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的经济情况
2008年的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揭晓,浙江省27个县(市)进入中国经济百强县(市)。
其中,慈溪市居第7位,绍兴县居第8位;
余姚市居第11位,义乌市居第12位,诸暨市居第14位,温岭市居第15位,乐清市居第18位;
瑞安市居第20位,海宁市居第21位,桐乡市居第24位,富阳市居第28位,上虞市居第42位,平湖市居第47位,东阳市居第59位,临海市居第60位,嘉善县居第64位,长兴县居第65位,海盐县居第67位,宁海县居第72位,永康市居第74位,玉环县居第75位,象山县居第79位,临安市居第80位,德清县居第83位,嵊州市居第90位,奉化市居第91位,苍南县居第97位。
另外,浙江萧山成了杭州市萧山区,浙江鄞县成了宁波市鄞州区,像这样的县域都退出排名了。
浙江经济发展确是一个奇迹。以1978年与2008年相比,省内生产总值从124亿元增长到21486.9亿元,从全国第14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省内生产总值由331元增至42214元,首次突破6000美元。财政收入从27亿元增至3730.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据统计,到2001年末,浙江省拥有民营科技企业10366家,技工贸总收入390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5%。浙江10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近800家,市县级高新技术企业约700多家,合计占民营科技企业的15%左右。这些企业是浙江经济的中坚力量,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 杭州,宁波,温州到底哪个是浙江的经济重心
浙江的四大经济中心,分布的很均衡合理!
杭州:统领浙北。杭州也是一个海港城市,东边有杭州湾的海岸线,只是萧山开发过低,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信随着萧山的开发,杭州的海洋时代会很快来临!
宁波:统领浙东。北仑港不用说,吞吐量全世界第一。宁波会带动台州北部和绍兴的发展。
温州:统领浙南。同样也是海港城市。只是似乎和杭州一样,海岸线没得到充分利用。温州带动台州南部和丽水地区的发展。
义乌:四大区域中心唯一的内陆城市。浙江省地理中心在其境内。处于浙东北和浙西南的过渡地带,浙江的铁路大动脉—沪昆线横穿义乌。义乌将会带动浙江中部的发展。
C. 浙江的经济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4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2014 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2013年浙江省各市GDP排名城市GDP总量
(亿元) 增长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排名1 杭州 8343.52 8.0 94791.18 15305.69 1 2 宁波 7128.87 8.1 93322.03 15068.47 2 3 温州 4003.86 7.7 43728.88 7060.69 11 4 绍兴 3967.29 8.5 80260.77 12959.50 4 5 台州 3153.34 7.9 52511.91 8478.96 8 6 嘉兴 3147.6 9.3 69269.37 11184.75 5 7 金华 2958.78 9.1 54802.37 8848.80 7 8 湖州 1803.35 9.0 62070.57 10022.37 6 9 衢州 1056.57 9.1 49838.21 8047.25 9 10 丽水 983.08 9.2 46437.41 7498.13 10 11 舟山 930.85 8.5 8.51 13184.38 3 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中国第一,蚕茧产量占中国第二,绸缎出口量为中国30%,柑桔产量中国第三,毛竹产量中国第一。浙江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海鲜和竹制产品等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一个渔业大省,渔业由传统生产型,过渡到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石浦渔港、沈家门渔港是中国最早四大中心渔港中占两席,海洋捕捞量居中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中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
2014年,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2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5979公斤/公顷和7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3.2%(见表2)。油菜籽播种面积15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9%;蔬菜620千公顷,增长0.2%;花卉苗木138千公顷,增长5.1%;药材33千公顷,增长3.0%;果用瓜101千公顷,增长0.2%。
生猪年末存栏965万头,年内出栏1725万头,分别比上年减少25.1%和9.0%。肉类总产量156万吨,比上年减少9.9%。水产品总产量为575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68万吨,增长4.6%,淡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减少0.7%。
浙江省新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57个,面积107万亩,累计建成6441个、面积572万亩;新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0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26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642个,总面积360多万亩。农民信箱系统完成升级改版,现用户保有量达到272万人,2014年共发送信件6亿封,短信9亿条,日点击量超过200万次。浙江省已有农业龙头企业7621家;浙江省土地流转率达48%。新登记家庭农场5000多家,1432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全年各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到208亿元。到年末,浙江省共开展612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已接入和正在接入)150万户;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村1901个。浙江省97%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37%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42%,已有46个县(市、区)成为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浙江省在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87个,保护利用一般村434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旅游村856个、旅游点2336个。“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总人数69万人。 工业
浙江工业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43亿元,比上年增长6.9%,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407和7137亿元,分别增长6.1%和7.4%(见表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2211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4392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085亿元,增长5.2%;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8.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36亿元,下降5.5%;股份制企业428亿元,下降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34亿元,增长6.3%;私营企业1221亿元,增长5.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45亿元,比上年增长9.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590亿元,增长11.2%;税金总额660亿元,增长16.1%。 社会消费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7%(见图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177.7亿元,增长1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27.6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179.5亿元,增长11.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25.8亿元,增长10.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8%,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9%,中西药品类增长16.5%,日用品类增长14.1%,金银珠宝类增长5.1%,通讯器材类增长10.2%,家具类增长36.9%,五金、电料类增长4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8.2%。年末浙江省已登记的商品交易实体市场4321家,交易额为1.95万亿元,增长9.2%。
