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爱人若爱其身一《墨子》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爱别人就像爱来自源己。原文出自于战国墨子的《墨子·兼爱上》。
原文: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❷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庄子/荀子/老子/杨朱/惠能/秦始皇/董仲舒的幸福观是什么
孔子:君主仁爱 百姓安居乐业。墨子:博爱之心,海纳百川。老子:随遇而安,无人治,无法治。韩非子: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奉公守法。庄子:世界与我有何关系。荀子:生命在于前行。杨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惠能: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秦始皇:子子孙孙永远是人主。董仲舒:积极入仕,实现价值。
❸ 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诉求天下之大利,近乎西方功利主义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尽管墨家学说也有守旧和迂腐的内容,但其思想主旨无疑具有人民性。而且,他们“赴火蹈刃”,“摩顶放踵”,“以自苦为极”,有着殉道者般的自我牺牲精神。史载,墨家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准备网开一面,送个人情,而腹[黄享]拒绝道:“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于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据《墨子·贵义》载,有朋友劝说墨子,如今天下自私自利,你又何苦承担道义呢?墨子用个比喻加以回绝:有子十人,一人耕田而九人好吃懒做,食者众而耕者寡,难道那位耕者不该加倍努力吗?然而,墨者的做法常遭到误解与中伤。如后世有人说墨家的故事多夸饰之辞,有人把腹[黄享]杀子的大义灭亲说成是目无国法。倒是胡适说了句公道话:“试问中国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个‘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么?”这大概算是墨子不幸中的万幸吧。
除了在政治上主张兼爱、非攻之外,墨子和墨家还有其它很多当时来说很独特的思想:
刻苦生活——墨子教弟子着短衣草鞋,昼夜工作不休息,以自愿吃苦为高尚。如果不能刻苦,就算违反大禹的遗教,不配称为墨者。
听从巨子 ——墨者尊巨子为圣人。巨子有命,墨者一定要听从,统治阶级的严罚厚赏,不能阻止墨者对巨子的听从。
舍命行道——墨子门下多勇士,弟子三百人(一说一百八十人),都能赴火蹈刃,死不回头。巨子孟胜守城战死,从死弟子一百八十五人。孟子说“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就是说,只要对大众有利益,全身从头到脚被磨成粉末,墨子也愿意。这种勇敢牺牲的精神,当然很高贵,可是道路走错了,赴火蹈刃不是为大众而是为少数国君和贵族。
严守家法——巨子腹 (音吞tūn)住在秦国,儿子杀人,秦王说,“先生年老,只有一子,我已赦免他的死罪。”腹 说,“墨家有定法,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处刑,为的禁止人杀伤人。大王虽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子的定法。”腹 不听秦王的劝说,把儿子杀死。
实行教义——墨子弟子胜绰,被推荐到齐国做官。胜绰跟从主人作战很勇敢,墨子责备他违背《非攻》的理论,教他辞官回来。
分财互助——有余力余财的人应该扶助贫乏人。弟子做官得禄,一部分送墨子作费用。
❹ 网络中的墨子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子:夫子
第二个子:“子”在古代是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❺ 幸福有定义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目录
定义
简介
幸福的分类
对幸福的心理学测量
幸福的实际测算
幸福的来源
幸福的象征物
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展开
编辑本段
定义
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幸福是当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达成的理想状态和内心喜悦的激情。幸福是一个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满足。
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马克思定义幸福:
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编辑本段
简介
幸福,英文为Eudemonia。“幸福学说”英文是Eudemonism,也翻译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说”。
幸福的内涵意义:从积极的方面说,是快乐。从消极的方面说是没有痛苦。因此民俗认为幸福便是【人生该是没有痛苦的快乐生活】。追求幸福自古就有,人们通过占卜、祈福等各种方法探索保持幸福的方法,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不同的宗教文化有了不同的方法,中国古代民俗上认为,女士佩戴紫冰银镶嵌蓝绒晶的饰品、男士佩戴红竹石饰品,之后请法师按照生日在结印册上加添结印:农历3月4月5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闻竹结印、山岐幡结印、云月舞鹤结印”。农历6月7月8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扶桑伞幡结印、叶影结印、橘梗结印”。农历9月10月11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出云鞍马结印、云月舞鹤结印、山岐幡结印”。农历12月1月2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赑屃结印、竹内古河结印、竹雀结印”。 饰品、石碑护身符、结印三者配合就是风水里的三元风水局,缺一不可。古代的中国认为这样可以保持住幸福和让幸福快些到来。
幸福的种类
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
着名慈善公益组织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分述如下:
一、西方哲学家:
