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威尼斯商人如何赞颂青春爱情幸福

威尼斯商人如何赞颂青春爱情幸福

发布时间:2022-09-18 09:37:34

① 威尼斯商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5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② 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赏析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最具代表性的喜剧,故事讲的是威尼斯的外贸大亨安东尼奥破例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帮助他的朋友巴萨尼奥去贝尔蒙特向贵族家庭波西亚求婚,因为在航行中,货船有一段时间现金短缺。安东尼奥借给他的钱从不收利息,夏洛克在嫉妒的时候趁机报复。他还假装不需要利息,但他必须签订一份贷款协议,他必须在到期前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为了解决朋友的急用,安东尼奥又想,到那个时候货船应该已经回来了,于是他签了一份贷款协议。

正是这种对金钱的疯狂欲望使他对所有人都冷酷无情。仆人在他旁边又饿又瘦;唯一的孩子称她的家是地狱;女儿私奔了,他只是被心痛夺走了财产;如果你不去找你的女儿,你就怕花钱。他充分体现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贪财、贪得无厌的典型性格。鲍西娅是作者理想中的新女性形象。第三种婚姻选择体现了她高尚的情义和爱情理想,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对世俗观念的胜利;在法庭上的打扮展现了她的热情、慷慨、机智和勇气,表达了她相信无私的友谊最终会战胜金钱的邪恶;索希夫展现了她的温柔、深情、乐观、顽皮,展现了年轻、充满活力的新女性性格。身体美与精神美的完全统一体现在她身上。作品的颂扬无私的友谊和真挚的爱,批判贪婪、嫉妒、仇恨和残忍。喜剧的结尾体现了人文主义原则的胜利。

③ 《威尼斯商人》赏析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
我从不知道在这之前对《威尼斯商人》的评论,我觉得在夏洛克身上清晰地反映出整个犹太民族的性格特点:孤傲,排他,机警,理性又充满智慧。
夏洛克,或者说犹太人长于商业,他们聚集某些社会一半以上的财富。夏洛克也是如此。对基督徒的侮辱,他可以针锋相对,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基督徒们的生活弊端,可以把他们对他的指责原封不动地奉回,他在法庭上的边界当真可以用“机警”来形容。那些基督徒反倒显得无能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夏洛克被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一直是贪婪、奸诈的象征,然而安东尼奥等人无休止的种族歧视难道就是正面做派吗?《威尼斯商人》其实反映的是欧洲许多国家中,不同宗教、不同身份的两累人的矛盾象征,无论莎士比亚本意是否如此。而在这冲突矛盾中,我们却更加看清了这个没有国家的民族的缩影。夏洛克就是这个被迫害的民族的化身。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冲突是一场绵延至今的战争。宗教与信仰之间的互相敌对又造就了多少个夏洛克!民族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下之别,区分人类的等次,就像区分猩猩和猴子谁更出色。动物没有歧视的能力,但人类有,不知这是悲哀还是幸运。

《威尼斯商人》第一幕“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剧中情节线索到这里会合,主要人物全部登场;矛盾冲突双方正面交锋,决定了胜负;全剧的两个主要人物——夏洛克和鲍西娅的形象以及全剧的主题思想在这一场都得到充分的表现。这场戏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前后两半,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

莎士比亚精心设计的这场戏,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赞扬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从“法庭”一场来看,它写法庭审判,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却把这场戏写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推波助澜,将矛盾的双方推向白热化,然后奇峰突起,使剧情急转直下。这种大开打合、曲折有致的情节安排,显示了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才能。

④ 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如何赏析

《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从16世纪初开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专制王朝实施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王室与资产阶级形成了临时联盟。到16世纪末,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英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抗战是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对抗,是新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道德原则与高利贷者极端利己主义信条的对抗。就像剧中的另一条情节线——选择鲍西娅的追求者在金、银、铅盒子里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一样,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对抗也是从另一个角度的道德冲突,即表现出对善恶的不同理解,并说明了如何为人处事和对待他人。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极力让安东尼奥因为对人友善,塑造成一个资本的“男人”,从而赢得了威尼斯人的普遍尊重和贝尔蒙特女人的大力帮助。这里展现的是安东尼奥高尚的人格和能力,以及莎士比亚对人类的肯定和对人类高尚品质的赞美。

