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胶东半岛正月十四什么节日
渔灯节。
和正月十五元宵节一样,“渔灯节”也是民间传统的庆典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烟台开发区沿海渔村,便迎来了喜庆的渔灯节。这是当地所特有的节日习俗,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渔灯节那天,当地渔民大宴宾朋,豪祭大海,为新的一年祈福纳祥。这一地方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祥乐熙和,声势浩大,已成为一年一度渔业生产的开工仪式,更反映了渔家企望丰收,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渔灯节里,渔村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喜气洋洋,像过大年一样热闹。渔家中午大摆酒宴,吃酒庆祝,午后便带上供品,携各方亲朋,载歌载舞,一路鞭炮齐鸣,盛装涌向海港“祭海”。
海港码头,“祭海”渔民与观光游客,已是人山人海。数百艘渔船装扮一新,紧紧相依,所有桅杆、吊杆上挂满大红灯笼、彩旗和鞭炮。船头点上渔灯,摆上供品,场面喜气壮观。供品有猪头、个头很大的鱼、饽饽、酒菜等。渔民在猪头上洒一点猪血,给盛供品的“柳斗”系上红绸彩花,寓意“发血财”、“挂彩”(财)。
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渔民们腰系红绳,开始扭秧歌,敲锣鼓,一阵子过后,人们把酒洒在甲板和海里,把香纸烧了投向海中,然后心里装满虔诚和祝福,按辈份一一朝船头供拜方向叩拜“海神”。渔家专业秧歌队及鼓乐队乘势助兴,霎时气氛推向高潮,万挂鞭炮,千颗礼花,将整个渔港淹没,千万盏渔灯也渐渐飘向无边的大海。
渔灯节是从传统正月十五闹花灯习俗派生而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最初,烟台开发区沿海一带渔民,只在正月十五这天送灯到“海神庙”、“龙王庙”。人们祭拜的海神对象是“海龙王”和“天后”。“天后”起源于南方沿海,又叫“天妃”,南方尊称“妈祖”。相传,数百年前的一个夜晚,几只渔船在茫茫大海迷失了方向,风大浪急,渔民们随时都有被海浪吞噬的危险。此刻,一盏渔灯出现在海面上,人们便随此灯航行,平安来到了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初旺村,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三。后来渔民们就选定正月十三,把灯送到海上,祈盼全年一帆风顺,平平安安,鱼虾满仓。
渔灯节,是烟台开发区渔家典型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祭祀活动,更具鲜明的渔家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具有浓郁胶东海洋文化的烟台市渔灯节,在政府的扶持下,特色更加鲜明,内涵更加丰富,已成为当地渔村隆重的民间文化娱乐和节庆活动,每年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观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万盏渔灯红透半边海”。美丽的故乡,烟台开发区沿海的一个小渔村,每年正月,都会念及生活在海边的父老乡亲及割舍不断的亲情和乡韵,还有那故乡的渔家节日——渔灯节。
‘贰’ 大家认为在威海定居怎么样
威海是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烟台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面积5797.7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06.65平方公里,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1]
威海取威震海疆之意,别名威海卫。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
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1996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城市。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2017年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月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24。
网络
定居一座城市如同选择一位爱人一样,不能只用感性的感觉来说,也说不清楚。而应用理性的思维,来综合评价看自己是否合适!
