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经济现状
今年德国第二季度GDP增长创新高2.2%,但8月份经济可能出现疲软,令德国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降至16个月以来的低点。
根据海外一家知名媒体的调查显示,将于北京时间17日17:00公布的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可能连续第四个月下跌,由7月的21.2降至20。
德国第二季度经济的惊人增长,主要得益于过去几个月强劲出口的拉动,以及2009年挤压的需求,但是现在需求开始缩水。欧洲各国为削减巨额预算赤字而紧缩开支,而这对欧元区缓慢增长的经济构成威胁。欧元区恰好是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结果是,德国的这种强劲增势将无法维系。
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6月制造业订单额远逊于市场预期。另外,中国7月制造业增长为1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法兰克福首席德国经济学家Thorsten Polleit日前表示,“目前来看德国经济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乌云在蓄积。然而,尽管德国的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会放缓,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这种增长趋势仍将高于长期水平。”
创纪录的第二季度增长
德国国家统计部门13日公布的德国第二季度季调后GDP初值季率为上升2.2%,远高于第一季度0.2%的增长。这是1991年德国统一以来的最大增幅。
德国经济部部长布鲁德雷(Rainer Bruederle)上周五(13日)表示,这个数据暗示了德国经济在去年缩减4.7%之后,又在2010年上涨超过2%。
此外,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上调了对德国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从原先的2%上修至3.5%。
Messer Instriegase GmbH首席官员Uwe Bechtholf指出,德国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很好。现在人们担心接下来几个月,经济的表现会让人失望。
空前的紧缩政策
作为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提出的“前所未有的”预算削减计划的一部分,总理内阁6月份同意向银行、航空以及核电厂进行征税计划。这项紧缩政策包括了开支的削减以及增加收入两方面的措施,预计从2011年到2014年累计节约资金达816亿欧元。
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汽车生产商——宝马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的奥迪公司以及全球第二大豪华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在德国国内的销售疲软,而在中国的销售业绩良好。奥迪今年7月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3%。戴姆勒公司的奔驰汽车在中国的销售翻了三倍,宝马的销售增长了82%。
大众公司在昨日的季度报告中表示,西欧各国实施的紧缩政策以及各银行和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一些列挑战只会对限制经济的增长。由于国内需求,尤其是个人消费继续疲软,出口仍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德意志邮政银行(Deutsche Postbank AG)经济学家Fabienne Riefer指出,“我们已经到达顶峰了。但是经济增势的冷却并不能成为更大担忧的理由。”
2.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就业率是多少
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
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就业率100%)——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
1933、 1934、1935,仅仅叁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在这叁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
http://www.ouline.com/topic/?id=shishi&story_id=7388
3. 高分悬赏关于德国经济论文一篇,2000字即可
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德国 经济发展 体制创新 理论创新
key words: Germ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 in system, innovation in fundamental theory.
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指出德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在于它根据自己的传统和国情进行了经济生产方面的体制创新和基础理论方面的创新,所以能始终保持自己经济方面的活力。
Abstracts: this thesis analyzed some factors in Germ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ions, pointed out that the vigor of German economy based on its innovation in modern proction system and fundamental academic research.
