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没有痛苦的纯粹幸福属于什么幸福A,自我的幸
没有痛苦的纯粹幸福属于什么幸福(c)?
A、自我的幸福
B、刚出生时候的幸福
C、神性的幸福
D、人性的幸福
幸福只是一种个人的感觉罢了,看你自己怎么看待它了。
❷ 青鸟是神话中的幸福鸟吗
1.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人间既不能相见,唯望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但是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
2.传说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中主山花子),文学上,青鸟是被当作传递信息的使者的。
3.青鸟是凤凰的前身,色泽亮丽,体态轻盈,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本为王母娘娘的信使,后人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4.青鸟的典故出于《山海经》,代表送达书信、消息的鸟,也可以说是信使,这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指爱情信使,如李商隐《无题》中 ‘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的诗句。
5.代表幸福,是一个寓言也被改编为戏剧
❸ 神性的幸福与人性的幸福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弄清人与神便可知晓。
❹ 1 、 神性的幸福都是以一种痛苦作为前提,来实现的一种幸福。是对还是错
无法告诉你对错
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痛苦是幸福的根基,幸福是痛苦结出的果
道德经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❺ 什么东西是象征幸福的
幸福,这很简单。一个微笑,一声祝福;家人的疼爱,朋友的关心,仅有这些,就足以让你幸福的了~
❻ 谁有尔雅-追寻幸福的课后答案~啊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期末考试
选择题(60分)
1、中国第一个系统化的儒家版本是:(d) (3.00分)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2、关于痛苦与幸福说法不正确的是:(c) (3.00分)
A.幸福以痛苦为前提
B.最后成功方得幸福
C.不经痛苦一定不会幸福
D.过程中要有希望有奋斗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
B.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C.佛家讲究物质上的修炼
D.学佛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幸福
4、下面不属于董仲舒的观点的是:() (3.00分)
A.人按天的秩序而享受不同层次的幸福
B.人贵于禽兽
C.王接天命以教化中民
D.天地与我并生
5、能造成很积极的社会舆论的儒家版本是:() (3.00分)
A.学术版
B.学术版的理想再现
C.民间版
D.政治病毒版
6、关于功利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乐有用
B.凡事物必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才有价值
C.凡事必有所用,言论必可以行,才有价值
D.短期可以看到成果
7、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没有独立性
B.中国化
C.属于马克思主义
D.学术与政治搭配
8、不属于练习颜真卿的楷体书法需要三种特性的是:() (3.00分)
A.正
B.大气
C.耐力
D.长寿
9、统治阶级利用道家的()思想进行统治: (3.00分)
A.无为
B.刑法
C.科举
D.愚民
10、幸福的定义不包括:() (3.00分)
A.有感觉
B.清除不合理的欲望
C.跟欲望相关
D.完全听随欲望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是:() (3.00分)
A.墨家的政治版
B.法家的政治版
C.道家的政治版
D.佛家的政治版
12、关于“伦理与道德”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人跟人之间的规则秩序是伦理
B.最大的伦理是世界伦理
C.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
D.道德是个体的规范
13、下面关于墨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通六艺
