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智力和幸福有什么关系

智力和幸福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2-09-02 02:16:57

Ⅰ 人的智力水平和哪些因素有关~

智力的取决因素很多,48%取决于遗传,由于人们尚且无法直接解读智力水平,必须借助其外在表现按照某种方式在特定时间内参考智力发展程度和状况。 智商只是智力评估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智力类型上的差异。所谓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的类型差异就是指人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类型差异。在记忆方面,有的人善于运用听觉记忆,有的人善于运用视觉记忆,有的人善于运用运动记忆。第二,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的人从小聪明过人,有的人20多岁还呆头呆脑,这就是智力高低的不同。第三,智力的差异也表现为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成。如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6岁开始学诗,9岁能识诗韵,10岁便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样富有哲理的诗句。而英国的火车发明者斯蒂芬逊在17岁时还是个文盲,18岁才开始念书,到44岁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火车。第四,智力由于性别差异也有所不同,但无高低之分。有人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心理学家大量研究证明:男生的成绩偏于优秀和差两端,女孩成绩以中等居多。就平均成绩来看,男女没有明显差异。女性嗅觉灵敏,在声音定位、色彩辨别方面优于男性,男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较强。女性叙述事情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长于形象思维,擅长文学、艺术、语言、医学、史地等学科;男生思维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特点,长于抽象思维,擅长数学、物理、哲学、天文等学科。智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教育条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智力的发展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把智力看作是人的一种潜能是比较合适的,智力发展就是这种潜能得到发挥的过程。智力无疑与人的先天禀赋有关,但每个人在有利的环境下都可能使自己的潜能发展到最高度。因而从先天禀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来看,智力问题是一个差异的问题。智力差异可以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差异。我们平时说某人聪明,某人迟钝;某人擅长形象思维,某人擅长抽象思维,都属于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表现在水平的高低上,又可以表现在结构的不同上,还可以表现在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智力差异,它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社会阶层差异等。

Ⅱ 智商和情商高低和未来生活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关系

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智商决定了自己工作的高低,而情商决定了自己平时对待工作以及生活的态度,这与自己未来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Ⅲ 智力是什么

智力的本质是什么?目前心理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自20世纪初,心理学家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智力提出假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众多不同的理论,但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把这些智力理论基本上分为智力的因素理论和智力的认知理论两大派别。在这两大派别中,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斯腾伯格的智力成功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戴斯德PASS理论都较具代表性。下面我们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是因素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智力因素理论又称智力的测量理论,是以因素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的,即分析出组成智力的因素,关注各个因素的发展,从而使智力的测量和找出个别差异成为可能,为个性化实施教育提供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1967年提出智力是由120个独立的因素组成。吉尔福特按三个维度组织这些因素,以这三个维度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不同的人的智力能力。
(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不仅为我们今天的智力训练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据,国内外现有很多根据这一理论开展的各种思维训练教材和课程;而且,它对创造力的阐述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测量和训练的基础。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这几种能力在他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智力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教育训练,则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认知心理学兴起后,人们对智力的研究出现了另一条研究途径,即信息加工途径。智力认知理论主要受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及神经生物学(脑科学)的影响,它们对智力的因素组成不再斤斤计较,而是关注信息加工的过程。他们探讨的问题是:为了解答某种智力任务,必须经历哪些心理操作,测验成绩的哪些方面取决于过去的学习,哪些方面取决于注意、短时记忆或信息加工速度等。
斯腾伯格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包括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十几年后,他再次发展了智力理论,提出智力的新概念——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所谓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认识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能力,是认识并弥补或改正个人弱点的能力,是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它包含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是个体进行分析、评价、比较或对比时所需要的能力。创造能力是人进行创造、发明或发现时所需的能力。而实践能力是人进行实践、运用或使用他所学习的知识时所需的能力。在人生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这三种能力,更需要在这三种能力间取得平衡。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打破传统的为分数而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造,培养会学、会用、会创造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七种智力是:
(1)言语智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之中,包括阅读、写文章以及日常会话能力。
(2)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3)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和绘画等。
(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作曲等。
(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7)内省智力,对自身内部世界的状态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上述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成功与否。正如我们无法指出如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迈克尔乔丹、柏拉图和马丁路德金谁更聪明、谁最成功,我们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在哪个方面成功,以及他们各自怎样聪明、怎样成功。因为我们不能说上述七种智力哪一种重要、哪一种不重要。它们在个体的智力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不过表现的程度和方面不一样而已。
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症下药”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及他人于1990年提出PASS智力模型。他们把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研究的新方法与智力研究的因素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智力活动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并以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的大脑三级功能区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继时加工模型,即PASS模型。
戴斯认为,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1、注意-唤醒系统,该系统在智力活动中起激活和唤醒的作用。2、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该系统负责对外界刺激信息的接收、解释、转换、再编码和存储,是智力活动中主要的信息操作系统。3、计划系统,负责认知过程的计划性工作,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策略,对操作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对注意—唤醒系统和编码系统起监控和调节作用。计划系统是整个认知功能系统的核心。
戴斯等人从PASS模型的理论出发,编制了标准化的测验,称为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系统(简称DN:CAS)。此测验目前已出版。量表分别对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进行测量。戴斯等人运用这一量表对三类特殊(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评估研究,研究表明:计划过程是智力落后的最严重的缺陷。注意力缺陷障碍的个体在几个过程上会有缺陷,最显着的是注意缺陷,而学习困难个体的缺陷可能在计划、同时性或继时性加工的环节上。
PASS模型不仅具有坚实的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研究的基础,能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来评估和鉴别各种类型的特殊群体,而且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对特殊群体的缺陷进行补救的框架和计划。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殊儿童的异质性要远远大于正常的儿童。正确评估是实现“因材施教”思想的前提。基于目前对智力落后、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障碍个体的评估中存在的问题、PASS评估系统的有效性以及PASS补救计划实施的成果,可以尝试在我们中国引进PASS理论。
从20世纪初,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智力的争论,各种理论有其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理论背景,我们很难去评估那个理论的好与坏。作为家长,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基于某种理论之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使得我们的孩子们学有所成,幸福成长。
作者:杨一乐
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机构文章引用自:东方之星幼儿思维网