现代德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并两次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灾难。尽管德国发展模式在政治方面的失败令人感到十分惋惜,但对德国人始终能够在经济方面保持异乎寻常的活力,学者们普遍持一种赞赏的态度。德国人在基础理论,重工业,化学,精密仪器,以及军事武器制造方面的成就,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德国人为什么能够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期内,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能始终保持自己的经济活力?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析了以下几个影响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或许能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一些有用的素材。
一,以农业为依托的发展
工业化以前的德意志以农业为主,且处于分裂状态——保持德意志的分裂一直是英法等大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德意志的分裂的确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坏的阻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德国统一后便转化为推动工业化的巨大动力,德国社会中所有要求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其资本投资率在1850年前后估计只有5%,在1850-1860年间则增长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70年代则为12.5%。
不过,与英国相比,德国没有因为工业的发展而牺牲其农业。一旦如美国这样的国家其农产品开始威胁德国农业的基础——谷物市场时,德国政府便使用关税等方法对农业进行援助。虽然这种保护是由于物价引起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上涨才使用的,但它却使德国的农业能够在迅速工业化的时代从新的农业发展中获益,并能稳步地发展。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谷物和马铃薯的产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产量的增加部分地来自耕地面积的增加,但主要还是其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结果。根据统计,1878-79年间的产量与1901-1910年间10年间的平均年产量进行比较,平均每公顷小麦的产量从1.35吨提高到1.86吨,黑麦从1.06吨提高到1.63吨,薯仔从7.11吨提高到13.51吨。
尽管农业部门在不断地吸收新技术以利于农业部门的现代化,但工业化过程中的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依然产生了。如同其他工业化社会一样,农村生活逐渐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一场离开土地的大逃亡开始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这种变化的原因十分简单:城市需要劳动力,工资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自然向往令人愉快的城市生活环境。下表显示了这种人口变化的趋势:
各部门就业人口变化表;
年代 1882 1907 1925 1939 1950 1964
就业人口百分比
农业和林业 42.2 33.9 30.3 25.0 24.6 11.4
工业和手工业 35.6 39.9 42.3 40.8 42.7 48.3
商业、交通和服务业 22.2 26.2 27.4 34.2 32.7 40.3
当然,西方学者尚无法得出十分精确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从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工业和农业已经交换了它们在德国经济生活中的相对地位——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而农业日益下降成为一个国民经济中的小伙伴。
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容克将自己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财产并不断地扩大,但他们不再将土地租给农民,而是雇佣自由劳动力做工,这使得很多新技术有可能被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德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从1820年至1875年,小麦和黑麦的产量翻了一倍。 同时,德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下表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德国经济结构图:1850-1913。
各行业在国内生产所占的份额(马克) 各行业所雇佣的从业人口
1850/4 1870/4 1910/3 1849/58 1878/9 1910/13
农业 45.2 37.9 23.4 54.6 49.1 35.1
工矿业 21.4 31.7 44.6 25.2 29.1 37.9
运输 0.7 2.1 6.4 1.1 2.0 3.6
服务 30.0 25.0 20.5 19.1 19.8 23.6
住房 2.9 3.3 5.1
总计 9.6百万 15.7百万 45.6百万 15.1百万 19.4百万 30.2百万
德国工业中的传统行会势力强大,真正的职业自由在1869年后才开始出现,而德国的传统行会和手工匠的地位并未被替代,结果形成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特点,即“双重经济”的特点。即便在1870年,手工匠人与产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仍然是一比一。
因此,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村未受到如同英国圈地运动那样的冲击,农业人口是逐步地离开土地,加入城市的就业大军的。同时,城市的工业构成也十分复杂,并非单一的现代工业经济。这种逐步演化,多种性质行业并存的现象,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保持了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德国人将自己传统的精细作风融进新的行业中。
二,以铁路建设为龙头的工业化进程
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逐渐形成后,从19世纪中期起,产生了一批大公司,它们是德国现代工业的标志,尽管德国的大公司形成的速度极快,其形成过程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却没有什么不同。最初都是从纺织部门开始,因为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毛织业也慢慢采取了现代的模式,但其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轨影响不大,主要是棉织业和丝织业在机械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手工业尽管落后,但也坚持到了80年代,才被迅速出现的大公司所取代。
与英国相比,德国的经济起步有十分明显的不同,英国在农村中劳动力解放是与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步发生的,并为工业化所需要的市场购买力作好了准备。但德国的农业由于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率没有提高,因此农村群众的购买力也没有相应的增加。结果,在德国推动工业化的动力与英国相比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方向,即来自铁路建设方面,也就是来自工业本身。由于德意志关税同盟把德国大多数地区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销售区,鼓舞了国家和私人企业主进行必要的投资,开发这一地区的交通并将其联结起来,这样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资本雄厚的经济区。1841年,着名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反复强调一个好交通网对一个国家富强的意义以后又写到:“关税同盟和铁路系统是联体双胎,同时出生……有相同的精神和意识,它们相互支持。”“价廉、迅速、可靠、定期的客货运输是把国民财富和文明推向四面八方的最强大所杠杆之一。” 同这位学者一样,鲁尔区的企业家哈尔科特也认为,铁路是一国财富的源泉,是一种为整体利益克服局部利益的团结精神的开路先锋。铁路建设确实是卓有成效的实行工业化的真正的发动机。1835年7月7日,德国开通了第一条客运铁路,1850年,德国的铁路已经有6000公里。