在中国几十个海滨城市中,散落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应该算是很不起眼的那一类,可她却默默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安宁。她的四周被青岛、大连、烟台这几个久负盛名的城市包围,没有青岛的国际化,没有烟台的经济发展程度,甚至连最具标志性的海滩都没有大连的有名气。但是她像一颗晶莹的珍珠一样,吸引了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从气候的角度,威海是一所非常宜居的城市。
从气候的角度,威海是一所非常宜居的城市。
威海的四季分明,春夏秋冬都很美,有醉人的感觉。
夏季里的悦海公园的灯塔
春天里的大白帆
春天里的海草房
幸福公园的夏天朝霞
秋天的刘公岛
春天里的金海滩
冬天国际海水浴场雪景
第二点,从人文的角度,这个城市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如火。
威海不欺生不排外,让我们初来乍到也觉得很安全很自然。马路上问路都会主动会指路,
出租车不宰客,也没有天价海鲜的新闻,在这里孩子们不用花多余的钱同样可以接收良好的教育和享受优越的教育环境,这使得众多外地来威的打工族和工薪阶层大大的降低了生活成本,在这里无论办什么事政府部门基本都是一厅制,省时省力省费用,公开公正很透明。
第三,从城市发展的空间来看,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医疗教育交通都有保障。在北方,是雾霾程度影响极小的城市。还拥有着美丽的海岸线。
第四,并不适合奋斗,却能带给你生命的所有。
“威海不适合奋斗”,这句话我不止一次在别人口中听过。的确,安逸的慢节奏,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子,更多的是对生活真相的探寻于思考。
养一条小狗,每天去爬爬山,到山顶望一望大海,让自己的身心完全的放松。
活着是为了什么? 生命本没有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个人不同的赋予。。。
第五,威海的味道。
威海的味道,是冬天的海蛎子,是秋天的赤甲红,是满海滩的花蛤和蛏子
威海的味道,是鲜香的鲅鱼饺子,是鲜嫩的韭菜盒子,是喷香的野菜包子。
威海的味道,是热气腾腾的大馒头,是香甜甜的玉米棒子,是烫手的烤地瓜和芋头。
你会爱上这种味道,如果你不在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他的味道一直怀念。
以上这些,也许就是在小城威海定居的感受。
每个人的追求都有不同,但归根结底,追求的不过幸福二字。
-THE END-
‘叁’ 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排名出炉,青岛为什么连续两年能够排第一
最近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排名出炉,青岛又获得了第一名。这是自去年青岛获得第一名之后又重新夺得桂冠,青岛能够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有以下原因。
综上所述,青岛能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是名至实归的。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青岛正以开放的胸襟欢迎各地的人们前来游玩。
‘肆’ 威海旅游业发展的怎么样
给你发几段采访的话你就知道了吧
邵春(原《中国旅游报》总编):威海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千公里海岸线,无论从海滩的质量,还是气候、环境条件,都是中国海岸线的精华所在;湾多、岬角多、沙质好,作为旅游景区可以大做文章;与京津、日韩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纵观威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历史与文化项目做得很有特色,山地资源得到了初步开发,营销思路也体现了创新性,“走遍四海,还是威海” 的宣传口号就让人印象很深刻。威海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这里不是转移站,也不是过渡带,而应该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目的地。威海旅游定位应确定三个发展层次,即中国休闲度假的着名品牌城市;东北亚地区休闲度假的中心城市,或者是中心城市之一;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的明星城市。旅游定位与城市定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认为,威海的城市定位应该是以旅游为主业的海滨生态城市,是不仅宜居,而且宜业、宜游的城市,“旅游立市”应该成为威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威海应按照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架构服务体系和产品支持。城市的框架、功能,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要尽量适应休闲度假旅游的要求,这一点应在规划中体现出来。此外,体量重大的吸引物、规模化的景区群要建立起来,打造辐射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融合全国、全球特色风味的风情街等;要把单一的洗海水澡逐步丰富为邮轮、游艇、沿海游、渔家乐和环海游。为避免同质化的产品近距离不合理竞争,威海各市区应打造独自的卖点,形成旅游风格的多元化。
威海旅游的突破口选在哪里?我认为应该选在以温泉为载体的康体健身项目上。温泉是休闲产品的一大亮点,抓休闲抓旅游业是城市产业链中的一个牛鼻子,是城市转型的催化剂,是城市形象的宣传书。温泉开发有三个境界,一是洗身体,二是洗文化,三是洗精神,这就需要对温泉和文化两大资源进行整合。在确定明晰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威海应提升城市营销水平,加强协调、加大投入,高端发力、高端策划,打造东北亚休闲度假中心城市。
