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居家养老政策有哪些
民政部并没有出台关于居家养老方面的具体政策!只是发文说全国居家养老资源不足,要求各地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以解决养老难的问题。都是指导性意见,主要看各地政府的推进力度!
唯一能够算上优惠的只有:
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1)幸福银龄保健品怎么样扩展阅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能否继承: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的房屋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图书、文物等其他收藏,法律允许公民拥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等。
养老金是可以作为公民的遗产进行继承的。但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养老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的,由受益人取得养老保险金。如果合同中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可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取得。
继承养老保险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投保人在交费期间身亡的。投保人个人交纳全部保险费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另一种是投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身亡的。我们知道,投保人领取养老金,期限为10年。
领取养老金不足10年身亡者,其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中个人交费额的余额,可以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无继承人或无指定受益人者,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支付其丧葬费用。因此子女有权利继承领取其父母的养老金。这里的养老金是作为父母的遗产由其子女继承的。
㈡ 年轻人怎么办理联通银龄小龙卡
据调查表明,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正逐步向老龄化社会渐进。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人1.2亿多人,预计到2030年将会增到近3亿人。老人能否幸福生活,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也关乎着社会稳定。一个“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社会才是真正和谐文明的社会,如何关爱老人,让老人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的生活下去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老年人普遍感到心理孤独,老人们晚年交流的对象更多的是自己曾经的老同事、老朋友,在孤单的时候也会尽可能地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倾诉。老年人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娱乐活动,同时大部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比较单调,只有少数人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娱乐项目,他们也需要通过看视频和新闻等充实自己。
由于老人一般比较节俭,不舍得在通讯个娱乐上花太多钱,他们的子女应该为其提供更多便利。联通“银龄卡”就是一个专门为老人打造的手机业务套餐,在全国范围内,所有使用“银龄卡”的用户之间通话免费,这可以让老人和用这个套餐的朋友尽情免费聊天。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腾讯系应用 (包括微信、QQ、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腾讯音乐、腾讯游戏) 免流量,“银龄卡”用户使用《深报》新闻客户端免费,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老人也可以尽情免费阅读和看视频。
如果真的爱父母,如果真的关爱老人,就从这些生活的细节点为他们着想。就如联通“银龄卡”一样,对老人的关爱始终如一
㈢ 郑州养老院一个月多少钱
第一篇章:爱馨养老集团介绍
爱馨养老集团成立于1999年3月,现已拥有八家法人单位,八家实体养老机构,其中直营6家,加盟两家,目前是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科研基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研究中心。爱馨一直专注于为失能老人和健康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研究和实践创新养老模式,传递幸福、送服务。在国内率先提出以机构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互动养老为延伸的大服务体系,得到了中国民政部及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以“爱馨人为天下老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为战略发展目标,以“真诚、真爱、感恩、付出”为企业宗旨,感恩与回报是我们的座右铭!