⑤ 《威尼斯商人》里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人文主义推崇“人”,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绝对权威。具体讲,人文主义用人性来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现世的人间而不在来世;用理性来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从政治上讲,人文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这时期正当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世,英国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刚登上历史舞台。人文主义者生气蓬勃。这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新兴的商业资本对封建的高利贷资本的胜利,歌颂了人文主义的友谊.爱情及个性的自由解放。

夏洛克: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安东尼奥:是理想化的商业资产者形象。他从事海外贸易,船队遍布全球。他慷慨乐助,宽宏大度,重视友谊,济人于危。莎士比亚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立场,肯定当时对生产发展、市场繁荣有促进作用的商业资本,憎恶对生产发展起阻挠作用的高利贷资本。在道德上,安东尼奥体现了讲求仁爱和友谊的人文主义理想。

鲍西娅:这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是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博学多才的女性,作者在法庭审判一场突出地表现了她的机智和才能。鲍西娅对夏洛克晓之以理,指出法与情的关系。在夏洛克坚持以契约为准绳时,她欲擒故纵,以牙还牙,巧妙地解决了“一磅肉”的难题,从而使夏洛克借法律杀人的图谋破产,让人道、正义、爱情和友谊赢得了胜利。这一形象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威尼斯商人》包含两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大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尊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此外还穿插进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罗兰携款私奔的故事。通过这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冲突,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了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惟利是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胜利。

⑥ 莎士比亚以《威尼斯商人》颂扬了什么

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⑦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的特色

《威尼斯商人》约写于1596年前后,正当莎翁的艺术才华日趋成熟的阶段。全剧结构严谨,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又风趣横生,喜剧气氛很浓,是莎翁最优秀的喜剧之一,从而也体现了莎翁的悲剧特色。本文试作简单的分析,以望对此有些初步的把握。

首先,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重要特色。全剧有两条交叉进行的情节线。第一条是“借债割肉”,展现了以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和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为对立面的民族矛盾,以及早期商业资本家和早期金融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几重矛盾纠结在一起,尖锐激烈,不可调和,使《威尼斯商人》跳出了莎翁的早期的一系列轻松欢乐的喜剧格局,成为第一个较显着的现实主义手法接触到社会阴暗面的喜剧。第二条线索是“挑匣求婚。”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而富有的少女鲍西娅发生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取决于彩匣的挑选。大厅上陈列着金、银、铅三个匣子,等待求婚者的挑选,选中彩匣,就是她的丈夫。她被父亲的遗命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而感到苦恼。幸而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选中了铅匣,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条情节线在“法庭诉讼”一场中汇合在一起。装扮成法学博士的鲍希亚出现在威尼斯法庭,运用智谋,挫败了夏洛克,从刀尖下救出了安东尼的性命。

第二,该剧贯穿和描写了三对年轻的人爱情故事及他们之间的友谊,鲍西娅与巴萨奥的爱情。友谊与爱情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构成了《威尼斯商人》最重要的喜剧结构。还有另外两对青年的爱情: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基督徒罗兰佐相爱私奔的故事;鲍西娅的女仆尼莉莎与巴萨尼奥的仆人葛来西安诺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歌颂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文主义的爱情观是其喜剧的又一主要特色。

第三,男女主人公身份贵族化,这种贵族都带上了人文主义理想色彩,这些男女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资产阶级色彩,最成功的是女性形象,带有“女强人”色彩,性格开朗、直率、勇敢热情,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女性”的形象典型,这些“新女性”可爱而古怪,“她们勇敢反抗封建势力,又永远忠实于自己的个性”(恩格斯语)。莎翁用鲜艳的彩笔描绘了一位美丽文雅、敏慧机智的大家闺秀鲍西娅的形象。

人文主义者所宣扬的个性解放,莎翁笔下,首先从受压抑最深的妇女开始:为了她们最向往、最珍惜的爱情的幸福,这种追求在她们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最富有光彩。鲍西娅正是这样。当巴萨尼奥来求婚时,“爱情”和封建家长的意志在她的内心展开了剧烈的斗争。她发出的痛苦呼声,也可以说,表达了一个开始觉醒了的时代精神:“唉,这可恶的时代啊,平白地在我们和我们的权利中间,打起一堵墙!”最使人难忘的是身披黑袍、手持法典出现在审判席上的鲍西娅的形象,可以这么说:“当鲍西娅女扮男装,把自己的性别隐蔽起来的时候,一向被埋没的妇女才华,便令人眩目地显示出来了。登上了审判席,替束手无策的男子们解决难案的鲍西娅形象,特别光彩,特别富于社会意义。

