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幸福感是怎么来的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的感觉,是精神上的享受,那么这样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是和别人比出来的。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和周围人进行比较,觉得比别人高,比别人好,那么自己就觉得幸福。 例如,一个人的老婆比别人的老婆都漂亮,贤惠,那么他就觉得很幸福,很满足。再例如,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而别人经常生病,那么他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上面的两个例子,老婆漂亮不漂亮,身体健康不健康,不属于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所以本文这里就不再论述了。本文这里只论述与社会经济建设有关的内容。 与社会经济建设有关的内容,就是人们在生活条件的的好坏,例如吃的怎样,穿的怎样,玩的怎样,住的怎样,用的怎样。 例如,一个人有轿车,而周围人没有,那么他就觉得高人一等,就觉得非常幸福。 注意,这里的比,只是同时代的人相比,不是和前时代、后时代的人相比。而且这里的相比,还是有范围的。例如和周围人相比;一个团体内的人相比,一个国家内的人相比,(或全世界的人相比)。 例如,唐朝有一个大财主,坐的是木轮马车,而坐木轮马车,在当时是很高档的,而且很少有人有马车,所以这个大财主就觉得非常幸福。而我们现在,假设有一个人,有胶轮马车坐,比那个大财主的马车还要高级,可是你说这个人能觉得幸福吗?不能。因为,胶轮马车,在现代太土了,周围的人都瞧不起。所以,这样的比较,只能是和同时代的人相比,不是和不同时代的人相比。 再例如,你在你们市是最富裕的,当然你觉得非常幸福,非常满足,虽然你比美国的比尔盖茨差多了,但是他毕竟太遥远了,不大影响你在本地的富裕地位,所以他不大影响你的满足感,幸福感。所以,这样的比较,只要和周围人相比就行,而不是和远方的人相比。 因为幸福是比较出来的,所以它就和人的绝对的物质生活条件没关系,只和相对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系。 比方说,你周围的人只有286的电脑,而你有386的电脑,那么你就觉得很自豪,很满足,当然也就很幸福,你会经常向周围人夸耀你的电脑运行速度是如何如何快。可是,当周围人都有奔5电脑时,你就觉得你这386电脑太慢了,太老土了,你也就没有幸福的感觉了。同样的一台386电脑,为什么前面你觉得它很好,而到后面就觉得它很不好呢,它给你的幸福感不一样呢?这就是比出来的。所以,幸福不取决于绝对的物质生活条件,而是取决于相对的物质生活条件。 南美洲有一种卷尾猴,一次,实验员拿同样的黄瓜片给两个卷尾猴吃,每次分别只给它们两个一片,每次两个都吃得很香甜。后来,实验员拿葡萄给一个猴子,而继续给另一个猴子黄瓜片,这个猴子就非常气愤,把黄瓜片打得老远。这次它就认为黄瓜片非常不好吃。这也是比较出来的。 一群人,如果大家都吃窝头,那么大家就吃得很香甜,觉不到有什么不满足的。如果有人吃馒头,有人吃窝头,那么吃窝头的就觉得很痛苦。 一群人,如果都穿着带补丁的破衣服,那么大家就没有一个觉得自己苦,自己不幸福,大家都能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可是,如果其中有几个西装革履的,那么其他人就觉得自己很难看。 60年代以前,包括解放前的几千年里,交通工具很少,当然自行车也很少,很多人都是步行。上班、上学、开会、走亲戚、赶考都是步行。例如,我们这里离城市上百里,解放前,我们这里有到城市做买卖的,都是步行,挑着上百斤的担子,半夜就赶路,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可是,这样的步行,大家都不觉得怎么苦,怎么累。而现在,要是步行两里路,都觉得很远,很累,这也是比较出来的。 如果上面这个例子大家不好理解,我再拿唐朝的那个财主举个例子。唐朝的那个财主,坐马车,他就觉得非常舒服,非常满足,非常快。可是,如果今天的人坐马车,那么他就会觉得很累,很慢,很不舒服,很不满意。坐的是同样的车,为什么在唐朝时不觉得累,而在现在觉得累呢?还是和同时代的人比较的结果。 如果大家都是天生下来就腿疼,那么大家都不会觉得苦,照样都很高兴。如果有一个腿不疼的,他会觉得自己有病,非花钱请医生把自己的腿治疼不可。 如果大家都饿肚子,那么大家也不会觉得自己苦,也照样都很高兴。可是,如果有一些人天天大鱼大肉吃得很饱,那么其他的人就觉得很不满足,很痛苦。 这就是人性。许多人要和我大讲人性,这样的人性你们懂吗? 6、70年代过来的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他们很多人都说那时很幸福,很满足,而今天的很多人就不明白,说,那时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幸福呢?今天的这些人不知道幸福是怎么回事。 