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如何反弹

经济如何反弹

发布时间:2022-06-17 13:30:04

㈠ 一季度中国各地GDP全线反弹,这意味着什么

一季度GDP数据亮眼,折射出各地经济稳步恢复。但在疫情特殊背景下,各地仍保持清醒,有的还自泼“冷水”。

㈡ 经济反弹是什么意思

所谓回弹效应是指当一项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之后,刺激消费者和生产者使用更多能源,结果可能不会达到能源消耗减少预期,甚至可能增加。回弹效应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经济增长和能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对于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能源回弹效应领域内,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分类方法,其定义和术语也不完全一致。针对该问题,对国内外关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各种定义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的机制进行经济学分析,从微观角度更透彻地理解直接回弹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根据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内涵,分析当空调的能源效率提高,会对能源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存在,能源效率的提高,不一定会使能源消费量减少,从而更好地理解回弹效应的存在。

㈢ 中国经济增速超过预期助力全球经济增长,中国是如何做到经济反弹的

因为中国对于新冠疫情报防控特别的有效,也比其他国家更早地控制住疫情,所以能够做到经济反弹,从而助力全球的经济增长。在2020年的时候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新冠疫情,大家都非常的惶恐,纷纷的在家里待着,有很多人都不能去上学和工作,所以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的状态,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也不能往来所以说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可是我国因为早早的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所以能够比较迅速地开始复工,复产,有序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控制住疫情之后,我们的公众可以迅速地回归到学习与工作之中。形成非常高效的经济发展秩序。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处于增长的情况。而且现在中国拥有非常庞大的制造业,因为工人们已经恢复工作,所以现在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比同期以来增速都要快。而且路透社也认为在2021年之后,中国会持续领先其他的国家,这样说并不是不道理的。因为只有中国在2020年的时候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可是现在已经到了二零二一年很多的国家还没有摆脱新冠疫情的这个阴影。

㈣ 中国的经济什么时候反弹

一般规律是: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二是能源、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这时效率提高如果赶不上成本提高,就会陷入低效益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变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高通胀的同时经济衰退。三是创新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偏弱。技术创新弱使内需不足,难以发现新的投资机会,难以有创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从而使有效投资的机会不足;制度创新不足使市场化竞争严重迟缓,导致越是稀缺的资源,越不受市场控制。稀缺性资源倘若不是按照效益指标分配,一定会导致效率低下。而大量低效率高增长的泡沫必定酿成社会不公、经济泡沫。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跳出“贫困陷阱”的中国在“十二五”面临一个新挑战——“中等收入陷阱”
具体中国的经济什么时候反弹不好说。要看是什么级别的反弹了;还要看中央有什么好的方法了。否则只能等经济自由落体后自然反弹啦。

㈤ 中国经济能不能反弹 关键得看房地产

投资的角度来看,经济在四季度已经出现了一些企稳反弹的苗头,未来能不能持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房地产投资。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经济在四季度已经出现了一些企稳反弹的苗头,未来能不能持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房地产投资。 澎湃资料图
“未来经济要企稳,很大程度上要看房地产的投资能不能企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11月13日的“2015CCTV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峰会”上说。
连平表示,今年以来,投资比较疲软,是经济下行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而投资下行中间最重要的是房地产投资的下行。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21个月下行,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2%,增速比前9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我们看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是相当快的,年初的时候还有10%不到一点,现在已经降到了2%,是它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往下走,当然其他的一些因素也在拉动,但是这个拉动力是最强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经济在四季度已经出现了一些企稳反弹的苗头,未来能不能持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房地产投资。”连平说。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保持20%左右的上涨速度,而今年1-10月的增速降至2.0%,创历史新低。
当前,楼市正在面临较大压力的去库存阶段。
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8632万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万平方米。去库存将成为楼市的主旋律。
房地产面临的库存压力也让高层领导相继发声。

㈥ 属于全球经济从至暗时刻触底反弹的表现有哪些波罗的海指数的V型反转预示世界经济正处于什么阶段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altic Dry Index,缩写BDI),是航运业的经济指标,它包含了航运业的干散货交易量的转变。
BDI为海岬型,巴拿马型及轻便型(Handysize)各占权重三分之一的综合指数。虽然这个指数以波罗的海作名字,但负责管理这个指数的波罗的海交易所却在英国的伦敦。
BDI波罗的海指数是由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Spot Rate)加权计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场的行情,因此,运费价格的高低会影响到指数的涨跌,所以,假设现在的原物料需求增加,表示各国对货轮运输的需求也跟着提高,在此情况下,运费的涨幅如果可以大过油价成本的涨幅,当然其获利就可维持。在这种前提下,BDI波罗的海指数会上涨,运输股的股价也会上涨;假设现在原物料需求依旧增加,但货轮供给增加而打坏运费市场,此时BDI波罗的海指数会下跌,当然运输股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所以,运费高低的影响远比原物料的涨跌更是影响航运股获利的关键。
BDI指数一向是散装原物料的运费指数,散装船运以运输钢材、纸浆、谷物、煤、矿砂、磷矿石、铝矾土等民生物资及工业原料为主。因此,散装航运业营运状况与全球经济景气荣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关。故波罗的海指数可视为经济领先指标。

