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校园是我们学习求知,交友互助,答疑解惑的地方。在校园里,我们可以上课学习,吃饭休息,游戏娱乐,互帮互助。和同龄人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校园里,我们可以看书,可以思考,可以去打球去跑步去锻炼身体,赢得精彩的人生。
每个人在校园里都是学生,都是求职者,是一个个渴求渴望知识的苦行僧。在茫茫学海泛舟前行。一走进校园的南大门口,就看见有座植物园,植物园里有红得发紫的茄子,像是披上了紫色的袍子,在秋风里频频点头;黄瓜又大又绿,好像竖着耳朵在听小朋友的欢声笑语;还有些植物都变黄了,像是穿上黄黄的衣裳。
校园里的荷花池,在夏天时,荷叶像个碧绿的大玉盘,一朵朵荷花盛开,随风摆动,像是一位位舞者跳着优美的舞蹈。可是,现在荷叶也不像原来的那样碧绿了,荷花也低下了头。只有水里的小鱼不怕寒冷,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
荷花池周围的几棵枫树羞红了脸,随着秋风缓缓落下,像是天空寄来的红色明信片。突然一阵清香迎面袭来,原来是几棵桂花树竞相开放,花儿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花瓣仅米粒般大小,远远望去,好像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在秋日的阳光下,满树的桂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特别美丽。走近它,有一股清甜的幽香扑鼻而来。
沿着荷花池旁边的小路,就到了操场,操场中间的草都变黄了,远远望去,好像铺上了厚厚的金黄色的地毯,看着小草,我不禁想到了一首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校园。
2. 什么样的学校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校
一般来说,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与学的统一体,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在这里,年轻一代能够充分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好学校应具有突出的团体文化特色,十分尊重并保持与邻近学校的一致性与不同性,能够在国家所要求的价值观与其所属团体所要求的价值观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必须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2)幸福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好学校的其它特征
1、好学校强调人际交往。在为将来生活而学习的旅程中,学生不是一个装东西的空罐子;教师也不能是填装知识的自动化机器。学习本是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成年人与孩子之间可以而且应该互相学习。
2、好学校总是想方设法创造出一种团体认同感。无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是学习的地方,没有认同感是有害的。而一个受人尊重的团体总能够在其所有成员之间创造出认同感及内聚力。
3、好学校必须为学生及全体员工提供一个能够毫无担心地走在校园小道的环境,还必须创设一种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明他们的观点,而不用担心遭到斥责或者诸如恐吓、装聋作哑、充耳不闻等等不公正的待遇。
3. 学校是我们的家,你希望学校变成什么样子写一写
一来到学校门口,一个高耸入云的正门立刻映入眼帘,让你大饱眼福。在这个高大的校门顶端,有着用40千克黄金和一块重达25千克的红宝石做的一个精致的五角星。校门上,有一个全自动耳纹验证,防止小偷进入学校。
进入学校,在你面前的是两排柳树,她们随风摇摆,美不胜收。当你走到树的跟前,就会有一个人造的,软硬适中的树枝将你托起来。
下课时,和同学坐在树枝上,一起聊天,所有烦恼就一股脑地飞到了九霄云外。也许你会问,如果摔下来了怎么办呢?没关系,这里的地面都是弹簧床,一摔下来,还可以享受“被飞行”的美妙感觉。
老师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只只机器臂在批改作业,教室里也没有老师的身影,怎么回事呢?原来,教室里都有“面对面”教学机,也就等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机器老师,就,未来的学校真好啊,我不仅希望这个愿望早日实现。
4. 好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好的教育更像是养育作物,种籽生长需要一个很好的环境,要有空气、土壤、阳光和水。对一个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充满爱、信任和支持的环境,自由自在、自主学习的氛围。就像淑瑶在小组里说的,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首要条件是信任对方。学校要信任教师团队,而老师和孩子之间,也要建立起信任和爱的关系。
信任不是嘴上说说的,种籽学苑最具特色的制度设计,“生活会”和“自主学习”,就体现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
为什么学习种籽?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文化背景相似,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很相似,所以在台湾能够成功的教育实验(种籽办学已经17年了),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和实践的模板。
种籽学苑的创校史分为两个阶段,最开始是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的一些家长,以创校苑长李雅卿为代表,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孩子办一所学校,于是以研究和教学实验的名义,实践办学。孩子们的学籍挂在一所国立小学,而学苑名义上是“台北市自主学习试验计划”,这个计划从1995年,一直实施到2005年。
而在学苑成立的第二年,学苑内部就发生了理念分歧,学苑的名字也从“毛毛虫亲子实验学苑”,改为“种籽亲子实验学苑”,苑址也搬到更偏远、但自然环境好得多的娃娃谷。
学苑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从2005年到现在,所谓公办民营时期。十年过去,学苑有了自己的学籍,现任苑长是黄玮宁。学苑采取的是教师团治校,苑长轮值的方式。学校的事务在生活会上,由全体师生讨论决定。
李雅卿在《种籽手记》一书中,详细记录了种籽在最初几年的故事,书中有许多具体的案例,可以反映种籽的理念与实践。小鹅爸爸在5月份访问了一次种籽学苑,我请他把所见所得,详细地记录下来,在小组里分享。
一个好学校,可能不只一个样子,你心目中的她,是什么样子呢?