6、70年代,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大家都是这样,包括干部也是这样。例如,我们这个公社的书记,我还知道他的名字,他就穿的很破旧,夏天经常穿一件用秫秸皮编织的衣服——我们这里把这种衣服叫“老鹰翅”——和社员一起劳动,所以社员也就没有觉得自己痛苦。 如果说6、70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就没有幸福可言,那么今天的人说自己幸福,也同样是假的。因为,50年后的生活水平更高了,那时的人就会认为现在的人说自己幸福全是假话。他们同样也会笑话:“21世纪初的人说自己很幸福,哈哈,那时也有幸福可言?轿车是那么慢,从南京到北京得开20小时,累也累死了。”所以,不能因为6、70年代的生活差,就说那个时代的人不幸福。 而今天的群众,虽然吃的穿的都比那时好多了,可是,周围的人,有高楼别墅的,有山珍海味吃着,有皮大衣穿着,那么群众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很不满足了,甚至很气愤了。当然,“幸福度”就比过去下降很多。 而这个时候,你如果硬让群众觉得幸福,对群众说,你们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好多了,你们还不应该感到幸福吗?可是这个时候,群众还是幸福不起来。比方说,大家都有286电脑,你也有,那么你就觉得很幸福。可是,后来,你的电脑升到386了,而别人的电脑都升到奔5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觉得很不满意了。而这个时候,当有人对你说:“你的电脑比过去好多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应该感到很幸福啊。”你听了他的话,是不是想打他俩嘴巴? 再打个比方。假设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把人的身高都定为1米,那么这样的社会就没有一个觉得自己矮,没有一个对自己的个头不满意。假设有一天,所有人都长到3米高了,就一个人还是1米高,那么他就要被歧视,就觉得很不满意。假设他到上帝那里去诉苦,要把自己的身高长到10米。上帝答应了他。可是,当他回到人间时,发现其他人的身高都长到100米了,那么这时他会为他增高的这9米感到欣慰吗?怎么可能。 一支部队里,官兵平等,要吃野菜,都吃野菜,那么官兵都会不觉得痛苦,反而还会乐融融的。如果士兵吃馒头,当官的吃面包,那么士兵就会非常气愤,战斗力也就立即完蛋。春秋的大将吴起,天天和士兵同吃同睡,所以他的部队无敌于天下。另一支部队,吃得很好,可是官兵不平等,那么上面那支官兵同吃野菜的部队里的士兵,并不一定稀罕这支部队,他们就喜欢这支部队里的这个平等制度。或许有些士兵看这支部队吃的好,到这里来,刚来时,可能感觉很好,可是因为不平等,经常受歧视,时间长了,他还会想念那支部队,想念那样的平等制度。 朝鲜人民感到自己很幸福,可是咱们许多人就不信,说:“朝鲜那么穷,有什么幸福可言?说朝鲜人民感到幸福,都是骗人的。”这也是不理解幸福的来源。 这里再来说说上面提到的“幸福度”这个词。如果我们把全社会里一个最富裕,最满足的一个大财主的幸福度定为1,那么这个社会里那个最贫穷,最不满足的人的幸福度就是0,其他人的幸福度在0—1之间。有了幸福度这个词,就好说事了。唐朝的那个大财主,有马车坐,生活水平在唐朝是很高的,所以他的幸福度就接近1。而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随便抓来一个下岗工人,他可能就有机动三轮车开,比马车好多了,还有电视,还有电风扇,还有电话,比那个财主的生活好多了,那个财主在夏天,想吃块冰糕解暑都没有,可是,这个下岗工人能有那个财主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吗?没有。这个工人的幸福度接近于0。 所以,幸福是同时代相比较的结果,是同时代相对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较的结果,不是绝对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除非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他才会为他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感到幸福。 既然人的幸福是同时代的人相互比较出来的结果,那么有人幸福,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好,就必然有人不幸福,必然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差。所以,一个社会,要想使人人都幸福,就必然得使人人的生活水平几乎一样,没有差距。所以,只有人人在经济生活水平上都平等的社会,才是人人都幸福的社会。一提到人人平等,反对者就好说,你想平等,就回到6、70年代啃窝头去吧。这样的说法,是无知的说法,或者是故意地歪搅胡缠。人人平等,是一种制度,和经济
