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个实话,武汉这城市怎么样跟成都谁强点
武汉与成都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武汉与成都在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
等方面十分相似。成都是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是西部
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
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09年,在全国19个副省
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GDP 排第9位,成都排第10位。
一、武汉与成都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与成都的主要经济指标各有高低。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 平方公里,小于成都的12121平方公
里,但武汉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大于成都的439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成都的1286.60 万人少376.60万
人。武汉户籍人口835.55万人,比成都的1139.60万人少304.05
万人。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 亿元,比成都的4502.60 亿元多
117.58 亿元。其中,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 亿元,比成都
的2233.00亿元多95.98 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 亿元,比成都的4895.86
亿元多136.32 亿元。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长期领先成都,
但差距逐步在缩小。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 亿元,比成都的4025.89
亿元少1024.79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 亿元,比成都的1949.95
亿元多214.14 亿元。武汉作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国内贸易
领先成都的优势在不断扩大。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 亿美元,比成都的178.60 亿美元少
63.87 亿美元。成都进出口贸易长期领先武汉。
武汉实际利用外资29.35 亿美元,比成都的27.97 亿美元多
1.38亿美元。成都外商投资逐步赶上武汉,差距缩小。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 亿元,比成都的387.50
亿元少71.43 亿元。近几年两市差距有扩大趋势。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比成都的18650元
少265元。两市差距在不断缩小。
武汉农民人均纯收入7161 元,比成都的7129 元多32 元。
武汉首次超过成都。2008 年,武汉6349 元,成都6841 元,少
成都492元。
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2007年6 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同年12 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市
都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武汉和
成都经济发展各有特点,与武汉相比,成都在以下4个方面尤为
突出。
一是集中度高。成都积极深入推进“三个集中”。1、 工业向
园区集中,提升了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水平。2003 年推进城乡一
体化以来,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了食品(含烟草)、
医药、机械(含汽车)、 电子信息、冶金建材和石油化工六大重
点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定位更加明确,
工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到2009年,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共 落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5 户,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871.64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68.2%,比2005 年提高12
个百分点。2、农民向城镇集中,优化了城乡结构,加快了城镇
化的进程,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居住,成都累计有20.30
万农民转变居住生活方式实现集中居住。3、土地向规模经营集
中,加快了土地集约化进程。新增耕地流转面积59.3 万亩,农
用地流转面积达303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其中耕地
流转面积达到2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7%。
二是经济活力强。2009 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 2389.10
亿元,武汉1852.43 亿元,多武汉563.67亿元。成都民营经济增
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53.1%,武汉40.6%,高武汉12.5 个百分
点。成都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15.9 亿元,占GDP 比重为
38.3%,武汉500.11亿元,比重10.8%,高武汉27.5个百分点。
成都 拥有四川汇源集团、科创集团、宏达集团、川开集团、成
都昆仑集团、成都中央花园等一批着名的民营企业,其中迈普公
司已成长为中国主流的路由器供应商和网络综合解决方案提供
商,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 地区。占据了国内中低
端市场12.3%的份额。2009 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5.9
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2173.0 亿元,武汉 1465.74 亿元,
多武汉707.26亿元。成都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4.0%,
武汉48.8%,多武汉5.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已成为成都的 投资
主体。
三是开放力度大。2009 年,成都实际利用外资27.97亿美元,
增长24.6%,新签约富士康、马士基等228个重大项目,新引进
德国邮政、埃森哲等世界500 强企业9 家,进入成都的外资每
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INTEL、西门子、丰田、泰科电子、
卡特彼勒等141 家世界500 强企业在成都投资办厂或者设 立办
事处,全球研发中心有上百家。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
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
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 等都有长足发展。2009年,
成都与世界81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进出口总额
178.6 亿美元,增长15.4%,武汉114.73 亿美元,多 武汉63.87
亿美元,其中,出口105.0 亿美元,增长15.5%,成都出口加工
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有7个国家在成都设立了领
事馆,与法 国的蒙彼利埃市、日本的甲府市、美国的菲尼克斯
市、加拿大的温尼伯市等11个国家的14 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还与五大洲34 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成都已加
入世界城市联盟。荣获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四是生活环境优。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
24 座历史文化名 城之一,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历史文化厚重,
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成都市通过旧城改造、东郊工业区结构
调整、畅通工程、水环境治理、绿化工程、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
