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经济如今已经持续快速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我国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也顺利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短短40年的时间内,中国GDP翻了12倍,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是相当强大的。
一、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何种水平?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进入高速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20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01.5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突破GDP的百万元大关。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正在以“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目前中国三驾马车齐发力,预计2021年中国神仙击率6%的增速是指日可待的,中国经济按目前的发展形式下去,2025年顺利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也是极有可能的。
②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吗
第一是科技,在向智能化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资产债权什么的都是浮云,只有站在科技前沿才能在下一轮发展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
第二是资源,资源总量关乎国力,你掌控的资源是将来竞争中能实现的产业规模,过早的枯竭性开发或贱卖资源,无异自取死路。
第三是人口,合适的人口规模很关键,太少,缺乏科技人口和产业人口;太多,内耗就把国家拖垮,比如14亿人的国家会把地球吃穷。只有科技发展才能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湮灭社会隐藏的一切矛盾。社会是否稳定,就像《交流电动机》性能一样,转速下降到一定程度《转矩波动》就会暴露,使机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转速升高,转子的旋转动能增加《转矩波动》就会被湮灭掉,机器可以正常工作了
③ 中国的经济还能持续高速增长多久
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毫无疑问,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根据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就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能力来衡量,中国经济都是当前世界上最显眼、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国的GDP在2003年已经超过了11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作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虑到人口规模,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低于GDP总量的增长差不多2个百分点。按现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GDP的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了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保守估计,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12年超过德国。而在人均GDP方面,中国与发达经济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与美国相比,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计,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16%左右。假设美国从现在起人均GDP每年保持2%的增长率,而中国为6%,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能达到美国的一半。因此,尽管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在GDP总量上赶上美国和日本,但在迅速提高我们的人均GDP水平方面我们还要走更长远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这“更长的路”意味着我们的增长空间还相当的大,持续的时间也应该会更长。最近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再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一文认为,东亚经济赶超最发达经济的一个经验是,这些赶超型经济在他们的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人均收入的50%之前是很容易保持高速增长的。如果这个经验观察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再高速增长35年,因为实现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至少要在2040年前后(按购买力平价估计)。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中国是否能够在未来25年甚至更长时间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呢?或者说,为了进一步缩小人均收入与最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吗?
对于经济学家来讲,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口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经济增长”意为国民产出的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从而表现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第一,增长需要资本的快速积累。而资本的积累来源于国民的储蓄倾向。一个人口结构中劳动力集中于年轻化阶段的经济比一个人口处于老龄化的经济有更高的储蓄能力。第二,增长依赖劳动力的持续投入的增长。而劳动力的增长是人口增长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增长的结果。最后,增长的持续最终还取决于人口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储备主要在农村地区。据世界银行估计,1991年中国有超过7亿的劳动力人口,而且还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25年来,我们累计大约有1.6亿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或者种植业中转移了出来,在城市和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虽然农业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以上(根据普查,最近降到了62%),但是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显着下降。在每年的国民收入中,农业提供的国民收入从改革初期的将近40%,降到了今天不足15%。这说明,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力的超常增长以及以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由于拥有持续增长的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中国的国民储蓄能力也显着改善了。所谓国民的储蓄或者积累是指每年的国民收入中扣除国民消费(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费)之后的剩余大小。这是可以再投资于经济发展的剩余收入。今天,中国维持了世界上相当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显然与我们的劳动力集中地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有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20年前,新加坡和韩国也曾经达到过这样的储蓄水平,而今天都已经大大下降到25%左右。在东亚,当前只有泰国的储蓄率与中国内地大体相当。