B.提倡儒家礼制
C.提倡夏制
D.尊禹
14、关于董仲舒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封建迷信盛行起来
B.儒家的思想的活力得到发挥
C.理论盛行后产生了很多伪君子
D.使得中医学被正统化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中国信奉道德取得长生
B.中国注重子孙后代的传承
C.道德至上也会造成“道德绑架”
D.中国以结果论为主
16、属于幸福的分类的是:() (3.00分)
A.自然的幸福
B.神性的幸福
C.社会的幸福
17、儒道是以()方式进入法家体系的: (3.00分)
A.法
B.势
C.术
D.治
18、关于汉初董仲舒出现之前的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分)
A.士气高
B.世俗化
C.黄老
D.市场经济
19、道家讲有意义的生活是满足()欲望的生活: (3.00分)
A.身体
B.心理
C.家国
D.天下
20、下面与盘古无关的成语是:() (3.00分)
A.战天斗地
B.开天辟地
C.死而后已
D.顶天立地
判断题(40分)
1、痛苦必然会导致幸福。 (2.00分)
是 否
2、中国按照哲学的方法安装秩序,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是以抽象思维为主。 (2.00分)
是 否
3、古代的“仕”集财富、社会地位和道德名望于一身,最受人尊敬。 (2.00分)
是 否
4、马克思主义体系是由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组成的,可以使中国的传统哲学在它的体系中复活。 (2.00分)
是 否
5、马克思之所以在中国盛行是因为他有抽象思维能力。 (2.00分)
是 否
6、孟子解决了如果做不了官,平不了天下,是否还有继续学习儒家思想的需要。 (2.00分)
是 否
7、格律诗因为要押韵、要对仗,这种规则阻碍了人的思维。 (2.00分)
是 否
8、把一些不好的东西扔掉,把一些好的东西留下了,这是这门课期望达到的目的。 (2.00分)
是 否
9、董仲舒作品流传至今很多。 (2.00分)
是 否
10、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入仕官员影响大。 (2.00分)
是 否
11、人不节制欲望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长时间的享受。 (2.00分)
是 否
12、信仰佛教的人一般能够长寿。 (2.00分)
是 否
13、墨子认为人性为素丝,其善恶在“所染”,应以非攻之道染之,使之交相利而不交相害。 (2.00分)
是 否
14、杨朱的幸福观可使中国的传统社会整体不至于浮躁不安。 (2.00分)
是 否
15、把那种合理的欲望、高尚的欲望留下来,其他的欲望清扫掉。 (2.00分)
是 否
16、“君为臣纲”是道德要求。 (2.00分)
是 否
17、追求某种幸福,首先意味着要选择承受相应的痛苦。 (2.00分)
是 否
18、五行相生相克与中医中的理论相近。 (2.00分)
是 否
19、庄子与儒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2.00分)
是 否
20、神性的幸福都是以一种痛苦作为前提,来实现的一种幸福。 (2.00分)
是 否是这个吗?
❼ 形容"给人带来幸福"的是什么词语
青鸟 喜出望外 溢于言表 喜形于色 眉欢眼笑 喜出望外笑逐颜开
❽ 试述西方几种幸福观
什么是幸福?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古希腊人对人生的理解,就主要采取幸福论的看法。我也很认同人生就是要追求幸福这个观点。西方又是怎么看待幸福的呢?西方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禁欲主义幸福论、纵欲主义幸福论、快乐主义幸福论、功利主义幸福论,流派繁多;感官幸福、精神幸福、个人幸福、群体幸福、天堂幸福、来世幸福等概念比比皆是。本文就从西方几种幸福观来试述什么是幸福。一.幸福就是快乐。1. 昔兰尼派极力主张,为了追求幸福,人人都要竭尽全力去寻求快乐。追求眼前的快乐才是最实惠、最明智的。为了得到快乐和幸福,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为过。“快乐即使是从最不光彩的行为中产生的,也是善的。因为即使行为是不合理的,但所产生的快乐却是人们所希求的,因而是善的。因此,只要能够产生快乐就可以不必顾及获得快乐所使用的手段,就是说一切快乐都是合理的。这就导致了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的倾向。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为了自身的快乐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人类社会就会陷入一种无法则、无秩序的一片混乱之中。但偏偏人类社会又不可缺少秩序、法则,秩序、法则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保障。