B. 幸福是什么解放军战士说:"幸福就是战胜险情,保护人民群众". 妈妈说:“幸福是——————。”
妈妈说:“幸福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吃晚饭的瞬间。”
爸爸说:“幸福是打拼事业,为家庭提供安全保障。”
老师说:“幸福是桃李满天下。”
我说:“幸福是三月里的小雨,无声地渗透了我们生活的的每一天……”
C. 士兵荣立一等功对前途有什么帮助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
在部队荣立一等功,绝对是能够直接影响你命运的一件事。军人获得一等功是莫大的荣誉,也将是整个军旅生涯最重要的事情。但据说军人获得一等功比登天还难。部队里有一句话,三等功靠站着领,二等功靠这种方式领,一等功靠家属领。虽然一等功很残酷,但是国家对于获得这样的荣誉给予的奖励还是很至高无上的。不仅对个人,对部队和家属都是如此。
《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
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为优抚对象家庭发春节慰问信,为入伍、退役的军人举行迎送仪式。邀请优秀优抚对象代表参加国家和地方重要庆典和纪念活动。将服现役期间荣获个人二等功以上奖励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名录载入地方志。对个人立功、获得荣誉称号或勋章的现役军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其家庭送喜报。
荣立一等功,可谓是一人立功,全家荣耀!当然了,一等功确实也不容易获得,它只属于那些兵王和勇士们。作为退役士兵,向能够获得一等功的老兵班长致敬,敬礼!
D. 阅兵式上的士兵个个都是帅哥美女,要是真让这些帅哥美女上战场,不知道我们的党舍不舍得。解放军里面怎么
这些帅哥美女们,都是从全国各地的军队基层连队选拔出来的,平时也是一样需要刻苦训练的,当然都是最优秀的军人,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一定会义无反顾的热血沙场!我知道这些,因为我曾经也一名是军人!
E. 论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士兵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第三条:士兵必须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刻苦钻研军事技术,熟练掌握武器装备,具备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过硬本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军队的条令、条例,尊重领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随时准备打仗,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信息来源新华网。
F. 过去的解放军战士都是老实人,记着有两个解放军为了坚守岗位站着被雪冻死,你们知道吗
你说的是冰山上的来客对吧。抛开这个不讲,这跟老实不老实没有半点关系,过去的军人为了命令能冻死在岗位上,难道现在的军人不是吗?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最近几年多少子弟兵牺牲在救火一线,这些事你难道没听过?抗洪抢险哪次不是军人在第一线?哪次没有士兵为此付出生命代价?地震救灾哪次不是军人第一个出现在抢险现场?你跟我说说这跟老实不老实有什么关系?
G. 如何提升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幸福感
为基层减负支是持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内容。具体工作中,应该要以“减”字当先,把基层干部从各类会议,各种材料,各级督查检查考核中“拉出来”,让他们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人民关注的问题,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基层干部创造主动作为的空间。
待遇上要切实保障。“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要坚持物力财力向基层一线倾斜,重视保障和提高基层干部正常工作生活待遇,做好基层保障工作,改善基层聚人留人环境。要经常关心基层一线干部的身心健康,建立心理关怀有效措施,全面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状态,耐心倾听基层干部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很多基层干部的幸福感较弱,获得感也不足,有时感觉特别困惑。本来一心为人民服务,但到了具体开展工作才知道,工作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服务领导、服务上级上了。为了完成一些所谓的任务,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表”哥“表”姐了。基层干部的压力也很大,维稳、拆迁、搬迁、信访等工作,上级要求紧、问责严,基层干部有时真的不堪重负。
