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响幸福的四个因素
家庭观念是家庭幸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再好的幸福都只能是风中游烛。
不过,这些都只是抽象的表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需要更多具象的努力。所以,蔚蓝特别总结出了如下四个家庭幸福的关键因素:
其一,父母恩爱,率先垂范;
父母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核心,也是子女们的第一任老师,那种与生俱来,无处不在的耳濡目染,不仅会影响到子女们的一言一行,而且会被写进到子女们的性格中,进而形成一个家庭的基因。
所以,孩子今日的幸福,都是父母早先种下的果实。我们常言所说的上慈下孝,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及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各种原生家庭问题,其实讲的都是父母榜样的力量,其最大的根源往往来自于父母。
一个家庭要想得到幸福,并且兴旺起来。往往首先得要有一对自律,道德高尚的父母作出表率,让孩子们对世界万物有边界感,有敬畏之心,明白最基本的事理,并且自发地去学习模仿。
而父母要想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有着真正崇高的地位,就必须自己内部团结起来,互相抬携,彼此恩爱相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才能由内自外地服你敬你,甚至离不开你,让家拥有最基本的温暖和向心力。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却是下班后不能回家,就算回到家里也是你玩你的游戏,我刷我的手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是自己带大的,而是从一出生就交给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去养,一直养到孩子上学才接回来,从而使得隔代溺爱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家庭不幸福的种子。甚至还有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父母各自都在外面偷情,家外有家,但凡只要呆在一起就互相掐架,各种争吵暴力摔东西……试想想,父母如此垂范,孩子又如何才能拥有拥抱幸福的能力?
⑵ 幸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家庭关系
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每年都对一些家庭进行回访。这家机构在回访的时候发现,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结连理之前的两三年中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就觉得更幸福了。可以这样讲,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时间一长,夫妻二人觉得生活不那么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丝婚到来之时,夫妻俩还是颇有一种幸福感。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学院的斯蒂芬·约瑟夫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文献证明,人际关系可使人们产生幸福感。”他还说,“当一种关系使人们产生归属感的时候,那种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孩子出生的时候,幸福感骤然上升,可是两年之后这种感觉就减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夫妻俩可以拥有一种经常性的令人满意的性生活。可以这样讲,已婚之人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比较长。
2、工作
专家说,失业不仅会使一个人收入锐减,而且还会破坏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的研究告诉人们,失业给某些人造成的“痛苦”远比丢钱强烈得多。德国研究人员雷纳·温克尔曼说,失业使人产生一种耻辱感,而且是一种很严重的耻辱感。这种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两三年都可能消失不了。失业率增加的时候,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幸福指数都会下降——不仅失业者的幸福指数大大下降,就连那些有工作的人也感觉大不如前。除了失业,工作不顺心、学非所用以及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3、社区与朋友
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过的,而家就是组成一个社区的最小元素。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区的建设。原因很简单,社区建设得好有助于人们广泛交往,也使人们的生活有一种安全感。莱亚德教授说,如果你住的地方尽是一些你信任的邻居,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员把社区质量称作“社会资本”。科学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过“捡钱包”的试验,结果发现归还率高低与一个国家的信任感有关。我们时不常听到某些居住小区发生刑事案件。一个案件造成的损失有时候并不大,可是它给人们的影响却不可小觑,有时候会让成千上万的人寝食不安。在我们的城市里,人们大多住在封闭的高楼里,邻居间来往很少,长此以往,人们的交往就不全面了,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当大的。
4、整体健康
英国在二○○二年对肾透析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应对日常生活发出的挑战方面,人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我们常常过高地估计严重疾病对幸福造成的损害,可是却不太理会慢性病或者心理疾患对人们的影响。莱亚德说:“就幸福而言,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抑郁对健康的影响比心绞痛和糖尿病还要严重。令人不解的是,患心绞痛和糖尿病的人会去看专家,可是患抑郁症寻求专家帮助的人却寥寥无几。
5、饮食
大脑中有一种化学物质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心情、胃口和动作,那是一种叫做蛋白质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来源是食物。还有一种叫血清胺的神经递质,源自色氨酸,它与满足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香蕉、牛奶、鹰嘴豆、花生和鸡肉。另一种神经递质叫氨基丁酸,豆子和干果中都有,对心情放松好处多多。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研究主任艾恩·莱里说,人们对饮食与心理健康两者的关系知之甚少。
6、个人自由
影响幸福感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拥有一定的自由。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受妻子领导,年纪大了受孩子领导。虽说是一种调侃,反应的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自由相对较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未成年的小孩。当然并不是父母不给其自由,而是这种拒绝被罩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媒体上已经报道过不止一次,说小孩子自我感觉并不幸福。多年以前,北京一家重点中学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学生反映他们并不像父母说的那样幸福。还有一种人是老年人。人上了年纪,在很多情况下就失去了自由,不仅身体不能自由活动,有时候心理上也不允许—-因为有子女限制。要是细论起来,还有很多人在某个阶段因为受到种种限制而不快乐,比如结婚之后,夫妻之间失去各自的心理空间,比如工作人员在单位不论做什么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经过领导批准,这是缺少“自由”的另一种表现。缺少合理的个人空间首先要影响的是身体健康。一旦身体不好,何来幸福可讲?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⑶ 幸福最重要的个人因素是什么
