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民幸福总值是如何衡量的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
“幸福指数”概念是20级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实施“幸福计划”,在不同的时期,政府推出了不同的国民幸福目标,使人生基本问题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在这个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不能从本质上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在很多情况下,GDP的增长可能隐藏了人们的福利下降,因为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很难被体现在一个数字之中。GDP增长模式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开始进行国民幸福指数研究, “快乐经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快乐经济学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融合了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逐渐成为“直面生活现象”的经济学,进而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国民幸福指数。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称之“幸福指数”,英国则称之“国民发展指数”(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简称MDP),日本的“国民生活快乐指数”更强调文化方面的因素(Gross National Cool简称GNC),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简称GNH)的研究。总之,普遍认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幸福指数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但人们的幸福感是相对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并不一定同步增长。对人民生活幸福而言,国民幸福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更要重要。
2005年,我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我国从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建构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以监控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态势,了解人民的生活满意度,成为政绩考核标准的组成部分。国民幸福指数的一种计算方法是:
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吉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这个公式中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
收入的增长与幸福指数的关系并不总是成正比关系的。经济学家黄有光在其《东亚快乐鸿沟》一文中提出的“幸福鸿沟”概念,就指出:“总体而言,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与快乐之间关联度更为紧密,但尽管如此,在影响个人快乐的所有变数当中,收入决定快乐的比重仍不超过2%”,“多个研究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在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以1981年的物价为准,大概在3000美元左右)还很低的时候,二者密不可分,但一旦超过那个水平,这种互连性就会消失。”
2002年,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了“前景理论”新方向,特地介绍奚恺元创立的“幸福学”。这个理论提出:吉尼系数所体现的社会比较,基尼系数加大,因为财富增加者为少数人,会使得效用递减,多数人对于财富的两极分化更敏感。从社会所有人的幸福着想,应该是把吉尼系数的倒数作为社会幸福指数的组成。社会发展中绝对财富的鸿沟无法填平,但关注弱势群体,则是花费最小的代价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这是政府的责任,也应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追求。
国民幸福指数的一种计算方法是:因为在国民幸福指数核算体系中,生产总值指数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数。为得到完整的国民幸福指数核算指数体系,就要求得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根据这些指数可以得出如下的国民幸福指数核算公式:
⑵ 联合国里哪个机构评估幸福指数
联合国里哪个机构评估幸福指数?有人说,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也比我幸福。
看起来,幸福似乎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但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告诉我们,幸福其实也是有标准的。它的评价标准极其复杂。这套标准包括九大领域: 教育、健康、环境、管理、时间、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社区活力、内心幸福感、生活水平等。在每个大领域下,又分别有3-4个分项,比如教育领域下有读写能力、学历、知识、价值观等,总计33个分项。而财富并非决定性因素。
这套标准会计算 各地公民的预期寿命、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考虑各地人均消耗资源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就越低。
今天上海知青带你来看看联合国公布的2019最幸福国家排名:
2019《世界幸福报告》:芬兰再夺冠,中国下滑至93!