H. 急求一篇关于边防战士守卫疆土的感人事例!【急!!】
解放军报《云中的哨所》------------世界屋脊边防哨所的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颂歌
人生总是要面临许多选择,生死关头的高尚取舍最能折射出心灵之光。——题记
这是发生在世界屋脊边防哨所的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颂歌。
西藏军区边防某团五连六班驻守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在雪崩袭来、生命危险时,表现出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生动再现了当代边防军人的高尚品德。
6月13日,成都军区在拉萨举行命名大会,授予六班“英勇顽强团结互助模范班”荣誉称号。
面对雪崩的选择——
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
西藏亚东县气象局局长加穷:
今年2月以来,亚东县境内连降大雪,詹娘舍哨所山口一线积雪厚达2至4米,凹地积雪最深处厚达40至60米,风力达10级以上,百年不遇,史所罕见。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詹娘舍哨所官兵一直过着夏天吃雨水、冬天吃雪水的生活。
3月2日,卫生员王鑫和战士于辉吃过午饭,背着背囊到距哨所15米左右的地方背雪回来化水。在近80度的陡坡上,两人将一锹锹积雪往背囊里放。
13时30分,一声闷响,划破了詹娘舍哨所上空的宁静。于辉脚下的积雪突然崩塌,连人带锹被卷入300米深的悬崖。
“班长,于辉掉下悬崖了!”王鑫气喘吁吁地跑回哨所向班长靖磊磊报告。
“快!值班员留下,其余同志跟我来!”靖磊磊当机立断,带领副班长梁波、战士杜江南、杨恒升、赵勇及卫生员王鑫迅速下山救战友。
由于下山通道被积雪覆盖,靖磊磊坐着铲雪用的铁锹迅速滑下山崖。找到于辉,靖磊磊将他抱在怀里,一边呼喊他的名字,一边掐他的“人中”。大约30分钟后,于辉终于醒了过来。
寒风呼啸,乌云翻滚。“快走,要打雷了。”靖磊磊说完,将背包绳系在自己腰上,背上陷入半昏迷状态的于辉,指挥大家撤回哨所。
向哨所攀登的“路”,是一个80度左右的陡坡。杨恒升拿着铁锹边往上爬边铲雪开路,副班长梁波带着杜江南、赵勇边走边将脚下的积雪用劲踩实。前面的战士每上一步,就将靖班长腰上的背包绳往上拖一步。走在最后的王鑫双手插进积雪中,用头紧紧顶住班长背上的于辉。
当战士们爬到距离哨所约100米远时,杨恒升发现上方积雪裂出一条巨大的弧线。“班长,可能又要发生雪崩!”杨恒升的话音刚落,积雪突然崩塌,战士们再次被卷下山崖。
不知过了多久,第一个醒来的靖磊磊带着剧痛刚坐起身,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他用力支撑起身体爬过去将其他战士一一摇醒,并将赵勇和于辉从积雪中刨出。
此时,于辉已重度昏迷,其余战士都不同程度受伤。
眼看大家伤势太重,雪深坡陡,加之天色渐暗。靖磊磊当即决定:“我留下照顾于辉,你们赶快绕道返回哨所报告团里,请求派人来营救。”
“我是卫生员,我留下,你们快走!”王鑫恳求。
“班长,要走一起走,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另几名战士说。
在生死抉择面前,战士们表现出了边防军人高尚的情怀。
靖磊磊命令:“我和卫生员留下照顾于辉,你们就是爬也要爬出去向上级报告情况,然后请人来营救!”
山风呼啸,雾气升腾。梁波等4人爬上一个山梁,回头望去,只见靖磊磊和王鑫在冰雪地上将于辉搂在怀里,焦急地向他们打着“快走”的手势。
夺眶而出的泪水,在4名战士脸上凝成了冰花。
面对绝境的选择——
英勇顽强团结互助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高山病防治专家李素芝:
常人每天所需热量为2000大卡,野营、行军等重体力劳动,日消耗热量3200至4200大卡。一个常人在不补充食物的情况下,在海拔4000米以上、零下10摄氏度以下的雪地里通常只能存活12小时。
梁波带着3名战士向哨所急行。他们4人分两组,杜江南在前面10米处开路,梁波同杨恒升、赵勇在后面跟进。突然,只听“咔嚓”一声,杜江南脚下的冰层破裂,身子随即陷进积雪中。
“快,杜江南掉进雪窟窿里了!”梁波立即指挥大家救人。
积雪下的树枝划破了战士们的双手,刨出的雪被鲜血染红。冷、痛、饿……各种困苦交织在一起,侵蚀着战士们的身体。忍耐、坚持!20多分钟后,大家终于将杜江南拉出雪窟。杜江南手臂、头部被划破,额头上的鲜血不住往外流,浑身不停地打颤。
夜黑风高,险情四伏。战士们走出约1000米,又是“咔嚓”一声。
“副班长!”走在梁波身后的杨恒升见梁波滑进冰河,失声大叫。