首先是经济因素。幸福的产生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物质条件,吃饱穿暖是我们基本生活需求,没有温饱,何谈幸福。只有当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在饭后茶余之际,幸福才会被提起,幸福感才会成为人们谈论的新话题。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国内总产值与幸福感的水平之间具有高相关,即幸福感的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科学家们猜想一方面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物质经济的提高可能会带动其他领域的满足感的提升,从而促使幸福感的提升。但我认为幸福感和经济不应是这样单纯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举个例子,目前中国很多人经济上很富裕,但幸福感反而下降了。个人的财富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幸福感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而增长,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我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对幸福感的影响几乎为零,与此同时,金钱的积累使我们更加怀念其他的非物质,比如亲情,爱情等。也就是说,这时经济因素对幸福感影响已经转化为非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了。
其次还有健康因素,古希腊认为:“健康与才智,为人生两大幸福。”因为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衍生出健康、健全的思想,才能让自己去做喜欢的事,才能提升幸福感,疾病通常与不愉快或痛苦相联系,所以,疾病可以直接增加消极情绪。
其次还有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际关系,譬如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其实反映的是个人的社会地位,当各种社会关系很和谐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是家庭或者同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样我们对于生活,对于自己的满意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幸福感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会增加个人幸福感。
最后个人的目标、理想等因素对幸福感也是存在很大影响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幸福感,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当人们趋近并达到目标则产生快乐,反之,目标偏离或失败则导致痛苦。幸福感反映出目标理想的实现程度,涉及个人价值的实现,生活中目标和理想给予人们奋斗的动力,使人感到充实快乐;同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能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使人在社会生活和困境中保持良好状态。。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幸福感。而要实现人生的目标,达到至善,就必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各种困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功能,再苦再难再险,也应该是幸福的。
⑷ 影响幸福的因素
影响生活有七大因素
一. 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二. 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三.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 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 极心态。
四. 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五. 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六. 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Borod认为负性情绪更多是在右脑进行,积极情绪更多是左侧半球的任务。),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七. 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⑸ 人活着的幸福程度,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要使自己活得幸福活得有意义和使命感?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这样的人才感到人生有意义有使命感。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悲哀是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追求这里指的不是金钱),精神生活空虚。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人人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他们就不觉得生活空虚。
记得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句经典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笔者很欣赏保尔·柯察金这一经典名句。这经典名句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去为理想追求而奋斗。这就是使命。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叫钱没钱,叫车没车,叫房没房;可是,人也活得开心,幸福,有意义,有盼头、有使命感。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有希望、有期待、有激情。因为,他们没有私有化思想影响,没有强烈占欲私字,心里装着的总是公字,为人民服务,立志为人类解放事业奉献。这种人格力量,永远都激励着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心里始终充满着火热的激情。有这样的理想追求支撑,多苦多累都不觉得什么,以苦为乐,吃苦当作幸福,人生有意义。
如今,尽管生活好起来,而且,一些人有车有房了,但是,也叫喊生活不如意;一些人没车没房更加叫苦连天。笔者认为,归根结底,如今的年轻人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没有正确的理想追求,仅仅是追求赚钱,没有像保尔·柯察金一样的追求。所以,造成了自己的人生的困惑与压力。
以上是当代作家念人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座谈的主题。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点击念人写的:“谈“追求”(随笔十一)”,看看为快。
⑹ 幸福三大基础要素
“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日子很快,高铁、飞机、网络都快,能同时撩好几个人。
从前明明物质贫乏,为什么仍觉得生活充实快乐。现在大家几乎都能吃饱穿暖,为什么幸福反而越来越难了?
