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你心目中的幸福是什么样子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幸福感(F)=幸福系数(K)*渴求度(Q)*被满足度(Z) .
幸福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但剥削阶级把个人幸福看得高于一切,并把个人幸福建立在被剥削阶级的痛苦之上。无产阶级则把争取广大人民的幸福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看作最大的幸福。
恋 爱 语 录:
人的需要也不多,一杯清水,一条面包,一句我爱你!
不过,如果还可以选择多一点的话,我希望水是你斟的,面包是你给的,
"我爱你" 是你亲口说的。
幸福是水,哪怕只有一滴,也将留下一瞬。
幸福是水,是那滴轻滑过脸旁的泪水,微笑或苦涩中带着满足与欣慰。
幸福是水,是老农握着锄头,望着可喜的庄稼暂歇的那一刻,渗出额头的那滴汗水。
只要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无悔的,就是快乐的。
即使两个人不会再在一起,我们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因为曾经爱过。
灿烂的阳光下,看着爱人远去的背影,
我们应该微笑,很幸福地微笑。
因为相爱的人不愿在眼泪中离去。
世界是复杂的,如果只有一条路,
那么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前进而不是后退。
然而世上有千千万万条路,如何选择, 很多时候仅仅靠运气...
‘贰’ 关于木心爱情语录精选
木心的爱情会有怎么样的经典语录呢?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木心爱情语录,希望你喜欢。
1) 耶稣讲话是话中有话。我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所以听来格外有感。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凡真的先知,总是时而雄辩,时而结巴。凡是他说不上来的时候,我最爱他。假先知都是朗朗上口的。我全不信。我知道他不爱。 --木心
2)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木心 《素履之往》
3) 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木心
4) 十五年前 阴凉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诀别 每夜,梦中的你 梦中是你 与枕俱醒 觉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梦中 哪有你,你这样好 哪有你这样你 --木心 《哪有你这样你》
5) 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 --木心 《鱼丽之宴》
6) 遇事多与自己商量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7)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木心
8)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木心 《文学回忆录》
9) 离别,走的那个因为忙于应付新遭遇,接纳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别的那个,仍在原地,明显感到少一个人了,所以处处触发冷寂的酸楚----我经识了无数次"送别"后才认为送别者更凄凉。 --木心 《温莎墓园日记》
10) 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了,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 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导管会破裂。真正构成世界的是像蓝衣黑伞人那样的许许多多畅通无阻的导管。 --木心 《哥伦比亚的倒影》
1) 人们的错,都错在想以一种学说去解释去控制所有的东西。 --木心
2)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木心 《借我》
3) 人依赖你,你稍一欠动,他就恼了,怨怒你不通情理,辜负你对他的信任; 生命是极滑稽的,因为它那样地贴近死; 谈到他的缺点时,他便紧紧搂住那缺点,一脸憨厚的笑--缺点是他的宠物; 有一种人是这样的,你看不起他,他就看的起你,你看的起他,他就看不起你; 不能不与伪善者周旋时,便伪恶,淋淋漓漓地伪恶,使伪善者却步敛笑掉头而去; 社交场中善于辞令,是一种本领。默然、蔼然、萧然,却显得很融洽,这是一种本领。 --木心 《素履之往》
4) 回廊止步自问 而今所剩何愿 曰无 都不必了 --木心
5) 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 --木心 《卡夫卡的旧笔记》
6) 爱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另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 --木心 《素履之往》
7) 我已经算是不期然而然自拔于恩怨之上了,明白在情爱的范畴中是绝无韬略可施的,为王,为奴,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明谋暗算来的幸福,都是污泥浊水,不入杯盏,日光之下皆覆辙,月光之下皆旧梦。 --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8)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木心
9) 玄妙的话题在浅白的对答中辱没了。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10) 才能、心肠、头脑,缺一不可。三者难平均;也好,也就此滋生风格。 --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11) 我自得恶果,所以不必悲伤;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气要发,但说说俏皮话。 --木心 《文学回忆录》
