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北京幸福指数最高的收入是多少

北京幸福指数最高的收入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9-14 20:28:59

A. 调查称年入12至20万幸福感最高,这是为什么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发现,年收入1万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幸福感并不是最低的。随着个人年收入增长至12万,感到幸福的人群比例逐渐增高。

年收入12万增长到100万时,幸福的人群比例相差并不十分明显。而在感到不幸福的人群中,年收入超过100万的高收入人群比例最高。

看来,钱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啊。一年挣多少钱的人生活最幸福?答案是12万到20万。这个人群中,每10人就有6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钱会增加压力。

着名心理学家丹·艾瑞里曾在印度南部某乡村做过一项研究。

他让村民把小球沿迷宫移动,其间不能让球碰到迷宫壁,还得让小球跑通迷宫。

然后根据小球从起始口跑的距离,村民将得到不同数额的奖金。

有些村民得到的奖金数额很小,但也有一些村民赢得了一大笔钱。

多大呢?这笔钱相当于这些普通村民半年的花费。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研究人员让他们事先记录自己想得到的奖金金额,结果他们得到的金额和自己期望得到的金额成反比。

B. 家庭月收入多少,幸福指数最高

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究竟家庭月收入达到多少才可以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呢?

不同的地区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情况有着不同的答案。

就我身边的圈子而言,家庭月收入4万,在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幸福指数相对较高。一线城市最大的支出是房子,如果你拥有一套房子而没有背负房贷,那就太幸运了。可是大部分人例如我:

每个月会有近一万的房贷,一年12万,

小朋友的教育费支出一年4万(俩娃的支出算少的了)。

1年养车,保险加油费3万。五座车坐不下换七座车。

带小朋友总是要出去玩,1年家庭预计开支4万左右(1次出国游,2次国内游)。

双方父母不需要赡养,有自己的退休工资,家庭看病预留1万。

生活费一个月开支6000,1年7.2万。

还有平时可能的各种意外费用发生预留2万,

总计1年固定支出33.2万。

上有老、下有小总是还需要储蓄一些,防止不时之需。

有多少钱决定着可以怎样花钱。月入5000、月入上万、月入十几万都有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

无论怎样的生活都会有别人难以了解的困难和忧愁,能够将眼光放在已经拥有的一切,满足当下,感恩生活,不为缺钱而烦恼就已经很幸福了。

C. 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城市都有哪些

据《青年时讯》转帖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2004年,芝加哥大学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与《了望东方周刊》合作,对中国六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

本次测试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这六个大城市举行,采取随机访问的方式进行,意图了解每个城市当前、未来和预期下一代的幸福度。每个城市选取了近200个样本,样本人群主要在20岁~50岁之间。《了望东方周刊》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下面是此次测试的结果及简要的分析说明。

榜一:六大城市当前幸福指数排行——
测试表明,六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
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

榜二:当前幸福指数与人均月收入对照——
测试表明,从各城市之间来看,人均月收入与幸福指数没有直接关系,上海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数排倒数第二;成都人均收入最低,幸福指数排第二位;杭州人均收入居中,幸福指数最高。

榜三:各城市幸福指数与月均收入对照——
测试表明,在每个城市里面,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直接相关,收入越高越幸福。结合榜二的测试结果,说明在同一国家里不同城市之间,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更幸福,但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这说明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在同城市里,富人与穷人相对容易比较,所以富人幸福;跨城市相对不容易比较,所以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幸福。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本城市比较的考虑。成都低收入人群是最乐观的,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群,幸福指数甚至不比月均收入两三干元的人低。

榜四:各城市幸福指数与月均收入综合排行——
此次测试将收入水平分为四个等级水平,依次是月收入:
低于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
测试按城市和收入,共有24组群体。对这24组人群的幸福度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最开心的人是杭州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其次是武汉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人,排列第三位的是成都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最不开心的是上海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居民,其次是北京1000元以下的人。这说明在人均收入不高的城市,相对更容易获得幸福,在人均收入普遍较高的城市就相对的更不容易幸福。

D. 为什么北京上班族月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

毛女士是北京某商场财务部门中层管理人员,每月税前收入约为1.5万元。在她看来,自己的工资水平连“小康”都达不到。毛女士表示,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感”,不管薪酬水平如何,都在为“挣钱”而奋斗着。“我的老板年薪50万,为了生孩子也还在拼命赚奶粉钱”,她说,“我的工资两三年没涨了,但东西却越来越贵”。

毛女士和她的朋友们有个疑问,北京人均GDP已达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为什么生活于北京的“我”还是不富裕?