因为幸福有三个要素:物质、精神、人际关系,缺一不可。
1、物质基础
在解决温饱前,真的是越有钱幸福感越强烈。贫贱夫妻百事哀,说的也是物质贫乏会破坏幸福感。
但在达到一定的物质基础后,钱的增减并不会再给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毕竟人所需不过一间房、一箪食,一瓢饮,再怎么闹也闹不出什么新鲜花样了。
我认识的一位有几栋楼收租的房东的儿子,每天上下班都看他瘫坐在门口玩游戏,日复一日,双目无神,满脸疲惫,连空气都充斥着无聊与空虚,也不知道他幸不幸福。
2、精神享受
精神享受是对抗无聊与空虚的神丹妙药,人生漫长、流年似水,我们要在这日复一日中看见那些细小的美,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秋去冬来。
或是在电影、小说、音乐、艺术中,去感受人生悲喜,去学会面对生老病死。人人在宇宙中皆如微尘,心里的孤独有黑洞那么大。
我们只有在历代精神的浩瀚星海里,找到自己的宇宙,寻求平静与幸福的可能。
3、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亲情、爱情、友情。家是我们的根,只有根基稳了,我们才能无所顾忌地往前冲,向上飞,因为跌落下来也会有人接着,他们就是我们 背后的家人。亲情与血缘的力量一直流淌在我们的骨子里,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爱情,是生而为人最美好的一个梦。我们最剧烈的心跳、浪漫、幻想,都是爱情带给我们的。“只要还能发自内心地爱一个人,人生就还有希望。”友情也同样重要,它是我们能自由选择的最接近家人的家人。
4、为什么幸福越来越难了?
我们用力追逐物质,把所有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工作奋斗忙碌上,只有中秋节才有时间抬头看看月亮,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看看,谈恋爱结婚?太贵了,不敢啊。
幸福的三大要素,我们已经差不多放弃了两个,而在物质追求上又永远难以满足,何来幸福?不如把生命重新分配一下,多一点在精神享受与人际关系上,幸福或许还有可能。
最后,祝大家都能幸福,一辈子平安喜乐。
⑺ 幸福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关系
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每年都对一些家庭进行回访。这家机构在回访的时候发现,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结连理之前的两三年中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就觉得更幸福了。可以这样讲,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时间一长,夫妻二人觉得生活不那么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丝婚到来之时,夫妻俩还是颇有一种幸福感。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学院的斯蒂芬·约瑟夫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文献证明,人际关系可使人们产生幸福感。”他还说,“当一种关系使人们产生归属感的时候,那种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孩子出生的时候,幸福感骤然上升,可是两年之后这种感觉就减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夫妻俩可以拥有一种经常性的令人满意的性生活。可以这样讲,已婚之人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比较长。
2、工作
专家说,失业不仅会使一个人收入锐减,而且还会破坏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的研究告诉人们,失业给某些人造成的“痛苦”远比丢钱强烈得多。德国研究人员雷纳·温克尔曼说,失业使人产生一种耻辱感,而且是一种很严重的耻辱感。这种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两三年都可能消失不了。失业率增加的时候,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幸福指数都会下降——不仅失业者的幸福指数大大下降,就连那些有工作的人也感觉大不如前。除了失业,工作不顺心、学非所用以及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3、社区与朋友
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过的,而家就是组成一个社区的最小元素。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区的建设。原因很简单,社区建设得好有助于人们广泛交往,也使人们的生活有一种安全感。莱亚德教授说,如果你住的地方尽是一些你信任的邻居,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员把社区质量称作“社会资本”。科学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过“捡钱包”的试验,结果发现归还率高低与一个国家的信任感有关。我们时不常听到某些居住小区发生刑事案件。一个案件造成的损失有时候并不大,可是它给人们的影响却不可小觑,有时候会让成千上万的人寝食不安。在我们的城市里,人们大多住在封闭的高楼里,邻居间来往很少,长此以往,人们的交往就不全面了,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当大的。