12) 无审美力者必无趣。 --木心
13) 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木心
14) 幸亏梦境中的你不是你,我也不是那个我。 --木心
15) 你的美意是多重的,我的信念只一重,邮程再长,也会到达。 --木心 《即兴判断》
16) 有口蜜腹剑者,但也有口剑腹蜜者。 --木心 《素履之往》
17) 先忍受 后享受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18)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木心 《素履之往》
19) 主义总是一种偏见,甚至是强词夺理,终归是自我扩张,排斥异己。 --木心
20) 街角的寒风比野地的寒风尤为悲凉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1) 冰是睡熟了的水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2) 寻耐味人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3) 从前的手帕也好看, 最是那低眉的女子, 精致的,一针一线。 从前的爱情很慢, 慢的,用一辈子去等一个人 慢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 《从前慢》
4) 无论从前有多慢,无论现在有多快, 我知道,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爱人, 无论从前还是现在,都要尽全力守护。 --木心 《从前慢》
5) 到了壮年中年,想一想,少年青年时期非常羡慕的那个壮年中年人,是否就是目前的自己--是,那很好。否,那恐怕是来不及了。 --木心 《即兴判断》
6) 车,马,邮件都很慢 --木心 《从前慢》
7)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木心 《少年朝食》
8) 生命的悲哀是衰老死亡,在这之前,谁也别看不起谁。 --木心
9) 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带伞的便撑伞,无伞的照常地走,没见过耸缩脖子的狼狈相。 在西方,道途两车相撞,双方出车,看清情况,打电话,警察来公断处理(从出事起到警察到达之前,双方不说一句话)。 仅此两则,立地可做的事,在中国,一百年后也未必做得到。 --木心 《素履之往》
10) 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轻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木心 《文学回忆录》
11) 各有各的音,各有各的知音。 甲与乙斗,丙支持甲,丁支持乙。 后来甲乙议和,第一条款:诛丙、丁。 --木心 《素履之往》
12) “雅”是个限度,稍逾度,即俗。 这个世界是俗的,然而俗有两类:可耐之俗,不可耐之俗。 逾度的雅,便是不可耐之俗。 --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13) 使爱情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烟尘陡乱的,那是种种畸恋,二流三流脚色。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木心 《素履之往》
14) 讲规律,就是乐观主义。讲命运,就是悲观主义。 --木心
15) 又来一个羞答答的厚颜无耻者 。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16) 没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 --木心 《素履之往》
17) 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木心 《即兴判断》
18) 人文主义,它的深度,无不抵于悲观主义;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便是悲剧精神。 毋庸讳言,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极、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19) 电影可以剪辑,小说可以停、跳……生活真是可悲。只有快乐时,生活和电影一样--瞬间就过去了。 --木心
20) 思想家一醉而成诗人 一怒而成舞蹈家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21) 岂只是艺术家孤独 艺术品更孤独 --木心 《云雀叫了一整天》
22) 懦弱会变成卑劣。懦弱,如果独处,就没有什么。如果与外界接触,乃至剧烈周旋,就卑劣起来,因为懦弱多半是无能,懦弱使不出别的手段,就只有一种:卑劣。而,妙了,懦弱自称温柔敦厚,懦弱者彼此以温柔敦厚相许相推举,结果,又归于那个性质,卑劣。 --木心 《即兴判断》
23)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我是烧菜、吃饭、洗澡时,都会看书。西方人称电视是白痴灯笼,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小。 --木心
24)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无情的物质环境。在这客观上无情、主观上绝望的环境中,人的最高的快乐是肉体的官能的刺激,是性欲的追求和满足,这满足的一刹那,足以与宇宙的虚无绝望相抗衡。仅此一刹那,无所谓存在不存在,无所谓虚空不虚空,无所谓绝望不绝望。性,是神奇宝贵的生命的唯一可能。 --木心
25) 知识,学问,使人通达,使人平静。 --木心
26) 为什么我们遇见一个畸形怪状的身体是不激动的,而遇见一个思路不清的头脑就难以忍受,不能不愤慨起来了呢?----因为,一个跛脚的人,承认我们走得正常,而一个跛脚的精神,却说我们是跛脚的。 --木心 《即兴判断》
27) 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木心 《鱼丽之宴》
28) 凡一种信仰,强制性愚民,一定阶段后,民会自愚。 --木心