5. 简答题。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校园是什么样子把它写下来
我理想中的学校,整体模式像一只腾飞的“大鹏”,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主体(立人为本),科学和艺术为两翼。中、小学的学制为10年(5+5),另外可有2年的弹性空间。终极目标是:出人才苗子,出经验,出新的教育思想,出教育家;
我理想中的学校,要冲破当前教育天空低压的云层,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和狭隘眼界,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集中国和西方教育之所长,“以我为主,融合创新”,进行重构基础教育的改革实验,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奋力攻克“差生”难关,使“红杏出墙”和“弱苗促壮”交相辉映;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人生教育导航,使学生懂得珍惜,懂得自强,懂得责任,在成长过程中高悬“立志、好学、奋斗”的征帆。学生离校后,不论将来身处世界何地,也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能“鹏程万里,心系中华”,有出息,有作为;
我理想中的学校,其优质教育之路是:首先要抓好启蒙阶段的教育和素质基因的培育和矫正,把“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会思考,爱活动、会活动”作为引领孩子们最优发展的“三驾马车”。到了中学,要把学生引上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之路,学习做自己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进而做社会和国家未来的主人;
我理想中的学校,要培育浓厚的“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学风。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走自学成才之路。非自学不能成才,这是古今中外人才成长的一条普遍规律。面对21世纪,要成为人才,还必须培养和锤炼三种终极能力,第一是适应能力,第二是选择能力,第三是创新能力(三者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的)。这些都需要从中小学开始进行,成为“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学风的重要内涵;
我理想中的学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铸就自己的“师魂”,把爱、严、教育教学得法统一起来,实施教学互动、“死”活结合、因材施教三原则。“诗内”功夫与“诗外”功夫并重。要读懂学生这本“无字书”,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能够情通理达,教学相长;
我理想中的学校,实行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活的管理)相结合,把“一心一意,奋发有为,兢兢业业”作为学校办教育、进行教改实验的“校魂”,倡导多边良性互动,共创理想学校之未来。
6. 你认为学校的幸福和幸福教育是什么
我认为学校的幸福和徐仁孚教育应该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这样的话孩子也得
7. 您认为幸福教育的体现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完整的人,幸福教育则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以及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有人说学校应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向往的地方,
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这才是好的学校,也是好的教育的开始。教育是老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实践过程,不是单方面的,想要践行幸福教育,两个主体主体很重要,
老师应当幸福的教学,学生也应该幸福的学习。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将自我角色与教师角色很好的融合到一起,看他们上课极具个人风格又不乏教育的端庄,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行为艺术了。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主观体验,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当老师将这种主观感受外化为脸上的表情比如微笑,学生也会被感染,沉浸在师生间的感情氛围中,
学习接受过程也不会太痛苦难捱,自然学的又快又好。教师的职业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们能够享受更多的幸福的精神生活。
幸福教育体现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幸福生活之间,外化于学生日后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人是教育的主人,所有教育活动都应当围绕人来体现实施。无论任何时候,这都是最重要的。
幸福教育,是以兴趣为主,引导孩子去成长,多鼓励,少责备,从而发掘孩子的潜能。可是倘若稍有不慎,转换成溺爱,
对孩子的成长也许是毁灭性的打击,幸福教育要想把握“度”是非常非常难做到的。 幸福教育,会给孩子一时的快乐,但并不能给一世。幸福教育,父母为孩子保驾护航,
给孩子一种一帆风顺之感,真的好吗?有句话说得好:别以为有什么一帆风顺,而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有些道理,应该早早教给孩子,哪怕让他付出的代价是肉体之痛,那也是值得的。
8. 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写下来10字。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人生教育导航,使学生懂得珍惜,懂得自强,懂得责任,在成长过程中高悬“立志、好学、奋斗”的征帆。学生离校后,不论将来身处世界何地,也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能“鹏程万里,心系中华”,有出息,有作为;
我理想中的学校,其优质教育之路是:首先要抓好启蒙阶段的教育和素质基因的培育和矫正,把“爱学习、会学习,爱思考、会思考,爱活动、会活动”作为引领孩子们最优发展的“三驾马车”。到了中学,要把学生引上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之路,学习做自己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进而做社会和国家未来的主人;
我理想中的学校,要培育浓厚的“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学风。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走自学成才之路。非自学不能成才,这是古今中外人才成长的一条普遍规律。面对21世纪,要成为人才,还必须培养和锤炼三种终极能力,第一是适应能力,第二是选择能力,第三是创新能力(三者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的)。这些都需要从中小学开始进行,成为“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学风的重要内涵;
我理想中的学校,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铸就自己的“师魂”,把爱、严、教育教学得法统一起来,实施教学互动、“死”活结合、因材施教三原则。“诗内”功夫与“诗外”功夫并重。要读懂学生这本“无字书”,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能够情通理达,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