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觉得幸福值跟收入成正比吗为什么
一线城市,比如北上广,如果自己又房有车,年收入没有30万左右,谈不上什么小康生活了。如果二线城市,比如内地的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可能20万左右就还好了,基本上能过上一点像样的生活。三线城市之外,12万我觉得就不错了。
Ⅱ 你们说人的幸福感和收入是成正比的吗
现在这个社会的话,我觉得分了阶层以后,,在现实社会活动和生活中,80%收入高可是压力也太,并谈不上是幸福。应该说是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幸福并不是一种物质
Ⅲ 你觉得收入高低与幸福感呈正比吗
收入高低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我觉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某一个范围内的确是成正比的,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外就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会再呈现单纯的正比,接下来我想仔细分析一下。
一、在收入未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两者成正比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连饭都吃不饱,根本没有心情去追求幸福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如果收入尚未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收入高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了,不用饿肚子了,想吃什么也可以买,生病了也有钱去看病了,我觉得这是身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幸福,如果收入连自己的温饱都不能满足,那么幸福也无从谈起,所以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前,这两者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分享你的观点!
Ⅳ 为什么年入50万以上者收入越高幸福感越低这有何依据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受到的一些困扰,同样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所以,要想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要么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么去降低自己的需求,这样都会让自己的幸福感随之增加。
Ⅳ 难道幸福感和收入不应该成正比吗
幸福感只会在某些时刻和收入成正比,但是从总体来看,幸福感和收入并不成正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很多生活很拮据的人过得非常幸福,他们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每天都辛勤的劳作,收入少得可怜,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家庭格外的和睦幸福。而某些看似收入高,每天都活得很精致的人却有大把大把的酸楚没有地方发泄,他们过着很多人崇拜的生活,却并没有应有的幸福感,孤独和疲惫整日笼罩着他们。当然以上的这些情况只是一些极端现象,并不是常态。
幸福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眼前的幸福,能够拥有一份幸福是上天的恩赐,只有好好的珍惜才能让这份幸福更加持久。
Ⅵ 2021年了,月薪多少才会感觉幸福
两者没有必然的关系。从经济学家关于个人收入与幸福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为了个人及家庭幸福,必须挣得一定的经济基础。
但如果收入已经进入中产,则不必把追求幸福维系在增加收入上。对于国家来说,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百姓幸福感,关键是要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并且做好社会保障。
经济学家曾利用美国在不同收入阶层中进行的一项较大规模调查,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检验幸福感和收入之间关联度。“非常幸福”记4分,“比较幸福”记2分,“不很幸福”记0分。
其结果是,声称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群中,有44%是最高收入者,有40%是属于中等收入者,最低收入者只占16%。
不仅如此,高收入人群幸福感平均得分为2.8分,中等收入者平均得分为2.4分,低收入者平均得分仅为1.8分。由此可见,相比较而言,高收入者幸福程度比低收入者就是要高,尽管有人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北青报:收入越高越幸福吗?
Ⅶ 幸福感和收入能成正比吗
幸福感和收入并不能成正比。就个人或家庭来说。一个富有的人或家庭并不一定会有很高的幸福感,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许富有家庭的问题是无法用金钱解决的。这样看来,那些可以满足温饱却没有烦恼的人或家庭是不是要更幸福一些呢?就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并不是国民收入高的国家人们的幸福感就高。相反,很多在落后的经济和艰苦的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民幸福感比发达国家还要高。所以,幸福感和收入并不能成正比。
但是幸福感在某种程度上和收入是成正相关的。显然,如果一个人的温饱都不能满足,整天为生计而发愁,我想这样的人应该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感受幸福的。一个人的收入越高,物质条件越充足,对物质生活的的关注度就会适当转移一些到精神上来。毫无疑问,一个的精神生活越丰富的人,幸福感当然要比整天为下一顿担忧的人要高。
幸福感并不难获得。人们苦心追求金钱和名利,到头来发现它们 并非幸福的源头。相反,那些淡泊名利、容易满足的人不用努力,幸福也可以挂上眉梢。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的满足,只追求物质而忽视了精神的享受,那样的生活是空虚的,幸福也是飘渺的。也不要马不停蹄地奔跑,在能够栖息的地方停下来欣赏和思考,容易满足的人才会容易获得幸福。小伙伴们,不是收入越多,就越幸福的,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吧!
Ⅷ 你的收入和你的幸福感成正比吗
我的收入和我的幸福感有时候成正比,但并不是总是这样,有的时候甚至成反比。
对我们这种穷屌丝来说,收入多一点,即使多一点点,一般来说,肯定会很高兴,和有钱人不一样。有钱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不过人的幸福感不单和收入有关系,也和别的多种因素有关系,就看多种因素的加减乘除以后对人的影响怎样了,这适用于任何人,对我们穷屌丝来说,也是一样。
Ⅸ 收入和财产是相同的概念吗与幸福感有何关系比例是如何看的
收入和财产与美好感的联系其实应该说是因人而异,比如你换了一辆新车,一开始你的大脑遭到刺激,也就能享遭到驾车的高兴。可是这种体会很快就会成为常态,你很快就会习惯这种新常态,你也就不再会感遭到它为你带来的高兴了。假如你想继续这种吃苦模式,就需求不断买新的东西来激起新的体会,而吃苦的习惯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每个月赚3万元的人,以为自己需求赚5万元才会高兴;每个月赚10万元的人,表明每个月赚25万元才会觉得高兴。不管你赚多少钱,你总会觉得不行。
想要增进和恋人的爱情,想要安定家人的联系,想跟他人有长久的友谊,就要花时刻和他们在一起,这些都能够进步你的片面美好感。假如用钱可以购买和恋人、家人或朋友在一起的时刻,就能极大地进步你的美好感。人们的美好感和花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刻成反比。不美好的人运用交际媒体的时刻,往往高于美好的人运用该交际媒体的时刻。
Ⅹ 调查称年入12至20万幸福感最高,这是为什么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发现,年收入1万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幸福感并不是最低的。随着个人年收入增长至12万,感到幸福的人群比例逐渐增高。
年收入12万增长到100万时,幸福的人群比例相差并不十分明显。而在感到不幸福的人群中,年收入超过100万的高收入人群比例最高。
看来,钱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啊。一年挣多少钱的人生活最幸福?答案是12万到20万。这个人群中,每10人就有6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钱会增加压力。
着名心理学家丹·艾瑞里曾在印度南部某乡村做过一项研究。
他让村民把小球沿迷宫移动,其间不能让球碰到迷宫壁,还得让小球跑通迷宫。
然后根据小球从起始口跑的距离,村民将得到不同数额的奖金。
有些村民得到的奖金数额很小,但也有一些村民赢得了一大笔钱。
多大呢?这笔钱相当于这些普通村民半年的花费。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研究人员让他们事先记录自己想得到的奖金金额,结果他们得到的金额和自己期望得到的金额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