(一)德谟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四六零~三七零年)主张:【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并说:【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明的灵魂上。】因此,德氏被称为精神的幸福主义者。
(二)苏格拉底(Socrates,前四七○~三九九)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
(三)柏拉图(Plato,前四二七~三四七)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Summum 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
二、中国哲学家:中国哲学家被称为【以快乐为幸福】主义者,有杨朱与墨子。
(一)杨朱(前四四○~三六○)主张:【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耳!】又说:【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并言:【损一毫利太下,不与也。】因此,杨朱被称为【极端的个人纵欲主义】。
(二)墨子(约前四六八~三七六,或四七九~三八一)主张:【兼爱说】,以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如其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若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众的幸福主义。
编辑本段
幸福的分类
幸福的多少
幸福的多少,来自有幸福感知事件的多少和频率。幸福多少和频率是基于对各种新奇事物的接触所带来。
幸福的大小,来自所做有幸福感之事的大小(如导存社会、地球等都是大事)
幸福的长短,来自有幸福感知事持续时间的长短(如大的梦想、目标、愿望等都是比较长的乐趣)
幸福的深浅,来自该事在你心中地位的深浅(如:爱情、友情、激情、伟大之事等)
如果你想直观和感性的去感受各种幸福感,让自己自然的去选择,那么你可以查阅各种小说、电影等,它们都会让你得到各种追求幸福的动力,并让自己更幸福!
编辑本段
对幸福的心理学测量
幸福感指数
测试被试目前体验到的幸福感的工具。美国心理学者A.坎贝尔等人1976年编制,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部分。总体情感指数由与被试生活质量有关的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情感的内涵;生活满意度指数仅有一项。量表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人,可采用纸笔测验形式,无答题时间限止。
具体核算过程与评定:1、被试对每道题做出7点评定,计算时将满意度加权重1.1,然后再与整体情感量表的平均分相加。2、总分范围在2.1(最不幸福)与14.7(最幸福)之间,分数越高,表明幸福感愈强。3、该量表与事实的一致性是计算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其信度系数为0.55,再测信度为0.56。4、该量表的效度是计算总体情感指数与另一种幸福感的量表相关,系数是0.52。
幸福量表
亦称“Paychap调查表”,评鉴一般人的快乐感的工具,目的是评价一项快乐技巧的训练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福代斯1986年编制。除测得总分外,还能测量4个因子分:(1)已获得的快乐感;(2)快乐性格;(3)快乐态度与价值观;(4)快乐的生活方式。适用于成人,采用纸笔测验。量表共有两套,每套包括两个相配的量表,每套量表有80道测题。被试对测题做出二择一的选择,分数越高,表示越愉快。该量表的复查信度平均为0.92,三周后的再测信度为0.86;其效度是计算与情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
❻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庄子/荀子/老子/杨朱/惠能/秦始皇/董仲舒的幸福观是什么
孔子:君主仁爱 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乐则乐
墨子:博爱之心,海纳百川。——注重自身品德修养
老子:随遇而安,无人治,无法治。——增强自身适应能力
韩非子: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奉公守法。——天下太平
庄子:世界与我有何关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荀子:生命在于前行。——不断充实自己
杨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
惠能: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吾日三省吾身
秦始皇:子子孙孙永远是人主。——别人快乐,我就快乐
董仲舒:积极入仕,实现价值。——让自身所学能为人所用
❼ 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主要是:兼爱,非攻,墨子的兼爱大概就是指没有等级观念的平等的爱,
爱别人的父亲像爱自己的父亲一样,
爱别人的兄弟像爱自己的兄弟一样,
而儒家‘仁’的思想是有等级观念的。
而非攻大概是指墨家学派反对发动不义之战的和平愿望,
非攻并非指不主张打仗,而是不主张打非正义战争。
望采纳
❽ 怎么理解幸福的含义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生活在幸福家庭中,但大多都身在福中不知福。做一点家务,干点活就喊苦;跑会步,打会球就喊累。但是相对于过去为了祖国解放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先辈,我们似乎显得那么的渺小。“娇生惯养”“身娇肉贵”等词语似乎总是用来形容这些孩子。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明白幸福的含义。也没有几个人懂得该如何去追求幸福,该如何理解幸福,该如何珍惜幸福。我埋怨我自己,为什么我没有幸福,为什么当幸福来临是我无法抓住它,我无法留住它……
幸福,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所体现,一个微笑,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使一处于痛苦的人感到快乐;可能使一个处在绝望中的人看到希望,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幸福到底是什么?是金钱,是友情,是亲情还是……但最终,我明了,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体会——穷人也许认为,幸福就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富人也许就不这么认为,他们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的确,一个人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会想去满足精神方面的食粮呢?一个人整天不愁吃穿,他干嘛去想我要怎么填饱肚子呢?
