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幸福的要素
有的人虽然家财万贯,可是在茫茫人海中却没有遇到自己真正深爱的女孩,因此单纯以钱来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错误的。一个男孩,在茫茫人海中幸运的遇到了真正深爱的女孩,和这个女孩彼此相爱、彼此依恋、彼此关心、彼此知心、一起生活,快乐的、健康的相守到百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有一个心理测试:如果你深爱一个女孩,假如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此生无缘遇到这个女孩,但是可以有百亿元的家产,第二个选择:此生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这个深爱的女孩,但是一辈子只能和她过普通的生活,你会怎样选择? (1)情感的安全感: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彼此深爱。
(2)身体的安全感:不得病、不伤残。
(3)社会关系的安全感:不被人伤害。
(4)法律的安全感:不犯法。
(5)收入的安全感:够用、稳定。
(6)福利的安全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7)房子的安全感:拥有自己的房子。
(8)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家的周围有购物的地方、公交车站等生活配套机构。
(9)心里的安全感:和别人在一起。 (1)降低精神的舒适感的因素:忧虑、恐惧、悲伤、烦躁、慌乱、抑郁、心理不平衡、心理负担重、心里负担多等因素。
(2)降低身体的舒适感的因素:劳累、困倦、疼痛、发痒、炎热出汗、寒冷发抖等因素。 生活中需要思考:和什么人,在什么环境,用什么生活用具,过什么生活,有什么情感。幸福这种情感需要幸福的生活作为支撑,而幸福的生活也需要三个支撑: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环境中,拥有喜欢的生活用具。情感、人、环境、生活用具、生活这五个基本方面需要协调,这五个方面之间的不协调(缺少支撑)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
例如:有的人,情感上希望过繁华都市的生活,而却生活在贫困的山区,过着艰苦的生活。这就是情感与环境、生活的不协调(环境和生活无法支撑情感),这也就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
这五个方面的协调需要努力去争取,使原先的不协调转化为协调,逐渐协调的过程,就是由不幸福到幸福的过程,或者是由幸福到更幸福的过程。
消除不应有的欲望就能减少痛苦,因为每一个欲望之情的产生,都需要生活、人、环境、物质来协调(作为支撑),如果无法协调(缺少支撑),就可能产生痛苦。此外,不应有的欲望也是产生罪恶的原因,但是,合理的欲望要积极的争取,因为合理的欲望是人生的动力之一。 (1)和生前做对比:
童年刚来到世上没多久,潜意识里和出生前什么都没有的状况做对比,所以觉得生活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方面,很多成年人觉得乏味的、冷漠面对的事情,小孩子却觉得很有趣、很兴奋。而长大以后,潜意识里可能和很有钱、很有权的人做对比,可能就觉得自己不幸福了。
(2)和死后做对比:
人生短暂,好好珍惜活着的时光和所拥有的一切,短暂的人生过后,就化为了灰烬,什么也没有了。现在看来平常的生活,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却会觉得很宝贵。
(3)重复的享受:
美好的乐趣可能会在每天重复的享受中而变得乏味,最初享受美好的乐趣是和享受之前做对比,而每天重复的享受,可能会因为失去了对比,从而不再感觉到美好的乐趣。
(4)也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在人生发展中过程中的先后对比,对比之中物质生活及心理满足的表现。例如:沙泊柳在作品中认为“幸福就是追赶明天、追逐美好,在追求与收获中绽放发自内心的欢笑。” (1)潜意识和生前做对比。
(2)容易满足,觉得平凡的生活已经具备了幸福所需的条件。
(3)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安全感相对较大。
(4)精神负担相对较小,活的相对轻松。
(5)思维简单,有些美好和简单是连锁的。
(6)思维约束相对较小,比较随心,自由时间多。
(7)小学下课的时候,操场上全是欢笑声,而大学下课的时候,却缺少那种欢笑声,工作以后就更不会有了,其实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智商在逐渐提高,而情商却在逐渐下降,越来越缺少兴奋和快乐,情感逐渐变得冷漠和麻木,有的人的情感就像一块带着棱角的石头,岁月磨来磨去,棱角就被磨平了。
(8)人的兴奋和激情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这种先天因素在婴儿时期和小学时期体现的最明显,有的婴儿在婴儿床里就比较好动、爱喊叫,而有的婴儿则在婴儿床里静静的躺着,有的小学生下课时在操场上激情和兴奋的嬉笑、疯闹,而有的小学生则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单纯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是错误的,有的小孩就是因为情商低,难以受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的吸引,所以能更专心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小孩因为情商高,所以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的吸引(例如:电子游戏、体育运动、逛街和旅游等),所以分心了,而没取得好的成绩。 幸福是由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决定的,物质因素一方面是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是钱、房、车等,精神因素一方面是爱、依恋、关心等情感,另一方面是快乐、轻松等心情。
