理想世界的大门,可是很多人疑问世界上真的有桃花源这个地方吗?如果真的有桃花源这个地方的话,现在位于哪里呢?现在不妨让我们慢慢来分析一下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但是,后文中可以知道,后人去再寻找的时候已经寻不见了,所以我们不妨就认为这是陶渊明对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罢了。
C. “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据史料记载,中国有五个地方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原型地:
1、江西庐山。江西庐山是陶渊明家乡,大汉阳峰下有一万多亩桃花源,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创作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县。位于黄山世界文化遗产地境内,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3、台湾桃花源。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园内有翠谷瀑布、田园风光等,四周环境幽雅秀丽。
经考证台湾桃花源与陶渊明所叙的差异较大,不可能是那个地方。
4、湖南桃源。一般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地在湖南省桃源县。这里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
根据历史的记载,早在汉代这里就以自然风景区着称,晋朝以后又建立了桃川宫等人文景观。大约在北周时代,人们发现这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开辟了从县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游览区。到了宋朝,从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筑群,可惜在元末时被火灾所毁坏。明初得到复兴,明末又被火烧掉。清朝光绪年间,桃源县的县令余良栋重新修建了陶渊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台楼阁:问津亭、延至馆、穷林桥、水源亭、豁然轩、高举阁、寻契亭、既出亭、问路桥等,都是以《桃花源记》来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历代以来,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等大文豪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墨宝。1990年之后,湖南桃花源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修复开发高潮。修复开发后的桃花源
,每年一届的桃花源游园会,是湖南省“三节两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5、重庆酉阳。新打造的武陵酉州。酉州古城位于酉阳县城桃花源景区,一条全长1.3公里的民族风情街,主要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载体。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
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参考链接:http://news.ifeng.com/a/20150918/44684868_0.shtml
D. 桃花源桃花源是什么具体位置在哪里
桃花源是中式园林别墅,最知名的是融创苏州桃花源,2017年1月在CNN盘点“2016年全球最具价值房产”时夺冠,打破了欧美豪宅的垄断局面。融创苏州桃花源位于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城,具体地址是在金鸡湖大道以南,高和路旁,独墅湖北侧,坐落在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独墅湖“双湖”湖心岛屿之上,桃花源项目东侧即为贯穿园区湖东南北主干道的星湖街,通过星湖街可快速到达独墅湖隧道与南环道路构成便捷交通网络。北侧即为连接苏州中心城区、园区湖西CBD和园区湖东新城的交通主干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E. 《桃花源记》在哪里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留有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遗存,是《辞海》《词源》中《桃花源记》原型地。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
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沅水风光带水域44.4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
中国桃花源的由来
中国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迹地,是《辞海》《词源》中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是国务院唯一备案认可的“桃花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始于秦,见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历史上就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誉。
千百年来,陶渊明、李白、刘禹锡、苏轼等都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墨迹,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
1992年,桃花源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桃花源与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等共同荣膺2018中国旅游影响力十大文化景区。
F. 挑花源在哪里
山有“小口”若有光,良田美池口中藏。渔人有幸数日客,享尽桃源美味香。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历代注家蜂起,诠释接踵。人们非常关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说庐山康王谷者言之凿凿。康王谷,俗称庐山垅。从现在的星子县城乘车至隘口,然后沿着通往庐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数公里,在一处叫观口的地方弃车步行,即可进入庐山垅。这是一条长达7 公里的绝密坳谷,“整个垅中,峰岭对峙,联绵延伸,东靠着最高汉阳峰,西临于长岭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青秀,花草烂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荫遮盖村庄,阡陌纵横,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展世外桃源景象”(《庐山旅游介绍》)。进谷的“葫庐口”极狭,一踏进谷口,溪声林涛便扑面而来,但见青山高耸,古木参天,溪水随山势而转,小路傍溪涧而进。山重水复,曲折蜿蜒,头顶现出一线蓝天,循着溪旁小道山行二、三里,山势渐缓,眼前出现一片村落。田园葱翠,“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倘若是在春天进山,则夹岸桃花灼灼,香气氤氲,云雾融和着袅袅炊烟,如丝如带,一路鸟语花飞,宛如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庐山垅这片幽深而狭长的谷地,史、志上称作康王谷。宋《南康军图记》载:秦灭楚时,楚怀王之子康王避难谷中,秦将王翦追赶甚急,幸而天降大风雨,康王得以脱险,从此隐居谷中,“不复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据《星子县志》亦如是载,至今山谷尽头,尚有一处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还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丽的风光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模一样,而且楚康王避难的故事与陶令笔下“先世避秦时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数语正吻合。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庐山山南一带,对谷中的风光和康王避难的掌故一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为生活原型,构想桃源情境,进行艺术创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应该是当信勿疑的。
