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挑战

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挑战

发布时间:2022-06-15 22:02:09

Ⅰ 当今世界各地的发展正面临哪些挑战

疫情是当前世界经济及国际格局演化的最大变量,与世界原有的存量风险交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其中也蕴含巨大机遇。
1.生命风险,或者叫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者超过800万。疫情对人类脆弱生命的侵袭,还没有停止。
2.产业链断链的风险,而这个风险是导致全球经济进入大衰退的助推力。因为疫情蔓延,全球几十年形成的制造业布局遭受前所未有的阻隔,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连接关系被各国经济社会大停顿截断。
3.通胀风险,这是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风险。美国带头实施无限量无底线的宽松货币政策,几十个国家跟进,已经在全球形成了货币放水潮。加上低利率、零利率、负利率,将会引发通货膨胀。
4.债务风险,这种风险是在积累的债务风险上,叠加了抗击疫情之后大规模借债的风险。去年全球债务已经超过250万亿美元。当前大部分国家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采取财政政策救治经济,目前各国已经投入和计划投入的加总,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这是各个国家历史上财政政策中支出最大的一次,一些国家债务风险会陡增。
5.金融风险,3月已经出现了史上最壮观的金融市场的跌宕起伏,未来风险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6.粮食风险,中国是可以排除这种风险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则难以幸免。世界粮农组织近日发布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将有2.65亿人陷入粮食危机,东非的蝗灾,一些国家的大旱,加上疫情影响,难免会造成粮食危机。
7.能源风险,供给侧将受到巨大挑战。现在主要表现是供给侧大战,当原油期货价格下降到20美元的时候,美国已经有500多家页岩油页岩气能源企业关闭。未来能源需求总体上供大于求,但是由于现在的疫情,加上能源生产的停顿,需求侧也面临着很大风险。
8.贸易和投资的风险,这种风险取决于疫情延续的时间长短。全球贸易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将出现-8%到-32%的负增长。全球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受阻,外贸还将面临巨大风险。
9.安全风险,包括人身安全、地缘安全、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中国还面临着国家统一的严峻挑战,美国连续对中国台湾、香港、新疆、西藏进行立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威胁我国家安全。美国军舰不断进入南海,对中国进行挑衅。
10.战争风险。一些国家不排除用战争的手段转嫁国内社会矛盾,转嫁国内经济危机。一些国家污名化中国,推动形成反华排华声浪,叫嚣向中国索赔,转嫁国内经济可能崩盘的巨大风险。现在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大萧条之后最严峻的时刻,或者叫全球的至暗时刻。

Ⅱ 疫情期间世界经济最困难的两点是

这几天国际疫情急转直下,美国意大利确诊数据先后快速超越中国,各种坏消息频传,于是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出现了很多让人不安的言论,其中有嘲笑、讽刺甚至是幸灾乐祸,对此,我想说——

这些人并不清楚现代世界的运作规则,他们并不知道国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热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什么。

01

我们看到的坏消息

并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说的一个点是——我们看到的坏消息并非真相的全部。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础的逻辑——对于传播而言,坏消息传播速度永远比好消息快且广泛。

举个例子,在韩国、日本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的公众号文章都是极力渲染他们的愚蠢的应对策略、慌乱的民众以及混乱的秩序。

但仅仅两周之后,我们发现韩国和日本其实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现在又有多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稳住疫情呢?几乎没有,因为井然有序不是新闻,没有传播度,拿不到 10 万+阅读。

没错,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意大利、美国、英国的疫情惨状在事实上都是真实的,但请注意,这并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们进展顺利的方面我们的媒体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因为那没有可读性,太普通,太常见,太不算新闻。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远比你看到的要复杂,仔细感受一下下面两张图:

02

世界需要我们

我们也需要世界

当我们幸灾乐祸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回想一下过去两个月我们刚刚经历了什么——

没错,我们疫情初期非常被动,个别国家的媒体刻意嘲笑、侮辱中国的时候,一转眼才发现中国对于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是如此重要。

中国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区的份额:

1.苹果全球限购了,因为我们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
2.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了;
3.泰国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的旅客隔离在家不敢出门了;
4.韩国的现代汽车工厂停产了,因为中国山东的供应链工厂停滞了;
5.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取消了,因为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牌没法参展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的贸易量占全世界的 12%;中国是全球 33 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是 65 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 120 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2004 年的圣诞节,美国记者萨拉忽然发现,收到的 39 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 25 件,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于是她开启了一段真实而艰难的历险,在经历了无数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后,她重新回到了中国制造的怀抱,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美国直到疫情告急才发现,他们整个国家使用的青霉素中有 45% 是中国制造的,而布洛芬几乎是 100% 为中国制造。

