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出家人为什么要出家
出家是出烦恼之家,出欲望之家,出六道之家,不是出宅院之家,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出家人六根不净,烦恼增多,就算形式上出家了也没用,与生死毫不相干。反之,在家的居士,上敬下和,孝养父母,兄弟和睦,与人无争,与世无求,六根清静,没有烦恼,佛说这是真出家,佛法是内学,是修心,不是形式。出家是好事,也要看因缘是否成熟,出家人被称为天人师,是天上人间的师表,功德很大的,但很多人出家目的不在续佛慧命,而是贪功德,贪寺庙财产,贪名利,贪徒子徒孙,如果出家人不好好修行,染上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将来一定会堕落的,很麻烦的。
B. 为什么很多人会出家
近年来,不乏听到社会名流出家,如影视明星、专家学者、研究生博士等。
佛门以慈悲为怀的精神,在古代,往往很多因家庭贫困、丧父丧母的孤儿、甚至流浪汉都被收容进寺院。但由于过去社会整体风气、群众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都要比现在的人好很多,所以即使各类人群进入了寺院,也不会对整体的佛门形象产生太大影响。此外,古代的寺院一般都建在离城市比较偏远的地方,相对清净些。寺院的生活条件也比现在差很多。由于这些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念佛、诵经、礼拜等,出家人都能渐渐融入学佛的氛围中,即使一生没有很大成就,至少在社会上做个贤者级别是没问题的!
而今日呢?其实,从佛法传入汉地以后,佛教给人印象大致有这几类:一者是烧香、磕头、拜佛的信徒,有固定时间到寺院去拜拜、磕几下、点几根香、给点钱,无非是把佛菩萨当成福禄寿三神了,基本是求平安、财富等。 二者,是真干实修的。有些会选择跑到老高老远的山顶洞,以野果是食,十几年不间断修行,最后开悟正果,神通妙用都有了,然后缘分具足就下山渡化有缘人,最后圆寂了留下点舍利子。修行不太用功的呢?就住在寺院里,跟着大伙儿吃大锅饭,每天也打坐、念佛、拜佛、拜忏等等,依用功而言,最终成就有大有小。 三者,就是把这个东西当成研究搞了,这就是佛学,不是学佛。夫子为何出世?他来这一世是为教化人,而不是留下很多东西给后来当研究来搞,夫子若看到今天这个社会,会很痛心!他给你讲大道,希望你去实践,教你怎么做有仁道、义气、守规矩、聪慧、诚信的社会人,而不是今天到处看到的残忍、蛮横、乱德乱法、狡诈虚伪的人。圣贤为何出现于世?都是为了救度众生,救度他们迷失的本性,儒家讲性本善,不是说你生下来是善,是说对于人这个整体概念,很久很久以前是善的,性相近。可惜社会风气糟糕得很,养成了很多习气毛病,不久就变质了而已!
出家是不是消极的呢?是!不过是相对性的消极。孔子不懂生死问题,释迦牟尼他老人家很懂,彻底懂了,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仪器,经过许多年的修行,真的把自己和宇宙融为一体,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了,大彻大悟!他告诉我们,本来是没有生死的,只是人们的妄想太多,哪怕一个念头都会导致因果轮回的出现,这个轮回是你自己搞出来的!这个道理要懂,可惜现在的人善根浅,深陷在低俗的声色犬马中,连因果轮回也不信!古代老百姓即使不信佛,也深信因果。不信因果,所以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人家老外都在研究死亡问题了,太多科学家都开始赞同有轮回,国外心理学的催眠法把很多人带回了过去,可惜还有很多人不信这套!天天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眨眼,就进出于病房,大刀小刀、药物管子统统上,最后大家哭一场,就一堆黄土了!为何不去思考那些终极真理呢?不觉得人这样活着很没有意义?慧律法师说:没有学佛,人生毫无意义可言!这句话,估计又有很多人不同意了,也难怪!
真学佛的有两种,一种是肯老实念佛又没文化的,这种老实人,是大智慧,大智若愚就是讲这些老实念佛的人。还有一种,是社会上智商最高的人,看到人生、宇宙的前沿,和佛法一比,不得了!释迦牟尼他老人家竟然在2500多年前统统都知道了,这还了得?不跟这个人走,跟谁走?人类的科学太浅了!所以,他们也出家了。
现在还有很多假冒的和尚,这个很正常嘛!~ 如果开一个寺庙,年净收入上百万,你干不干?社会风气坏了,杀人放火都多得是,这事要干的人就太多了嘛!所以,不要怪佛,要怪社会风气,最终要怪自己,问问自己,自己的德行怎样?如果很差,那你也是造成今天社会的一份子嘛!