此外,昔兰尼派认为肉体的快乐远远胜于灵魂的快乐,肉体的痛苦远远比灵魂的痛苦难受。他的理由是:犯了过错的人接受的惩罚都是体罚。对于这一点,我并不认同。我认为之所以人类会使用体罚来惩罚人,人不是使用精神惩罚,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法保证精神层面的惩罚的实施,而体罚则可以起到一种警吓的作用,警戒所有人,体罚对于违纪乱法者是一种矫正手法,而体罚对于遵纪守法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心理补偿,以此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因此,昔兰尼派只是从身体的角度去解释快乐,它鼓励人们追求身体的快乐,也就是享乐和纵欲,忽视了灵魂的快乐,把快乐简单化了。2.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昔兰尼派的幸福观,并首次将快乐主义理论化。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时最高的善,快乐是人生的全部归宿。他认为快乐遵守了感觉主义的准则,符合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的感觉常识。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都不愿意接受苦难和痛苦,而希望得到满足和快乐。这符合了我们的感官认识。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动态的幸福是强烈但不能持久的,静态的幸福好似平静而长久的,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和心灵的宁静,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而最高的快乐就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是健康和心灵宁静,而二者之中尤其以“心灵宁静”为重要。伊壁鸠鲁承认满足低层次的快乐,但这不代表要无限度的追求,他并不主张享乐,但常常有人将享乐主义或者纵欲主义的帽子强加在他的头上。实际上是,他认为享乐是无止境的,欲望对快乐的追求和民族是贪得无厌的。他说:“你需要快乐的时候,正是你因缺乏快乐而痛苦的时候。”欲望的追求好满足总是摆脱不了痛苦,过度的享乐最终导致痛苦。伊壁鸠鲁是从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生的快乐,比昔兰尼派只承认肉体的幸福观更全面,引导人们既要追求肉体的快乐,又要追求身体的快乐。 二.幸福就是有德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幸福问题上均是德行论者,古希腊的犬儒派、斯多葛派也是德行论幸福观的重要代表。苏格拉底呼吁雅典公民,人不仅仅追求活着,还要活得好。这里的“好”指的是“美好”、“正当”,与“善”是相同的。他以“善”为最高目的,以“美德”的实现为获得幸福的手段。他认为德性就是幸福,一切符合德性的活动都可为人生增添快乐、减少痛苦。因此,提出了“善人是幸福的,恶人是不幸的。”的道德命题。另一方面,知识即是德性,他坚信没有人会有意作恶或无意为善。“德行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相对应。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行的知识。他说明:一个人知道善才能做到善,不能做到善事因为他没有真正的理解善。对于人来说,即使根本不知道善是什么,但却不能因为不知道而放弃对善的追求,因为追求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是人获得真正幸福的保证。也就是,追求幸福是一个过程,人追求善也是由不完整的善到逐渐完整的善,由不完善的善到完善的善的。苏格拉底把“认识自己”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此外,他还认为只有节制才能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健全的心灵从而获得人生幸福。这便为后来犬儒派、斯多葛派等的禁欲主义幸福论开了先河。犬儒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灵魂安乐”思想,并将其推向极端,提出“无欲是神圣的”。他们主张最简单的生活才是合乎自然本性的。自然本性就是无求无欲。一切权势、财富、荣誉等,都是人自己套在脖子上的枷锁,这些东西束缚人的心灵,使人的灵魂不能自由。他们要求人们过艰苦的生活,甚至折磨自己的肉体,以锻炼抵制诱惑的精神能力,并认为这种艰苦的道德上的努力就是善。“即使对快乐的蔑视本身也是极快乐的”。斯多葛派接受了犬儒派的精神,把顺从自然、弃绝一切情欲,作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最高目标。