Ⅲ 4.4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外部挑战

摘要 亲,您好。第一,复杂的国际形势。近年来,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崛起,全球化在贸易和金融领域有所退潮,依靠外部经济拉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阻力。

Ⅳ 全球新冠波疫情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可避免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特别是短期内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可忽视。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快速蔓延态势,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带来一定压力。首先,疫情发生及其防控,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受限,对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其次,部分国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会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疫情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会放慢,交通、餐饮以及旅游业等服务业会受到影响,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再次,全球疫情的发展和蔓延,短期内也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关系、价格波动和全球资本市场、期货市场、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不过,总体来看,疫情冲击不会影响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球市场不断拓展和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全球化和开放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跨国公司发展、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加快等,仍然是推动全球资源配置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1-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疫情对全球的影响总结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全球的影响主要有:1、使全球正常的生产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引发全球经济衰退。2、市场震荡。3、疫情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冲击。4、一些国家操纵舆论和民意,出现种族、民族歧视。

疫情对全球的影响总结

疫情期间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在双手接触呼吸到分泌物后(鼻涕等等)应立即洗手。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且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或者嘴巴。

在家里,要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次数不少于3次,户外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Ⅵ 疫情反弹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疫情的阶段性反弹,对当地居民消费也会形成一定冲击,尤其是线下消费行为,或受到阶段性的压制。交通物流、居民消费等扰动下,疫情对CPI的影响较为分化,农副食品价格在疫情初期出现跳升,线下消费、生活服务等价格或有所回落。疫情防控加强对交通物流的管理,通常带来农副食品等价格上涨。