人们在讨论幸福是物质因素决定的还是精神因素决定的这一问题时,有的人说幸福是精神因素决定的,反驳者可能会说:“没钱喝西北风去啊。”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普通生活的物质水平是条准线,越低于普通生活的物质水平,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大,但是越高于普通生活的物质水平,物质因素对于幸福的影响就越小。
富人住别墅,而普通人住居民楼,但是本质问题不是住别墅还是居民楼,而是和谁一起住,生活是否和睦、开心,所以有的别墅只是豪华的房子而不是温暖的家。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富豪失去了妻子,女儿也走失了,他喝醉酒倒在路边上,警察认出了这位富豪,让这位富豪赶快回家,而富豪说:“我没有家,那只是房子。”这反映了精神因素对幸福的作用远大于物质因素对幸福的作用。
富人可以全世界各地游玩,而普通人通常在国内或市内游玩,但是本质问题不是出国游玩还是在国内游玩,而是和谁游玩,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游玩。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带着所爱的女孩,穿过林荫的街道,穿过花开的街角,女孩轻轻的抱着男孩,春风吹起女孩的长发,那是一个唯美的幸福画面,不需要名胜古迹做背景,更不需要坐飞机到国外。 虽然人们的肉体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但是人们的精神却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有的富人,住着别墅,开着豪车,被大家羡慕,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可能只是贫民窟。低层次的幸福在物质世界里,而高层次的幸福在精神世界里。很有钱、很有权、有别墅、有豪车、被人羡慕所带来的幸福感只是低层次的幸福感。
高层次的幸福:
(1)保持童年的欢乐、激情、兴奋、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在茫茫的人海中遇到深爱的人,一起生活,彼此深深的爱着彼此,彼此深深的依恋着彼此。每天一下班,兴奋的、着急的回家和所爱的女孩团聚。
(3)事业是人存在的意义之一,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事业,带着激情在事业中积极奋斗,感觉每天都在获得存在的意义,不枉青春。 有美好的心灵,才能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才能有高层次的幸福,但是生活中的负面影响会逐渐的侵蚀美好的心灵,为了保持美好的心灵,就必须宽容和看开一些负面影响,宽容和看开需要勇气和魄力。
例如:一个穷男孩和一个富男孩追求同一个女孩,富男孩耻笑的对穷男孩说:“就你挣这点钱还养女人。”这个穷男孩如果无法看开这种负面影响,原本美好的心灵就会受到严重的侵蚀,宽容和看开这种负面影响确实需要勇气和魄力。
⑵ 幸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家庭关系
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每年都对一些家庭进行回访。这家机构在回访的时候发现,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结连理之前的两三年中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就觉得更幸福了。可以这样讲,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时间一长,夫妻二人觉得生活不那么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丝婚到来之时,夫妻俩还是颇有一种幸福感。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学院的斯蒂芬·约瑟夫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文献证明,人际关系可使人们产生幸福感。”他还说,“当一种关系使人们产生归属感的时候,那种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孩子出生的时候,幸福感骤然上升,可是两年之后这种感觉就减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夫妻俩可以拥有一种经常性的令人满意的性生活。可以这样讲,已婚之人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比较长。
2、工作
专家说,失业不仅会使一个人收入锐减,而且还会破坏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的研究告诉人们,失业给某些人造成的“痛苦”远比丢钱强烈得多。德国研究人员雷纳·温克尔曼说,失业使人产生一种耻辱感,而且是一种很严重的耻辱感。这种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两三年都可能消失不了。失业率增加的时候,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幸福指数都会下降——不仅失业者的幸福指数大大下降,就连那些有工作的人也感觉大不如前。除了失业,工作不顺心、学非所用以及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3、社区与朋友