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在中国很多旅游城市,都着力打造以度假为主,或者是以休闲为主、体验为主的目的地,它的产业的立足点不是景观,而是环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发展旅游需要从养眼的角度向养生和养心的角度提升。旅游发展靠什么?一个靠资源,一个靠客量。要把资源观变成环境观,大家就应该对环境展开说明,将大气、水、气温的优势用数据体现出来,将城市的好客度、社会风气和安全,用指标表示出来。
一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和决策层的战略。我们做旅游规划,是在评价环境、建设环境、营造环境和优化环境,而不是在建设景观,建设景点,盖房子。旅游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创意,所以如果我们老想建景点、盖房子,这个理念一定是错的。我们应按照旅游者的要求来打造城市,第一有文化特色,第二城市配套健全,城市环境优美。
此外,我们威海要考虑城市外在形象及文化的打造,海洋文化、渔业文化在城市旅游中要体现。要围绕城市建设,第一打造旅游城市中心服务区,建设我们旅游城市的特色,中心城市优先建设好环境,要为市民打造休闲的空间。旅游景区的革命要抛弃风景名胜区的概念,风景名胜很静态,我们要把风景变成环境,要把名胜变成场景,这才是文化旅游需要做的。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旅游产业首先最大的贡献是形象产业,打造区域形象,你不要指望它挣多少钱。威海应把地标性的东西,地脉当中原点、本色的东西,充分利用起来,做好海疆文化、渔家文化、休闲度假文化的结合与对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严国泰(上海同济大学旅游与文化系主任):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这两者之间到目前为止,应该属于相辅相成的。在我看来,威海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上来讲,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和休闲城市概念的转移和发展,这一点,在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当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和珠海、厦门等城市相比,威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这说明威海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思路中是注入了文化和环境因素的。
海滨地区不仅为城市居民,而且也为旅游者提供了户外游戏场所以及城市休闲体验。如果我们只有海滩没有文化,很难发展高端的旅游产品。所以,我认为威海在发展海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要挖掘威海的文化内涵,比如刘公岛在威海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应强化刘公岛与城市互动的关系,以刘公岛品牌为起点,延伸到威海的其他景点,而后一一串联起来;强化城市与乡村旅游板块的互动。现在,体验乡村、回归自然是趋势,我们应高度重视乡村田园景观的建设,夯实乡村游的基础。
威海的地缘及资源优势决定了这座城市应该坚定不移地发展度假旅游。游客在这里呆上一两天就匆匆忙忙返回,没有真正融入,是不能体验到威海的独特魅力的。我们的观光旅游阶段已经结束了,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实现旅游业的升级,强化威海旅游文化内涵,让人多留点时间在这里,使威海能够让人留下来。
吴文媛(雅克兰德(香港)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城市型旅游是高端的产业,它应该在中心区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心区必须具备两个特色:公共资源提供的作用足够多、商品必须具有地域特色。然而在威海中心区,唯一的公共资源就是滨海公园;中心区提供的韩国产品也属于低端、基础的旅游消费品,没有特色。这两方面的问题必须加以改进。
中心区首位度的强化,需要“金角银边”的支持。我认为应该降低山和海之间,人和海之间,人和人之间的跨越度,因为对旅游城市来说,道路的面积度越低越好,但同时道路的线密度越大越好,因为道路带来的是路边,俗称“金角银边”,这里全都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区域。
中心区首位度的强化,还应该改善中心区的公路脉络。现在城市中心区的脉络不能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城市界面、商业界面制约了夜生活和商业生活的繁荣。
只有本地人乐在其中,幸福指数很高的区域才可能成为旅游的目的地。因此,我反对为城市建设将人们的生活从海边“赶出去”,人们就应该在离海更近的地方生活,这样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参与海上运动,才能向旅游者传达一种滨海生活方式。
周志辉(深圳锦绣时代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景区景点只是配套产业,最根本的支撑还是城市特色和服务业。一个城市的特色不是建筑特色,最重要的是本地的自然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风情文化特色。