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去年的人均GDP已经接近富裕国家水平,其中北京2011年人均GDP为803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北京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超过了12276美元的“标准线”。

与此同时,去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仅为人均GDP的约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4736元。从人均GDP到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什么会“蒸发”了这么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王建铆表示,从GDP到人均可支配,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环节,这就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问题。

GDP可以分成四部分,第一项是劳动者报酬,也就是全体劳动者的全部税前收入,包括工资、社保及其他福利,也包括个人所得税。第二项是生产税净额,即政府在生产过程中收取的税收,主要是增值税。第三项是固定资产折旧,即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本。第四项是营业盈余,主要是企业的税前利润,包括企业所得税。

王建铆称,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人均GDP的40%是偏低的,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很低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一比例比一些富裕国家至少要低10个百分点。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主要是因为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或者说是另外三部分占比偏高。

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是不能参与分配的。如果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的话,总收入中可供分配的就相应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税收增速高于GDP增速

去年9月,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不少中等收入的“小白领”从“纳税族”变成了“无税族”。

小李是个税起征点提高的受益人之一,她月收入3700元,扣除“三险一金”后还剩约2800元。“我现在每个月可以少交60多块钱的税,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买件衣服还只能‘淘宝’。”她说。

此前的数据显示,个税起征点提高将使我国纳税人数减少约6000万人,国家财政一年将因此减收约2000亿元。另一组数据是,去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达到89720.31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高于9.2%的GDP增速。

王建铆分析称,从1997年到2011年,我国每一年政府税收的增速都要高于GDP的增速。其中和生产税净额有关的税种的增速略高于GDP的增速,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的增速明显超过GDP的增速。

薛先生经营着一家制造业企业,公司每年营业额约100万元,账面利润率每年约8%,每年缴纳的国税和地税占到账面税前利润的近40%,再加上各种公关营销、人际关系等费用,只能刚刚维持企业运营。去年以来,由于国外经济持续低迷,很多国外客户都取消了订单,让他的日子更加艰难。“虽然去年大幅上调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我觉得优惠力度还远远不够,抹去的只不过是个零头”,薛先生说,“我希望国家能多向那些大企业、特别是垄断国企多收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认为,虽然去年我国税制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未来税制改革仍会继续,包括税级、税率、税种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完善、改进的空间。

相关

对收入不满 “幸福感”降低

首都经贸大学近日公布的“2011北京社会经济生活指数”显示,去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幸福指数为72.28,“幸福感”比2010年略有降低。报告分析认为,幸福指数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对收入不满”。

另据近期发布的《第6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城市女性最焦虑的三件事分别是:“物价上涨”、“买不起房”和“家庭收入低”,选择这三项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8.2%、39.9%和29.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表示,从经济学的技术角度来讲,幸福感是用货币来衡量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越高,就应该越幸福。虽然现实中并不完全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收入水平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王天龙认为,从总量上看,要让人民越幸福,就应该想方设法增加GDP和可支配收入。因此,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政策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一些公共服务,如国防安全、医疗、教育等,给国民一个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这样有助于国民提高创造财富的效率。经济发展主要关注“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从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来说,“公平”相对滞后于“效率”。

案例

月入7500元 “没有安全感”

小姚是北京市某高校201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目前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工作。和众多“北漂”族一样,他每天上班要挤地铁,下了班就宅在家里玩网游,因为“外面的那些娱乐消费都太贵了”。他说,自己就是给北京GDP“扯后腿”的,“除了日常开销,我基本没给GDP做什么贡献”。