波罗的海指数由三个部份组成:
波罗的海灵便型指数(BSI)
波罗的海巴拿马指数(BPI)
波罗的海海岬型指数(BCI)
轻便极限型(Handymax)

波罗的海干散装运价指数 (BDI)10 月28 日晚间跌破千点大关,报982 点,为2002 年

8 月8 日以来的新低,尤其短短两个月指数就跌掉90%,有航商将船空放停航,也传出 有航商不履行合约。

现值全球金融海啸,市场产生信心危机,需要时间调整,据报预期需要三个月时间,也

就是明年 1、2 月左右,指数才有可能回升,但升幅不会很多。

部份航商分析,BDI 指数反弹时间,要看内地政策,据了解,目前内地已经把外销政策

转为内需,内地整体经济体的发展,跟指数反转与否有很大关系,预期推测明年5、6 月指数将会比较稳定。

BDI 失守千点大关,确实不可思议,以往指数在2,000 点、3,000 点时,航商还有赚,跌 到千点以下,基本上都不能维持成本。

此外,再从需求面来看,法人表示,铁矿砂仍维持7000 万吨的高库存水平,价格持续 下跌,跌幅已达 6 成,市场出现有小幅的需求成长,但在中国钢厂第四季将减产以维持

钢价下,需求动能恐将下滑。加上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矿砂货价纠纷仍未解决,巴西非 但涨不成价格,还得面临中国要求砍价;而且澳洲的铁矿砂价格,中国也要砍价。

2008 年第四季,航运业传统的旺季不旺,主要还是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需求大减,

市场信心尽失,金融海啸已持续延烧至各行各业,且似乎未见到尽头,如何度过现在的困难,考验全球船东的能力。

我记得现在估计800点以下了。日啊~~

3rd Nov 2008, Monday /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Daily Summary of Baltic Exchange Dry Indices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每日报告

Baltic Exchange Dry Index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TM 827 (DOWN 24)
827点 (下跌24点) ↘
Baltic Exchange Capesize Index
波罗的海好望角型指数 TM 1233 (DOWN 32)
1233点 (下跌32点) ↘
Baltic Exchange Panamax Index
波罗的海巴拿马型指数 TM 662 (DOWN 15)
662点 (下跌15点) ↘
Baltic Exchange Supramax Index
波罗的海超极限灵便型指数 TM 559 (DOWN 24)
559点 (下跌24点) ↘
Baltic Exchange Handysize Index
波罗的海灵便型指数 TM 318 (DOWN 11)
318点 (下跌11点) ↘

㈦ 经济反弹强劲呈什么趋势

经济反弹强劲,市场的回报率也将呈下降趋势。历史经验显示,随着ISM扩张速度越来越慢,市场的回报率也将呈下降趋势。同时债券收益率涨跌的变化将对市场回报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债券收益率上升(往往意味着中期增长/通胀预期上升),这个阶段的周期性及价值类股票回报往往会更高。
1.市场未来走势将更多取决于增长预期和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平衡。债券收益率变动的方向和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也将对市场造成影响。
2.在债券收益率走势方面,高盛认为债券市场的通货再膨胀交易仍然完整——收益率的下行空间可能有限,其预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恢复上行趋势,本季度结束时接近1.8%。
3.在涨势迅猛的工业周期股方面,市场定价已经基本反映了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预期,相关股票涨势可能接近尾声。按历史经验,在经济周期阶段,无论经济增长势头如何,只要债券收益率上升,价值股通常表现良好。
4.但本轮市场反弹中出现一些变化:自股市触底以来,价值股回报远低于历史同期水平。高盛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实际利率持续走低、疫情利好大量科技公司等因素共同造成。
5.与价值类股不同的是,防御性类股应会受益于增长强劲和债券收益率上升。但投资者从大周期角度上看,防御类股票尚未处于周期中最有利的阶段。
6.在细分主题方面,“去碳化”很可能会取代“数字化”成为本轮经济周期中投资的关键。同时科技外的投资也将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支出和与去碳化相关领域(如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大幅上升,可能会为其中一些领域带来更高的回报。