第二篇章:爱馨养老集团创始人豆雨霞
爱馨养老创始人豆雨霞女士,是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者,目前是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委员会委员;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郑州市人大代表;郑州市二七区政协常委同时也是全国互动养老联盟的倡导者和发起者。她一生专注于研究养老服务细节,精益求精。“让天下父母幸福”是她追求的梦想,她虽然不是老人,但是她能读懂老人的心,她能感受到老人的需求,也能体会到老人的真诚和善良,于是,她把这种真诚和善良传承下来,定为爱馨的宗旨“真诚、真爱、感恩、付出”。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下父母、亲如一家……100年只愿做好一件事:为老服务!为天下老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第三篇章: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为了让天下更多的老人得到幸福,豆雨霞女士不畏辛苦,访问了新加坡、台湾、澳大利亚等很多地方,走遍了大江南北,终于探索出一套与国际化接轨又符合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她又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和身体条件不断创新养老模式,最终定格为家庭式公寓、亲情式服务的理念,为失能老人制定了医养结合、分级护理、康复理疗的服务标准。
爱馨养老积极响应全国“银龄行动”,结合“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目标并成立了银龄俱乐部,以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目标,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让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奉献理念,实现“展示精彩人生,享受快乐晚年”的目的。通过银龄俱乐部这个平台,用实际行动关注和参与老龄事业,让老人在人生第二春的起跑线上实现自已的梦想,发挥自己的余热,实现自我价值。每人每年以60元为组织经费,可在活动半径不超过5公里内享受到每周两次科普教育,每周小比赛,每月大比赛,月末大总结等综合服务。运用现代化信息平台“一卡通”根据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多少进行积分,用积分的办法激励老人,定期组织老人旅游,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爱馨同时还提供钟点工上门服务、居家老年护理、家政服务、室内保洁服务、医院陪护和全国互动养老等各种服务。
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实施,为带动老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国内养老行业的一大亮点,给养老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第四篇章:爱馨阳光城
郑州爱馨阳光城是集养老、娱乐、学习、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老年社区。占地近80余亩,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能容纳近2000位老人入住,并与80亩双秀公园自然连接,环境优雅、闹中取静,是老年人养老的最佳选择。该社区拥有18亩大型孝文化广场;17000㎡医养结合综合护理大楼;四栋居家养老公寓楼,有银龄创意博物馆、银龄课堂、银龄剧院、购物中心、医院、养生会所等硬件设施。内部配套完全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24小时热水供应;天然气、暖气市政连接,满足了现阶段老年人的综合养老需求,为老年朋友营造一个五星级的温馨家园!
㈣ 双塔街道的社区简介
锦帆路社区是历史上“子城”的所在地,东至五卅路、西至人民路、南至十梓街、北至干将路,面积0.43平方公里,居民约1450户,户籍人口近4400人,其中实住居民约2000人,外来人口600人左右。辖区内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100多家,有近代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的故居,有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和反帝爱国的五卅纪念碑等教育基地,有叶楚伧故居,同德里、同益里等民国控保建筑 。
锦帆路社区坚持特色党建,创办“小巷里的实话实说”、“党徽在社区闪光”、“小巷里的值班总理岗”等服务品牌。在城区率先建立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核心的“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创办“邻里情”党建爱心社、建立社区“新苏州人”服务中心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开设“单位如需用人,把岗位留给社区”服务。促进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人文建设得到提升,古城居民共融共建,共创美好社区。
锦帆路社区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服务群众观“三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社区建设、资源共享”的理念,坚持以教育为抓手,服务为主题,强化社区管理体制和自治功能;以党员服务中心带动社区各项建设;以“群众需要是我的职责,群众满意是我的标准”为宗旨,全力塑造社区工作者的崭新形象,凸显社区教育特色,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救自助和互帮互助社区的“两自两互”格局。各条线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我们锦帆路社区建成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幸福 定慧寺巷社区位于沧浪区东北面,东起官太尉河、西至凤凰街,南起十梓街、北至干将路,辖区面积0.30平方公里,居民住 户1544户,常住居民4719人,是闻名全国的街坊改造成功典范——37号街坊所在地。社区内文化遗址众多,有北宋着名的定慧寺、南宋的双塔;有清代国学大师着名诗人袁学澜和现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古居;有百年的古桥……。小桥流水、曲径幽巷、粉墙黛瓦,一派江南水乡风情。辖区内还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市地税三分局、沧浪区建设局、通天府酒楼等20余家知名单位和百余家沿街餐饮业及商店,是一个集旅游、餐饮、金融、医疗等融为一体的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特色社区。