29) 往过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来看,一代比一代无情。多情可以多到没涯际,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 从多情而转向无情就这样转了,从无情而转向多情是……以单个的人来看,没有从无情者变为多情者的,果子一烂,就此烂下去。 --木心 《琼美卡随想录》
‘叁’ 木心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从前的你到现在你的面前会收到更好的招待。自己的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初次读这首诗,觉得仿佛世界全部安静下来,空气中夹杂着檀木的味道与木兰香。我知道,那所谓的气味就是青春的气味,涩中甘甜,却久久挥之不去。
直到渐渐长大,才知道这首诗是木心的诗,诗是在他年老时写下的,并不是什么青春,但渐渐回味开来,才愈发的明白,青春并不是什么年龄,而是态度。于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翻开了木心的书。
他的文字很宁静,却不闭塞;很熨帖,却不乖巧;就像赤脚行走在鹅卵石上,心静下来,微笑自然也就绽开来。木心就使我感觉如此。不像是北岛的自由与呐喊,不像是顾城的幽暗与恐惧,亦不像是舒婷的温柔与细腻。木心的诗独一无二。他并不为名利而奔波,也并不为自己的悲苦际遇而自怨自艾,只是在行走着,以慢于常人的速度行走着,却从不低头,也从不停留。
所以他的诗才宁静。字字句句种豆放肆萦绕着青草的味道。用鼻嗅,用手触,用耳听,用眼看,用心读。这就是我读木心的书的方式,用我的灵魂触碰他的灵魂,触碰他的文字,触碰他的心。
于是我才能读出木心诗里被压抑的悲伤,只是这悲伤,被那看似快乐看似幸福的诗句掩盖,却更是那么的让人心酸。那初识木心文字的青春之感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怀念过去缅怀过去祭奠过去的沉重。那沉重,压在任何一个人的肩上都扛不住。
真的,木心的文字就是这样,这样令人心疼。
“我知道我不幸运,我甚至有一阵子想过了结自己。但文学信仰帮我渡过难关。”
木心的诗之所以令人如此的难以释怀,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忘记文学的初衷,那对于文字的信仰在诗中闪光,那宁静,便也是来源于此。
木心在生命的最后的几年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很难得有一个人,能在这个肮脏的世界里,干净的活了几十年。”
我觉得,木心便是如此。
他就是这样一个,能带给我所有喜与悲的诗人,而且是唯一一个。
诗中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也有悲伤,有眼泪,有欢笑;但最打动人的,实木心对于生命的坦诚与释然。
“好事坏事,过后想起来都很罗曼蒂克。”
这便是木心。
‘肆’ 幸福的生活是当天上有彩虹的时候,大家都会停下来看天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变得匆匆忙忙,每天为了生存晕头转向,恨不能一个人变出两个分身,就连走路都想走的快一点再快一点。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过沿途的风景了?
在这个 科技 发达的 社会 ,我们可以视频聊天,可以实时的通话,距离、空间都不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却突然有点怀念起以前写信的那种慢节奏的日子了呢?
木心在《从前慢》里面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样慢节奏的生活怕是再也无法感受了。
随着 社会 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脚步,赚钱,学习,工作,似乎只要慢一点点就会被 社会 无情的抛在后面,我们害怕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脚步,所以只能勉强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疲惫,也顾不得欣赏路边的风景,甚至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过上了这样的一种生活。
曾经的我们有梦想,有期待,如今在岁月的磨砺中这些东西早已经破碎得渣都不剩,我们只想生存,生存都无法保证,何谈梦想?可是为什么,有时候只想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却觉得已经用尽了全力呢?
在匆忙行进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我们停下来,喘口气,看一看旅途的风景,体验一把慢节奏的生活。当天上有彩虹的时候,抬头望望天空,看看美丽的彩虹,让自己的心好好地休息一下。
这种慢节奏不是对生活的妥协,更不是不思进取的借口。相反,我们需要补充能量,继续积极向上。
‘伍’ 木心先生都有哪些经典的语录
1、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2、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3、艺术的生命宿命,是叛逆的,怀疑的,异教的,异端的,不现实的,无为的,个人的,不合群的。宗教的宿命,是专制的,顺从的,牺牲个人的,积极地,目的论的,群策群力的,信仰的,其实就是政治。
4、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5、人类前大半部份的历史,是有神论,后来的历史,是有真理论。我以为有真理,就是有神论。到了说没有真理,人,才真正站起来了。
6、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7、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8、人的快乐,多半是自以为快乐。植物动物,如果快乐,真快乐。
9、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10、规律背后,有命运在冷笑。
56、讲规律,就是乐观主义。讲命运,就是悲观主义。
57、生命的悲哀是衰老死亡,在这之前,谁也别看不起谁。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陆’ 童年里我为什么想开辟一块干净住处一个人住
来源丨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
景来律师导读