联合国发布2019年《世界幸福报告》,在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国家”。排名指标包括 收入、自由、社会支持、健康和寿命等。
丹麦、挪威、冰岛、荷兰进入前五名,对比2018年报告,中国从86名下降到93名,中国香港地区则排76名。
最不幸福的国家是南苏丹,联合国日前指出 这个国家因血腥内战造成40万人丧命后,60%的人口面临食物短缺。
其他因饱受冲突摧残的国家,像是 也门、阿富汗与中非共和国,也在排名中垫底。
下面来看看完整排行名单,你认同这个排行榜吗?看完后可以在留言里说一说, 你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亚洲国家和地区排名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排名最高(21)
中国台湾(25)
新加坡(34)
泰国(52)
日本(58)
中国香港(76)
中国(93)
全球幸福排名前十位
Finland 芬兰
Denmark 丹麦
Norway 挪威
Iceland 冰岛
Netherlands 荷兰
Switzerland 瑞士
Sweden 瑞典
New Zealand 新西兰
Canada 加拿大
Austria 奥地利
⑶ 哪些学科领域在关注幸福感
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
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都在关注幸福感。
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经济学(上下)》是1992年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保罗,A,萨缪尔森(美)等。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科学,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一门现代学科。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是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与本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等问题。
⑷ 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幸福指数”问题
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人们也普遍认为:幸福指数,是体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应: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指数”。
指标分类: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政府可以通过幸福指数来考量政策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民众的幸福体验。
⑸ 许多地方政府将“幸福指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这说明
BC
首先看答案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幸福指数GNH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这样就好理解了。幸福是感受体验,和生产值就是不会有牵连的。意思是说不会用GNH取代掉GDP,然后也是无法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⑹ 居民幸福指数的介绍
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 GNH最早是由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他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1970年代不丹提出GNH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世界上不少着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和经济学家联手正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世界银行主管南亚地区的副总裁、日本的西水美惠子对不丹的这一创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世界上存在着唯一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王国,该国所讴歌的‘国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
⑺ 什么是居民幸福指数
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
GNH最早是由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他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1970年代不丹提出GNH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世界上不少着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MDP),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GNC),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和经济学家联手正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世界银行主管南亚地区的副总裁、日本的西水美惠子对不丹的这一创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世界上存在着唯一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王国,该国所讴歌的‘国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程院士认为,只要人们理解幸福与消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观点,就能改变人们对真正是什么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认识,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并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程国栋院士说:“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国民幸福指数’(GNH)与GDP一样重要,监控国家经济社会运行态势,了解人民的生活满意度,同时成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的组成部分。”
⑻ 你幸福吗——幸福指数(1)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一个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幸福并不依靠于外在的情况,而是依靠于你的内心。
——卡耐基
幸福指数(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是我国最新列入的一项经济指标,全称是国民幸福总值,是国际社会刚刚出现的标准,也可以称作国民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是衡量人们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也是制定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数。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通过下面的测试就可以明了。
A�刚挤出来的鲜牛奶
B�刚泡的老人乌龙茶
C�浓浓的美式热咖啡
D�热腾腾的珍珠奶茶
E�一杯纯净的白开水
■解析:
选A:属于“煞到对方很甘愿型”,目前的幸福指数是55%,这类型的人很单纯也很善良,他只要喜欢上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超幸福。
选B:属于“你浓我浓分不开型”,目前的幸福指数是80%,这类型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就是跟自己最爱的小孩在一起,这种感觉很温馨。他目前的心境是非常成熟的,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他都能很平静地享受。
选C:属于“欢喜冤家捶心肝型”,目前的幸福指数是40%,这类型的人非常的自我,可是他和对方彼此却很相爱,常常会拌嘴,不过心底彼此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选D:属于“只羡鸳鸯不羡仙型”,目前的幸福指数是99%,这类型的人和另一半在一起已经不需要用言语沟通,两人的默契不是外人所能了解的,常常只要对方一个眼神就能了解。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
测试之后,你是不是对幸福指数了解了一些呢?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不同,当问起普通员工时,他们会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能够正常休息。”而职业经理人则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能够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其实幸福感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综合感觉。
最早的国民幸福指数是由南亚的不丹国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府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于是,不丹国王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这个指标,并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刚开始时,该国国民并不理解这个指标,也没有人会注意这个国家,但之后20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不丹国王决策的正确。“国民幸福总值”这个指标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着手研究“幸福指数”;英国、日本开始模仿这种“不丹幸福指数”;不少经济学家也开始联手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200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也把“幸福指数”列为新的统计内容。
GDP与GNH
长期以来,GDP基本上是人们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是可以逐一核实的具体数字指标。而“幸福指数”(以下简称GNH)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刚性数字,不能像测算GDP一样去反复计算,对于GNH指标,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衡量标准。关注GNH是对以前只是片面关注GDP的一种反思,正如社会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过去对GDP过分迷信,现在,经济发展了,但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却变差了,空气污染、城市噪音、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开始显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方面实际上有所下降,许多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够幸福。
经济发展不能只理解为经济增长,而是要秉持综合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取向的现代化发展理念,这种发展观要以“关注人本”为核心,其衡量尺度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指数或者说是幸福指数。也可以说,GNH就是一种别样的GDP,想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就看GDP,想要知道社会的和谐程度就看GNH。
GNH 的研究构成
最早的GNH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包括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后来GNH又被列入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作为社会学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幸福的6大方面: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其中最重要的几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