不学佛不要紧,最起码做人要有良知!要多从善!少想恶的念头!要知道吃亏是福!欺人者必自欺!学佛是了生死,通过修行明白生死本无,唯人自找而已!达不到这个程度不要紧,慢慢来,各人缘分不同嘛!但人要给做好了!
C. 人为什么要当和尚,他们为什么要出家呢,没有父母去福利院去好不好
信仰这东西,只要人家没妨害到你又不干伤天害理的事就不要轻易去否定,这只会显示出你的狭隘。就像有人革命战争时期放弃富贵家产投身八路军队,你不了解他的信仰只会骂他是蠢货。在你没有具体了解他的信仰是什么之前,不要想当然,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就忙着下结论。
D. 为什么要出家修行
为了超越肉体,为了超越老病死,为了超越轮回,为了断一切烦恼,
为了成佛,为了度众生,为了修成大神通,为了周游宇宙各大世界。
E. 人为什么要出家
),你有没钱也不重要,是否结过婚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的发心。就是你为什么要出家的问题,想清楚了、真正感受到出家的好了,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如果真要出家,是谁也障碍不了你的,不是父母妻子放不下你,不让你去出家,而是你自己放不下世俗的恩爱,没有勇气做一个舍家离欲辞亲割爱的出家人。能否出家,有没有佛缘,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要出家,并非一件小事,印光法师曾举出两个条件:第一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分,才能荷担如来家业,做众生的人天导师。出家是大丈夫事情,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出家乃是一件非常郑重地事情,而且在佛教徒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出家不能是要逃避什么挫折或者世间男女情感之事,他应该做佛法的传播人,佛陀的使者,他应该是人天的导师,佛法能够在世界上流传下来靠的就是一代代出家人僧宝的千辛万苦的努力,要有一颗“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菩提心。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要想出家,先要看看自己出家的发心,是否具有出离心,认识到了轮回六道的痛苦,想要出离三界六道,更要看是否具有菩提心,即愿意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如果具有了菩提心,那么出家以后,有着这种菩提心的支持,一定能成就道业,相反地,只是一段时间的挫折或者情感问题,或者愿意清静几天,那么贸然出家,而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支持的话,出家生活也不会太平坦的。 如果一个人他彻底证悟了空性思想,对于他来说,确实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有几个人是真正证悟了空性,还是只是学了“佛在心中”或者“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口头禅呢?如果一个在家人凭空认为自己可以和出家人的功德相提并论,那只能说他是骄慢!佛陀在太多经典里面都宣说了出家的功德要比在家功德大很多,如果一个在家人却还以为自己能和僧宝平起平坐,连佛陀的智慧都不相信的话,那又何谈学佛呢?学自己好了啊! 不管怎么说,能现在发起一念想要出家修行的心,都是非常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不用说已经真实出家,即使发出家心向往静处,其功德亦难以计量,《难陀出家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于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获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功德。”不用说自身出家,即使劝人出家、支持别人出家所获功德亦是无量。《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不用说终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难以思议。《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云:“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曏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在某些时候,出家是你对红尘厌恶的表现。
F. 跨国公司老板婚姻幸福美满,为何皈依佛门
海涛法师说他从夫妻间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父母对他们的爱,了解到了他应该去爱一切人,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所以他才会选择离开温暖的家。他觉得他应该将这种执着占有的情爱去爱一切需要被爱的人。大概这就是佛教中带给人的力量。他放弃自己美满的婚姻,执意出家修佛他从不觉得后悔。他认为如果有下辈子,他可能还会继续皈依佛门。
出家是个人的意愿,但不一定学佛都要出家,只是出家比较能够专心修行。释迦牟尼佛觉悟出的真理也许对于海涛法师来说就是人生阅历的一本典范之书。
G. 55岁赖冰霞削发为尼,她为何会选择这么做呢
55岁赖冰霞削发为尼,她选择这么做完全就是随心的选择。一次偶然去寺庙做义工,让她爱上了这里的宁静与闲适。
针对她出家网友的评论有好有坏,有的人认为他是在博影眼球,也有人是支持她,鼓励追求她向往的生活。好在,她的家人都是支持他的那一派,因此她的出家计划就更加畅通无阻了。前不久已经通过直播的形式宣告正式出家了。
说实话,我觉得她儿子说的很对。在赖冰霞这个年纪出家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很理解。但是对于本人而言却是最快乐的,也是她最享受的晚年生活方式。如果硬压着不让她出家,反而对她来说是一种折磨 。只能说祝福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想法。对于别人的所作所为虽然做不到完全接受,但也不要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