2001年,《上海文学》刊发木心的《上海赋》。
作家陈村一读,立马给跪了:“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陈丹青说:“你不遇到木心,就会对这个时代的问题习以为常。可等到这么一个人出现,你跟他对照,就会发现我们身上的问题太多了。我们没有自尊,我们没有洁癖,我们不懂得美,我们不懂得尊敬。”
我们今天读木心,总会发现木心有一种力量,你只要放空自己读他一个小时,木心便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Jlls)
声明:景来律师对推文的导读设定及标题修定拥有权利。转载推文时需标明转自景来律师公众号,否则为侵权。
1
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一家孙姓的大户人家。祖父给他取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长大后,他便给自己取笔名木心。
孙家乃望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
木心小时候,家里佣人清洁厅堂,换下案上宋瓷,摆上明代官窑。
木心母亲见了,赶紧轻声呵斥:“明代东西都拿出来了,快收回去。”
从小,母亲聘请“一代词宗”夏承焘给木心上课。
木心把自己写的诗集手稿拿给夏承焘看,夏承焘读完,很是惊讶,小小年纪写诗作词竟然如此扎实:
“如果把这本集子混入唐诗宋词里,也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木心听了之后,默默取回集子,把它丢进烤火炉里烧了。
母亲不解,木心说:
“我写诗词是为了写出新意,老师说我的诗词和唐宋人并无区别,说明我还只是模仿,与其照搬模仿,不如一把火烧了。”
作家茅盾是木心远亲,木心叫他“德鸿伯伯”。
茅盾在乌镇有一间书屋,藏书万册,木心把凡是中意的书,一批批拿回家来朝夕相对,爱护有加,对破损的书还会动手“补缀装订”。
连看院人都夸木心看过的书比没有看过的还“整齐清爽”。
1937年乌镇被日军攻陷,同乡人脸上都是恐惧,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在哪。
木心相反,一头扎进矛盾的书屋里,一看就是一整天。
那时候,江浙书香门第都已败落,富裕人家多数醉生梦死,少数热血青年则投奔革命,江浙已没有了江南雅致。
木心靠读书自救,十四岁前,木心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
木心刚开始浅读,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再深读,木心就见到了一个自己来。
内心细腻的人,总是能从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不管人世间多么嘈杂,总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足。
木心全家福,左二为木心
2
19岁那年冬天,木心决定去僻静的山上写作,雇了个人,挑着两大箱书就上了莫干山。
一个人住在废弃的大房子里,白天晨起读书,晚上点上矿烛写文章。
莫干山冬天山风刺骨,夜里更是无比寒冷。
他带了一大箱克宁奶粉,冷了就冲一杯喝,然后继续读书,饭菜则由一个乡下姑娘定时送来。
一天夜里,木心正在屋里写文章。忽然听见老虎用利爪抓挠木门,惊出一身冷汗。
山民讥笑木心:“这傻小子,不在家好好当大少爷,非要大老远跑到这荒山野岭受苦。”
冬天过去,莫干山漫山野花。下山时,挑夫的篮子里,还多了木心一个冬天写出的厚厚几册书稿。
家中本来的意愿,是想木心从商从政,但木心毫无兴趣,他想成为一名画家。
木心画作
1946年,木心考了上海美专,跟刘海粟先生学习油画。
没过多久,他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追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画。
1947年,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白天上街头发传单,制作反战漫画,晚上听肖邦、听莫扎特。
1949年,木心22岁这年,他参加解放军。木心自小就患有肺结核,扭秧歌时,他一边跳一边咳血。
部队领导看了,说:你不适合当军人,还是提前退伍吧。
就这样,木心一共只当了不到半年的兵。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给学生教美术。
工资很好,可是木心却说:
“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当了不到半年教师,木心主动辞职。
又钻进了莫干山,专心读书、写文、绘画,他抛却荣华富贵,转行做了苦行僧,山上人烟稀少,景致荒凉。
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要求进步,活成标配的生活,而木心主动放弃进步,放弃俗世,他是向内找寻自我的人,是一个真正坚守内心的殉道者。
这一次,木心隐居6年,1956年,木心下山,陪着他下山的是100多个中短篇小说,还有无数张水墨山水画。
3
1957年,木心家道中落,一日日破败下去。
迫于生计,木心重新返回杭州第一中学继续教书,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了设计师。
一天,当木心刚刚回到办公室。
几个警察在等他,问了一句:你就是木心,然后上来就要给木心戴手铐,木心转身就跑。
无路可走时,木心一头扎进大海,但最终还是被捕。
“即使死,我也要跳入大海,死的体面。”
警察给木心按的罪名是策划偷渡。原来他是被上海美专的同学的诬陷。他们偷渡未遂,就拉上不合群的木心垫背。
在监狱里,警察告诉木心:你母亲去世了。
木心感觉天都快要塌了,“我哭得醒不过来。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非要跑进来对我说你妈妈死了。”
警察对木心严刑拷打,调查很久,查无实据。半年后,只好把木心给放了。
木心后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等你知道了生活将要到来的一切,那就不是生命了。
木心母亲
1966年,WG开始,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有一次开会,陈伯达很无知、也很狂傲,在会上他嘲笑德国诗人海涅。
木心坐在下面,他听不下去无知的人对诗的侮辱,听得火冒三丈,最后终于抑制不住内心愤怒,站起身来。指着陈伯达就骂:
“你也配对海涅乱叫”。
在全民哑声的年代,木心只是为了一句诗,却拼上了命。