他们提出“幸福寓于德性”,顺从自然(本性)的生活,就是道德的行为,也就是幸福的。而“最高的幸福在于精神上的无动于衷”。要达到精神上的无动衷,则需要进行节制、忍耐、宽恕等修养。 三.幸福是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将幸福和至善作为人类生活的根本目的和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故他的伦理学通常被称为完善论。至善,就是由各个具体善积累而成,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德行的活动而达到的善,是终极的、完满的善,因而是“自足”的。柏拉图也认为“善”就是幸福,但他所说的“善”是一种绝对抽象的“善”,即善理念。亚氏反对柏拉图关于善理念是人生最高追求从而引导人们放弃现实生活的禁欲主义观点。亚氏不赞同将快乐直接等同于幸福。因为幸福具有自足性,而快乐是不自足的,它只是幸福的手段。快乐必须由理性加以控制和指导,否则便是低级的。它伴随着人的美德和相应行为的完善共同构成幸福。亚氏也并没有把“幸福”等同于“德性”。如果有德性的活动伴随着痛苦,或最终导致不幸的火锅,那么它只能在正常的意义上被认为是悲惨,而不是幸福。相反,他认为幸福包括德性和快乐。一方面,德性是幸福的本质,另一方面,快乐是幸福的外在条件。没有德性的快乐和没有快乐的德性都不是幸福,但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离幸福更远些。德性,是与理性相伴随的,他区分了“自然德性”和“严格意义上的德性”,认为前者只是一种潜在的倾向,后者才是实现道德活动中的德性。要注意的是,德性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与物理运动的自发性或必然性不同:一个人可能永远实现不了他的自然德性,甚至成为违反德性的恶人。那么,妨碍自然德性成为现实德性的原因何在?苏格拉底认为是无人有意作恶,无知是邪恶的原因。亚氏则提出了有意和无意的区分来表示意志的能力或状态的区分,有意行为是受意志支配的行为,无意行为不受意志支配,但受理性之外的力量支配。无意行为没有伦理价值,既不善,也不恶。只有有意的行为才有善恶之分。善良行为是理性的有节制的行为;邪恶行为则是相反,是有意让非理性欲望驾驭理性行为。而实现有理性的德性就需要中道。中道的两个相反面分别是“过度”与“不及”,就跟我们平常所说的“过犹不及”是相类似的道理。如自信,过度了就会变成骄傲,不及就会变成自卑。 四.幸福是个人与上帝的统一。托马斯把与亚里士多德一样把幸福作为至善和人的最终目的,但他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把幸福作为最终目的本身,人类的至善是以上帝的至善作为原因的结果,幸福只是最终目的的达到、拥有或使用,因此道德活动的终极目的不是幸福而是上帝。幸福与上帝分别代表了共有的善和最高的善。这是托马斯的双重幸福观。托马斯认为人所追求的道德的直接目的是幸福,而不是上帝。他说,具体的幸福有四等之善:物理至善、伦理之善、时宜之善与终极之善。只有终极之善才是上帝的恩典,其他方面都是属于人类的幸福。托马斯认为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最高幸福只是可以在现世中获得的不完满的幸福。托马斯把幸福分为完满的幸福和不完满的幸福。完满的幸福在于在彼岸看到神性本质,完全存在于沉思活动中;不完满的幸福首先和主要存在于沉思中,其次存在于人的行为和感情的实践理智活动中。由于把完满的幸福归结为在彼岸对神性本质的洞见,所以人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至善,必需依靠神的恩典以及它所带来的神学德性。托马斯将德性区分为基本德性和神学德性。基本德性由谨慎、注意、节制和坚韧四种,它们是由理性为标准的意志的习惯,而神学德性又叫赋予的德性或灌注的德性,是意志遵循上帝其实和使徒教导而培养出的好习惯,包括使徒保罗所宣传的信、望、爱。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是人性的自我完善,托马斯的幸福也是人性的完善,但这种完善非人力所及,必须依赖神助。托马斯认为现世的幸福只是不完满的幸福,只有对神性本质的洞见才是完满的幸福,现世幸福不管怎样吸引人,相对于天国的幸福来说总是不足道的。现世只是旅程,来世才是目的。托马斯区分了完满的幸福和不完满幸福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赋予的德性和后天获得的德性,首先,对于完满幸福和不完满幸福而言,后者是对前者的分有;其次,尘世的幸福生活对于天堂的幸福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尘世的幸福生活是彼岸幸福生活的前提。总而言之,托马斯在神学目的论的框架下把幸福分为由现世的沉思的活动和合于德性的活动而获得的不完满幸福和在天国中由于对上帝本质的洞见而获得的完满的幸福。他的幸福观是一种目的论的客观的神学幸福观。五.个人看法我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生而有之的欲望,就是这种欲望推动着我们去行动以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追求幸福既是一个目的,也是一个过程。