定慧寺巷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宗旨和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以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区、快乐人群”为主线,以“文化定慧、幸福家园”特色社区为载体,首先是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建共建作用,整合辖区资源,以“幸福社区共建,党的形象联树”为理念,架起社区党组织沟通居民群众的桥梁,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形成相互服务共同发展的整体合力。二是坚持居民自治相结合,培育社区居民家园意识和自治意识,成立了幸福驿站,以社区党员、居民义工队伍为组织力量,建立了社区历史文化宣传员,幸福家园守望员、经济环境建设者、社区建设支持者等不同群体,培养社区归属意识。三是以亲情、友情、邻里情为互动建立“亲情沙龙”,营造和谐氛围。四是利用古城文化资源的优势,依托幸福驿站,将展馆文化、园林文化、美食文化、家庭文化等多种文化相聚相融,使古城区充满现代活力,为社区居民创造环境舒心、平等友爱、和谐温馨的幸福社区。 沧浪亭社区地处古城中心,因享誉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而得名。辖区面积0.32平方公里,共有住户2117户,居民5509多人,社区党员249人。社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除了沧浪亭外,苏州大学南校区,苏州中学、市图书馆、市科技局等着名学校和文化科技单位分布在辖区内,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社区创建文化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近来年社区充分挖掘辖区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以党建共建为载体,以弘扬吴文化为重点,以“老少同乐”为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格局。
一、以社区党建联席会为纽带,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近年来,我们以党建联席会为载体,充分调动社区党建单位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区每年举办的大型广场文体活动中,辖区共建单位、不仅积极参与,还从人、财、物上给予广泛的支持,并带动了更多的居民群众加入,为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仅将社区与单位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同时也使社区居民得益匪浅。
二、以社区文化教育单位为基地,充分发挥教育优势。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市图书馆、科技协会以及一些中小学教育基地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听、讲、学、授”等方面下功夫,教育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对社区党员、及广大居民、青少年进行吴文化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课教育、健康宣传等。让广大党员、市民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接受知识,也做到了常学常听,其乐无穷。
三、以市民会馆为依托,将日间托老所功能推向深入。
市民会馆内综合区有棋牌室、健身室、表演舞台,休息区男女两室可容纳10张床位,供老人日间休息,老人白天可以看书读报、打牌下棋、休闲聊天、体育锻炼,平时定期会有戏曲团队为老人表演沪剧、评弹、昆曲等优秀传统戏。在此基础上社区将把会馆打造成包括生活照料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医疗康复服务、价值体现服务、老人社交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务的银龄会馆。
四、以“老少同乐”为主题,做好做优未成年人教育阵地。
我们充分利用“老干部多、学校多、青少年多”的三大特点,经常邀请社区在职党员、在职或退休的优秀教师、老干部到社区授课。并利用重大节庆,开展了“金秋之夜广场文艺晚会”、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等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书画摄影展示,这样既发扬了老少各自的长处,又增强了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使社区经常处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
我们社区在开展“一居一品”的特色工作中,努力把文化教育活动与社区党建、社区服务及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等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居民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打造“幸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家巷社区面积0.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00余人,新苏州人1400人,是一个以老新村为主的社区。社区的特点是“二多一少”,即弱势群体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辖区企业单位少。扶贫帮困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重心,也是唐家巷社区走向“幸福社区”的必由之路 。
为了让社区所有居民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共同迈向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我们实施了助贫、助业、助学三大举措:助贫通过走出社区,寻找资源,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建立家庭养老新模式;助业着重再就业,建立外发加工基地,形成分散就业,集中外发加工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多渠道就业格局;助学发挥资源优势,创办“邻里情”爱心学校,设立助家基地。
爱心源于邻里互帮之爱,出于社区关爱之情。社区呈现出欢乐祥和的面貌,贫困户家庭更加主动关心支持社区工作,参加卫生清洁、义务值班,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全社区已形成倡导爱心奉献,营造“幸福社区”的氛围。 网师巷社区东起相王路,西至带城桥路,南起竹辉路,北至十全河。占地面积0.66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9039人,总户数3201户。辖区内单位有:网师园、苏州电视台、苏州中信实业银行、民族宗教事务局、竹辉宾馆、国土局、团 市委等。这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美食、购物、金融等一体,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星级社区。
组织网络:
1、社区党委:党员227名,设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1名,党委委员6名,下设三个党支部。支部书记3名,支部委员7名.
