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当代年轻人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当下的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精神上的残疾 。有的人暴躁易怒,有的人心情会莫名的低下,有的人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一直在等着一个突破口。到了最后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突破口或许已经找到了,或许还有他一直都在忍受着,没有知道或者是没有人想知道。
将这些情绪告知父母,可能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会不开心,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愁吃穿,物质很丰富。在他们眼里,只有干体力活才会累,不会看到你身体上,精神上,人际关系中的累。如果你随机采访一个年轻人:“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你可能不会听到一个肯定的回答。
其实,网络里的世界大多是虚构的,普通人没必要将自己的生活向他们对标,只要自己感受到幸福快乐就足够了。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B. 现在的人为什么幸福感很低
因为生活压力比较大,而且人的欲望与日俱增。就像我爸爸,他每天一回到家就会一身疲惫的瘫倒在沙发上,看着爸爸眉头紧锁,到底是什么在摧折着这个四十岁的男人呢?是家庭的压力和责任,爸爸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身体不好,需要大量的住院治疗费用,还有我在上大学,都需要钱来解决。所以我爸爸为家庭奔波,为生活操劳,很难感到幸福。
C. 幸福感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幸福感不高因为想得到的太多,幸福的状态就是感情上独处时不觉得孤独,物质上能自给自足不让家人操心,恋爱时独立自信。拥有的足够多,想要的过分好,把小小的真情实感当做理所应当。欲望太大了,但能力不足还不想付诸行动,想得却得不到,自怨自艾,这样的人肯定幸福感都不高。
D. 幸福点低好不好
肯定是好的,因为这样的人容易幸福和满足。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大多数人由于环境等各种因素无法实现这一点,所以发现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不要与别人比较。如果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比较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比来比去,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而阳光的地方,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珍惜此刻所拥有的,尊重内心所追求的,不看别人颜色,不被世俗纷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幸福。所以,吞噬幸福感的,远非位子、房子或者钱袋子,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热爱生活本身。学会降低自己幸福的触点,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有较低的幸福触点,不以所得为理所当然,不以自我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价值标准,那些在平凡生活中点滴的收获就拥有了幸福的触觉。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E. 幸福感是什么意思
幸福千百年来一直是哲学所探讨的终极问题,而从应用心理学的层面出发,探讨“幸福”则更多的是为了帮助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我会以马丁·赛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张的构成幸福的五大元素为基础,来讲讲如何提高幸福感。
赛里格曼所指的构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积极的成就。
一、积极情绪
首先,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悦,可以划分为三个强度:
高等强度:狂喜、兴奋、快感
中等强度:奔放、活泼、欢喜
低等强度:舒适、和谐、放松
大多数情况下,愉悦来自于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后的一个热水澡、久违了的一碗牛肉面、考试前的周杰伦演唱会等等。但是,伴随着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轻松获取的“小确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悦的能力,也就于是导致了我们常说的“水逆期”、“最近有点丧”。进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练习,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虑和抗抑郁效果。
然而,这种来源于感官的愉悦是短暂且有习惯性(habituation)的,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会逐渐适应这种愉悦的存在,开始觉得“这有什么好开心的,见怪不怪了”。比如久违的一碗牛肉面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面吃,这也就无法再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习惯化的过程所带来的快感缺失很可能过度激活人脑的奖赏机制,造成成瘾行为。
二、 投入
第二个幸福元素,赛里格曼定义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详细来说就是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投入施展个人的美德和优势,以此获得满足的过程。
在参与像画画、写作、运动、阅读等能收到及时反馈和内容呈现的活动时,人们更倾向于有目标地行动,注意力集中,产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觉。
中东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当人们十分投入于一件事而感觉时间停止时,他们就处于“心流”(flow)状态。比起上一段提到的来源于生理感官满足的、浅层次的积极情绪,心流的状态更加深层次,专注于心理上的成长,它所带来的满足感也会更加长久地停留在记忆中。继续拿牛肉面来举例,如果自己亲手下一碗牛肉面,那么我们最终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会比去饭店里更多,更持久。
三、人际关系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这不仅仅是指不仅仅从工作、学习发展出的社交关系,而是在生活当中有人真正的关心你,让你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无法从积极的人际关系中获取幸福感,也是长期独居或是追求极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郁,甚至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一个哈佛大学长达7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社会阶级、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们看重的特点往往并不会对幸福感造成太大影响。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时期就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带给我们的爱和温暖,也影响着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机制。
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融入本国学生的团体以获得文化认同感,并更轻易地建立亲密关系外,参加一些跨文化社团,接触更多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帮助作用。
相反的,面对消极的人际关系,美国DSM 5指出,“跟谁都处不好”的状态可能意味着潜在人格障碍的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四、意义和目的
第四个元素,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是一个哲学和应用心理学相结合的议题,也是大部分留学生所在年龄段常思考并有诸多困惑的问题。
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从人间炼狱般的集中营幸存后,结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对生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着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将实现意义的道路划分为创造的意义、体验的意义、痛苦的意义。
创造的意义与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论含义一致,技艺精神和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过程能够充实人生,赋予生命更多的的意义。
F. 为什么现代人幸福感越来越低
为什么现代人幸福感越来越低
一、以信念产生幸福感。如果一个人处于物质相对匮乏状态,但是他能满足自己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也能产生幸福感。比如一位母亲,她自己的物质条件并不好,但她对自己的子女充满希望,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送子女上学,直到成才。
这位母亲在物质上始终贫乏,但由于她在实践自己的信念,所以她感觉很幸福。 二、时常调整个人幸福期待。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适当调低幸福期待,在生活状况改善的情况下再适当提升幸福期待。
说到底,个人幸福期待要尽量与个人客观生活状况相吻合。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量减少民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老百姓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 公共管理的缺失会挤占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恶化生活环境,这必然降低幸福感。
G. 当一个男人说自己缺少幸福感意味着什么
没有幸福感意味着在这个家里没有人在乎他或者在家里存在感很低,而且是个付出型的人心绪敏感波动大,另一方对他关注低或者没关注,说到底还是交流少在家里没人关注。
H. 为什么懂得越多的人幸福感就越低
这是因为人懂得越多,就会觉得不知足。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不是完美的。所以幸福感就会比较低。
I. 为什么现在人幸福感变低了
因为现在的人要求越来越多呀,
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呀,
只有容易满足的人才容易得到幸福。
要求越多的人越难的得到幸福。
也就是说没有满足感的人是根本得不到幸福的。
只有容易满足的人才会容易得到幸福。
还有就是虚荣心越强,越难得到幸福。
J. 为什么啥也不缺,但是幸福感很低
幸福与财富的关系:追求幸福,并不需要去追求财富。
幸福与最终获得了多少财富这个结果无关。幸福是最简单最纯粹的心灵体验,感受一切的真善美,用心体会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细节。一个环绕在过程中,一个只是结果。
经常有这样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很多人天真的认为,等我有钱了我就快乐了。但事实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我终于变得富有了,为什么我还是不开心?