他恪守内心审美,呵护灵魂的高洁,不允许任何人把审美作践弄脏,即使拼了命,也要小心守护。
此话一说,等待木心的就是牢狱之灾。木心被关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里,造反派逼着木心“歌功颂德”。
木心死活不肯,造反派更变本加厉,抓住他的手,咔擦折断木心三根手指。
木心住在污浊的脏水里,每天吃酸馒头和霉咸菜。饭菜上来,人未开口,就爬满了苍蝇。可是木心却说:
一个人不能变成一个鬼,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不能在醒来时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不管什么时候,一个人都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命运不知如何是好,命运却又是如此精致。
木心找来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上黑色琴键。
到了晚上,他蜷在角落里,在这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竟也弹得有滋有味。
造反派给的写自白的纸,他偷偷藏起来,写米粒大小的笔记,每天写1200字,尽管在黑夜什么也看不见,可他却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囚禁18个月,他也写了18个月,66张纸,每一张都两面写尽,足有65万字。
按常理一个囚犯的幸福应该是赶紧出狱,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大吃大喝,然后睡上一大觉。而木心却在笔记上写道:
幸福到底是什么个样子的?像塞尚的画那样子,幸福是一笔一笔的。
只有内心真正做到干净的人,才能在牢狱之中,依然坦然自若,志向高洁。
没有一丝怨气,没有愤怒,也没有戾气,恪守着内心的诗意和审美。
别人看来是所谓的无底深渊,而对于木心来说,下去深渊,也是前程万里。
18个月后,木心小心翼翼就把手稿叠得整整齐齐,缝在厚厚的棉袄里,走出了监狱。
木心说:“你要我毁灭,我不!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他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有一首小诗: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雪下得越大,木心就越干净。文字是那一盏灯,心便是那一束照亮人间的光。
木心《狱中笔记》片段
4
文革结束后,木心在家写作。朋友过来激动地告诉木心:“现在可以平反了!”木心不说话,继续在纸上写,写着写着就把笔放下了。说了一句:
“我偏偏不要求平反。”
许多人非常不解。木心说:
“一个坏蛋整了你,你要他给你平反,那他不就是好蛋了吗!整个儿颠倒了,你还感激涕零,右派哪里都是有头脑有品格的人,不是的!”
许多人的清高是清高在脸上,木心的清高,是清高到骨髓里。
读书人,不是只读书,而是从书本上学到那种气概与精神。读书人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不低下勇敢而高贵的头。
有时候命运如此荒唐,荒唐到不可言说。上面的人说:把木心平反了,谁来打扫厕所呀。
然后又把木心扔进了监狱,这一次蹲监狱,木心已经50岁了,一蹲又是两年。
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次木心出狱一定是衣衫褴褛、邋遢不堪。
还有人说:“木心老了,一定受不了牢狱之苦,等爬出来时,肯定是驼背,沮丧、失落,老态龙钟了。”
可出狱那天,看到却是这样的一个木心。他腰板无比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缝,面带微笑。干净极了,优雅极了。
出狱的那个冬天,木心穿着一件意大利产的暗棕色大衣,又戴上一顶黑色的礼帽,皮鞋擦得很干净。
一个人来到上海一家餐馆,靠着临窗的座位坐下,点了几道菜。吃着、吃着就放下了筷子:
鱼肉怎么不嫩了,鸡蛋怎么炒老了,从前的味道不是这样的。
他走在街上,仿佛他不来,整个街上就没有往事。
一个人最高的风雅是恪守内心的尊严,真正的精神贵族,既不迁就自己,也不迁就别人,更不迁就这个世界。
有一次,梁文道看到木心五十多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优雅至极,脸上没有一丝抱怨和苦难。
他十分惊讶:这哪里像是一个坐过牢的人,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木心一直有晨起洗澡的习惯,有人说木心干净、洁癖,而木心却说,我晨起洗澡,只为把夜洗掉。
木心常戴的帽子、常拎的包、常穿的皮鞋
5
1978年,胡铁生当了上海市手工业局局长。
上台第一天,他把儿子胡晓申叫到身边:“我发现一人才,业务学识堪称一流,但目前正在我的基层工厂打扫厕所。”
从那天起,胡晓申创办杂志《美化生活》,木心做主编。接着,木心做了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再接着,担任了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
然后,又做了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再然后,成了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
关于人生,木心有四个态度:
彼佳,彼对我无情——尊敬之。
彼佳,彼对我有情——酬答之。
彼劣,彼对我无情——漠视之。
彼劣,彼对我有情——远避之。
4年里,木心看着身边的人一一堕落,他们堕落于人际关系的俗套,堕落于所谓的成功和进步,他们练达、精明。
当这个时代对木心越有情,木心就想逃离这种流俗。
彼劣,彼对我有情——远避之。
这样的生活,他一天也不想过了。1982年,木心已经56岁,暮年将至。可木心却做了一个决定去美国:
“我要在我的身上克服整个时代,我不可把人生荒废在俗套的生活里。”
人最好的回归就是内心的回归,放弃也是最好的美学。只有风尘仆仆的长途跋涉,才能真的让内心返璞归真。
1982年,56岁的木心身上装着40美元,他站在纽约的街头。
他放弃一切来到美国,在纽约,木心靠给别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
一个收藏家看重木心的才华,让他搬到曼哈顿林肯中心的豪华公寓居住。
开出的条件是木心为他画画、写阿谀房奉承他的文章。
彼劣,彼对我无情——漠视之。
这是木心一生的做人哲学,对整个时代都不会阿谀奉承的木心,又怎能阿谀奉承一个商人。漠视之!