小姚目前每个月的平均税前收入约7500元,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奖金。扣除五险一金700元及个税227元后,实发工资约6500元。在有些人看来,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一工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但除去各种开销后,他的积蓄不到工资的一半。

他算了一笔账:与其他两个同学合租一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自己住其中一个十余平米的单间,租金1500元;每个月基本伙食费约1200元,但如果算上应酬(同学、同事近期结婚的特别多),还要多花约500元。加上交通费、手机费、上网费、水电费等开支600元,以及每个月寄回家的500元,小姚每个月的积蓄不足2500元。“我现在没有女朋友,能省下不少钱”,他略带自嘲地说,“不然攒下的钱还不够买一个名牌包,更别说买房子了”。

小姚说,生活在北京让他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就算老板给加工资,也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E. 在北京,一个家庭月收入1.5万,是穷人吗

如果是北京人,无房贷,那你算不穷的,至少我遇到的北京工薪妈妈说自己儿子儿媳一个月合起来一万多挺能挣的。但是如果是外地人,房贷车贷养娃或者租房等等,一万五只能过穷人日子,至少买啥要掂量掂量。我就是一个在北京的外地人,房贷车贷养娃及生活费支出,一个月两万没了,这还是量入为出的穷花法。

这个题我更想分享一种穷人和富人的思维,穷人有时候不只是物质上没钱花那种穷,还有很多是担心没持续挣钱能力的那种穷担心和当下碌碌无为;相反好多富人从不关心他的月收入是不是富人标准,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努力让自己具备更多选择的能力和赚钱的能力,目标为钱却从不是止步于钱,而是自我价值。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都能驻足思考一下,虽然财富需要积累,但是我们可以先做思维的富人,起心动念聚焦什么,你才会得到什么。

我是老北京人,我每个月消费平均2600元,感觉挺好舒服的很,北京物价不算贵,各种服务都很方便,只要是花钱马上送到家,自己买菜算是遛一遛弯,一切事物都挺顺利的,家庭不论在那里水龙头和抽水马桶坏了物业马上到位修理,北京人的幸福指数确实是高。

我的工资一个月3万元,收入和支出有很大的结余,心里踏实舒服满足于现状了,本来还可以兼职再挣钱,我却不想再挣钱了,心里要知足常乐才行,月入3万元已经可以了,干嘛挣那么多钱干嘛呢?也带不走给谁挣钱呢?不如自己玩一会毫无压力的过日子,平凡的生活最可贵。

人在生活的经历过程中要认清只有精神上放松心态毫无压力的自由自在活着才是真谛,名利双收真是诱人但要适可而止,做到充份享受孤独,心如止水!

先说1.5万是到手收入,家又没有房贷,能过的很好了,一般一个3口之家在7000左右开销。我家这样。其他钱能存起来,还有住房公积金。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在北京一个家庭一个月仅仅收入15000元必然是穷人。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咱们做个假设。假设这是一个四口之家。夫妻双方再加上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分别是上幼儿园和刚出生一岁后不久。在做个假设,假设夫妻双方都上班,有两个老人来给带孩子。还要做个假设,假设老人有退休金并一定程度上补贴小两口一家人生活。另外,咱们再做个假设,假设没有房贷并且住的是自己的房子。

即便这样,这一家四口一个月都不是一笔小的支出。

一个月的水电费、天然气费、物业服务费,还有每年的供暖费平摊到每个月的费用,每个月不会少于五百块钱。尤其是夏天开空调,有时候一个夏天一个家庭的电费都能够达到一千块钱以上。

一家人的网费、手机费等通讯费用应该不低于200块钱。

孩子的奶粉钱一个月应该不低于五百块钱。

洗衣粉、卫生纸、香皂、洗头膏、洗洁精和洁厕液等日用化工品应该每个月不低于一百块钱。

每年一家人的服装鞋袜消费平摊到一个月应该不低于二百块钱。

如果家里只有一辆小娇车,每年车辆的加油、维护保养和保险等费用支出平摊到每个月应该不会低于一千块钱左右。

孩子幼儿园费一个月应该不低于三千块钱。

给孩子买玩具、小画书等费用一个月应该不会低于二百块钱。

吃饭即便是省吃俭用。粮食、蔬菜和水果,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支出一个月一个人应该不会低于一千块钱。一个家庭不会少于四千块钱左右。