第四,莎翁的喜剧往往是大团圆结局,恶人悔恨,好人宽容,常常是皆大欢喜。《威尼斯商人》中的故事进展使得剧本中所有的主人公都反对夏洛克,他所根据的条文成为他实施复仇的有力后盾。不论人们怎样向他讲人情,他总是不同意放弃他的要求。那时候,鲍西娅女扮男装出现在法庭上,也就地法律作出同样的形式主义的解释,使得夏洛克丧失实现他的恶毒意图的可能,他可以割一磅肉,但同时必须不流一滴血,否则就要受惩罚。

安东尼、巴萨尼奥、鲍西娅、吉西卡以及其他的人物(对他们来说,友谊和爱情就是最高的道德法则),终于战胜了高利贷者夏咯克的凶狠、贪婪和报仇意愿。剧本的乐观主义结局表达了莎士比亚关于人道的生活原则战胜资产阶级生活原则的幻想。

⑧ 莎士比亚着名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描绘了什么

莎士比亚着名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描绘了鲍西娅的爱情、智慧与美德,同时借高利贷者夏洛克强索一磅肉的情节,展现他的贪婪、吝啬、狠毒。

其中夏洛克这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因此列入世界文学名着的“四大吝啬鬼”之中。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夏洛克是犹太人而受到了社会与其他人很多不公的对待,从而使他形成了这种性格。

《威尼斯商人》作品鉴赏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战是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对抗,也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道德原则和高利贷者极端利己主义信条的对抗。

正如剧中的另一条情节线——鲍西娅的求婚者在金、银、铅匣中的选择实际上是价值观念的选择那样,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道德冲突,即展示的是对善与恶的不同理解,阐释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待人。

安东尼奥被他的朋友视为“最亲密的朋友,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在他身上存留着比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罗马的侠义精神”,而夏洛克则被人称为“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点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一心一意只想残害他的同类”。

在剧中,这两种人生观和道德观迥然不同的威尼斯商人因为“借贷”而产生矛盾,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⑨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了什么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所写的讽刺喜剧,约写于1597年。

《威尼斯商人》包含2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遵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此外还穿插进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罗兰佐携款私奔的故事。

通过这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冲突,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唯利是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的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胜利。

安东尼奥是威尼斯的一个巨商大贾,“他有一艘商船开到特里坡利斯,另外一艘开到西印度群岛,……他有第3艘船在墨西哥,第4艘到英国去了,此外还有遍布在海外各国的买卖。他仗义疏财,把财富看作一种获得幸福生活的手段。他非常看重友情,为了朋友的幸福,正如他对好友巴萨尼奥真诚表示的:

只要您的计划跟您向来的立身行事一样光明正大,那么我的钱囊可以让您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您驱使;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帮助您达到目的。

相反,夏洛克却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把聚敛财富本身看作生活的目的。安东尼奥瞧不起夏洛克,夏洛克更对安东尼奥恨之入骨。在第1幕第3场,夏洛克有一段旁白,把他痛恨安东尼奥的原因说得非常明白:

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宿怨。

正好,巴萨尼奥要去贝尔蒙特向鲍西娅求婚,来向安东尼奥请求帮助。安东尼奥自己因一时缺少现款,无法帮助好友,不得不向夏洛克借债时,夏洛克便趁机报复,提出苛酷的借款条件:如到期不还,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不久,债款到期,安东尼奥因自己的货船失事无法偿还,夏洛克依据威尼斯的法律向公爵提出控告,一定要安东尼奥履行条件,公爵的调解也无济于事。这时巴萨尼奥求婚成功,聪明机智的鲍西娅得知原委,心生妙计,便乔装扮成一个法官,赶来威尼斯法庭相救。她向夏洛克提出:割肉不能带出一滴血,而且既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结果夏洛克败诉,不但没有报仇成功,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财产。