对外经济
2014年,进出口总额35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进口817.9亿美元,下降6.0%;出口2733.5亿美元,增长9.9%(见表7)。月均出口228亿美元,其中7月份出口26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出口1911亿美元,增长14.3%,高于浙江省出口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占浙江省出口总值的69.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对浙江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97.1%。
2014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50个,比上年减少22个;合同外资2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11.6%。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1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7%、增长24.3%,分别占外资总额的59.5%和62.0%,比上年分别回落2.4、提高6.4个百分点。
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浙江省劳务人员实际收入1.6亿美元,增长46.9%。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57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中方投资58.2亿美元,增长5.4%。全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34.8亿美元,增长45.2%。
交通邮政
201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年铁路、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9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旅客周转量1077亿人公里,增长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38.8亿元,增长64.3%;电信业务总量1145.7亿元,增长19.6%。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1769万门,比上年减少844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1141万户,增加3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371万户,比上年增加299万户,普及率134.6部/百人;本地电话用户1642万户,减少139万户,普及率30线/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数6371万户,比上年增加373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76万户,增加33万户。
旅游业
2014年,浙江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79亿人次,增长1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47亿元,增长14.3%;接待入境旅游者931万人次,增长7.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7.5亿美元,增长6.7%。
金融业
2014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92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7.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3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9.5%。年末个人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11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
年末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66家,累计融资3706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23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6.8%;创业板上市公司41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0.1%。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4亿元,增长14.2%;人身险保费收入674亿元,增长12.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350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125亿元。
D. 为什么浙江的经济这么发达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沿海城市等发展不断加快,内陆城市也不甘落后,国内很多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快。浙江省就算是一个经济发展很不错的城市了,发展产业雄厚,每年都吸引着很多的外劳打工者。在浙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浙江这座城市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一:地理位置比较好。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过就放开了很多沿海城市,这时也是很多沿海城市不断发展起来的原因。沿海城市在交通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可以说港口优良,交通便利。也方便了对外出口。还吸引了很多外企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内陆由于交通的限制,所以说没有沿海城市发展的快。
就算是有很好的条件,也要自己肯动脑,肯动手才行,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就像是浙江人一样,非常的喜欢开拓创新,才有了现在浙江的繁荣。
E. 浙江省哪些城市的经济比较发达详细点,谢谢
1,杭州市,2017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57亿元,分别增长1.9%、5.3%和10.0%。全市常住人口人均GDP为134607元,比上年提高10321元,增长5.4%。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201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4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279亿元,分别增长2.8%、7.0%和8.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0%。
浙江-网络
F.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10个省份
经济发达的省份,通常是指那些经济实力强,社会发展程度高的省/直辖市。那么就目前而言,称得上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程度高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
一、广东
广东的区域不平衡问题的确非常突出,但能由此认为广东经济不发达,广东经济比不过江苏则是以点带面想当然了。发达并非单纯的搞均衡,而是指其经济实力上到了哪一层次,以及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1.广东的经济总量是全国唯一超10万亿的省份,如果作为单独经济体参考世界排名将位于西班牙之后世界排名第15名。随着巨量经济规模所产生的效应规模,广东在全国经济版图中位置尤为重要。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1/4;
社会零售消费占1/10;
吸引外资占1/6;
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4;
机场客运量超1/10;
经济总量占全国1/9
…2.广东的城市化水平全国最高,2019年达到了71.4,江苏为70.6,浙江为70.0,福建则为66.5。面积最大,地型最复杂,人口最多,还能将城市化率推进到71.4。你能说广东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程度不高?