有时候还要带孩子出去玩儿,还要去购物买一些化妆品等。还有人情往来。等各种各样的偶然支出。

一个月很难再攒下钱。

要是有房贷就更没法生活了。

所以,在北京一个月一个家庭的收入在15000左右属于穷人。

在北京生活水平基本上都高,各种商品不管吃的用的住房等等相对比其他地方都高,所以一般收入底的在北京很难生存。像1.5万收入也算中低收入日子并不富裕得有计划着用。因为北京首都天南海北的人很多,人口密集买房就比较困难租房也不便宜,这就造成去北京打工人员赚少钱就不够,有的没能力就挣钱少,但有的年轻人也认头在北京找个工作很难,所以在北京没有真才实学的在北京很难有立足之地。

税前15000正常情况税后一万多一点。三口之家是人均3000多。没贷款什么的吃饭够。


税后一万五,三口之家人均5000,没贷款,普通日子应该不难。


算穷人吗?没负债的情况下,我觉得应该不算穷人。普通人吧。小家庭三口人,夫妻两个人平均每个人月工资七千多。支付物业,水电,车位,供暖,孩子学费,生活费。应该是够用的。基本生活,应该不用焦虑。

拿我个人举例子:2020年我失业在家,我们小家庭的生活就是差不多这个收入。

每个月买买菜水果2000没有了,还要支付孩子的幼儿园费用和我个人的社保,公立幼儿园一个月一千多,社保一个月一千多,两个合起来差不多三千块。基本支出5000已经没有了。每个人还有需要上班吃饭,换季买衣服,汽油费用,偶尔周末外出就餐,人情往来。一万块钱三口之家是打底的支出了。要想少一点就得控制外出就餐,采买食材的费用。一万感觉不松快。一万五就会舒服很多。

当然你要讲品质的话是不够的。尤其在这个宝马奔驰随处可见的城市。豪宅豪车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收入高的人太多了。但是普通人生活也就是这个样子。

一个家庭月收入1.5万,不是穷人,也是准穷人。

如果家庭没有房贷、车贷和房租,没有两脚神兽,就两口子, 那么这个收入还可以维持生活,在北京吃饭如果自己做,买菜并不贵, 旅游 的话就市区公园、效区转转,那也还是过得去。但是不能有高消费,要是买个高档包、化妆品,那1.5万绝对不够你花的。

如果有房贷或是房租,一家三口人,两个挣,三个花, 那么1.5万根本就不够花,房贷费用不等,基本在5000-10000之间,房租,三口人,最小租个一居室,也得在5000左右,除非你租到六环外,那根本就不叫在北京生活了,那就不是话题讨论的对象。这已经去掉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了。孩子的费用也是大头,上个公立幼儿园一个月也得1000,孩子的吃穿用度,生病去医院,一个月1000是最少的,课外班的费用,一个班每年都得大几千到1万多,平均下来,每个月至少2000,三口人吃穿交通,日常费用,怎么也得4000,这么算下来,1.5万刚刚够基本生活,你就不能有人情交往,外出 旅游 ,提高一下生活品质什么的,如果万一有个意外,生病住院,那家庭就会陷入黑洞。

所以,在北京,一个家庭月入1.5万,生活会比较拮据,需要精要细算将将够吧。不是穷人,也是中下水平了。

如果是有房有车无贷款,且是单身,这样的日子15000就很不错了。我曾经过过一段这样的日子,单位分的房子,全款买了一辆10几万的车,虽然那时的收入到不了15000,但生活过的非常的悠闲。

