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孔子和庄子如何看待幸福

孔子和庄子如何看待幸福

发布时间:2022-09-14 18:09:24

‘壹’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庄子/荀子/老子/杨朱/惠能/秦始皇/董仲舒的幸福观是什么

孔子:君主仁爱 百姓安居乐业。墨子:博爱之心,海纳百川。老子:随遇而安,无人治,无法治。韩非子: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奉公守法。庄子:世界与我有何关系。荀子:生命在于前行。杨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惠能: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秦始皇:子子孙孙永远是人主。董仲舒:积极入仕,实现价值。

‘贰’ 吾与点也 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幸福观

大概就是说孔子赞同一个叫(曾)点的人的人生理想, 表达孔子向往隐逸的理想. 曾点说他理想的生活是在暮春三月,大家都换上了春装,去郊外进行祭祀,在年轻人和孩子们一块在河水中沐浴,再一块儿唱着歌回来 孔子听了以后就说“吾与点也”

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不过是“各言其志”罢了,孔子为什么独独“与点”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振兴古礼。 (雩祭,祭水旱也,春天求雨的祀礼。)
⑤是道家思想,疑为孔门后学所记。

《关于“吾与点也”》
我欣赏曾暂的志愿和理想。关于这一点,有人据此认为孔子是一个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者,这是完全不正确的。事实上,孔予所表达的只是一切正直而善良的人们对于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的一种深沉而永恒的渴望。孔子深知,只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才是一切正直而善良的人们追求的永恒目标,而国家的以善和正义为目的的政治和法律都是有限的,它们只为非义与罪恶而存在。假如人们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非义与罪恶的理想国家之中,假如生活在这个理想国家之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正直而善良的,那么那些正直而善良的人们也就不必花费如此痛苦、如此艰辛的努力,以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去追求政治与法律的目的,去实现政治与法律所要实现的正义了。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说,当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正义的世界上并面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不义与罪恶时,他们总是带着一种哈姆雷特般的悲愤心情去投身于政治与法律所要实现的那种正义的事业的,——这是一切爱好正义的正直而善良的人们的一种迫不得已、无法回避、没有退路的选择。为了这一正义的事业,人们深知自己将要付出的沉重的代价。在一个颠倒错乱、完全失去了正义的世界上,人们将为了它而不得不放弃自由,放弃幸福,放弃爱情,乃至于放弃生命。能够理解这一点的人,就能够理解孔子在这里所抱的态度。能够理解这一点的人,就不会说孔于是一个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者。
确实,在一个没有正义的世界上实现正义,这是一切正直而善良的人们不得不肩负的可悲职责,正像哈姆雷特以沉重的忧郁口吻所说的那样:“在这样一个没有正义的颠倒错乱的世界上,可悲的我却不得不肩负起这重整干坤的责任。”
——(杨润根《发现论语》)

‘叁’ 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两种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孔子追求的是万民之乐仁人之乐,庄子追求的是自由逍遥超脱之乐。我你更倾向于后一种

‘肆’ 庄子谈快乐:如何才能快乐起来

庄子其实不那么穷,他在河边悠闲钓鱼时候,楚王曾经专门派两位使者来,求他去朝中做官。庄子说他宁愿做一只在烂泥中摇头摆尾的快乐乌龟,你们回去吧,我不会去当官的。
庄子并不是穷得是揭不开锅的人,给官都不当,他不是因为太穷,只是他不想富,不想被任何外地的东西,比如模范啦、先进啦、首席啦,还有什么着名作家、哲学家、寓言家啦,什么精英分子啦诸如此类的桂冠束缚。他觉得那都是舒服自由身的外物,都是骗你埋头拉车而给你上的套,鼓励你拼搏、奉献,“小车不倒只管推”,自己累死了还要说鞠躬尽瘁,蜡烛燃尽了泪还不干,还要感动后来人。庄子不想这样啦,他是一个酷爱自由的人,一个追求快乐的人。庄子认为,没有任何外物比生命意识更宏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啦。
一般人都说千里马被伯乐看中,那是造化,是福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是庄子不这么看,他大骂伯乐不是东西。他说,马这种生灵,原本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地奔跑,饿了吃草,渴了喝水,高兴的时候耳鬓厮磨,发怒时扬蹄一踢,仰天嘶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一个伯乐,给马套上嚼子,日夜教育它,马从此变得鬼鬼祟祟,诡诈起来。为了每月的薪水(口粮),为了那区区5斗米,为了住级别高一点的马圈,为了赢得一个首席马的名声,当着老板的面,只好表现得很服从的样子,可背后说起话来,每匹马都有满腹怨言,骂老板太欺负马,又想让马跑得快,又不给好草吃,哪有那么好的事啊?马不停蹄,很惨哦,每匹马都做想解脱,都希望主人讲点马权啦。
马被弄到这种地步,全是伯乐的罪过。这是庄子在《马蹄》里说的话。
看看庄子的文章,你就知道他写的言论,所求无非是自我表现,他讲故事,讲寓言,答非所问,天南海北,决不是单单为了揭示宇宙、社会、历史真理,而是为了表达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他不像孔子那样讲什么君子之道,他也不像老子那样说帝王之学,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也不像墨子那样“摩顶放踵而利天下”,他所有言论最终都是说自己,也就是明晰自我,他讲故事说道理,买弄文采,不是为了让我们景仰——如果我们对庄子有景仰之情,那就是一定误读了他,他只会让我们感觉亲切、好玩,没距离感。
面对庄子,就像面对一个在小巷修鞋为生、摆地摊的老头,他脸上没有红光满面,可能是一个干瘦的小老头,也没有任何大师的标志——比如长头发、山羊胡子等等,更不会有知识分子或者说学院派的那种标志脸庞,甚至你看不出任何所谓的气质,总之,没有一丝一毫巨匠的味道,他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一个率真的小老头,任何人都可以触摸他,而且他很容易被触摸。在他眼里,什么物都是齐的啦,没有官位,没有名人,没有老板,只有自己,只有生命和自由。他看谁都一个样。谁也别想在庄子面前装。
你问庄子?什么叫“智慧”?他说,你去读老子吧;你再问他,什么叫“正直”?他说,你去读孔子吧。再问,什么叫快乐?他就开始给你讲寓言了。他会告诉你,真正的快乐是逍遥。什么叫逍遥?逍遥就是解脱。你说你最近要掉到一个新单位了,你由一个科级干部升到副处了,你最近又出版了几本书了,你炒股、买黄金赚了不少钱了,你最近应邀去某大学、某大讲坛讲座了,庄子就给你讲故事,结论就是你的这种快乐都是以“累心”为代价换来的,你得到这种快乐的同时,焦虑和恐惧甚至失眠也同时跟随而来。