4、整体健康
英国在二○○二年对肾透析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应对日常生活发出的挑战方面,人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我们常常过高地估计严重疾病对幸福造成的损害,可是却不太理会慢性病或者心理疾患对人们的影响。莱亚德说:“就幸福而言,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抑郁对健康的影响比心绞痛和糖尿病还要严重。令人不解的是,患心绞痛和糖尿病的人会去看专家,可是患抑郁症寻求专家帮助的人却寥寥无几。
5、饮食
大脑中有一种化学物质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心情、胃口和动作,那是一种叫做蛋白质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来源是食物。还有一种叫血清胺的神经递质,源自色氨酸,它与满足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香蕉、牛奶、鹰嘴豆、花生和鸡肉。另一种神经递质叫氨基丁酸,豆子和干果中都有,对心情放松好处多多。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研究主任艾恩·莱里说,人们对饮食与心理健康两者的关系知之甚少。
6、个人自由
影响幸福感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拥有一定的自由。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受妻子领导,年纪大了受孩子领导。虽说是一种调侃,反应的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自由相对较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未成年的小孩。当然并不是父母不给其自由,而是这种拒绝被罩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媒体上已经报道过不止一次,说小孩子自我感觉并不幸福。多年以前,北京一家重点中学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学生反映他们并不像父母说的那样幸福。还有一种人是老年人。人上了年纪,在很多情况下就失去了自由,不仅身体不能自由活动,有时候心理上也不允许—-因为有子女限制。要是细论起来,还有很多人在某个阶段因为受到种种限制而不快乐,比如结婚之后,夫妻之间失去各自的心理空间,比如工作人员在单位不论做什么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经过领导批准,这是缺少“自由”的另一种表现。缺少合理的个人空间首先要影响的是身体健康。一旦身体不好,何来幸福可讲?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⑻ 什么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我个人觉得,幸福的重要因素是平平淡淡,家人和睦,团结在一起,过着一种舒心的日子,这种小生活才是最幸福的因素。
⑼ 幸福感产生的因素
幸福感主要取决五个要素。
第一,对工作充满热情。这里说的工作不仅是那种能获得收入的工作,还包括志愿者等公益活动。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对他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情有激情。工作带来的幸福感是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工作幸福感高的人,跟没有这种幸福感的人相比,更容易认为自己有着美好的人生。
第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幸福的人,平均每天花6小时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是说,只要多花一些时间跟别人进行沟通,就能提高人生的整体质量。另外,拥有挚友,也是提高人际关系幸福度的有效方法。
第三,经济稳定。这里的经济稳定,并不一定是特别富裕。那些能把负债控制在自己能偿还的范围内、并且能慢慢增加积蓄的人,经济上的安全感和幸福度都会很高。经济幸福度高的人,花钱的方式也很聪明,跟物质消费相比,这些人更喜欢各种体验性的花销。而且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会为了让别人高兴而花钱。
第四,身心健康,充满活力。健康的饮食、定期的运动和睡眠很重要。在运动方面,每天只做20分钟的运动,一天的心情都会变好,每周运动2天以上的人和没有运动的人相比,压力会小一些。有运动习惯的人也会变得更自信。
第五,为社区做贡献。社区幸福度高的人,一般会为自己的社区而自豪,反过来他们会给社区做更多的贡献。这种对他人的付出,也会提高自身的幸福度,而且为社区做贡献之后,成果很容易被体验到,这也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