木心画作《成人的童话》
木心一个人来到“琼美卡”找到了一个住处,替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
生活颠沛流离,可是木心却依然听肖邦,听莫扎特,画画、写作,在别人眼里,木心的生活居无定所,又是暮年,应该是很凄惨才是。
可木心却却活得很高级,他说:
美学,是我的流亡。
对于木心,他只想永远站在美的一面,活得干净一点。
他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自己的生活,对他人来说也毫无意义,木心活得才叫纯粹。
他自己裁剪制作衬衫、大衣,自己设计制作皮鞋、帽子,把鸡蛋做出十二种吃法。
把灯芯绒直筒裤缝制成马裤,钉上5颗扣子,用来搭配马靴。
西装第一要讲料作,要纯羊毛,细软的头发要梳得一丝不苟,精美的皮鞋要擦得一尘不染。
木心先是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即使做观众,木心也做成了一个有审美、有趣的观众。
有一次,一个大陆的年轻人问木心:你是流亡诗人吗?
木心微笑回答:我不是,我是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
生活最好的样子不正是风风火火的冷冷清清吗。独自清醒,享受冷清,却风风火火,有滋有味。
6
1982年,纽约的地铁上。
一个理着寸头的年轻画家低头赶路,远远看见在涌动的人群中,有一张无比干净、高傲的脸,这是木心。
这个叫陈丹青的年轻人径直走向木心,深鞠一躬:“你好,木心先生!”
木心谦逊,笑着说:“学士年长者谓之‘先生’,‘先生’不敢当,就叫我木心吧。”
陈丹青和木心两人常常聊天,一聊便是深夜。
好多次,陈丹青送木心回住处,仍然觉得聊得不尽兴,又上楼热了牛奶继续聊。
再分别时,天已经大亮了。
1988年底,陈丹青组织了许多大陆学生拜了木心为师。
他的课程,是美的旅行,每一次课上,学生们穿的很随意,而木心都是穿着浅色的西装、鹅白衬衫,皮鞋擦得很亮。静静地坐在沙发上。
没有教室,学生轮流提供自家的客厅,没有课本,全凭记忆讲述。
像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木心带着学生,开始在文学世界里漫游徜徉,行过之处,有情有义。
在木心课堂上,巴尔扎克是彩色的,鲁迅是紫色的,屈原坐在金字塔尖上,陶渊明却在塔外。
木心常常妙语连珠,他说“丹青弹钢琴有时候也会弹错,但是都弹在琴键上的,有很多人弹在琴盖上。”
木心讲课极为文雅,偶尔也会说几句幽默粗话。
他最讨厌不学无术者,有一次讲课,“有人对我说,洞庭湖出一书家,超过王羲之。我说:操他妈。”
惹得大家捧腹一笑。
人生最大最大悲剧不是没钱,而是审美上的无趣。
有一次陈丹青问过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
木心回答:“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
是的,最好的艺术其实就是生活本身,不管吃了再多苦头,也要笑着活出人的样子。
木心那个人啊,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却是真正精神上的贵族!
木心讲授世界文学史
7
1982年开始,整整二十年,木心缺席了中国,同样中国也缺席了木心。
2000年,陈丹青回国,也把阔别20年后木心的作品带了回来。在作品里,木心说:
看在莫扎特的面上,善待这个世界吧。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木心写下的每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打动人心。
2001年,《上海文学》,刊发木心的《上海赋》,作家陈村读了,当场给跪了:
“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上海女作家王淑瑾本是陈丹青的粉丝,但读了木心作品后给陈丹青电话:
“陈老师啊,我原先以为你写得好,现在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你在他面前变成了小瘪三!”