现在每月到手的钱就是15000,一家三口和岳母生活在一起,生活还是觉得紧张。老婆的工资她自己花,服饰品化妆品,养车的钱,吃穿用度讲究高品质,虽然收入跟我差不多,可基本无钱家用。岳母养老的工资不能动,我每月还要给她5000块家用。家里消费能力最强的除了媳妇就是儿子,各种补习和兴趣班一个月差不多都要8000。我已经几年没买衣服,喝杯星巴克都得掂量掂量。虽然没有贷款的负担,可依然觉得过的很窘迫。

北京的一家三口,如果有房贷,车贷和孩子教育,15000就是将将够,社交 旅游 等享乐生活基本就免谈了。如果再有大病的袭扰,那家庭生活无疑会堕入深渊。

对于子女已经成年的家庭来说,家庭已经没有什么大项消费,那一万五就富富有余了。但如果挑上子女结婚购房的担子,依然会不堪重负。

15000的生活要过,3、4000的生活也要过,收入的层次决定了生活的档次。收入高的过高质量的的生活,手头不见得宽松,收入低的追求简单生活,生活也不见得不快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趁家庭负担不重的时候留下一些积蓄,留作未来的不时之需,有时间的时候多提升自己,为将来更高收入的工作做准备。

不管收入多少,中国大多数中年人都处在一个焦虑的状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不能被眼前的焦虑遮挡了未来的希望。

如果有车有房无贷款,两口或者三口之家能生活,基本也是月光状态,且不能说有什么生活品质。当然除了这个收入还有父母接济之类的除外。

我和我媳妇公务员,一个月总收入23000多点,没房贷没车贷,俩娃,三年级和一年级。这样说吧,我俩的工资最多花20天就没了,每个月固定开销:两个车加油2000,两个孩子在学校午饭一个月2200,水电气一个月最多300,每周的财米油盐肉菜蛋奶水果大概700块,一个月3000,一个月出去吃两顿1000块。两年疫情那也没去,钱也没剩下。主要花钱的地方是过年过节,两个节怎么也得15000的花销。看着这个家还行,其实一分也剩不下。

F. 一季度北京“打工人”平均月薪最高,你的月薪达到什么水平

一季度北京“打工人”平均月薪最高,你的月薪达到什么水平?

一、一季度北京“打工人”平均月薪最高是什么情况?

一线城市当中工作的人们薪资水平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特别是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当中,月薪过万的人特别多,最新的调研报告当中,北京地区的薪资水平位居全国第一,达到了11187元,这让很多的打工人都觉得还算正常,毕竟在北京地区,消费水平生活花费是比较高的,一个月1万块钱的平均薪酬估计也只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所以基本上普通人都是能够达到这个薪酬水平的。

G. 给份中国城市幸福指数排行榜我

中国城市幸福指数大排行 北京上海深圳排名最低!
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这些城市之所以幸福感指数低下,是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尤其是高昂沉重的房价负担,加上工作竞争激烈、交通拥挤、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

这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是通过对全国10个城市7万余名20岁~40岁中产收入人群发放关于“中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统计结果所得,选择中产家庭的标准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调查发现,从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万~20万的人群幸福感最强;从年龄看,30岁~35岁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强,从地区看,生活在二线城市中产家庭的幸福感较一线城市强。

该《白皮书》分析,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环境被绝大多数调查者认为是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因素。同时,家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影响守护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并且与其他四个重要因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成为一线城市中产家庭低幸福感的原因。

几年前,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组对深圳全市户籍登记系统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结果让人咋舌:深圳居民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达21.19%,也就是说,深圳5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精神疾病,这个结果是10年前患病率的4.4倍!