‘伍’ 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两种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一、孔子追求的快乐,据我所知应该是学习的乐趣。因为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十五而有志于学,”、“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者也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不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德不孤,必有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如用之,则吾从先进。”、“问仁,爱人;问知,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毋臆毋必毋固毋我。”、“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君子九思:明,聪,温,恭,忠,敬,问,难,义。”、“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等等的文句,我只是随便的举了一些常见的,只在《论语》中最常为众人道的名言。
而庄子的快乐,我想我还没达到那个境界和领域,可以随便的言孔丘都不言的性(人的本性)与天道(春秋时代重要概念,包含天象的变化过程和以此推测人类社会吉凶祸福的双重含义。孔子《论语》很少涉及天象知识,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更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但你把问题提出来我还是要说一些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庄子是一个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生的高人,但现实生活中哪有什么完全的自由啊,所以呢,高人就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如神仙似的逍遥豁达,激昂劲越的超越感悟的生死观(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齐物论》),堪破世界的虚无(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无也。——《齐物论》),求的真宰大道(道一旦产生万物并体现其中,已落入次一等状态,人们若执着于万物的分际,辨别其是非,就是对大道的破坏。)深邃汪洋(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生而不为高,在六级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最后在自在的做个变蝴蝶的梦留给后人评说增趣。
二、我感觉自己吸收了孔子“迂腐陈旧”的“君子小人”的思想,并变得有点拘束于其定的道德准绳,不知变通,但还是继承了孔子的为学的优点,但我也学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还是有点困难啊。但我最向往的还是追求神仙的境界与超越凡人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光荣前途。
要不是你我还不知孔子原来这么的爱学习,粗粗的翻了一遍《论语》,发现第一篇叫“学而第一”,看来孔子还是把学放在最先的地位,没学怎行,哈啊,看来回答问题也是在学习啊。错了您给点意见,过则改之,不改为过矣。
你看行不?

‘陆’ 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

孔子这里讲的是古今学者学习的目的。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为己的状态。所谓追求幸福,应该是使自己内心感受更为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为了自己的事情。能沉浸其中,即是幸福。
幸福,不来自于别人的羡慕,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从心出发,即可获得幸福。

‘柒’ 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的情怀

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的情怀: 幸福与贫富无关 与内心相连.忍辱负重、顺其自然、

‘捌’ 孔子与庄子对富贵的人身价值观点

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庄子: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不愿做被装饰美好的牺牲,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游泳的乌龟。

‘玖’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庄子/荀子/老子/杨朱/惠能/秦始皇/董仲舒的幸福观是什么

孔子:君主仁爱 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乐则乐
墨子:博爱之心,海纳百川。——注重自身品德修养
老子:随遇而安,无人治,无法治。——增强自身适应能力
韩非子: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奉公守法。——天下太平
庄子:世界与我有何关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荀子:生命在于前行。——不断充实自己
杨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
惠能: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吾日三省吾身
秦始皇:子子孙孙永远是人主。——别人快乐,我就快乐
董仲舒:积极入仕,实现价值。——让自身所学能为人所用

阅读全文

与孔子和庄子如何看待幸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人有哪些 浏览:432
如何引导企业更好的投资实体经济 浏览:452
哪个地区的美女帅哥最多 浏览:899
和平区幸福里怎么样 浏览:474
爱情用古代字怎么说 浏览:53
为什么自学了婚姻还是经营不好 浏览:892
成都经济环线大邑入口在哪里 浏览:843
什么电视剧好看爱情剧 浏览:989
什么像美女的下面 浏览:797
一定会幸福的俄语怎么说 浏览:438
生多少孩子比较幸福 浏览:526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什么 浏览:417
幸福指数论是什么意思 浏览:267
健康码lgG是什么意思 浏览:106
事业编打印准考证在哪里 浏览:929
对外经济政策包括哪些 浏览:153
爱情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是什么歌 浏览:235
成都婚姻关系哪里查 浏览:724
省编和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浏览:384
妹妹和哥哥谈爱情是什么电视剧 浏览: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