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02-01 20:17:39

‘壹’ 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贰’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性: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消极性:1、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2、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3、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影响全人类根本利益。 另外,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机遇:1、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 2、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 3、调整产业结构 4、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挑战:1、国家主权与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性企业,破坏生态环境 3、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发达国家利用金融资本、技术的优势压迫剥削发展中国家

‘叁’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可能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扩展到全球,造成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严重问题。1.1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机遇经济全球化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机遇:(1)实现生产要素的互通。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在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经验、人才、技术等方面受益匪浅。(2)降低学习管理经验的成本。跨国公司在攫取利润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其管理经验,我们将更有机会从管理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3)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1.2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危机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而国际经济的动荡和波及效应,会使任何单个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与市场力量的对抗中都处于弱势。国际经济安全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由此受到严重的威胁。(2)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化不是天下大同,而是充满了强强之间、强弱之间激烈矛盾和斗争。20世纪是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的世界,也是人类贫富最为悬殊的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国家差距持续扩大的时期。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其收入只占世界总收入的6%。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信息贫困”中,将有可能被剥夺参与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机遇,两级分化由此会进一步加剧。(3)强势经济易于导致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当前,发达国家不仅控制着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现有的国际机构,而且是经济全球化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这一状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十分不利的。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高科技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却因客观存在的科技水平差距而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竞争。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自己的优秀人才被跨国公司尽行收罗的危险。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借此输出他们的价值观,以求从根本上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推行其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权。2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经济全球化的优势,获得的利益。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世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精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传统工业和一般技术成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器,是实现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目前,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只有5家。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全球性的联合、兼并和扩张,进一步发展其高度发达和高度集约型的经济,使其产品竞争力始终高居世界领先地位。2.2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潜在的巨大机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现状,从而在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中处于不利地位。很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评定各方面的关系,权衡利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参与战略和对策选择。3中国的应对态度和策略3.1中国的应对态度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势不可挡的,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它;其次必须要认清,“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再次,跨国公司是全球化主要支配力量,经过农业、工业、信息业的多次发展浪潮推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的生产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经济已融入了这一场洪流。3.2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我们的基本国情,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坚定改革开放,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累计利用外资规模超1.2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2003年至2011年,我国共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9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已20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2)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3)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5)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参与国际接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经济。资料来源于:/2/view-4332413.htm

‘肆’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如何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正因为如此,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全球化具有的两重性比喻为“一柄双刃剑”。
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几百年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结果,世界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是,南北之间即南半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与北半球发达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之间,也就是穷国和富国之间,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大。这是世界范围的一种不公平现象。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崩溃之后,南北差距并未缩小,其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国际经济旧秩序,垄断世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通过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抬高发达国家制成品和高精尖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同时并进一步加强了资本输出,从而使南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原来的几倍扩大到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经济全球化趋势仍然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目前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虽然其中有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但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也都控制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他们利用这些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首先推动并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虽然是政治上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带来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命脉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根据联合国《97年投资报告》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与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我国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轻工行业如洗涤用品、饮料等,外商投资企业在产量、销量上占了35—50%;移动通讯设备仅美国摩托罗拉天津独资企业一家已占国内市场的90%,国内企业彻底退出竞争,外商一统天下;德国西门子在华39个合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的产品今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23%,全国程控交换机外商占70%的市场。
有的研究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有的评论认为,从外部因素来说,西方国际垄断资本先是使短期资金大量涌入亚洲国家,使之看作是难得的融资而纷纷引进;而当这些国家将资金造成大量不良资产时,西方金融投机家就利用短期资金进行套利,并把资金撤走;到了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需要国际援助时,他们又通过自己操纵的国际金融、经济组织提出种种损害受援国的条件,进一步控制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和经济命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日趋增多,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他们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渗透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强有力经济干预的机构。为了获得更大的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让渡一部分国家经济主权。
三、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会日益尖锐。
经济全球化已经和正在导致一种崭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出现: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成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相对落后,不得不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后发效应”。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本段]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弊: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伍’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积极的去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应对时,引进外资,经验,技术,还得努力的去防止全球化下的文化侵略,等等。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则利益较大,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将污染的产业更加便利的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对于经济全球化,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积极的应对,也要做好最大的防备。

‘陆’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柒’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技术越发达,世界分工和互补的要求越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越快。科技进步、电子技术、光纤通讯技术、交通运输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条件,经济分工、互补和交换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一方
面,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相互分工、相互依赖、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要求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经济通过优势互补、相互分工、相互投资和交换,市场得到开拓,技术得到进步,生产得到发展。世界各国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走在了前面。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的一切优秀的先进文明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通过相互交换和学习借鉴,来发展自己。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越是对外开放,请进来、走出去,把经济融入世界,合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全球化的机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就发展得越快。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至今并没有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及掠夺性质。全球经济仍由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它们垄断世界金融,主导世界金融体系,使世界市场服从自己发展的需要,成为资本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它们还掌握着制定市场经济规则的权力,具有操纵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势。它们可以决定哪些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哪些不是;决定哪些产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决定进出口产品的标准和价格,动不动就设置门槛和障碍,对方只能执行、服从,而无讨价还价的权利。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全球化,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但对这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能听之任之,任人宰割。我们具有自己的制度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传统历史优势。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弱点是总体实力弱、科学技术水平低、大量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巨大的发展变化表明,中国人民具有独立自主、发展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也有扩大开放、融入世界、吸收世界优秀成果,对世界作出贡献的胸怀。我们既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却步,又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优势,壮大实力,增强国力,加快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弱势向优势转化。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在全球化中的被动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使全球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建设的需要,并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捌’ 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应考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资料:http://www.12366.net.cn/news/63/64/20010418/22859.htm