人们对幸福的定义都是源于对需求的追求。
我们要意识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
人之所以不幸福,不是因为我们占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没有知足心。
幸福是具有一定阶段性的
幸福是具有一定阶段性的,谁也不可能一口吃出个胖子,一下子就登上幸福的顶端。但谁也不会只满足于最底层的幸福,那反而会觉得自己不幸福。
饿的时候有饭吃是幸福的,包吃包住也是幸福的,只是到达这个幸福后我们会自动追求下一个阶段的幸福。
对幸福的追求没有终点。
我们永远可以更幸福,没有人总处于完美的生活状态而无欲无求。不要问自己是否幸福,去探求一个更有帮助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更幸福?”
10条简化贴士找到幸福:
①遵从内心的热情,即使走得艰苦,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完成了将会很满足很快乐。
②多和朋友一起。人是群居动物,亲密的人际关系会带来能量。
③学会失败。不要恐惧,不要陷入失败后的悲伤情绪里,失败了告诉你此路不通,才能更深刻理解正确的路。
④接受自己的缺点。允许自己偶尔的悲伤,然后问问自己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好一点。
⑤简化生活。专注做事!摒弃一些杂七杂八鸡毛蒜皮的事,只做MVP。
⑥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⑦7-9h睡眠。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效率基础。
⑧慷慨。付出是最好的回报。
⑨勇敢。大胆的往前走。
⑩感激。每晚睡觉前,写5件今天让自己快乐的事,回忆想象每件事当时的体验和感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不作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坚持做,真的很管用!!!)
实现心中梦想≠幸福
幸福不只是完成某些目标,更宝贵的是过程,过程的体验更能磨练内心,让内心得到更多的全新体验。专心享受你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向前冲,不要忽略奋斗路上的家人朋友和幸福。
不完善中发现快乐。
世界上没有白璧无瑕的东西,不完善其实才是一种美,只有在不断完善,不断承受失败和挫折时,才会发现快乐。
就像我看到一个我要上春晚上的一个杂技节目。三人垂直站成一列,最下面的人站在一个直立梯子最上一格一起跳5级台阶。他们自己说这个动作他们练了4年。
在几百现场观众和一堆权重评委面前,第一次,失败了。
再试,但是到达第5阶梯没站稳,他们自己说没成功,第二次,失败了。
再试!在体力巨大消耗和压力下,第三次,他们真的成功了。
评委说即使练了4年的动作,上台还是会有失误,但是他不认为这是一个不完美的演出,反而觉得这才是杂技的魅力。
其实这类事很多有点见怪不怪了,但当时我真的触动了!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次机会,不一定就能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在众人面前。
如果说这场杂技第一次就成功了,我可能就是惊叹一下,哇!然后很难留下记忆。对于不了解杂技苦痛的大多数,这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场成功的表演。但正因看到了两次失败,大家发现了这事真的并不容易,然后留下了我这样的一段感触和思考和启发。失败永远是成功之母!不是失败,只是暂未成功!
达成目标后的放松心情:“幸福的假象”≠ 幸福
达到目标后,我们经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但其实只能说是一种“幸福的假象”,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长久。
此喜悦本身与负面情绪共生,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当痛楚消散,身体的健康很快会被当做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你终于有钱了,但是你不幸福(有钱的刹那间你应该是幸福的哈哈~)。
用积极心态驱赶不幸和困苦。
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多去想想好的一面。
幸福感总是围绕此基准线上下波动。无法伪装,口头降低期望达到也不会幸福。达到幸福后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然后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感水平。所以,今天的理想状态是明天的最低标准!
如何抬高自己的“幸福基准线”:
建议方法:
1.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上。如,考试一般考95,那就把幸福线放在100。
2.想象成功。给自己不断的心理暗示,一定会考到100,想象考到100的考试状态,得知分数后的心情和状态。
3.认知疗法。考到98,对此进行思考评估,发现2分是粗心扣掉的,思考后就唤起了情感的低落,就觉得应该是要考到100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