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过的,而家就是组成一个社区的最小元素。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区的建设。原因很简单,社区建设得好有助于人们广泛交往,也使人们的生活有一种安全感。莱亚德教授说,如果你住的地方尽是一些你信任的邻居,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员把社区质量称作“社会资本”。科学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过“捡钱包”的试验,结果发现归还率高低与一个国家的信任感有关。我们时不常听到某些居住小区发生刑事案件。一个案件造成的损失有时候并不大,可是它给人们的影响却不可小觑,有时候会让成千上万的人寝食不安。在我们的城市里,人们大多住在封闭的高楼里,邻居间来往很少,长此以往,人们的交往就不全面了,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当大的。
4、整体健康
英国在二○○二年对肾透析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应对日常生活发出的挑战方面,人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我们常常过高地估计严重疾病对幸福造成的损害,可是却不太理会慢性病或者心理疾患对人们的影响。莱亚德说:“就幸福而言,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抑郁对健康的影响比心绞痛和糖尿病还要严重。令人不解的是,患心绞痛和糖尿病的人会去看专家,可是患抑郁症寻求专家帮助的人却寥寥无几。
5、饮食
大脑中有一种化学物质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心情、胃口和动作,那是一种叫做蛋白质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来源是食物。还有一种叫血清胺的神经递质,源自色氨酸,它与满足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香蕉、牛奶、鹰嘴豆、花生和鸡肉。另一种神经递质叫氨基丁酸,豆子和干果中都有,对心情放松好处多多。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研究主任艾恩·莱里说,人们对饮食与心理健康两者的关系知之甚少。
6、个人自由
影响幸福感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拥有一定的自由。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受妻子领导,年纪大了受孩子领导。虽说是一种调侃,反应的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自由相对较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未成年的小孩。当然并不是父母不给其自由,而是这种拒绝被罩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媒体上已经报道过不止一次,说小孩子自我感觉并不幸福。多年以前,北京一家重点中学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学生反映他们并不像父母说的那样幸福。还有一种人是老年人。人上了年纪,在很多情况下就失去了自由,不仅身体不能自由活动,有时候心理上也不允许—-因为有子女限制。要是细论起来,还有很多人在某个阶段因为受到种种限制而不快乐,比如结婚之后,夫妻之间失去各自的心理空间,比如工作人员在单位不论做什么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经过领导批准,这是缺少“自由”的另一种表现。缺少合理的个人空间首先要影响的是身体健康。一旦身体不好,何来幸福可讲?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⑶ 影响幸福的四个因素
家庭观念是家庭幸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再好的幸福都只能是风中游烛。
不过,这些都只是抽象的表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需要更多具象的努力。所以,蔚蓝特别总结出了如下四个家庭幸福的关键因素:
其一,父母恩爱,率先垂范;
父母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核心,也是子女们的第一任老师,那种与生俱来,无处不在的耳濡目染,不仅会影响到子女们的一言一行,而且会被写进到子女们的性格中,进而形成一个家庭的基因。
所以,孩子今日的幸福,都是父母早先种下的果实。我们常言所说的上慈下孝,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及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各种原生家庭问题,其实讲的都是父母榜样的力量,其最大的根源往往来自于父母。
一个家庭要想得到幸福,并且兴旺起来。往往首先得要有一对自律,道德高尚的父母作出表率,让孩子们对世界万物有边界感,有敬畏之心,明白最基本的事理,并且自发地去学习模仿。
而父母要想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有着真正崇高的地位,就必须自己内部团结起来,互相抬携,彼此恩爱相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才能由内自外地服你敬你,甚至离不开你,让家拥有最基本的温暖和向心力。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却是下班后不能回家,就算回到家里也是你玩你的游戏,我刷我的手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是自己带大的,而是从一出生就交给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去养,一直养到孩子上学才接回来,从而使得隔代溺爱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家庭不幸福的种子。甚至还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父母各自都在外面偷情,家外有家,但凡只要呆在一起就互相掐架,各种争吵暴力摔东西……试想想,父母如此垂范,孩子又如何才能拥有拥抱幸福的能力?