Ⅳ 孩子智商取决于家庭的哪些因素

百分之20取决于父母,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占80%,宋朝的仲永,先天智力非常高,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注意后天培养,渐渐智力下降甚至低于普通人!

Ⅳ 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门术语,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具有一些基本的特点:(1)主观性: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依赖个体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一个人幸福与否只有他自己体验的最真实准确,因此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进行评定;(2)整体性: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方面,反映的是个体整体的主观生活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性。另外一些学者还增补了第三个特点,即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失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从长期看,主观幸福感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
人格作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一直受到研究者的热切关注。纵观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人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些研究者认为, 如果说人格因素不是主观幸福感最好的预测指标, 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另一些研究人员还总结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也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人格特质,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生活满意度。动力平衡模型的倡导者Headey和Wearing 提出人们情感上愉悦与否主要是由人格决定的。他们认为某些事件和环境虽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但对主观幸福感真正产生长期影响的仍然是人格。人格缺陷是家庭暴力、社会危害的重要源头和成因之一,可见一个健全的人格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幸福感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到底什么是人格?有一句格言:人与人之间无差别很多,却差别很大。这句话几乎总结了人格心理学家的观点,但对于什么是人格,却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种的不同观点提供了一个探讨人的复杂性的丰富而令人兴奋的框架。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定义人格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美国心理学家jerryM,burger编着的《人格心理学》则将人格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一方面,他强调人格是稳定的;另一方面,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而按佛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整体包括了三部份,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产生不同的作用……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阅读全文

与智力和幸福有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房产视频为什么要挂幸福里app 浏览:669
二十四节气写了哪些故事 浏览:780
美女写字时头发怎么画 浏览:889
吉大数量经济招多少 浏览:61
交警大队的事业编是什么编制 浏览:579
塔罗看事业用什么牌阵 浏览:410
旅行经济能带动什么 浏览:891
国内哪个省盛产美女 浏览:717
男女对现在婚姻怎么看 浏览:406
企鹅婚姻制度是什么样的 浏览:574
天蝎女跟着哪个星座男会幸福 浏览:103
鼠和牛爱情怎么样 浏览:454
婚姻夹杂背叛怎么挽留 浏览:473
惠州教育局事业编制考什么 浏览:827
爱国爱家有关故事有哪些 浏览:688
女生说我爱情不靠谱怎么回答 浏览:567
无证婚姻起诉状怎么写 浏览:141
车管所事业编是什么岗位 浏览:256
美女多的游戏贴吧有哪些 浏览:45
钟祥婚姻登记处电话多少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