我们可以借鉴北欧的旅游经验。相比南欧,北欧没有气候优势,也没有交通优势,它凭什么吸引游客?南欧主打阳光、沙滩和海水,建设以大规模的豪华酒店为主体的度假村。北欧注重的是原生态的自然,强调文化和心灵的回归。它把森林、大海、湖泊作背景,以城市和各种旅游接待乡镇为主体,游客来了之后体会的是北欧的一种幸福生活。此外,北欧的城市规划,处处都有文化、生活、环境、情景的气息。这种旅游项目和自然生态相互尊敬的关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威海的主要卖点,应该是威海这座城市,城市和特色城镇才是威海骨干的产品体系,风景名胜区仅是体系中的补充。因此,威海的旅游开发应该和城镇体系建设、资源保护、优质产业,以及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结合。
真正做一个休闲度假城市,应如何开发?对于老城区,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复兴应该是重点,新城区的重点是功能的完善、配套的到位和服务的提升。作为一个创业、旅游、居住的三宜城市,整座城市建设的配套标准和服务标准,应该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此外,专项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是作为城市的补充,应做到少而精,打造有品位的景区,丰富整个城市旅游产品类型,提升整个区域的档次。
张人天(深圳创业投资集团公司首席投资顾问、投资总监):威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要发展度假旅游,首先要弄明白度假旅游是什么。度假游就是让度假者来分享这个城市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要有情感互动。
有些地方搞旅游景区开发,把居民拆迁走,将风情小镇风干,抽空了当地人的生活态度,变成一个空壳,成了趋同性景观,游客来了也不能有深度的体验。威海的旅游要真正有特色,就要营造出一种文化,迥异于其他地区的地方风情。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应该眼高手低。所谓眼高,是指站在未来,规划今天手上的活,手低就是要针对现实。
要把万里长江水烧开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打上一桶烧开。所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利用既有条件,进行开发梳理。像刘公岛这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我们可以尊重它的历史,拣起过去那些失落的记忆,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把它发展成一个高端度假区。除了度假,还可以吸引游客来此开会、聚会、丰富度假区的内容。
此外,还要注重打造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应该有垄断性,用简单的话说清楚这个城市是什么,内涵是什么,与其他城市区分开,让城市形象有较高的识别性。同时还要让外地人有办法很便捷地验证甚至可适度地体验,让游客和城市互动起来
魏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教授、度假胜地和着名饭店研究中心主任):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缺少文化的城市旅游就没有了内涵和潜力,失去了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意味着一切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都必须以文化为依托。回顾威海旅游业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与同等级的旅游城市相比,威海的发展速度已走在他们前列,尤其在观光旅游方面卓有成效,在全国叫响了“人居”品牌。
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轨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旅游业便进入了观光旅游为主的发展形态,但当人均GDP水平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就由观光旅游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渐向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发展休闲度假,威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它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与青岛、烟台相连,交通便利;山、海、岛群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国享誉盛名;刘公岛、圣经山、铁槎山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要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威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缺少叫得响的旅游度假胜地,没有功能齐全的酒店和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没有旅游产业的大企业、大品牌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果有了这些有形的资产,就能在无形中大幅提高威海的社会效益和知名度。
我认为,在下步威海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大力拓展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层次。以人居节为例,可以更多地融入绿化、园林设计等相关文化元素,丰富人居品牌的内涵,拉长产业链条。第三,我认为要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千方百计提高普通市民参与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意识。