陈丹青也并不生气,只说了一句:只要大家能读木心的作品,我咋样都行。
陈丹青和木心
8
2006年,在阔别家乡24年后,木心回到乌镇。
这一年,木心已经80岁了。他在祖宅的废墟上建了一个小房子,取名“晚晴小筑”。
院内绿树成荫,曲曲折折的石子小路蜿蜒曲折。
院子里有小桥、有流水,有落叶满地。
他爱吃家乡的小吃,人到暮年,吃起零食依然是无休无止。别人都劝他注意身体,木心说:
贪食家乡食品,其实就是咀嚼童年呀。
木心不会用手机,也不会上网。
听说自己的读者大多数是青年人后,他自己摸索着上网与豆瓣上“木心”小站的网友进行对话。
一位网友很心疼木心,说木心先生,您老啦,多保重身体。木心回答:
我并不算是老人,只算是诗人。
木心和陈丹青有一次吃饭,邻座坐了两个外国人,陈丹青问邻座是不是意大利人,一问,果然是,丹青有点得意。
但木心提醒:“你刚去过意大利,你想证明你的虚荣,人难免会这样,但要克制,这是随口就来的虚荣心。”
陈丹青的脸,立马红到耳根。
“修养是很具体的,就是一件件小事。一句话熬不住,就失了教养。”
晚年的木心住在乌镇,不参加任何文学活动,凡是有机构邀请他,他都推辞了。
他也不参加任何演讲,不接待别人的来访,就连乌镇的人都不知道乌镇还生活着这样的一个人,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依然以为木心一直生活在美国,不曾归来。
生于80年代的书评人顾文豪有幸探访木心。
那天,木心穿着花色衬衫,外着一白色马甲,穿牛仔裤,戴着精致的戒指,笑起来眼睛里“很清澈”,像一个“满头银发的大男孩”。
木心点燃一支烟,坐定,聊文学艺术,聊到兴起处,点烟时烟头竟反了,点了烟屁股,一吸差点儿烧到自己,忙说:
“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顾文豪说,木心才是真正的贵族,他像雕琢时光一样雕琢自己。
最后的五年,木心一直住在乌镇,安静地像树上的花,甚至连落在院子里的鸟,他都不愿意惊扰。
一个人在靠窗的房子里画画、写作,做衣服。
人,真正的高贵是来自骨子里的教养。
有一次,陈丹青帮着木心收拾旧物,无意翻到了木心19岁时参加“元旦画展”时的一张照片。
陈丹青把照片拿给木心看,木心认出是自己,先是以调皮的口吻开玩笑:
“嚯,这小伙当年可是神气得很呐,样貌也不差,帅气!”
看着看着,突然就用手遮住脸,转过头,痛哭起来。
往事就是这样,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木心面对往事,他说:我倒并不悲伤,只是想放声大哭一场。
陈丹青说:“他大半生居然没有见过自己十九岁的照片。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真的哭起来,不可遏制地哭起来。”
木心看到自己19岁时参加元旦画展时的照片,泪流满面
9
2011年的寒冬,木心被送到重症病房,陈丹青一直陪着他。
他俯下身问木心:“老师您还认得我吗?我是丹青啊。”可是那时的木心已经失去意识,完全不认识陈丹青了。
陈丹青不回家,深夜就住在医院陪着木心,凌晨两点多的时候,老人家声音虚弱,开始不断说胡话。
陈丹青弯下腰仔细去听,听了半天什么也没听清:“老师,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木心嘴唇微颤,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过了一会儿,木心突然张开眼,紧紧拉住陈丹青的手,清楚地喊出了七个字:
“叫他们不要抓我!”
陈丹青跪坐在老师身旁,牢牢握住他的手,像哄孩子似的哄着他:“不要怕,老师,没有人会来抓你的。”
木心像是听懂了陈丹青的话,永远闭上了眼睛。
陈丹青看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陈丹青说:“这就是他的句号,全部加起来,是他的一生。”
40多年,木心一直节制着自己的苦难记忆,他在心里埋得很深,不与任何人提起。
但是,到了自己完全无意识时,这些记忆全部涌了上来,变成了他最后的告别。
木心曾说: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但不知去原谅谁。
物是人非,那些人也早已化为烟尘,究竟该原谅谁呢?