德国的工业化大跃进是随着1840-50年代铁路网的修建和鲁尔地区发现巨大矿藏而开始的。铁路的修建带动了钢铁工业、煤矿工业与机械工业。德国的煤矿从1820年的1.3百万吨增至1850年的5.1百万吨,到1913年的190百万吨,加上87万吨的褐煤,几乎占了整个欧洲大陆煤产量的三分之二,生铁在1826年超过了10万吨,1867年超过一百万吨,而到1913年超过了13百万吨。钢产量从1870年的126000万吨增为1913年的17.6百万吨。生产组织的规模很大,很现代并具有很高的效率。例如,1900年时至少有24个鲁尔的煤矿的年产量超过了500000吨,1902年,德国平均每个钢铁工厂的产量为75000吨,而英国仅为40000吨。
铁路是德国比法国发展得更快的一个部门,而且这种发展是在全德统一之前就开始的。所以德国铁路的特点是有很多小的中心,而不是如同法国那样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规划和基础。
德国的这种特点反倒成为它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因为它的铁路完全是以经济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以民族的需要而迅速发展。政府规划建设,私人也进行投资,两者的共同投入加快了德国的铁路建设的速度。德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经历了30年左右的高速度发展,这种铁路发展对德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德国的工业革命……看来是随着铁路作为主导部门的不平衡发展。” 铁路投资作为国民净投资的比例在1851
4. 德国的经济结构
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是指德国的经济现状。德国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以美元汇率计算的话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经济体。
德国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出口对德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几十年来,德国贸易出口额高居世界第一,被誉为“出口冠军”。
德国使用欧元。欧洲央行的总部亦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中文名
德国经济
类型
出口导向型
快速
导航
工业预测
农业
全国土地面积一大部分用于农业,但德国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口,仅占从业人员的2%至3%。
工业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
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着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德国也是西欧最大汽车生产国。
经合组织认为,德国的失业率会进一步下降,2015年将降至5.2%,这一数字在2011年尚且维持在6%左右。“失业率的降低和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会进一步促进收入的增加,德国民众可支配收入将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加3.1%和3.5%”。
德国数据显示,德国8月IFO商业景气指数为106.3,预期值为107.0,前值为108.0,创2013年7月以来最低。分项数据来看,德国8月IFO商业现况指数为111.1,预期值为112.0,前值为112.9;德国8月IFO商业预期指数为101.7,预期为102.0,前值为103.4.IFO表示,德国出口领域的推动性往往逊于预期,暗示德国经济正持续丢失动力,另外德国第三季度GDP增速恐怕会接近零,将德国2014年GDP增速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增长1.5%。整体上看欧洲的经济数据并不是非常正面。
预测
2019年10月2日,预测2019年德国经济将增长0.5%,低于春季预测的0.8%;2020年德国经济将增长1.1%,明显低于上次预测的1.8%。造成经济疲软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下降、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和德国汽车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此外,英国一旦无协议“脱欧”,将导致德国经济2020年增长率下降0.4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德国2020年失业率将从2019年的5.0%升至5.1%。这份报告主要由德国经济研究所、伊弗经济研究所、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和哈勒经济研究所这五家德国最权威的经济研究机构联合完成。每年发布春季和秋季报告,是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5. 德国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多少2021
德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09-01-2021达2.5%,相较于06-01-2021的9.9%有所下降。汽车、机械、化工、制药、食品、电子是德国制造业支柱。机械、化工、石化、材料不是低端产业,电子和集成电路也不是高端产业。关键在于如何将各种产业朝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资料扩展:
一从产值规模看,2012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达5343.6亿欧元,占GDP的比重为20%。
二从产业构成看,德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化学等高附加值战略产业。2011年,德国制造业总营业收入为1.956万亿欧元,其中汽车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化学工业、食品制造、焦炭和精练石油产品制造、金属制品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基本金属制造业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51.49亿欧元、2389.33亿欧元、1639.49亿欧元、1602.98亿欧元、1380.8亿欧元、1280.85亿欧元、1167.61亿欧元、1161.09亿欧元,依次占德国制造业总营业收入的19.2%、12.2%、8.4%、8.2%、7.1%、6.6%、6.0%、5.9%。
三从产业竞争力看,德国制造业是全球制造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的《2012-2013年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德国制造业竞争力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国、韩国分别位居世界第三和第四。此外,在德勤有限公司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德国制造业竞争力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一枝独秀;全球无与伦比的汽车制造能力;强大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成熟发展;拥有规模庞大的技术熟练的劳动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6. 德国经济怎么样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上个月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德国这个欧洲大陆最大经济体在2018年第四季陷入“技术性衰退”,2018年,德国经济增长1.5%,前值2.20%,为五年来的最低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
虽然GDP增速大幅放缓,不过,日前德国进出口贸易却传来“捷报”!