朱凯(威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作为一名外地人,我眼中的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而且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刘公岛、圣经山、赤山等文化底蕴丰厚的着名景区,“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响亮口号,又使这座城市成为在全国都能叫得响的“人居”城市。
但是,这样一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却有着许多不相称的软环境。以公交车司机为例,标准的“威海话”曾经让无数游客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在不经意间,会让美丽的威海失色不少。我认为,威海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城市的人文素养,可以学习大连市的经验,从细节之处着眼,无论从城市环境的保洁和自然资源的维护方面,都一丝不苟。另外,要注重旅游项目、产品的形象包装,要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挖掘威海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威海的各个景区还应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文化资源。以济南的九顶塔为例,它在景区内加入了民族风情园,举行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特色的风俗活动,与游客形成互动,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对比威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公岛应充分挖掘那段历史背后的故事,而以民俗文化着称的荣成,也可以将民俗文化通过文化长廊等方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将游客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的氛围中
‘伍’ 七夕节的习俗。这天我们该干什么
七夕节的习俗: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3、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这天可以干的事:
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陆’ 胶东花饽饽习俗涉及到哪些民族
胶东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而且多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将花饽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胶东花饽饽习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着胶东人的心理感情和文化内涵,强化了民俗情境和民俗事象,广泛用于祭祀供奉以及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吉祥、辟邪消灾、馈赠亲友等风俗中。
‘柒’ 山东烟台新的邮政编码是怎么样的,有没有高人知道
胶东在线网11月4日讯(通讯员 宋燕燕) 为更好的为广大市民服务,经国家邮政集团公司、山东省邮政公司批准,烟台市芝罘区邮政编码今日正式改动,我市部分邮政编码使用区域缩小,一改往日的一号多用。
具体变更如下:
山下投递部:区域覆盖环山路以北,西南河以东,虹口宾馆以西,胜利路以西到港务局以东,现用邮编264001,变更邮编为264008;
南山路投递部:区域覆盖华联道南以南,南大街以南,环山路以北,胜利路以东,邮编264001(未变);
上夼投递部:区域覆盖南到塔山隧道北边,东到南迎祥路,西到环翠里,北到毓西路18号,现用邮编264000、264001,统一变更为264009;
环海路投递部:区域覆盖西到西炮台电视台,东到西南河,南到南大街,北到环海路,邮编264000(未变);
青年路投递部:区域覆盖南到大海阳路、青年南路,北到文化路、白石路,东到文化一巷,西到白石路、长德街,现用邮编264000,变更邮编264010;
世回尧投递部:区域覆盖红旗中路以南,通世路以西,卧龙工业园(不包括卧龙工业园)以北,青年南路以东,现用邮编264000,变更邮编264011;
北岛投递部:区域覆盖南到华信家园,西到合成革小区、幸福三村、五村,东到石油公司、边防检查站、出口加工区,北到东口村,现用邮编264002,变更邮编264012;
幸福投递部:区域覆盖幸福路以西,幸福工业园以东,幸福南路以北,同福路以南,现用邮编264002,变更邮编264013;
珠玑投递部:区域覆盖幸福南路以南,只楚路以北,化工路以东,西炮台以西,现用邮编264002,变更邮编264014;
西郊投递部:区域覆盖东到白石路101号,南到东玉树庄,西到小沙端口,北到化工路200号,邮编264002(未变);
据悉,新的邮政编码即日起开始使用,请广大市民在邮寄时注意填写正确的邮政编码,确保邮件正常邮寄(详情可至各邮政支局咨询)。
‘捌’ 胶东半岛的威海市是位于什么地理位置
威海市不可谓不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城市。它拥有数个美名。而且是全国少有的可以在全年旅行的一座城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威海市还是一座美食之城哦。作为一个海滨城市,不介绍一点海鲜似乎说不过去呢?威海市的海鲜是以新鲜着名,其鲜美程度绝对不是你能想象的哦!所以,行动起来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年前旅行吧!值得一提的就是在2016年的时候威海在全国宜居城市排名当中位居第五,这样的大城市却拥有如此干净的城市,真的让全国汗颜,你想来这里居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