2、社区议事::共有委员7名,由社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等组成。
3、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共有代表58名,其中居民代表56名,单位代表2名。
4、社区居委会:共有10人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专职委员4名,协管2名,助理员1名。
5、社区志愿者队伍4支:离退休党员1支,社区工作者1支,在职党员1支,退休中老年1支。
特色方面:
我们以“休闲文化”为品牌,推出了电子阅览室、名人作品展示馆、昆曲艺术精品传习、学习型家庭典型、和谐戏曲队、快乐组合、花样腰鼓队、“古来稀”老年合唱队、德育教育基地等富有特色的休闲文化系列活动,努力提升社区文化。 滚绣坊社区初建于二OO一年五月,其位于古城区十全街中段。由原来的醋库巷居委会、滚 绣坊居委会、南林居委会、木杏新村居委会等4个居委会合并组成,2003年,又将苏医新村居委会合并到滚绣坊社区来,辖区范围:东起凤凰街、带城桥路,西至平桥直街、乌鹊桥路,北起十梓街,南至竹辉路。全辖区面积约0.45平方公里,拥有居民户3072户,总人口8544人,有居民小组55个,规模较大的新村小区11个、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7名,社区民警1人、协警2名。社区居委会成员由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下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等五个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建制为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目前,在册党员284名。辖区居民层次有相当一部分为离退休和在职的市区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苏州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苏大附一院的专家医生等,也有部分为生活比较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因此社区的各项工作便围绕各类不同层次的居民相应展开。
社区居委会针对辖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及困难户情况建立了一本较清晰的台帐。从主要领导到分管主任都有明确任务,包干到户(人),尤其是对“三无”老人的居家养老院、残疾人家庭,社区主任和社区志愿者都定期上门服务,老人和残疾人一般的生活问题在社区都能得到解决。对一些家庭有特殊困难或下岗失业的人员,居委会干部也做到心中有数、定期上门走访,帮助他们或介绍再就业、或帮困结对、或临时补助,以解决燃眉之急。 滚绣坊社区现有离休干部有98人,辖区60岁以上老人1923人左右,进档退休人员1024人,动态管理登记失业人员总数1439残疾人在册人员64人,伤残军人15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倡导社会助残,建立医疗服务基地,为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设置健康保障。在苏大老科协、十全街卫生所和社区居民的支持下,联合在社区居委会和苏医新村分别设置了3个医疗志愿者服务站,由社区医疗志愿者常年为居民免费义务开展医疗咨询、测血压、查心肺、导医、导药、配药、巡诊、计划生育服务各技术指导、举办保健讲座等服务,多年来得益受惠的群众达几万人次,这支志愿者队伍成为了老年朋友和残疾人的“守护神”,在2006年苏医新村医疗服务站被市老年科协评为先进集体。2007年荣获健康卫士称号2008年滚绣坊社区医疗站在“三星”评比中被评为“助老明星”、又荣获市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再一次被评为沧浪区“银龄之家”。 百步街位于苏州大学校本部西南面,从北至南只有短短的80米,所以幽默的居民称之为百步街。百步街社区也因此而得名。在百步 街社区0.38平方公里的方寸之间,有人口1万余人,其中常住居民约4000人;中小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20多家,苏州市首家社会救助中心也坐落于此.是怎样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让大家都选择百步街社区呢?是这方水土的活力,是这里社区的温馨。
百步街社区秉承“来自群众,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爱心社”为服务平台,引导社区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号召广大居民群众走出家门,以一己之力服务万千群众,以一片爱心温暖社区居民。在社区单位关爱下,在社区居民的参与下,百步街社区迸射出耀眼的活力:百步街心理咨询站、百步街医疗康复站、百步街法律咨询站、百步街生活服务队等等爱心社下属团体,都以居民主导、为居民服务这种形式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百步街社区因此而处处充满温馨。 钟楼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依靠文化沧浪浓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认真打造“双塔街道钟楼京剧研究会”这块品牌 。