有人会认为,幸福是和朋友一起玩乐,因为他根本没有朋友;有人会认为,幸福是身体健康,因为他全身都是病;也有人认为,幸福与恋人浪漫约会,因为他没有恋人。
但那次经历使我明白,原来幸福是与家人一起生活:2008年7月24日下午,我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一家外地工厂打工。由于是第一次外出,而且没有熟人,所以,很孤单。一天工作12小时,饭又很难吃,汤几乎是白开水我第一次感到与家人生活是那么的可贵。我第一次想念家人,所以做了没几天就挨不住,卷铺盖走人。
现在我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与家人共同生活。干家务并不辛苦,只要享受与家人一起生活的时光。
其实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在你身边,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幸福存在。没有朋友的人,必定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不好,所以没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身体不好的人,必须坚持运动,要有好的作息习惯。
幸福,是靠自己创造的,并不是别人给的;是要自己努力争取,不是靠别人施舍。
正如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认为的,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幸福与痛苦是共存的。当你享受幸福是,你必定已经尝过痛苦的味道了,同样,在痛苦的时候,你不能只想着痛苦,你应该想到付出后的收获,想到苦尽甘来。的确,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有付出,必定有回报,享受回报,也就感到幸福。但你必须记住,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人不可能更不可以不劳而获。
❾ 幸福是什么
幸福的定义: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幸福,英文为Eudemonia。幸福说,英文是Eudemonism,是西洋哲学中的伦理学说。幸福的意义:积极言,是快乐;消极言,是没有痛苦。因此,幸福说,便是主张“人生该是没有痛苦的快乐生活”。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肉体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着名慈善公益组织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分述如下:一、西方哲学家:(一)德谟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四六○~三七○年)主张:“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并说:“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明的灵魂上。”因此,德氏被称为精神的幸福主义者。(二)苏格拉底(Socrates,前四七○~三九九)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三)柏拉图(Plato,前四二七~三四七)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Summum 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二、中国哲学家:中国哲学家被称为“以快乐为幸福”主义者,有杨朱与墨子。杨朱(前四四○~三六○)主张:“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耳!”又说:“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杨朱篇)并言:“损一毫利太下,不与也。”因此,杨朱被称为“极端的个人纵欲主义”。墨子(约前四六八~三七六,或四七九~三八一)主张:“兼爱说”,以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如其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若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众的幸福主义。
幸福的分类
幸福的多少,来自有幸福感知事件的多少。 幸福的大小,来自所做有幸福感之事的大小(如导存社会、地球等都是大事) 幸福的长短,来自有幸福感知事持续时间的长短(如大的梦想、目标、愿望等都是比较长的乐趣)幸福的深浅,来自该事在你心中地位的深浅(如:爱情、友情、伟大之事等) 如果你想直观和感性的去感受各种幸福感,让自己自然的去选择,那么你可以查阅各种小说、电影等,它们都会让你得到各种追求幸福的动力,并让自己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