通过“一磅肉”的故事,莎士比亚在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这两个人物身上,主要表现出对待财富的两种对立观点。同是资产阶级,安东尼奥慷慨大方,夏洛克则嗜财如命。他们的矛盾客观上反映出当时新兴的商业资本同旧式的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前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后者起着阻碍生产发展的作用。

剧本肯定前者而批判后者。因而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但是,莎士比亚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作家,他不可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只是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对于安东尼奥的“互通有无,从来不讲利息”的做法,对于他为了帮助朋友得到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而不惜倾囊相助甚至签订危及生命的契约的行为表示热情赞颂,而对于夏洛克的贪鄙狠毒、极端自私则予以无情揭露,如此而已。

同“一磅肉”的故事交错进行的,还有一个鲍西娅三匣选亲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莎士比亚主要想说明一点: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财富来衡量的。鲍西娅的父亲临终时,给她定下一个择婚的办法:求婚的人中,谁能够在金、银、铅三匣之中选中藏有她的画像的一个,便可以跟她匹配成亲。

鲍西娅是个聪明而又具有新思想的少女,对于这样一个父母之命的择婚办法,显然是不满的。她说:“唉,说什么选择!我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憎厌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思想,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但是,由于她所处的时代还是资本主义关系刚刚萌芽的封建社会,又受到出身于名门富家的阶级局限,因而只得遵循亡父的遗命。但选择的结果表明,摩洛哥亲王希望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也好,阿拉贡亲王希望得到“他所应得的东西”也好,他们看重的都只是外表,各自选择了金匣和银匣而遭到了失败的命运。

只有巴萨尼奥,为了爱情本身的价值,“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毅然决然选择了铅匣而赢得了爱情的胜利。莎士比亚在这里宣扬的显然是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

“一磅肉”和“三匣择亲”两条情节到了鲍西娅出席法庭一场而结合在一起。由于鲍西娅的聪明机智,战胜了夏洛克,解脱了安东尼奥的困境。但喜剧并没有就此结束,莎士比亚在法庭一场的高潮之后,又写出充满音乐、月光和爱情的第5幕。在满布皎洁的月光和柔和的音乐的贝尔蒙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葛莱西安诺和尼莉莎,罗兰佐和杰西卡这三对有情人都得到了皆成眷属的美满结局。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威尼斯商人》虽然最富于社会讽刺色彩,但基本上仍然属于抒情性的喜剧。它包含着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些反面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而主要的还是肯定和歌颂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和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

全剧从巴萨尼奥准备去贝尔蒙特向鲍西娅求婚开始,到3对恋人的欢聚一堂结束,爱情和友谊构成了这出喜剧的思想基础。它肯定安东尼奥的慷慨大方和鲍西娅的多情机智,赞美他们所体现的无私的友谊,坚贞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等等人文主义思想,并拿这些来同以夏洛克为代表的自私冷酷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全剧的中心思想。

《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出高利贷者夏洛克这样一个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典型形象,通过他自私狠毒的行径,揭露批判了金钱对于人的腐朽作用。夏洛克同哈姆雷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3大典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多次在他们的着作中引用过这一形象。他的性格是复杂的。

首先,他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高利贷者。他的哲学是:“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他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钱,影响他放债的收入,所以他恨安东尼奥。当安东尼奥无法偿还他的借款时,夏洛克一定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公爵的劝告也好,葛莱西安诺的怒斥也好,都丝毫动摇不了夏洛克的决心:“我一定要照约实行。”他必欲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后快。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他的仆人受不了他的虐待,要另找新的主人;他的女儿因为他贪心狠毒,以致不愿呆在她那个地狱似的家里,跟着情人私奔了。

在第三幕第一场中,杜伯尔去热诺亚打听他女儿的下落,回来向他报告时,使夏洛克痛心的,主要不是因为他失去了女儿,而是他的女儿带走了他的钱财珠宝,还要为寻访她而花费更多的钱财。为了致安东尼奥于死地,惜财如命的夏洛克不惜花钱去买通官府,原因正如他所说:“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对于刻画夏洛克的性格来说,这短短的一句话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后来,当夏洛克败了诉,法庭判决要把他的财产一半归公,一半交给安东尼奥处理时,他说:“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对于夏洛克来说,钱财就是生命,就是一切。