据一牛财经财经日历显示,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五(8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8年,德国出口和进口总额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最终使得其进出口贸易总额2.4万亿欧元。
具体数据来看:
1)2018年,德国出口额为1.3179万亿欧元,比前一年增加3%;
2)进口额为1.09万亿欧元,比前一年增加5.7%;
3)最终贸易顺差约为2278亿欧元,比前一年下降8.1%。
7.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综合国力增加了多少
从1932到1937年,德国GDP增长一倍;
德国在二战期间GDP排名世界第二,占百分之十几;
从19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德国的工业化一直在提升,很有德国自己的特色;
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了一套类似共产主义或者说白莲教类型的政策,只要加入他的政党就有生活保障,所以纳粹党员人数暴涨,这也是他当时在德国最高的威望.
8. 历年世界经济增长率
您好!没有历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资料。建议你按照国家、年份进行网上搜索查找吧,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008年、2009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15位排名如下(单位:万亿美元):
国 家 GDP 实际增长率
2008年、2009年预计(根据各国GDP增长率)
[--]欧盟 18.93 1.5% 18.55 —2.0%
[1]美国 14.33 1.4% 14.62 2%
[2]日本 4.844 0.7% 4.69 —3.0%
[3]中国 4.222 9.0% 4.601 9.0%
[4]德国 3.818 1.7% 3.779 —1.0%
[5]法国 2.978 0.9% 2.918 —2.0%
[6]英国 2.787 1.1% 2.703 —3.0%
[7]意大利 2.399 0.0% 2.327 —3.0%
[8]俄罗斯 1.757 6.0% 1.827 4.0%
[9]西班牙 1.683 1.3% 1.683 0.00%
[10]巴西 1.665 5.2% 1.732 4.0%
[11]加拿大 1.564 0.7% 1.548 —1.00%
[12]印度 1.237 7.3% 1.311 +6.0%
[13]墨西哥 1.143 2.0% 1.143 0.00%
[14]澳大利亚 1.069 2.1% 1.069 0.00%
[15]韩国 0.953 4.3% 0.972 2.00%
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及分析2009-02-19 20:34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网站世界概况栏目发表了2008年各国最新的GDP数据,前15名如下: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
1. 美国遥遥领先,其领先地位至少还要保持二三十年。
美国2008年GDP14.33万亿美元,继续居世界首位。但其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1.4%,是其近十多年来最低的,而2009年则会陷入负增长,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什么时候能复苏尚不能确定。名义增长率方面,2008年美国GDP仅增长了3.9%,而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涨4.2%,其PPI则是负增长,说明美国通缩的趋势已经显现。由于美国GDP总量比第2名日本、第3名中国、第4名德国的总和还多1.4万多亿美元,表明美国的领先优势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动摇。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突破5万亿美元,接近6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50%,但是此后却是连续十多年陷入滞涨期,如今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人均GDP已是西方七国中最后一名。美国自1894年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以来,已经114年了,在今后的20-30年内,还将继续占据世界经济总量头名的位置,总共可能要保持150年吧,超越美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的任务也就只有指望中国了。
2.日本继续稳居第二位,但领先第三名的优势大大缩小。
2008年以美元计算的日本GDP为4.844万亿,名义增长了11.5%,这主要因为去年下半年最后几个月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因而拉高了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实际增长率日本2008年仅有0.7%,接近于零增长,因为2007年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还有2.1%。日本2007年的实际GDP为5608164亿日元,名义GDP为5158048亿日元(日本自2000年以来进入通货紧缩期,因此各年的名义GDP都要低于当年的实际GDP),2008年实际增长0.7%,CPI上涨1.8%。
2009年,日元汇率如果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那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因为升值以来的2008年11月份,日本出口负增长27%,12月份负增长35%,2009年1月份继续恶化,有国际机构预测2009年日本经济将负增长2.6%。也就是说日元如果不贬值,2009年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将只会比2008年略多一点,在4.9-5.1万亿美元之间。