⑷ 幸福的五要素
1.财富。简单来说,有钱能提升幸福感,减轻压力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富能给人带来基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有钱能消除没钱时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钱还能带来多种选择,给人自由;最重要的是,它能“买”时间,如付钱给清洁工,这样你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金钱和幸福感并不是直线相关的,即当过了一个临界点,更多的钱换不来更多的幸福,所以生活质量已经很优越的人,应该从别的领域找幸福而不是继续追逐财富。
2.亲朋好友。没有人能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远离人群很难幸福。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对268名哈佛毕业生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发现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是过上美好生活很重要的因素。许多国际上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深度以及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有人相助,对幸福而言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会关系除了来自亲朋好友,也可以来自家庭之外。美国皮尤民意调查中心发现,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能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感。所以,应多去接触那些让你感到安心、快乐、温暖的人。
3.健康。研究表明,健康是幸福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因为健康状况可以决定生活质量。如果你经常生病,肯定高兴不起来。现有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那些身体健康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情绪更积极。《幸福研究杂志》对运动和幸福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的观察性研究都报告了体育活动与幸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哪怕每周运动10分钟或每周锻炼一天都能增加幸福感。
4.自由。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指出,实现你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允许做出选择,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这包括诸多领域,如言论、经济和政治自由。
5.慷慨。事实证明,慷慨对增强个人幸福感有很大贡献。“付出”比起“得到”,能让人获得更深刻的满足感、愉悦感甚至自豪感。一些研究发现,人们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乐,这种幸福促使他们变得慷慨。慷慨也与在工作中感到幸福有关,同事间的互相帮忙,能减少职业倦怠;在其他人际中,慷慨也会带来更多满足感,让关系维系更长久。
⑸ 幸福的要素是什么
幸福只是一种个人的感觉罢了,看你自己怎么看待它了。很多时候,简单就是一种幸福。生活本来就太多的诱惑,太多的追求和渴望会让原来简单纯粹的人生变的迷茫与困惑起来。什么是幸福?这是个太老套的问题,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和标准都不同,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可以看到早上升起的太阳是一种幸福,可以听家人在你的餐桌唠叨个没完那也是种幸福,可以和好朋友插科打诨也是种幸福,幸福很多很多,多的就如你身边的空气,充盈在你的周围而你懵然不知。。。。
幸福,好比时光老人给每个人每天24小时一样均等,只是,因每个人的态度不同而使幸福变得不公平,悲观的人认为,幸福是那遥不可及的地平线,可望而不可及;乐观的人认为,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开心度过每一天,很轻松;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很满足;把握时光,不留下遗憾,很充实。这,也许就是一种幸福吧。。。。
一个幸福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懂得发现和寻找,且具有博大的胸襟、雍容大雅的风度。很多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像野草一样蔓延疯长,像空气一样弥散于每个空间,只要你留意,得到它其实很简单。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但凡福祸相依,苦乐掺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时空的分秒间。。。。
⑹ 什么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我个人觉得,幸福的重要因素是平平淡淡,家人和睦,团结在一起,过着一种舒心的日子,这种小生活才是最幸福的因素。
⑺ 影响幸福的因素
影响生活有七大因素
一. 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二. 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三.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 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 极心态。
四. 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五. 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六. 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Borod认为负性情绪更多是在右脑进行,积极情绪更多是左侧半球的任务。),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七. 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⑻ 幸福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关系
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每年都对一些家庭进行回访。这家机构在回访的时候发现,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结连理之前的两三年中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就觉得更幸福了。可以这样讲,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时间一长,夫妻二人觉得生活不那么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丝婚到来之时,夫妻俩还是颇有一种幸福感。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学院的斯蒂芬·约瑟夫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文献证明,人际关系可使人们产生幸福感。”他还说,“当一种关系使人们产生归属感的时候,那种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孩子出生的时候,幸福感骤然上升,可是两年之后这种感觉就减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夫妻俩可以拥有一种经常性的令人满意的性生活。可以这样讲,已婚之人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比较长。
2、工作