“快,接人桥。”战士们趴在刺骨的雪地上依次抱着对方的腿,将梁波慢慢从冰河里拉上岸。
上岸后的梁波衣服顿成“冰甲”,鞋子也掉了,不住地打着寒颤。
饥寒交迫,伤势加重,行走困难。走着走着,梁波双眼开始模糊,双腿渐渐不听使唤。他对大家说:“我可能不行了,你们快往前走,好叫人救班长他们,不然一个人也走不出。”
“副班长,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抛下你。”杨恒升哭着硬背起梁波,艰难地往前挪动。其实,杨恒升的腿已在雪崩中受了伤。
在艰难的行进中,战士们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全身力气。突然,杨恒升眼前一黑,和梁波一起栽倒在雪地上。
“只有尽快报信,才能营救战友!”杜江南、赵勇奋力前进。刚走出1公里左右,腿部和面部受伤的赵勇也昏倒在雪地上。
杜江南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定要火速把信息传递出去!他用手捂住伤口,爬一段,滚一段,连滚带爬地向哨所行进。
23时30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生死行程,满脸是血的杜江南终于将战士遭遇雪崩的情况报告给上级。
部队领导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力量营救。很快,梁波、杨恒升、赵勇3人获救,但没能发现其他3名战士的踪迹。
战士生命重如山。军委首长、成都军区及西藏军区领导十分关心失踪战士安危,多次指示采取非常手段开展营救工作。军区领导决定紧急起用直升机飞往西藏边防搜救。同时,团里派出搜救小组利用晚上气温低、积雪硬等有利条件,逐步向前推进,实施地毯式搜索。
3名战士终于被找到了,但他们已永远和雪山融在了一起。
面对艰苦的选择——
云中孤岛无私奉献
西藏军区边防处处长李军安:
海拔4655米的詹娘舍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段,面积40平方米,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为雪季,6至9月为雨季,1至6月为雷电多发期,气温10℃至-30℃。
3月12日,就在3名战士牺牲后的第10天,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播放了反映詹娘舍哨所官兵生活的电视片《云中的哨所》。半个小时的电视片,再现了烈士生前的音容笑貌。烈士王鑫的母亲直到节目结束还在擦眼泪:“没想到娃儿在那么苦的地方当兵,每次打电话却说一切都好。”
人称“云中孤岛”的詹娘舍哨所,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哨所缺水,战士们夏天接雨水,冬天取冰雪化水。这两类水都缺少矿物质,常年饮用会脱头发、凹指甲。为增加矿物质含量,战士们在水缸里放上各种石头。为节约用水,早上一盆水众人洗脸,晚上加热一起洗脚。
哨所地处风口,一年刮风时间超过300天,风力均在六级以上。每年,哨所战士走下雪山,回到亚东县城,不用开口,人们都知道他们是詹娘舍哨所的兵——因为严重缺氧和强紫外线长期照射,他们有着紫黑色的脸、稀疏的头发、紫红肿胀的手、下陷成小汤匙状的指甲,那是詹娘舍留给他们的印记。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是边防官兵所向往的。30年来,每一个上詹娘舍哨所的官兵都是自己主动申请的。
在一些同龄人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时,哨所官兵心甘情愿地挤在20多平方米的吊脚楼里,在雪山之巅为祖国站岗放哨,接受大自然残酷的锤炼……
詹娘舍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魅力,让官兵无怨无悔爱着她?
是中国军人为国戍边的使命感。梁波告诉记者:在詹娘舍哨所站岗放哨,最能体会什么叫国境线,什么是国家主权,最能真切感受到作为雪域卫士的光荣和自豪。
是到艰苦环境中接受锻炼的进取心。赵勇告诉记者:人活着,就要有追求。当兵戍边,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能吃下詹娘舍哨所的苦,可以直面任何困境,接受所有挑战。
是战友间雪一般纯洁的兄弟情。杨恒升告诉记者:今年1月,靖磊磊收拾好行囊正准备回家完婚,得知老班长王国昌的姐姐患尿毒症须换肾,家里让他马上回去以备不测,他当即决定再次推迟婚期,把休假机会让给了老班长,没想到他和未婚妻竟再也不能完婚。今年春节,哨所官兵全部病倒,所有的药都吃光了,靖磊磊挣扎着起来给大家熬了一锅辣椒汤。
其实,记者知道,战士们有句话没有说出口:哨所是很艰苦,可再艰苦也得要人去守。我不吃苦,就意味着别的战友要去吃苦,所以宁可把苦留给自己。更何况,为祖国守边防,苦中有乐,苦中有光荣。
这就是我们的战士,平凡,而又伟大。
I. 战争时期解放军战士真的怀着坚定信念还是别的想法
因为解放军知道,在抗争中生活是痛苦的,当然为了跟好生活拼命。当然有人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