2007年,日本GDP领先第3名中国9957亿美元,2008年则只领先中国6220亿美元,而2008年中国GDP的最终核实数加上经济普查数,估计还得增加2-3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增加2800-4200亿美元,中国2008年最终GDP按照CIA的年平均汇率将达到4.502-4.642万亿美元,只落后日本3400-2200亿美元。 2009年日本经济继续恶化,预计将出现3个点的负增长,这从大批日本企业巨额亏损可以看出苗头,如日本所拟、冬知、奔天、风天、日丽、散林等等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公司都在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巨额亏损可以看得出来。2009年中国按照9个点的增长GDP几乎达到了4.6,随后按照相关参数修正,实际可以达到4.8,这样在今年中国GDP完全超过日本应该是没有悬念的。这样中国就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后,如果在按照三大经济体的标称,那就是美、中、欧了,而不是以前的美、日、欧了。在随后近20年的时间内,追赶美国经济,就成为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大的世界格局变化,中国应该在30年的时候即2040年GDP总量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过按照人均论,此时中国人均产值也只是美国的1/5,日本的1/2.要实现人均总量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需要用50年赶上日本,即中国GDP总量要是日本的6倍数,要用100年赶上美国,即中国GDP总量要是美国的5倍。
3.中国急剧拉大和德国的差距。
2008年下半年以来,虽然欧元急剧贬值,最后几个月就贬值了20%,但是上半年欧元兑美元却是升值至历史最高位,所以全年平均下来,欧元兑美元还是是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德国2008年名义GDP比2007年增长了17%,而其实际增长率不过1.7%,CPI为2.8%。2007年中国GDP超过德国,领先德国不过913亿美元,而2008年则急剧拉大到4040亿美元,如果以最终核实数和普查数来看,差距将会扩大到6000-8000亿美元。
2008年,中国初步核算数据是GDP实际增长9.0%,名义增长21%,CPI上涨5.9%,PPI上涨6.9%,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了6.80左右,之后就小幅贬值到6.83后保持稳定。2009年,人民币不大可能大幅度升值,也不大可能大幅度贬值,可能就在6.83上下徘徊,全年平均汇率或许会小幅上升2%-3%。
4.英国和法国移形换位。
2008年,法国超过英国居第5位。2007年,英国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以2.756万亿领先法国的2.515万亿,领先法国2410亿。2008年由于英镑的加速贬值超过欧元,所以法国以2.978万亿,力压英国的2.787万亿,由落后英国2410亿变成领先1910亿。其实,2008年法国经济实际增长只有0.9%,不如英国的1.1%,CPI方面,法国也以3.4%低于英国的3.8%。
5.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2008年,金砖四国的实际增长率仍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快的中国增长9.0%,最慢的巴西也有5.2%。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中国增长了29.9%,俄罗斯增长了36.6%,印度增长了13.5%,巴西增长了31.2%。
俄罗斯和巴西暴涨这么多是因为2008年石油和铁矿石大部时间价格处于高位,暴跌也只是最后几个月的事情,所以全年平均下来,再加上俄罗斯全年的通胀率在13.9%,巴西的通胀率在5.8%,俄罗斯和巴西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才能暴涨这么多,因而俄罗斯由第10位上升到第8位,巴西由第11位升至第10位。
但是2009年原油价格很难再次上涨到100美元以上,基本上在30-50美元之间徘徊,加上俄罗斯和巴西货币急剧贬值,这两个国家的以美元计价的GDP可能出现负增长。印度全年经济虽然增长了7.3%,通胀率也在7.8%,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后,卢比也贬值了20%以上,所以去年以美元计价的GDP才只增长了13.5%。2009年,这三个国家的以美元计价的GDP可能增长幅度不大,甚至有的负增长。
6.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韩国的变化则是由于汇率的影响。
2008年意大利继续保持第7位,以美元计价名义GDP增长16%,而其实际为零增长,这是因为欧元升值的影响。同样的原因,西班牙增长18.9%,加拿大增长11.2%,墨西哥增长28.9%,澳大利亚增长20.2%,都是因为本国货币兑美元升值的影响,澳大利亚则还有铁矿石暴涨的原因,而韩国负增长3%,则是因为韩元贬值。这样,它们这几个国家的排位就发生了变化。韩国由第13位降到第15位,墨西哥升至13位。
9. 我听说德国在希特勒执政期间的经济发展很快。有多快呢有数据么
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当时的德国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社会动荡。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线上,失业人数达600万。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比利时为8.7%,荷兰为9.9%。这样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是在自吹自擂。
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10. 德国、日本是经济、工业大国,为何它们的GDP十余年间徘徊不前
主要是因为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已经到了极限,想要往上发展很难。
因为日本那么小的地方就有将近一亿多人,人口密度可想而知有多高。而在日本的资源也只能养那么多人,多了的话,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有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