专家说,失业不仅会使一个人收入锐减,而且还会破坏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的研究告诉人们,失业给某些人造成的“痛苦”远比丢钱强烈得多。德国研究人员雷纳·温克尔曼说,失业使人产生一种耻辱感,而且是一种很严重的耻辱感。这种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两三年都可能消失不了。失业率增加的时候,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幸福指数都会下降——不仅失业者的幸福指数大大下降,就连那些有工作的人也感觉大不如前。除了失业,工作不顺心、学非所用以及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3、社区与朋友
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过的,而家就是组成一个社区的最小元素。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区的建设。原因很简单,社区建设得好有助于人们广泛交往,也使人们的生活有一种安全感。莱亚德教授说,如果你住的地方尽是一些你信任的邻居,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员把社区质量称作“社会资本”。科学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过“捡钱包”的试验,结果发现归还率高低与一个国家的信任感有关。我们时不常听到某些居住小区发生刑事案件。一个案件造成的损失有时候并不大,可是它给人们的影响却不可小觑,有时候会让成千上万的人寝食不安。在我们的城市里,人们大多住在封闭的高楼里,邻居间来往很少,长此以往,人们的交往就不全面了,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当大的。
4、整体健康
英国在二○○二年对肾透析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应对日常生活发出的挑战方面,人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我们常常过高地估计严重疾病对幸福造成的损害,可是却不太理会慢性病或者心理疾患对人们的影响。莱亚德说:“就幸福而言,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抑郁对健康的影响比心绞痛和糖尿病还要严重。令人不解的是,患心绞痛和糖尿病的人会去看专家,可是患抑郁症寻求专家帮助的人却寥寥无几。
5、饮食
大脑中有一种化学物质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心情、胃口和动作,那是一种叫做蛋白质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来源是食物。还有一种叫血清胺的神经递质,源自色氨酸,它与满足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香蕉、牛奶、鹰嘴豆、花生和鸡肉。另一种神经递质叫氨基丁酸,豆子和干果中都有,对心情放松好处多多。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研究主任艾恩·莱里说,人们对饮食与心理健康两者的关系知之甚少。
6、个人自由
影响幸福感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拥有一定的自由。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受妻子领导,年纪大了受孩子领导。虽说是一种调侃,反应的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自由相对较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未成年的小孩。当然并不是父母不给其自由,而是这种拒绝被罩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媒体上已经报道过不止一次,说小孩子自我感觉并不幸福。多年以前,北京一家重点中学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学生反映他们并不像父母说的那样幸福。还有一种人是老年人。人上了年纪,在很多情况下就失去了自由,不仅身体不能自由活动,有时候心理上也不允许—-因为有子女限制。要是细论起来,还有很多人在某个阶段因为受到种种限制而不快乐,比如结婚之后,夫妻之间失去各自的心理空间,比如工作人员在单位不论做什么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经过领导批准,这是缺少“自由”的另一种表现。缺少合理的个人空间首先要影响的是身体健康。一旦身体不好,何来幸福可讲?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⑼ 幸福最重要的个人因素是什么
首先是经济因素。幸福的产生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吃饱穿暖是我们基本生活需求,没有温饱,何谈幸福。只有当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在饭后茶余之际,幸福才会被提起,幸福感才会成为人们谈论的新话题。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国内总产值与幸福感的水平之间具有高相关,即幸福感的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科学家们猜想一方面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物质经济的提高可能会带动其他领域的满足感的提升,从而促使幸福感的提升。但我认为幸福感和经济不应是这样单纯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举个例子,目前中国很多人经济上很富裕,但幸福感反而下降了。个人的财富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幸福感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而增长,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我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对幸福感的影响几乎为零,与此同时,金钱的积累使我们更加怀念其他的非物质,比如亲情,爱情等。也就是说,这时经济因素对幸福感影响已经转化为非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了。
其次还有健康因素,古希腊认为:“健康与才智,为人生两大幸福。”因为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衍生出健康、健全的思想,才能让自己去做喜欢的事,才能提升幸福感,疾病通常与不愉快或痛苦相联系,所以,疾病可以直接增加消极情绪。
其次还有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际关系,譬如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其实反映的是个人的社会地位,当各种社会关系很和谐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是家庭或者同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样我们对于生活,对于自己的满意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幸福感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会增加个人幸福感。
最后个人的目标、理想等因素对幸福感也是存在很大影响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幸福感,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当人们趋近并达到目标则产生快乐,反之,目标偏离或失败则导致痛苦。幸福感反映出目标理想的实现程度,涉及个人价值的实现,生活中目标和理想给予人们奋斗的动力,使人感到充实快乐;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能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使人在社会生活和困境中保持良好状态。。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幸福感。而要实现人生的目标,达到至善,就必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各种困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再苦再难再险,也应该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