等“六大工程”,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成都市先后被授予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中国最
佳管理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
游城市”等称号,使成都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焕发了新的生
机。2009 年,成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 天数315 天,空气质
量优良率86.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2%,城市
气化率94.0%,市区污水处理率88.5%。城镇登记失业率低 于
3%,率先在全国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和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
高22.5%和28%以上,农村 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提高53%,
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100%,覆盖面居全国前
列。扩大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保障对象准入水平由家庭 年
收入4万元调整为5万元。提高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发放标准,
开工建设廉租房1.15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5万户。2009
年,成都获得新中国 成立60 周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低
碳中国贡献城市”。
三、成都经济发展的启示
武汉与成都比较,既有自身的优势,同时在一些方面也有较
大的差距。武汉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快
经济发展。
一是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09年,武汉民营经 济增加
值占GDP 的比重40.6%,低成都12.5 个百分点。因此,武汉要
下大气力激发民间投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加快所有制结构
调整,努力形成各种 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推进全民创
业,培育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本领。创新财 税
金融服务支持全民创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优化
投资创业环境,让广大创业者愿意投资,能够发展。
二是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武汉历史上对外开放也有 过
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外贸易落后了。武汉
与成都同为内地特大城市,地理区位不比成都差,理应有更大的
外贸优势。因而,要抓住机遇,积 极承接国际、国内“两大”转
移。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要围绕支柱产
业、新兴产业招商,大力引进支撑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要
积极吸 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汉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
总部。延长武汉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
件出口基地、服务外包基地、武汉出口加工区 建设,努力扩大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软件外包等服务贸易。增强
城市口岸功能,拓宽国际经贸合作空间。
三是进一步提升生活环境。要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 络
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内交通畅通能力,全面实施“疏堵
保畅三年行动计划”,塑造城市新形象、新亮点。完善公共交通
系统,推进出行方式转变。优化公 交线网,完善智能交通系统。
加强交通管理,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破解城市道路交通难
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市容环境。努力实现城市整洁、
有 序、美化并向特色、生态、宜居提升。立足于确保公益、促
进均衡,激发活力、提高水平,加快建立完备的社会事业发展体
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立足武汉实际, 创新机制,突出关注
弱势群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坚持保基本、
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
的申报、审批、 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制
定实施动迁安置房政策。
2. 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为什么没武汉
武汉公交很容易让人晕车。。。武汉方言听起来像吵架。。。武汉天气热。。。。武汉旅游项目不是特别出名。。。不过,我还是觉得武汉对于我来说是个幸福的城市~有爱就有幸福啦~~~
3. 湖北省最小的一个地级市,幸福指数竟排全国前列
它是湖北最小的地级市——鄂州,湖北最小的地级市,面积不及武汉五分之一,却是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来人间一趟,一定要好好感受这世间美好。这里是小方谈旅行,带你探索山川湖海。
那么,你是否知道湖北鄂州?你是否去过这座城市?你喜欢繁华热闹的大城市还是舒适安逸的小城市?
4. 为什么现在人幸福感变低了
因为现在的人要求越来越多呀,
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呀,
只有容易满足的人才容易得到幸福。
要求越多的人越难的得到幸福。
也就是说没有满足感的人是根本得不到幸福的。
只有容易满足的人才会容易得到幸福。
还有就是虚荣心越强,越难得到幸福。
5. 为什么在大城市生活找不到幸福感
主要是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没有家的归属感所以感觉很累,幸福指数低
6. 为什么南京和武汉的存在感在国内看来很低
我个人感觉南京和武汉的存在感在国内来说并不低。只不过他们离首都比较远,并且他们也没有很多对旅游的宣传。所以就显得存在感很低。但是南京和武汉也是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是不错的。
7.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在全国各个省会里能排第几
武汉生活品质太差,生态环境恶劣,每天雾霾爆表灰尘大,到处修路没人行道,半夜噪音扰民、工资太低,各种骗子小偷套路太多、治安太差、人和人没得信任感,冷漠势利,饭菜又太难吃热干面像泥巴拌鞋带一样恶心的让人想吐,劣质餐馆多让人肠胃难受,在武汉要随时保持高度警惕才能防止被偷被骗。好多武汉人过得穷苦又不幸,每天生活在焦虑暴躁猜疑斤斤计较中,为小事矛盾频发,普遍心眼坏透,见不到别人好,喜欢幸灾乐祸,把自己快乐建立别人痛苦之上,嫉妒心强,武汉满大街脏乱差垃圾油污随地吐痰热干面纸盒和骂街扯皮斗殴,某理工大学短短几个月多起跳楼,是轻生率跳楼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没得幸福感。武汉是依赖修路基建刷的虚高GDP,本质上没什么民营企业,是民生最穷工资最低环境最恶劣雾霾最重的垫底穷省,好多武汉穷苦人一大把年纪还在依赖捡破烂拾荒维持生计,治安差骗子小偷多,穷山恶水出刁民,那些护短的都是没出过湖北省的井底之蛙。随便一个省会都远比武汉干净文明富裕工资高,贵阳和南宁都远比武汉干净清爽富裕无数倍,贵阳的众多知名企业贵州茅台、贵州老干妈、贵州天眼、贵州大数据中心都是武汉井底之蛙望尘莫及的,南宁有很国际化的东盟博览会,是武汉那群捡破烂拾荒洗不起澡的瘪三们永远达不到的。武汉人均生活水平在省会里是倒数五名以内最穷的省会,而且武汉贫富差距太大,又不像人家拉萨那样安贫乐道善良有信仰,因为武汉过于贫穷又贪欲太强导致各种小偷强盗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很多相对优秀有条件的湖北人甚至武汉本地人去了外省文明干净的地方就再也不想回脏乱差乌烟瘴气垫底穷省武汉了
8. 为什么说现在城市的人没有幸福感
确实. 有个别城市人 太过于现实.所以我现在都把老家的房子起好了 准备努力奋斗到40岁然后回老家养老 哈哈
9. 我国中西部最宜居城市,成都、武汉和长沙,谁更宜居
个人认为成都更加的适合居住,因为我国西南的山东城市,成都,武汉长沙相对来说都是宜居城市,但是重庆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因为重庆相对来讲,这个地方居民的幸福感指数是全国最高的。
其他的武汉长沙虽然说也还居住不错,挺适合居住的,但是和成都还是有差别的,因为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来讲,在幸福感指数上进行排名,成都都是第1名,所以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更多的人认为成都是适合居住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来讲都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