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gdp是衡量人们幸福生活指数吗
GDP不是衡量幸福指数的。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要
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为了使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产品与服
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因为所有的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比如说,一杯饮料是5元钱,
理一次发是10元钱,等等。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比如,一台21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3000元,现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单
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21英寸彩电。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的
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按照这个原理,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
收入多少(假定为2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多少(假定上涨了5%)。这样剩下的
就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了:今年的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的话,相当于去年的2.29万元(2.4÷1.05),再以这一数字除以去年的2万元,就可以知道
此人实际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将同样的计算方法运用到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
数字。我国是从1985年开始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即对各种类型资料来源进行加工计算得出的。主要资
料来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
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近年来,统计资料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和为避免中间层次干扰的超
级汇总法来获得的。
可能有读者会问,我国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GDP的计算需要经
过以下三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在初步估计过程中,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据统计快报进行初步估计得出的。统
计快报比较及时,但范围不全,准确性不很强。初步估计数一般于次年2月底发表。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统计年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重新进行核实。
年报比快报统计范围全,准确度也高,采用这类资料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初步核实数。但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核算除了大量统计资料外,还要利用
诸如财政决算资料、会计决算资料等大量其他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来得比较晚,大约在第二年10月左右才能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时候,根据这些资料再做一
次核实,叫最终核实。最终核实数在隔一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三次数据发布后,如果发现新的更准确的资料来源,或者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发生变化,为
了保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还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GDP数字的不断变化。
GDP统计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
和偏差,主要表现在:使GDP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因素,即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GDP增
长;二是为消除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可以促进GDP的增加。例如不清洁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又形成新的GDP。
GDP没有将正面的建设性和负面的破坏性活动区别开来,忽略了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而这已经危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维持的生产力水平。GDP也没有明
确考虑主要由污染而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类健康和财富的影响,甚至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作为生产的增加来加以核算。为克服这种种弊
端,才有学者提倡以“绿色GDP”作为更为全面的经济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❷ 什么是GDP,GDP与人类生活幸福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它俩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❸ 结合毛概谈论中国GDP为何与幸福指数相差之大
幸福,是带给人们快乐的一种心理感觉。而幸福指数,则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GDP是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幸福指数包括很多内容,包括社会福利、居民健康、居民收入等等,我们可以采用幸福指数对城乡居民、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等。其目的在于对我们原来的发展思路与政策选择进行评估和检讨,为现行政策的调整和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幸福指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政府的政绩,比单纯的追求GDP有进步意义。
❹ GDP与幸福指数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GDP高涨,老百姓却不感到快乐呢。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是否城市经济越发达,居民生活就越感到幸福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的调查显示,在十大城市总体幸福度的排行榜中,市民月收入最高的上海(月平均收入2847元)、北京(月平均收入2484元)和广州(月平均收入2556元),在城市总幸福度排行榜上分别位列第三、第七和第十;而杭州(月平均收入2300元)和成都(月平均收入1515元)却排在最前。
奚恺元说,许多人以为钱多会使他幸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实践表明,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这次测试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测试在各城市的闹市区展开,采取了随机访问的方式,目的是了解每个城市当前、未来和预期下一代城市的幸福度。每座城市选取了近200个样本,样本人群主要集中在20岁至50岁之间,分析时,排除了非本地居民和没有收入的居民。也就是说,样本人群属于有收入的被测中国人的幸福状况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援引调查机构盖洛普的数据称,中国消费者的总体满意度(相当于“幸福指数”)在过去十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100分为满分,1994年的“幸福指数”为69分;1997年最高,达到71分;十年后2004年的指数却降到了67分。