持江苏连云港之说者信誓旦旦。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宿城西麓,亦被人们称作陶令笔下的桃花源。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荡美丽,山畔竺篁摇曳,山脚拐弯处通向高公岛,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考查史实,陶渊明确实曾到过这个地方。公元400年, 高公岛战争期间,陶渊明任镇军刘牢之的参军时,亲赴战场。因此,他的后裔、清末两江总督陶澎,在宿城法起寺旁建起了‘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其录书刻石的匾额至今尚在”(见《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6 期)云云。
大概人们都有一种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戚”的缘故吧。庐山南北两麓的星子县和九江县,为争“夺”陶渊明的籍贯,打了数百年的“官司”,前几年论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双方都请来了全国知名的“陶学家”,评陶、研陶、注陶、吟陶,当然也期望能在一个权威性的陶渊明研究会上,对陶渊明的籍贯进行“仲裁”,而有关桃花源的原型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人们更是众口异词,说法不一。据统计,在神州大地上,被“疑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一共有十余处”(《庐山风景话趣》)之多。
近年,湖南的桃源洞,也被人们称作桃花源。桃源洞位于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它俯临沅江,背倚青山,松竹垂阴,景色绮丽。唐代开始在此建有寺观。清光绪年间,曾重修“渊明祠”,并顺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观、水源亭、缆船洲等。遗憾的是据《桃源县志》记载:这里的桃源洞,本名“乌头村”,因为陶渊明的名篇影响越来越大,才改名“桃源洞”的。
有的学者认为,桃花源“并非作者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的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写真”(《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其依据是,东晋文人刘敬叔在《异苑》中记述:“元嘉初,武陵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县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素有对桃花的崇拜,以及见客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习俗。再据《苗族简史》介绍,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早在晋朝前,就呈现出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桃花源诗》)的社会景象。
上列种种,恐怕还仅仅是被考证的部分“谜底”而已,正确与否,难以明断,真可谓“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G.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什么地方桃花源的真相是什么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十分脍炙人口的佳作,初高中的时候大家就都学习过了,对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与世隔绝的美丽桃花源,每个人都很向往,但它具体在哪里,陶渊明本人并没有给出答案,所以实际上,这仍然是一个尚在讨论的问题。
当然,这都是后人的揣测,其实《桃花源记》究竟有没有原型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美好愿望,陶渊明的心之所向就是如同桃花源这般美好的世界。
H. 桃花源在哪
桃花源风景区位于湖南常德,风景幽寂,林壑优美。
桃花源景区始建于晋代,到唐宋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元代时毁于战乱,明清以后又开始复兴。历代以来,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大文豪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墨宝。
望采纳谢谢
I. 桃花源在哪个地方
陶渊明的桃花源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历代写“武陵”的诗词中,基本都是写桃花源的,但题名却是“武陵”,常被视为桃花源的代名词。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诗》,这是晋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诗人的笔调讲述了桃花源里人们平静祥和的生活。诗人凭借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狭隘的个人生活世界。他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黑暗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出发,结合传奇的境遇,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全诗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描写具体。诗附桃花源后,两者完美,彼此独立,无重复之感。
这首诗写于陶渊明晚年,大约是南朝宋勇三年(422)。Xi二年(420)六月,刘裕废公瑾为零陵王,改年号为“雍初”。第二年,刘裕密谋用毒酒杀死公瑾。这些事情不禁激起陶渊明的思想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思想出发,对刘裕政权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仇恨。但他无法改变也无法干预这种状况,只好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创造一种与肮脏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状态,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良好情趣。桃花源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