Ⅶ 逆全球化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一)疫情对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新冠疫情给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新挑战。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并急速演变发展,疫情快速传播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蔓延和各国控制疫情的措施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等活动,打破了现行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对经济全球化发展造成三方面的巨大挑战。
一是疫情引发全球需求和供给同步收缩,蚕食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全球化是指通过要素资源的跨国配置,实现货物、服务、资金、人流等在全球范围的跨境流动,促进比较优势分工。通过把部分工序外包到生产成本较低的经济体,生产和出口国以及消费和进口国均能在全球化的资源分配中获益。当前,为控制新冠疫情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客观上使得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出现停滞,导致全球经济需求和供给的同步收缩。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驱使外资撤离新兴市场, 对其金融资产价格和资本账户平衡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疫情持续蔓延,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环境和投资增长,打破现行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破坏全球化发展的基础。
二是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多环节受阻,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产业链内顾化、分散化倾向。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保护主义兴起使得全球化进入倒退期。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环节受阻,另一方面各主要国家间缺乏互信与合作,导致保护主义进一步成为主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内顾化、分散化趋势。以汽车产业链为例,疫情发生之初, 以中日韩“贸易三角”为主的汽车零配件供应环节受到一定冲击;3 月份以后, 欧洲疫情局势紧张又导致高端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组装环节受到较大影响,汽车产业链一度出现断裂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供应链多点布局的方式,分散由于疾病灾害、地缘政治等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在疫情期间缺乏互信,也导致了各国进一步考虑提高产业链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剧了产业链内顾化倾向,过去 30 年以来的全球化大发展恐将难以为继。
三是各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的一系列严重对立和冲突,成为此次疫情最大的次生灾害,将从更深层次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特别是 21 世纪以来,世界每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时,各主要国家总能摒弃成见,共同联手抗击:亚洲金融危机、911 事件、2008 年金融危机、2014 年抗击埃博拉病毒等均是如此。然而,新冠疫情期间,普通民众整体遭受福利损失,企业倒闭和失业攀升加剧社会动荡,世界各国更加分裂,国家间的冲突进一步增多,为反全球化趋势性回潮提供了新的催化剂。除疫情本身外, 当今世界在种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严重对立和冲突正成为长期损害国家互信、制约国家间制度性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隐患。(二)影响全球产业链调整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布局正处于深刻变革周期,影响全球产业链调整的因素逐渐发生变化。自二战以来,根据影响因素不同,可以将全球产业链调整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经济因素驱动阶段(1947 年关贸总协定成立至 2016 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执政结束前夕)。此阶段是全球化繁荣阶段,全球产业链布局主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企业在制定国际分工决策时主要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 决策制定过程相对理性、客观。此阶段影响企业全球产业链布局和调整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劳动力成本因素,考虑到各国劳动禀赋和工资成本存在差异,发达经济体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由此, 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出现了“雁阵模式”的产业梯度转移,“头雁”生产科技密集型产品、“中雁”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尾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各国依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二是市场因素,企业在东道国生产不是为了将产品返销本国,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贴近和占领当地市场。在该模式下,国际产业分工更多是水平型而非垂直型,生产的是适销对路的产品。三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供应因素,在某些能源密集型或中间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行业,为了更好地接近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市场,企业通常会选择在大宗商品出口国或中间产品供应国布局生产,以更好地利用产品供应链。四是产品迭代因素。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随着产品的迭代创新,发达经济体将逐渐把落后产能淘汰至发展中国家,而集中精力发展创新和高精尖产品,以此形成全球产业发展的梯度格局,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价值链上游并获取更多超额利润。此阶段的全球产业布局更多基于经济因素开展,只要有利可图,企业跨国分工就会持续。
第二阶段是安全因素驱动阶段(2017 年特朗普政府上台至今)。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全球化逐渐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逐渐抬头,在企业跨国生产决策中经济因素不再是唯一重要考量,地缘政治和外交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上升。具体来看,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安全因素,主要涉及科技、军事、战略资源等核心产业。目前国际格局动荡,全球逐渐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大国博弈加剧,为了避免相关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或被其他国家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敏感核心领域都加强了对外资的审查力度、设置了更多障碍。二是公共安全因素。此次疫情给各国敲响了警钟,医疗产品和设备过度依赖国外进口,在危机发生时将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和国民安全。三是产业链安全因素。受疫情和严格的防控措施影响,各国生产、流通、进出口贸易遭受较大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断裂”风险上升,在此背景下,保持“三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弹性和多元性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安全因素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短期内全球化将进入有限全球化时代,各国可能将根据双边关系和疫情防控好坏来划分“朋友圈”。
第三阶段是新兴科技驱动阶段,该阶段发端时间早于第二阶段,大约兴起于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发展态势相对稳定,虽未成为当前主流,但比第二阶段更具有生命力、更能代表或引导未来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5G、量子通信、新医药、新材料、工业机器人、3D 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领域。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对全球化和产业链调整将具有双重效应。从积极的方面看,5G、量子通信、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科技领域发展会带来新兴业态和产业的兴起,会引导形成新一轮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分工调整; 从消极的方面看,工业机器人、3D 打印、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具有劳动替代特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将逐渐取代劳动力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如工业机器人的存在和价格一致性将显着改变各国在劳动禀赋上的差异,3D 打印技术的进步和便捷式操作也将极大地改变中间产品贸易模式,部分中间品或将无需在海外生产,更多使用 3D 打印的家庭式工厂和小型工厂将取代主要工业国家的市场份额。两种效应的大小、代表性产业的发育情况和次序,将决定未来全球产业分工是再次繁荣还是由全球化转向区域化。
(三)逆全球化下全球产业链调整趋势
新冠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考虑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多地将追求产业安全、自主可控作为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标准。总体而言,未来全球产业链将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全球供应链缩短,企业垂直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了应对公共卫生、地缘政治等突发事件对供应链安全的影响,跨国企业将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为原则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转向以产业链安全为考量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原先分包给不同国家和企业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将会被收回到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生产, 企业依靠缩短供应链使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要求。
二是全球产业链由全球化布局向区域性集聚演化。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蔓延的背景下,全球化进入区域性集聚发展阶段,从而形成特定区域内的产业空间集聚。跨国公司将会选择集中在一个国家或者临近国家边界线上进行生产, 区域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疫情爆发以来,尽管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存在不稳定性,但是区域内的贸易往来却有所增多。以中国为例,2020 年前 5 个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达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4.2%,中国对东盟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未来,用于生产所需的中间品贸易主要在区域内进行,全球产业链将会朝着区域化、次区域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将在欧洲、北美、东亚、东盟等区域聚焦。由于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产业互补性较强,北美供应链区域化将会愈发明显。而东盟、中日韩等次区域化也将替代全球化成为新的产业链发展趋势。
三是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各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主导权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在数字经济、5G 等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在核心技术和重点科技领域对中国限制升级,不断强化人员交流限制、收紧投资准入、加强技术管制,企图推动中美科技“脱钩”,阻碍中国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全面“科技脱钩”不切实际,但美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等重点领域的长期遏制不可避免。当前,中国正处于由高科技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阶段,一些细分领域已经处于产业链高端。未来,各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链特别是即将进入应用临界阶段的产业(如 5G、网络安全技术等)的主导权争夺将更加激烈。