该文章据此认为,中国人的满意度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人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随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同步改善。我们在注重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创造精神生活,仅用GDP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不充分的。其次,国家未来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
《北京青年报》刊载报道称,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
3 调查分析认为,财富与幸福并没有绝对联系,经济是感到幸福的重要但不是惟一的主导因素。不过,该报道同时也指出,与“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刚好相反,无论城镇人还是农村人,他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都是———贫穷,分别有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都认为贫穷是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另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城镇居民因为住房条件差(39.5%)、家人或亲戚朋友失业(38%)、工作状况不如意(27.2%)而感到不幸福;更多的农村居民因为健康状况(26.9%)、儿女问题(15.5%)、缺乏知识和技能(10.7%)感到不幸福。
4 横向比较方面,《重庆晨报》报道称,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大排名,近日出炉了一份“幸福指数报告”。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中国排名第31位。非洲国家平均成绩最不理想,包揽了最后10名中的7位,津巴布韦更成为倒数第一。
❺ 如何认识GDP与国民幸福关系
最近20多年,国家似乎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关注这个概念."翻两番","再翻两番"的描述被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加以确定.中央把GDP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指标,在此种"数字论英雄"的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官员不惜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并且想方设法把这种政绩工程重复折算成数字符号,以迎合上级考核的需要,取得升迁的资本. 法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提格里曾说:"当今世界GDP愈来愈成为衡量社会福祉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对人类生活品质而言,GDP是一个糟糕的衡量标准." 很多历史事实也证明,以GDP为综合指标,只适用于经济总量增长为主要矛盾的经济增长前期,而不适用于已注意兼顾全面发展的后期,更不适用于实施科学发展观.我们应当反思的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GDP,还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 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一次经济论坛年会上就给出过这样的答案,"是不是大国和GDP增长其实关系都不大,我想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满足人民幸福和民族富强的要求." 对于中国来说,在现阶段,GDP仅仅只是发展速度的一种象征,其背后的弊端也不断暴露.不少专家提议用幸福指数来取代GDP.所谓幸福指数,即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将GDP在国家发展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逐渐下降.例如,法国目前已将"幸福指数"加入到衡量国家发展的体系中来,而且权重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分析者认为,这才是成熟的国家心态,才是以人为本的政策追求. 不可否定,如今国际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找到可完全替代GDP的更好的经济指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整体发展任务也并不轻松.但有观察者指出,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无疑将被用来更好地解决国内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提高国民幸福感才是GDP最大的价值所在.因此,中央或应将"幸福指数"纳入考核范围,各级政府也应将其纳入统计内容,以督促和鞭策自己,用务实的精神增强国人幸福感. 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月号发表“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Gallup World Poll)”的资深科学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埃德·迪纳(Ed Diener)牵头撰写的全球幸福感报告。新加坡管理学院的卫廷(Weiting Ng)和盖洛普公司的詹姆斯·哈特(James Harter)、纳哈·阿罗拉(Raksha Arora)为联合作者。该报告指出,一个国家并不是人均GDP越高,其国民的幸福感就越高,比如美国的GDP比新西兰要高,但它的国民的幸福感却比新西兰要低。 盖洛普全球幸福感调查将幸福感切分为两部分,带有很强烈的咨询公司特色。从国家角度做的调查,对幸福感的切分很不一样。无论不丹的GNH指数,还是“美国现状”的300余项指标,还是法国经济绩效与社会进步评估委员会所提出的测量幸福的要素,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首先覆盖收入、教育、医疗、环境、家庭等等宏观层面。
❻ GDP与幸福指数哪个更重要
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GDP重于幸福指数,考虑民生的实际的话,幸福指数更重要!
❼ GDP越高,人们的生活越幸福吗
GDP只是经济发展可衡量的一个指数, 与幸福没有任何的关系。 中国GDP世界第二,丹麦GDP世界前一百都找不到, 但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❽ GDP与幸福感的关系
4000年前的夏朝奴隶制初期,人们的人际关系很简单,人们也没有过多的忧虑,也觉得幸福,你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吗。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但是过劳死和自杀率世界最高,但是你认为日本落后吗。社会方方面面在发展,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迭出,各阶层利益分配不健全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关键还是上人们普遍不善于自我心理调节,还有数不清的状况会使人们觉得不够幸福。只要社会发展,GDP肯定要增加,否则就经济倒退,失业率高企,各种隐形矛盾凸显,到那时你才真正知道什么是不幸福。因噎废食要不得。
❾ 为什么人民生活水平看幸福指数,而不是看GDP增长呢
GDP仅仅代表国民的总收入,打个比方,有两个人一个年收入100亿另一个人年收入100块钱,那也就是GDP也就是100亿100块,那你觉得这能说明什么呀,这什么都不能说明,但是幸福指数就不一样了,人民生活水平好,表明人民高兴,乐意消费,这也就是一个原因了
❿ gdp含金量有科学道理吗能代表幸福感感觉还是和现实生活不沾边。
GDP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就好像人的价值和财富用钱来衡量一样,虽然钱不是万能的标准,但是却是一个相对可衡量的标准。除了GDP以外,用幸福度来表示吗?没有GDP发展为前提,幸福度也是空中楼阁的。
我们不排除有钱人不幸福的可能,也不排除没钱人幸福的可能,但是从概率上讲。金钱和幸福度还是有一些联系的。
关于金融,经济,智慧的更多内容,请在网络搜索“未来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