㈧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将要呈“V”形式反弹谈谈你的理解和依据。

中国经济呈v是反弹依据,就是我们的内需非常的强劲

㈨ 中国的经济什么时候见底反弹

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欧债危机充满不确定性、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这些都没能挡住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步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来看,依然平稳稳健,经济发展缓中见稳、稳中有进。 多重因素叠加GDP增速连续回落 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加之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中国经济目前进入复杂困难和寻求变革的发展中,尤其去年以来经济下行风险一直考验着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外不少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作出较为悲观的预期。特别是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更加深了一部分人对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担忧,从而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产生疑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6%。这个数字是GDP增速连续第6个季度回落,也是我国GDP增速13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宏观经济的核心指标GDP创下近三年新低,究竟是怎样的具体原因造成的?在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看来,此轮经济下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抑制通胀,2010年10月我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到了2011年中,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政府不断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为了维持地方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政府开始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政策主动调控是当前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外部需求不振导致出口受阻。今年1-4月出口增速持续低于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降低。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美元资产受避险需求追捧,国内资本流入减少,境内需求也随之降低。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而且非常严峻。外需不足,内需不旺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此外,中长期来看,“入世红利”和“人口红利”等前期经济高增长的拉动因素正在逐步减弱,由此也造成“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存在逐步放缓的趋势”。 GDP增速不必过多地纠结于8%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但是我们不必过多地纠结于8%,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 对于正在调整、步入减速轨道中的中国经济,应该给经济减速一定的容忍度。经济增速减缓也并非坏事,如果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政府是没有动力去调整经济结构的。事实上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可以改变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 但要看到,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仍处可控范围。首先,从GDP增速回落持续的时间和幅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2008年。本轮经济增速虽然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回落,但增速也仅从2010年四季度的9.8%回落至2012年二季度的7.6%,回落幅度只有2.2个百分点。而金融危机期间,回落幅度为5.8个百分点。 再以就业而论,2008年沿海地区出现了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潮”,而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是600万左右,全国农民工在城里面打工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增长了2.6%。 最后,从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来看,虽然GDP增速持续走弱,但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都超过当期GDP增速,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已经连续7个季度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这一现象是近年来从未出现过的。这些都表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未明显影响居民收入,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仍处可承受区间。 其实,不仅如此,上半年我国经济还呈现出其他许多新亮点:夏粮实现九连增,创历史新高;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上半年总的能源消费量增速同比回落,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了遏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趋缓。 由此可见,我国二季度能实现7.6%的增速,实属不易。 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6%,比上年同期回落16.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此外,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0%,而上年同期为增长12.9%。 不可否认,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是一大影响因素。盛来运也坦言,房地产的主动调控在短期内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数据印证了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而在营业税收入中,房地产营业税则减少183亿元,下降8.5%。 对于房地产调控,中央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 那么,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下一步房地产市场调控如何进行? 加强房地产调控更多是延续目前的政策基调,从实质性结构性角度看,房地产政策再紧的空间不大,放松的可能更大。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会继续,比如限购限贷政策,同时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约束有望有所放宽。 如果房地产调控一直这么紧下去,同时房地产销售保持低位,房地产投资保持低位,则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未来房地产供给受限,而挤压的需求一旦释放出来,将加剧这种供给不平衡,导致出现更大的房价上涨格局。考虑到当前经济低迷,稳投资成为各地共识,因此既要控制投机性需求,又要稳定投资,增加未来供给,可行的方式就是继续此前的限购限贷,打击投机性购房,同时放宽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限制,保证正常供给。 但要注意房地产商缺乏回笼资金继续投资和盖房,供给不足可能导致两年后房价出现报复性上涨。