深圳康宁医院副院长、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洪告诉记者,与近年国内其它地区的相关调查相比,深圳精神病患病率和发病率都是全国最高的。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调查结果也只有17%。“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医院的心理救援热线每天都能接到40多个心理咨询电话,其中年轻人、有学历、收入高的人群占了绝大多数。”不仅精神病发病率高,深圳康宁医院曾做的一次调查统计显示,深圳每年自杀人数在2000人左右,已超过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数,这个数字在全国都算是非常之高的。

杨院长分析说,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此外,我们研究发现,亲情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家’的概念在深圳比较缺失,许多人的精神压力得不到亲人的慰藉,无处宣泄。”

H. 在北京月入多少才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

北京现在早已经是国际大都市,北京虽好,生活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北京打拼,工作压力很大,生活成本也很高,很多人望之兴叹。在北京这种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最大的部分主要包括买房,医疗,教育,实际上在小城市也同样面临着这几个最不容易的地方。

I. 北京企业的平均薪酬在全国是最高的,那幸福指数高吗

北京企业平均薪酬排名全国最高,可钱不等于幸福,而且大多数人都赶不上这个平均水平。

我觉得幸福指数跟钱是没有关系的,有些人挣钱不多,可是自己很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薪资不高也有可能幸福。而薪资高也有相应的烦恼,要考虑怎么花、怎么处理,在消费的时候注意的事情就多了。挣钱多不一定代表满足,或许工资高的人也不会幸福。更何况北京消费水平高,高工资的消费也不低。

3、北京的消费水平

企业平均薪酬,仅仅是代表中间的一部分人,下面的人跟不上这个层次。而且北京的消费水平很高,薪资达到了16.68万,那么平均消费又是多少。薪资统计不等于幸福指数统计,两者不可相比。

J. 给份中国城市幸福指数排行榜我

本次测试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这六个大城市举行,采取随机访问的方式进行,意图了解每个城市当前、未来和预期下一代的幸福度。每个城市选取了近200个样本,样本人群主要在20岁~50岁之间。《了望东方周刊》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下面是此次测试的结果及简要的分析说明。

榜一:六大城市当前幸福指数排行——
测试表明,六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
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

榜二:当前幸福指数与人均月收入对照——
测试表明,从各城市之间来看,人均月收入与幸福指数没有直接关系,上海人均收入最高,幸福指数排倒数第二;成都人均收入最低,幸福指数排第二位;杭州人均收入居中,幸福指数最高。

榜三:各城市幸福指数与月均收入对照——
测试表明,在每个城市里面,收入水平与幸福指数直接相关,收入越高越幸福。结合榜二的测试结果,说明在同一国家里不同城市之间,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更幸福,但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这说明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相对的,在同城市里,富人与穷人相对容易比较,所以富人幸福;跨城市相对不容易比较,所以富有的城市不比相对贫穷的城市幸福。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本城市比较的考虑。成都低收入人群是最乐观的,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群,幸福指数甚至不比月均收入两三干元的人低。

榜四:各城市幸福指数与月均收入综合排行——
此次测试将收入水平分为四个等级水平,依次是月收入:
低于1000元、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
测试按城市和收入,共有24组群体。对这24组人群的幸福度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最开心的人是杭州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其次是武汉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人,排列第三位的是成都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最不开心的是上海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居民,其次是北京1000元以下的人。这说明在人均收入不高的城市,相对更容易获得幸福,在人均收入普遍较高的城市就相对的更不容易幸福。
“幸福指数”
——摘自《大科技·科学之迷》

阅读全文

与北京幸福指数最高的收入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引导企业更好的投资实体经济 浏览:450
哪个地区的美女帅哥最多 浏览:899
和平区幸福里怎么样 浏览:474
爱情用古代字怎么说 浏览:53
为什么自学了婚姻还是经营不好 浏览:892
成都经济环线大邑入口在哪里 浏览:843
什么电视剧好看爱情剧 浏览:989
什么像美女的下面 浏览:797
一定会幸福的俄语怎么说 浏览:438
生多少孩子比较幸福 浏览:526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什么 浏览:417
幸福指数论是什么意思 浏览:267
健康码lgG是什么意思 浏览:106
事业编打印准考证在哪里 浏览:929
对外经济政策包括哪些 浏览:153
爱情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是什么歌 浏览:235
成都婚姻关系哪里查 浏览:724
省编和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浏览:384
妹妹和哥哥谈爱情是什么电视剧 浏览:604
女的兔男的龙婚姻怎么样 浏览: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