那么,中国按照现在的这个增长模式能再保持未来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吗?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地说,我们需要知道,第一,我们在未来能否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国民储蓄率。而这与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劳动力的增长前景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即使我们维持高储蓄率,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速度不下降(这是快速缩小与发达经济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关键),则还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最终能够成功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入要素为主要推动力向增长主要由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要推动力的转变。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当前人口增长的特征和模式。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就出现下降趋势,现在的出生率水平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大体相当。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是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而我们则与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相当的关系。因为一般来说,人口增长率与收入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按照目前的模式,有人估计,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在2015年后达到零增长。这个趋势与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估计是一致的。中国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民政部的说法,我们现在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到2030年,中国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总人口的27%,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到那个时候,退休人数将接近在职人数的一半。这意味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持续下降,在未来20年必将从劳动力和储蓄能力两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空间。这不仅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从战略上加强研究,以应对来自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挑战。
④ 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还能持续多久
当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引起人们的注意。依旧的国际经济学观点,不会持久,将会发生经济危机。有的则说可再维持20年。我则说将永远持续下去,直到共产主义实现。为什么呢?有人说你不科学或胡说八道,但我是有根据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剌激消费和资源控制问题。把握好这两个因素,经济发展将持续进行,控制不了,经济危机将时起时伏。 1、 刺激消费问题。有人类生存,就有人类消费,而且要求不断提高和加深。但发展速度是有学问的,那就是刺激消费问题。首先使人民的腰包鼓起来,而且是全民的,才能有大市场,才有持续大发展。如加强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工业、科技建设等。 2、 资源控制问题。过去的经济危机,无论局部性或世界性,都是因为资源控制的问题,不是资源不足就是资源过剩,不确定因素多多。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 现在中国的情况具备成熟的经验,完全掌握了这两个经济发展的条件。 a) 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存在; b) 全民致富的指导思想; c) 打击腐败的功能; d) 完善的经济科研队伍;; e) 完善的经济扛杆; f) 完善的法律体制。 中国共产党有严正的纪律,率领全党乃至全国“令行禁止”,违则将受到查处。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这就有效地刺激消费和物质资源的控制。这是任何国家达不到的。这也是专业经济学家不理解的原因。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的控制能力尚未达到理想高度,不确定因素的估计和发现能力不高,今后将会得到加强。 分析经济不能脱离政治因素,否则无法认识和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可以不断持续下去,即使中国饱和了,还有世界空间。
⑤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外,首先要生产企业合法经营。很明显,我国的企业要是完全依照法律做到合法的话,结果一定是倒闭。所以在我国企业只有在政府机关的支持下才能走一步看一步。由于我国(政)(治)(体)(制)问题经济不可能持续性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体系。历史与现实表明,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决策与管理的不当造成的。因此,提高决策与管理能力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法制、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
(5)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多久扩展阅读:
内涵: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⑥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保持持续发展
经济学上的根源是技术进步。
当然中国有其特殊的优势:1。人口红利,中国在长时间里劳动人口都站很高比例,这一情况下持续到2030年左右
2。由于过去计划经济对经济的束缚,改革开放后属于恢复性增长
3。由于历史问题,中国在进行持续的经济结构转型,这是中国近30年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其他方面,比如政策方针, 由过去阶级斗争为主,转为经济建设为主。 对外资转为开放态度。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 投资环境,和劳动力素质都在持续改善。
⑦ 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
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科技,中华民族是世界最聪明最勤劳最吃苦耐劳的民族。目前我们的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而且正在持续提高和改善。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经济-教育-科技-经济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是在民富,只有中国人民都富裕了才能刺激消费,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最终又于工资的形式一部分回到老百姓的手中,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⑧ 世行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8.5%,我国经济哪些方面在持续改善
工业和内需的发展上,这些经济领域都是在持续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经济逐渐跨进了世界领先的行列,在刚刚建国初期,我们的国家属于一穷二白的情形,我们国家经济水平取得这么大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正确的领导。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去实行一些新的科技,比如国家大力推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有更多的经济投入这方面的建设,这也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带来的影响。
虽然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牢记使命,艰苦奋斗。
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能源,这样才是最健康最正确的发展方式,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⑨ 中国的发展是否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科技,中华民族是世界最聪明最勤劳最吃苦耐劳的民族。目前我们的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而且正在持续提高和改善。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经济-教育-科技-经济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是在民富,只有中国人民都富裕了才能刺激消费,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最终又于工资的形式一部分回到老百姓的手中,这才是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