‘玖’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它突出的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从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同东盟的联系的史实中,我们的态度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拥有“双赢”的思维,抱着开放的心态,加强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竞争,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在国际的竞争和合作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跟随世界发展的潮流。概括而言,就是辩证地看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一经济现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全球化的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上看,近2000年来世界出现过四波经济全球化浪潮。而本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具有新的特点。第一,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商品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超过20%,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GDP的比例为21%,而19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和5%。随着中国、印度、前苏联国家及东欧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第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劳动分工和资本流动已突破“中心”与“外围”的格局。过去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换回大宗初级产品,现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能力生产并出口包括高技术在内的制成品。更重要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出现重大变化,十九世纪世界最大经济体英国拥有经常项目盈余并对外输出资本,而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拥有巨大经常项目赤字,并从新兴经济体输入资本;第三,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目前全球资本流动总量扩大,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过去国际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购买政府债券等少数领域;而现在的投资者拥有涉及众多部门的债券、股票及其他衍生金融产品;第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过程布局达到了新的水平。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不仅使发达国家企业将制造业生产过程转移海外,也将服务业部分业务流程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经营成本。服务外包使可交换的服务范围扩大,从而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会出现逆转,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政府实行开放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三大因素。科技进步的直接结果是运输与通讯成本大幅降低。航运、水运技术的改进以及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进一步降低运输和通讯成本,而且改进了全球供应链条的管理,加快了货物、资本、技术及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开放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全球经济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后来制定的一系列经贸规则为全球化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近几十年来,贸易自由化持续发展,多边贸易谈判多次达成协议取得进展,较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支持全球化发展的政策。目前世贸组织成员已近15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从1980年代30%降至目前10%;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直接结果是人口众多的东亚和南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市场经济机制、政府管制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直接、全面、深刻和持久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念更新、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首先,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中国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人口众多,不但劳动力充足,而且消费能力也比较高,因此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纷纷看中了中国市场,向中国市场投资,兴建公司和工厂。在外资进入中国的同时,很多国际上现金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也随之一同进入中国,对中国国内企业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助推力,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其次,增加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了全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对外贸易所占的份额是比较大的,出口额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再次,有利于劳动分配在生产技术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农村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大部分都通过机械化生产作业完成的,那么就导致了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外资公司在中国兴建工厂,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此时进入城市,充实到这些企业当中。
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第一,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受制于发达国家,而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占经济主导权的还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制定市场规则的时候,非常明显的偏向于自身国家的利益,通过各种贸易壁垒来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当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他们的国家时,对其相关产业造成冲击的时候,就采取一系列的贸易手段,使用贸易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如近期的欧盟对我国太阳能产品的起诉以及调查。
第二,由于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实力雄厚,他们往往会在自己的国家发展低耗能,高技术的产业,而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资源以及劳动力为他们制造大量的成品。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自己及技术,只能接受,因此带来了环境的高度破坏,近期中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就是现实的例证。
第三,经济全球化冲击了传统的民族意识、国家概念以及主权观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发展机遇

过去30多年,是全球化快速推进的阶段。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相结合,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参与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价值链,出现了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成为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出口大国,正在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供应国。
未来,在全球化条件下提升产业结构,实质上就是提升一国在全球分工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产业升级将有3个方向:一是继续像以往一样从劳动密集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产业升级。二是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价值环节提升。三是向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低附加值制成品最重要的出口大国。展望未来,一方面,由于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需继续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增长方式都成为更为紧迫的任务。
根据对全球化分工趋势的分析,我国应该采取“提升全球价值链战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开放条件下推进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由当前的低附加值环节为主,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提升。首先,应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分工的趋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通过体制创新,引导市场力量来实施战略;其次,应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决定一国分工地位的是战略、体制和人力资源,发展中国家须围绕这些基本要点,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从而引导全球生产要素向本国汇聚,实现产业升级;第三,拥有本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是配置资源的主体,须拥有一大批本国的跨国公司,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
具体而言,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知识产权约束,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战略。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出口。应该抓住服务外包的重大机遇,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突破点。三是提升技术资本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探索在开放条件下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新路,要在打破垄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引进外资、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加快步伐。四是培育自主品牌。

19世纪中期的全球化与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中国处于全球化的边缘,由此中国国运衰败,国家由盛而衰,后者中国处于全球化的中心,由此中国进入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显然目前中国的战略机遇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准确地讲中国迄今只是世界加工厂,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它有一种聚合与辐射的效应,一方面加速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在中国的聚合,并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又形成从中心向周边的不断辐射扩展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先是经济的,然后会逐步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反映过去的知青故事片都有哪些 浏览:175
我的世界故事模式末影龙在哪里 浏览:679
经济纠纷引起的抢劫案最低判多久 浏览:333
爱情就像人生不能重来怎么办 浏览:857
如何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呢 浏览:725
在爱情中装睡的人怎么叫醒 浏览:937
故事主线怎么写好 浏览:923
美女去做家政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696
爱情傻瓜是什么电视插曲 浏览:485
父母爱情江德福为什么那么好 浏览:690
金华如何办理绿色健康码 浏览:452
婚姻事业命运怎么样 浏览:227
哪些行业算事业编制 浏览:951
美国幸福感强的有哪些职业 浏览:76
晋能控股阳煤炭事业部哪些煤矿 浏览:843
有多少婚姻过成了凑合 浏览:895
健康快乐的网名有哪些 浏览:60
什么是婚姻法律层面 浏览:585
怎么弄公司出入健康码 浏览:236
爱情的杯子添加什么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