此外,房地产政策可在改善型需求方面稍作放宽。 近期央行连续降息,货币政策的放松可能影响房地产需求和价格回升,对此要有足够的预见性。 总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巩固房地产调控的成果。调控房地产有利于国民经济更持续健康地发展,特别是有利于防止房地产泡沫化对经济长期发展造成冲击。 “稳增长”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尽管经济适度回调有利于房地产泡沫的调控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但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是就业和民生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才有相应的基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稳增长首先要正确判断形势,既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增强信心。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虽然随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入,未来投资的拉动作用应该逐渐被消费所超越。但在短期内,拉动投资仍是扭转经济下滑趋势最有效的政策。因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稳增长的政策主要还是依赖投资。 下半年为维持投资总体稳健格局,避免经济滑坡速度失控,投资“接力棒”将交接到基建投资上。同时,“新36条”、新型产业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也可能会继续推进,共同带动投资企稳回升。 中国经济增长反弹的关键在于投资,发改委可以利用此次机会(经济增速下降)启动“十二五”规划的项目。中国政府已经采用了财政措施刺激投资,包括号召完成在建工程项目,加速“十二五”规划下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工尤其是影响到制造业供应链的大型工程项目如铁路、核电站、钢铁、石化和水利工程项目。渣打还认为,由于目前的刺激投资很少通过预算进行,而且规模较小、不大集中于大型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工程,所以预计主要通过银行系统进行。 “稳增长”关键在投资,扩大投资则重在“调结构”。扩大投资仍是当前“稳增长”的政策首选,但业内人士也一直呼吁,必须总结2009年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引以为戒。 由于中国经济并未完全摆脱原来的“一收就冷,一放就热”的结构性问题。在当前政策开始转向稳增长,稳增长的关键又是依赖投资拉动的背景下,今明两年又正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换届之年,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要特别注意防范由于稳增长政策和政府换届两个原因叠加,而可能再次催生的投资过热现象。 与此同时,守住“增长底线”的同时,要在减税和引导民间投资方面再进一步,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改革结合起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惟有逐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的限制、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以及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才是重启中国经济新增长周期的关键。 流动性全面向好信贷结构仍待改善 伴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的还有市场最为关注的信贷数据。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198亿元,同比多增285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78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6381亿元和6940亿元;M2同比增长13.6%,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7%,比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 6月份新增信贷规模绝对值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看中长期贷款状况,仔细分析6月贷款结构,可以发现,6月份全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1630亿元,比上月少6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比上月下降了3.6个百分点,只有17.7%;而居民户新增中长期贷款达到2823亿元,比上个月增加了125亿元。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与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由5月份的63∶37下降为58∶42。 由于当前宏观经济数据尚难以支撑企业和银行对未来经济的预期转向显着的乐观态度,因此降息后,资金成本下降主要的作用点将是风险相对较低的贷款类型,例如房地产消费贷款和针对大型国企及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贷款。由于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中很大比重是房地产消费信贷,6月份的中长期贷款结构数据很好地印证了我们的逻辑。 M2同比增长13.6%,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7%,比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出的还是货币政策放松的效果。6月份新增存款共2.86万亿元,其中新增居民存款1.48万亿元,新增企业存款0.94万亿元,财政存款由于季节性因素下降了2360亿元。6月底,恰逢银行月末、季末双重考核时点,各银行冲额度的动力十足,因此新增存款大幅拉升的效果显着,预计下月新增存款将显着回落。 下半年,一批重大项目审批提速对贷款需求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楼市成交量回升对个人贷款的拉动也将逐步显现,政策向松微调下,银行信贷供应能力也较强;但鉴于政策不会大幅放松,总体信贷环境也不会过于宽松。预计下半年贷款增量较为平稳,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望回升,贷款结构有所优化。预计全年新增贷款8-8.5万亿元、余额增速较上年略有下降。 中国经济或在三季度迎来反弹 今年央行先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降息,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考虑到物价压力的消失及决策层对“稳增长”目标的进一步强调,在货币政策“稳健”的总基调下,放松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未来仍不排除继续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更多宽松政策依然可期。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有望在8月底、9月初迎来见底回升,但也仅仅是温和回升,并不是急剧发飙地暴涨。

㈩ 什么叫经济反弹

意思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在一段世界的下滑或者放缓以后出现的经济增长称为经济反弹。

阅读全文

与经济如何反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提高生活幸福力 浏览:125
苍南县婚姻介绍所在什么地方 浏览:138
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961
爱情冲突怎么取舍 浏览:357
哪个帅哥美女送 浏览:274
如何培育健康的霉菌 浏览:377
婚姻多少年才能稳定不变 浏览:183
美女几次点赞为什么不回 浏览:291
发改委事业编怎么改革 浏览:232
山东哪里美女多淄博 浏览:50
怎么形容被爱情折磨 浏览:39
录制故事需要用到什么软件 浏览:255
婚姻不坚固怎么办 浏览:218
长治事业编工资多少 浏览:230
景洪市办理健康证要做哪些项目 浏览:776
水瓶座对爱情是什么看法 浏览:805
幸福路口到甘泉堡多少公里 浏览:94
一天走什么步健康 浏览:988
怎么形容科幻故事 浏览:667
人间的幸福在哪里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