12月24日,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
陈丹青说:“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
木心一直没有下葬,他的骨灰盒,安静地摆放在“晚晴小筑”他的卧室里。
路过的每一个人,透过窗子,仿佛依然可以看到那个穿着大衣、戴着礼帽,无比体面、无比尊贵的人。
木心曾说过,如果将来自己的墓志铭上要写点什么,他希望这样写:
即使到此为止,我与人类已是交浅言深。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的活了几十年。木心就是薄情人世上的一束光,总会在黑暗处将你点亮。
简介:牛皮明明,诗人、作家,曾在西藏流浪多年。擅长写民国人物,写那些被遗忘的故事,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让人热泪盈眶!微信公众号: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
‘柒’ 木心这首怀念从前的诗,简单真挚,太动人了
读到这首小诗时,
脑海中最先浮现的,
是木心的另一首《从前慢》。
所谓天长地久的氛围,
大概就是像诗里那样,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在晨曦朦胧的清晨,
惬意地喝着豆浆,
浸在包子的热气里,
感受时光的拉长。
从前,日子散漫,人情热切,
一切都那样简单,
却又那样令人满足,
愿将从前的素朴拾起,
找回丢掉了的,
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01
从前的日子,总容易满足
木心先生出生于乌镇。
在15岁外出求学之前,
他一直都生活在那里。
青砖黛瓦,小桥流水,
儿时的他,总爱站在河端口头,
“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
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
微有声音,不起水花……”
面对着那样净洁的涟漪,
仿佛很轻易,就能找到自己。
感受到日子了无生气时,
就将自己尽情地放逐,
不是沉浸于灯红酒绿,
而是潇洒地漫步于市井。
一眼望去,整街店铺,
“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
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
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
小孩叫声、妇女骂声……”
一切都那样富有生命力,
熙熙攘攘,纷纷扬扬,
释放着生活最原始的朝气,
只要站在那里,就已沦陷,
整个人也因此“活”了起来。
在青涩的光阴里,
一切都那样的单纯,
无需刻意营造意境,
只一间最古朴的茶馆,
就总能酝酿出说不完的闲谈;
那时的草木更显生机,
带着惬意的人情味;
那时的街景也更好看,
只因每个人都擅长满足。
02
从前的关系,多了些纯粹
曾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
为什么都不想结婚?”
有一个评论令人印象颇深:
“ 在过去,东西坏了,
人们想的是怎么去修,
而现在,东西坏了,
很多人想的是赶快换,
物件如此,感情亦是如此。 ”
此时,便总难忘杨绛的那句: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
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在感情成为易碎品的当下,
他们那样简单而长久的关系,
总是叫人不由满心艳羡。
还记得那是1932年的春天,
钱钟书与杨绛偶然相识,
初次见面,便一见倾心,
相见甚欢,各为彼此所吸引。
可二人却并未急于在一起,
而是鸿雁传书、赋诗传情,
你来我往,不急不忙,
专情而从容地相互了解着。
那时,杨家宽裕,钱家寒素,
杨家开明,而钱家传统,
媳妇进门要对公婆行叩拜礼,
还要学着料理家中杂务。
杨父为此十分心疼女儿,
但杨绛却说,
甘愿为爱人付出,
相互理解,相知相惜。
后来,钱钟书因为心疼杨绛,
会自己悄悄试着洗衣服,
虽然结果一片狼藉,
爱意却已一览无余。
在他们那间小屋里,
有人笨拙地珍惜着,
有人坦然地体谅着,
每一天都平平淡淡,
却又总能热气腾腾。
“ 哪有什么天生一对,
只不过一个懂得包容,
一个懂得迁就 ”。
从前的关系,真挚而绵长,
只因少了博弈与权衡,
安于简单,甘愿真诚。
03
怀颗素心,简简单单
古语说,“寡欲心自清。”
若要找回如从前那般的简单,
最重要的,还是拥有一颗素心。
何为素心?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诗曰,“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大概就是一颗纯净而真诚的心,
懂得选择,懂得执着,
于喧嚣中觅宁静,于繁华处守真纯。
就像苏东坡,
无论漂泊到了何处,
总能抛去功利心的束缚,
将目光定格在一餐一饭上,
哪怕只有平平无奇的一件事,
也全情投入地去完成;
不为纷纷离散的旧友而悲戚,
只为仍愿相随的知己而庆幸。
不贪婪,便有满足,
知取舍,才现真心。
04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太多人深陷繁杂,难以自拔,
被欲望束缚、被喧嚣裹挟,
近而失去了自己的节奏,
也丢掉了最纯粹的幸福。
《菜根谭》里曾说,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
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余生漫漫,愿常怀素心,
不被身外之物所负累,
在喧嚣的世界中,觅得同行人。
从前的氛围,总天长地久,
从前的人儿,不经意便可白头。
愿找回从前的节奏,
愿一切,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