3.财政税收超1.26万亿元,全国第一。在支出方面:无论是教育、卫生和民生保障均是全国第一。
4.在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科技研发方面,广东有6个地级市进入前30强,总共3.9万余家,全国第一。拥有包括华为、腾讯、大疆、中兴,大族激光等一系列头部科技公司。如此强悍的科技研发实力,没有发达开放的市场和经济是无法支撑的。
5.其他包括建成区面积,主城区人口,甚至城市建设面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水平,就凭广深二市打遍全国(除北京上海外)无敌手。大交通方面:白云机场、宝安机场均是全国客运,货运前5的国际枢纽机场,试问哪个省能做到?航运方面:广东以一已之力占据全国1/4的吞吐量,还有哪个省能达到这种水平?没有客流和产出,哪来的机场和航运吞吐量?这些不正是现代经济发达的佐证么?
承然,广东还有许多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之严重,但这并不影响广东的经济发展处于全国最高水平的层次。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每年广东吸引的人口流入同样是全国第一。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单纯的居民收入并不能成为某个省份经济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经济发达应该是一个综合实力的评估。浙江和江苏的民生做得比广东好,居民富裕,但反映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和广东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二、江苏
江苏是全国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相信无人不同意。全省13个地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城市,就连最末的宿迁放在它省也是中上水平。以经济的角度来看待,江苏自然是第二,和广东并称国内双巨头。常住人口超8000万,GDP总量超9万亿无,更是我国人均GDP第一的省份。从直接反映其经济实力的财税来看,去年上缴国家5157亿元,仅次于广东、上海和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自然环境优越,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历史上就属于富庶之地。
在产业布局方面,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高达1.4万余家,全国前30强经开区江苏占据7家。是中国除广东外,经济最具开放性和外向型的省份。严格来说,苏南地区比大珠三角九市发展得更好。
三、浙江
要说哪个省的民富程度最高,非浙江莫属。浙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力,文化输出,科技水平与科教文卫方面,全国第三强是实至名归的。其它包括财政收入与支出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不含上海、北京),其中其于民生类的支出更是占财政支出的76.1%高占比,说明浙江的民生保障做得非常厉害。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电商业、小商品交易发达。全省各类商品市场3783个,全年交易额为2.3万亿元。其中,十亿级市场274个,百亿级市场39个,千亿级市场2个,全国无出其中。
去年进出口总额高达30832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和上海,全国排名第四。全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10之多,属于外贸强省。其中宁波港更是全球吞吐量(货重)第一大港,装箱量全球第三大港。
社会零售方面又是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2019年完成2.7万亿元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人均消费4.6万元。以人均来计在国内仅次于上海和北京,高于广东、福建和江苏。
四、福建
相比前面几个,福建还是差点火候的,但也远不中西部省份可比。福建经济规模偏小,一方面是人口数量偏少,一方面是产业规模偏小。虽然也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但远没有浙江的规模和效应。反映在财政收支方面更是全国10多名以后。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方面,除了厦门外,几乎看不到发达的影子。无论是进出口贸易、内销,产业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福建确实离粤、苏、浙确实还是有不少差距。
在我看来,也就以上这几个省份可以称得上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其它包括山东、河南和四川,虽然经济规模排名前列,不过只能是大而不强,更多的是靠人口堆砌而成。
G. 浙江在全国算发达吗
浙江省是我国发达的一个省份之一,无论是GDP总量,人均收入都处于全国前列。
1、GDP规模。
2019年浙江GDP达到62352亿人民币,排在全国第四;折合美元大概是8800亿美元,这个GDP规模可以排在全球第18左右的位置,比瑞士,波兰,瑞典,比利时等发达国家的GDP还要高。
2、财政收入。
2019年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48亿人民币,排在全国第四,浙江省的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2285元。
3、人均收入。
2019年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899元,排在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4、上市公司数量。
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地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截止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总共有440个上市公司。
H. 浙江的经济发展很超前,它的城市GDP很平均吗
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省内的大部分的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GDP都非常高。相比于其他省份而言,浙江省内的GDP排名靠后的城市,对比其他省份的城市都是领先的,可见这里的经济发达的程度。浙江省最发达的城市是省会杭州市,其次是宁波市,这两座城市都是副省级城市,并且相比其他城市都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201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4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279亿元,分别增长2.8%、7.0%和8.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0%。
I. 我想了解浙江的人文,经济,地理,气候等社会面貌''.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省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着,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旱涝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J. 浙江属于穷省还是富省
浙江属于富省。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浙江境内整体比较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