Ⅷ 国际环境和国内散发的疫情,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

从行业角度来看,疫情蔓延对全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将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顺周期的能源行业将造成较大影响。结合全球产业分工的现状,我们定性分析了不同产业链受国际疫情影响的程度差异。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机电、半导体、运输设备、化工以及矿物燃料等方面的供应受影响较大。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冲击。

从对金融市场影响来看,疫情全球爆发后的第一周(2020年2月24日—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元和日元涨,股市和黄金跌。虽然类似的组合波动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发生过,但目前看来,由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市场并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大规模流动性危机。

Ⅸ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一、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疫情出现后,尽管各国采取措施应对疫情蔓延,包括对疫情严重地区采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赛事、停工停产等措施,但仍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大级别疫病”。全球正常的生产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加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甚至造成衰退。

二、全球市场震荡。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引发恐慌情绪,全球主要股指下跌。过去一周,欧洲斯托克5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巴黎CAC40指数、法兰克福DAX指数等均暴跌11%~12%左右,美国道琼斯从近期最高点已暴跌14%,美股恐慌指数(VIX)一周内翻倍。虽然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是短暂的,但若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股市将进一步受挫。

三、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化生产和交易网络中,疫情防控带来的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将加大全球供应链风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枢纽,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约为30.9%。2020年2月,中国PMI大幅下降。

四、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势力借势猖獗。在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国家政客从狭隘的政党和个人利益出发,操纵舆论和民意,一些国家出现种族、民族、国别等身份歧视。

五、疫情全球持续扩散。如果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疫情控制不好,全球经济有可能遭遇重创,其严重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之后的欧债危机,国际贸易可能衰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或将受到破坏。

Ⅹ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

1、新冠疫情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眼下,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迅速传播,导致许多经济体劳动力短缺现象加剧,而供应链持续不畅导致的供给紊乱也将继续拖累经济活动。

2、通胀高企继续困扰全球经济。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供应链瓶颈持续,港口堵塞、陆路运输限制及消费者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欧洲地区化石燃料价格几乎翻番,能源成本大幅攀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也带来了通胀上行。

短期内全球通胀或将保持在高位,直至2023年才有望出现回落。不过,随着相关行业供给改善、需求逐渐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且部分经济体退出疫情期间的非常规政策,全球供需失衡状况有望缓解,通胀形势或将好转。

3、在高通胀环境下,部分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预期愈加明显,将导致全球金融环境趋紧。目前,美联储已决定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释放提前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信号。

美联储将从2022年3月起启动加息步伐。欧洲央行此前也宣布,将如期结束为应对疫情实施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

美联储提前加息会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币汇率带来压力。更高利率水平将使全球范围内借贷成本升高,导致公共财政紧张。对于外汇债务高企的经济体来说,财政状况趋紧、货币贬值以及输入性通胀上升等多重因素将带来挑战。

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需要严密监控各类经济数据,为紧急情况做好准备,及时沟通并执行应对政策。同时,各经济体应进行有效国际合作,确保全球在今年摆脱疫情困扰。

阅读全文

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哪些挑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儿童读什么故事 浏览:675
怎么和父母沟通的故事 浏览:219
经济学专业考什么内容 浏览:423
哪个欧美女歌手演唱会最火 浏览:502
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和保护家庭 浏览:885
s6的故事是什么 浏览:496
羊肉串怎么样烤更健康 浏览:554
哪个花的花语代表爱情 浏览:158
什么是爱情记录仪 浏览:135
九圣营村有哪些历史故事 浏览:823
西方经济学的消费曲线有哪些 浏览:974
安徒生童话故事有哪些最呢 浏览:120
天蝎女生的美女有哪些图片 浏览:4
事业单位出纳离职都交接什么 浏览:199
广西事业单位公益一类是指什么 浏览:532
艾青诗选中关于爱情的诗有哪些 浏览:454
海上钢琴师讲述什么故事 浏览:758
东北经济如何盘活 浏览:355
关于爱情方面有什么问题 浏览:557
佛教说婚姻是什么意思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