但是,莎士比亚并没有把夏洛克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夏洛克不仅是一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高利贷者,他也是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负的犹太人。我们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大批的犹太人在从事银钱事业。根据基督教会的宣传,犹太人又是基督教的死敌。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不少的民间传说和歌谣中,流传着犹太人暗中杀害基督徒小孩的故事。

因此,基于经济的和宗教的原因,犹太人成了当时欧洲社会歧视和迫害的对象。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待夏洛克这样一个犹太人高利贷者,既谴责他的残酷的剥削行为,又同情他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剧中,当夏洛克说到他对安东尼奥的仇恨时,这两方面的原因总是交织在一起。

在第一幕第三场中,夏洛克在向安东尼奥提出签订那荒唐的割一磅肉的契约之前,先后两次说到安东尼奥对他的侮辱和他的愤恨,当他看见安东尼奥在向他走来时,他在一段旁白里这样说:……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说那些都是盘剥得来的肮脏钱。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

然后,当安东尼奥向他提出借3000块钱时,他更遏制不住地当面说出: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这样,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就有了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观众或读者对于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也多少同情他所受的屈辱。

第三幕第一场中夏洛克的那一段有名的台词:“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这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种族所发出的无可遏制的悲愤的呼声。

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在塑造夏洛克这样一个犹太族的高利贷者时,既着重刻画他的残酷剥削的行为,又没有忽视他所遭受的种族歧视,这正是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艺术的成就。忽视了任何一面,都会造成对夏洛克形象的片面理解。只看到夏洛克受到的种族歧视,而对他产生不应有的同情,如海涅那样,固然是对形象的一种误解;而完全看不到他所受的种族歧视,对他的报复行为,也就缺少一个全面的合理的解释。

当事件进展到法庭一场时,矛盾尖锐化并带上了新的性质。在本来只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不同生活观之间的矛盾上又加上了一种新的矛盾,即在偿付债务的问题上,法律的原则和人道的原则之间的矛盾。按照资产阶级的法律,夏洛克要求照约赔偿是完全合法的,安东尼奥也好,公爵也好,都不能否认这点。因此,夏洛克坚持要求“法律的裁判”是合法的,然而,割一磅肉的要求又是违反人道或慈悲原则的,是无情的。这里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认为人道的原则是高于法律的原则之上的。

直到鲍西娅利用契约中的唯一漏洞,要他割一磅肉,却不能多割少割和流一滴血时,才算解决了这一矛盾。这一解决办法既符合法律的要求,也不违反人道的原则。观众紧张的心放松了下来,作为一个残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也得到了他应得的惩罚。这正是莎士比亚所要着重表现的。

莎士比亚毕竟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作家,他的作品必然会带上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他在《威尼斯商人》中热情歌颂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之间的无私友谊,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之间的真诚爱情以及贝尔蒙特的幸福生活;他特别赞赏安东尼奥和鲍西娅,用他们来体现他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但是,安东尼奥本人是一个富商巨贾,鲍西娅也是一个富家小姐,他们的友谊、爱情和生活都离不开金钱,也超不出资产阶级道德的范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莎士比亚肯定这些资产阶级新人和他们的反封建斗争,具有历史的进步作用。到了今天,则需要批判地对待。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这部喜剧的价值主要在于莎士比亚以他的生花妙笔塑造出夏洛克这一高利贷资产者的典型形象,通过他的活动,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

阅读全文

与威尼斯商人如何赞颂青春爱情幸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判断幸福树伤口是否腐烂 浏览:715
故事中有哪些经典名句 浏览:362
事业单位补发总额怎么求 浏览:581
大连幸福社区包括哪些小区 浏览:414
阿里健康付款了怎么找不到了 浏览:966
为什么护士大部分都是美女 浏览:301
女生对爱情向往的阶段是什么阶段 浏览:797
工作和爱情你会怎么选择未完待续 浏览:757
我什么故事 浏览:353
如何做企事业单位体检项目 浏览:727
叫什么爱情缘 浏览:263
全国哪个地方国营经济发达 浏览:145
体彩有多少钱用于体育事业 浏览:270
上海哪些艺校美女多 浏览:998
美女用什么手机好 浏览:604
爱情小金库怎么开通 浏览:768
二次婚姻如何协议 浏览:1002
三圈排查表的身体健康状况写什么 浏览:927
中国导盲犬事业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854
事业单位社保都交哪些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