追求幸福不可一蹴而就。那么,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又需要向哪些方面努力呢?既要尊重基本的欲望,以获得生存,又要节制自己不必要的欲望,而这两个问题伊壁鸠鲁等哲学家早已论证过了,这里就不细说了。在不幸福的时候要懂得调节自己,回忆动态快乐或者获得动态快乐以达到静态的快乐。还有,追求幸福就必然要追求道德以达到自我完善。可以说,道德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和方法。而道德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的自由选择,并且是自觉选择符合我们人类所认同的、人人应该遵守的准则。
❾ 象征幸福的东西有哪些
1、幸运草
三叶草不是一种植物类别,多是统称酢浆草、苜蓿、车轴草等通常长有三片叶子的植物。它们偶尔因为基因变异,长出四片叶子,甚至五叶、六叶,越多当然越少见。
因为一般这些植物都只有三片叶子,四片叶子出现的几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所以找到四叶草是十分幸运的事,这样的四叶草就成了“幸运草”。一说真正的四叶草叶是片上带白色条纹的白车轴草。
有传说认为亚当和夏娃把幸运草从伊甸园带到了人间。也有的说,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后,夏娃决定找回四叶苜蓿,以此纪念失去的天堂的生活,因此,如果发现了这样的苜蓿,就相当于拥有天堂的一部分。这四片叶子分别代表名誉、财富、爱情和健康。一说三片叶子分别是希望、付出、爱,而第四片是幸福,所以需要寻觅。
2、风铃
风铃可谓土生土长的中国吉祥物。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歧王宫中竹林中,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至占风铎。”古人将碎石悬在一起,风吹玉振,叮叮当当发出清脆的声音,称为“占风铎”,目的是测风、知风。这是最早的记录,“占风铎”应该是风铃最早的起源。
中国人的铃、钟、铎,与西洋人的“bell”“chime”,虽然不等于风铃,但在造型、听觉和原理上,相差无几。中国古人悬挂风铃,是以“风吹玉振”的声音,达到警示、静心养性或祈福的目的。而现代人则更欣赏风铃悦耳清脆的声音,以及它造型丰富的美感。
❿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幸福只是一种个人的感觉罢了,看你自己怎么看待它了。很多时候,简单就是一种幸福。生活本来就太多的诱惑,太多的追求和渴望会让原来简单纯粹的人生变的迷茫与困惑起来。什么是幸福?这是个太老套的问题,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和标准都不同,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可以看到早上升起的太阳是一种幸福,可以听家人在你的餐桌唠叨个没完那也是种幸福,可以和好朋友插科打诨也是种幸福,幸福很多很多,多的就如你身边的空气,充盈在你的周围而你懵然不知。。。。
幸福,好比时光老人给每个人每天24小时一样均等,只是,因每个人的态度不同而使幸福变得不公平,悲观的人认为,幸福是那遥不可及的地平线,可望而不可及;乐观的人认为,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开心度过每一天,很轻松;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很满足;把握时光,不留下遗憾,很充实。这,也许就是一种幸福吧。。。。
什么是幸福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应该是幸福的。愿望实现了,应该是幸福的。一个人在田里劳动,满头大汗,可是他觉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个人在花园里散步,可是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其实,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
一个幸福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懂得发现和寻找,且具有博大的胸襟、雍容大雅的风度。很多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像野草一样蔓延疯长,像空气一样弥散于每个空间,只要你留意,得到它其实很简单。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但凡福祸相依,苦乐掺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时空的分秒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