双塔街道钟楼京剧研究会成立至今已有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老年朋友们坚持每周活动4次,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研究会的宗旨是:自娱自乐、服务社区。广大居民自学地参加活动,乐在其中,队伍不断壮大。如今票友已发展到了40多人,并还与苏州其他社团组织以及外地兄弟团队经常保持相互交流活动。钟楼社区是他们的定点活动会所,他们的演出活动足迹却遍布全市各社区,甚至跨越其他省市区。在纪念研究会成立15周年时,他们联合无锡、上海等地票友共同联欢。去年为纪念研究会成立20周年,11月14日至15日在沧浪区少年宫连续开演了2场京剧专场,《大登殿》、《霸王别姬》、《武家坡》、《文昭关》、《状元媒》等精彩剧目吸引了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戏迷、票友,受到各级领导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和重视,被授于沧浪区“文艺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老有所乐,给更多的带来快乐”是研究会全体老同志心愿。每逢喜庆敬老、爱老活动和重大节日他们都会用心编排节目,四处奔波举办演出。连续7年春节在网师园举办“京剧大家唱”活动,其乐融融的老人们自娱自乐各献技艺,不仅相互欣赏,还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驻足观看;连续2年为“银龄之家”开业及年庆活动为孤寡老人表演;为宏扬国粹、传承传统文化,在寒暑假期间研究会的老人们还向社区中小学生讲解京剧流派、旦、角等有关专业常识及京剧历史沿革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4年6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京剧票友大典》,双塔街道京剧研究会是该书在苏州市唯一协编单位(全国共有45家),十多位票友列入书中。研究会会长陆宗麒先生是该书的特约编委。为此,苏州《今日社区》在2004年7月15日头版头条进行了题为《声声京腔汇票友——记双塔街道钟楼京剧研究会》的报道。2004年11月,由江苏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研究所、江苏省京剧票友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莱蒙标”江苏省第二届京剧票友演唱大赛中,本研究会副会长陶敏怀先生荣获二等奖。2005年12月1日文化部文化艺艺术人才交流中心在上海浦东新区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京剧》票友节上,本研究会副会长王晓霞与港澳台等全国范围内打响。
“京剧大家唱”是钟楼社区的特色。如何将这一特色同社区的其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这是我们社区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了“ 以点带面,以品牌促进全面提升”的社区工作指导思想,全体成员达成共识:社区工作者要力求在为民服务的的过程中争取“群众的认可率”和“群众的参与率”,让社区居民充分感受社区生活、享用社区生活,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本社区的晨练组、书画组、法律进社区、健康教育、集体春游等活动在“京剧大家唱”的品牌活动带动下,争相斗艳,有声有色。晨练组近40位老从晴天每天坚持在苏大操场聚会锻炼身体;书画组16位老人每周五参加培训,定期到社区交流磋商技艺,将佳作展示给广大居民共享他们的快乐;《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总能及时的在居民党员和居民骨干中宣讲;大学生进社区开展“学雷锋免费义诊”活动;中小学生寒暑假参加“新老苏州人同乐迎春” 活动、为孤老拜年活动。
文化品牌是社区立区之神,有凝聚人气之功。社区大多的文体骨干她们还是志愿巡逻、义务护巷、护绿积极分子。因此,社区文化“京剧”为打造“平安社区”、“健康社区”、“绿色社区”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一居一品”开创新社区工作局面的目标。男女老少同在社区生活,邻里情暖传进千家万户。社区“一居一品”工作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理论上继续升华。
今后,我们要利用社区的有利条件,继续为京剧研究会提供优良服务,同时还要利用社区资源,为研究会牵线搭桥,筹集活动资金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加强横向联合,与其他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吸引其他戏种一起参加,为丰富老年生活构筑平台为戏曲爱好者提供舞台。
我们深信,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社区群众,一定能使“一居一品”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继续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沧浪、魅力双塔、幸福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㈤ 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业绩,主要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