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悟空单车倒闭,共享经济还能火多久
共享经济鼻祖Uber深陷危机,悟空单车倒闭,共享泡沫真的来临了吗?
1.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媒介整合线下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等,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有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个体借助这个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知识经验、筹集项目资金等。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 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
美国是共享经济的发源地,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是共享经济的鼻祖,是世界共享经济的典范。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业务却遍及全球,被中国创业者誉为“中国式共享经济的真实写照”。
2.共享经济在中国有多火?
共享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中国从最早开始的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厨房、共享充电宝、共享知识……各类共享概念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共享产品或服务成了创业者们首选的项目,共享项目成为了资本市场竞相角逐的目标,共享经济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业态,共享经济在中国究竟有多火?有多热?下面几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在早高峰时段,北京国贸地区平均每10秒就有一辆共享单车被骑走;ofo共享单车在中国已经投放75个城市;摩拜单车日订单量超2000万,提供累计超6亿次的骑车服务。
移动互联网数据公司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共享出行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
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指出,至2018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有望达到5200亿美元(约360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约4300亿人民币)的共享经济市场,并保持54%的高速增长,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约15800亿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
中国共享经济的火爆,迎来了资本市场的竞相追逐,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各种共享型公司井喷式涌现。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共享模式的创新和消费升级,激活了国内市场,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共享单车新一轮竞争引发人们对市场泡沫的担忧
发端于2016年的共享单车,于2017年迎来了最激烈的一年。从最早扛起共享单车大旗ofo与摩拜,到如今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永安行、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一众单车各立山头,共享单车行业可谓风生水起,一片繁荣景象。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6月16日,共享单车公司摩拜单车宣布完成6亿美元的E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实际上,2017年以来,摩拜单车累计融资已超10亿美元,此轮融资后,摩拜单车估值约30亿美金,高居行业榜首。摩拜在融资上大获成功,ofo将融资5亿美元的消息亦不胫而走。与此同时,拥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彩虹共享单车横空出世,刚刚完成千万元天使轮投资,目前A轮1.7亿融资正在筹备期。
一年多来,众多共享单车公司先后获得投资,除了两家领头羊以外,还有约近30家初创公司活跃在单车共享领域。“成功的融资案例”、“鲜活的事实经验”激励着一批批相信“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创业者前仆后继地奔向了共享行业。
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形势下,共享经济空前火爆似乎就是现代商业的“灵丹妙药”,如今衣食住行等各行各业都开始玩起了共享。在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已经开始质疑共享经济火爆的商业模式下可能会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泡沫。事实上,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因为快速增长共享行业在某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市场已饱和。
4.悟空单车倒闭初露共享泡沫端倪
6月13日,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悟空单车”在正式运营了5个月之后,在其官微发布声明终止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成为业内首家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企业。
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了追共享单车的“风口”,搭进去300多万元,1000多辆单车也不见了踪影。他表示,对于小公司而言,共享单车行业头部集中效应太严重,摩拜和ofo等企业在各种资源方面存在极大优势,已对整个行业形成虹吸效应。
6月19日,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则某第三方数据机构出具的 《ofo活跃用户、用户增速远甩摩拜,稳居第一》报告。马化腾回应称“从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的,另外智能机和非智能机未来价值和潜力还是很不同的。”两位大佬a016981就共享单车谁是第一的激辩截图瞬间刷爆朋友圈,他俩围绕共享单车的用户数据之争、智能化之争、铺量多是否是决胜关键等三个问题展开争论。
种种迹象表明,共享单车市场正在面临着一场生死较量。摩拜最新官方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在海内外超过100个城市运营超过500万辆智能单车,日订单量最高超过2500万个,注册用户超过1亿户。ofo虽然没有公布最新数据,但根据艾瑞咨询5月数据显示,ofo月度活跃用户增长至6272万户。小品牌企业在资金、资源、供应链以及产品系统上、网络推广(28推)上都与行业头部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悟空单车的倒闭也预示着妄想通过共享经济一飞升天的创业者的梦想可能就要变成黄粱美梦了。
从近几年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共享单车发展过于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传统行业几十年的成长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涌入,人行道、颜色、供应链等相关资源越来越少,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悟空单车是第一个倒下的,但也绝不是最后一个,随着未来竞争的不断加剧,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单车企业步入悟空单车的后尘。
纽约时报援引毕马威(KPMG)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310亿美元,同比增加近五分之一,大量投资流向了共享公司。如今,国内资金过剩的现象已经凸显,在缺乏技术和模式创新的支撑下,被资金炒热的共享经济总有倒闭的一天,共享经济的泡沫在资本的助推下正越吹越大。
5. 共享鼻祖Uber深陷危机吹大共享经济泡沫
进入2017年以来,共享经济鼻祖Uber像开了挂似的经常登上媒体头条,而且都是负面新闻。据悉,面临CEO无限期休假的Uber麻烦不断,近期的数据表明,这家在线打车巨头正在失去其美国市场的优势。一方面,研究公司Second Measure表示,Uber的美国市场份额从今年初的84%下降到5月底的77%,来自旧金山的Lyft正不断冲击着旧有秩序。另一方面,在管理层丑闻不断的背景下,投资者也越来越变得举棋不定,Uber在全球也面临着严峻竞争,类似印度Ola及东南亚Grab这样的公司正在蚕食着Uber的海外市场。
任何共享经济项目,都需要根植于用户的真实需求,需要立足于服务好客户,否则即便融资成功了,也注定不会走太长远。共享经济需要创业投资资金的扶持和孵化,投资应该立足于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好客户各种潜在需求。否则,共享经济很容易沦为资本狂欢下的又一场泡沫化运动。
从Uber陷入危机到悟空单车倒闭,共享经济产生泡沫的迹象越发明显。随着共享行业的进一步膨胀,共享经济的进一步神化,还会有越来愈多的资本和创业者加入进来,一旦到了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梦想破灭的时候,或许就是共享泡沫破裂的时候。
中国共享经济的火爆,各种共享型公司井喷式涌现。有人已经开始质疑共享经济火爆的商业模式下可能会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泡沫。事实上,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从Uber陷入危机到悟空单车倒闭,共享经济产生泡沫的迹象越发明显。(大卫)
② ofo踏入物联网赛道 华为和电信能把它骑多远
ofo、华为、电信的合作并不是新鲜事。2016年12月15日,摩拜就和爱立信以及中国移动宣布了合作。所以我更愿意把这次三者的发布会看成是ofo理所应当去执行的事。之前智能锁开启慢,用户体验不好,那么去提高产品质量就是厂商的义务和责任。
这点我们看看特斯拉就能明白:特斯拉的电池不能100%使用,安全起见,系统只允许用户使用其中一部分。随着系统稳定性的更新,用户才能使用更多电量。于是消费者爸爸们当然就不开心了,很不满意特斯拉这种卖“半成品”的做法。
2017年,咱们都云计算年代了,厂商再不提升其产品智能程度和联网能力,那我只能说他们跟不上时代。所以并非是插上翅膀,只是治好了原来的病而已。此外,华为提供的窄带芯片并非什么高新技术,这些功能在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那我们再说下一个问题,换了新锁能解决被物理撬锁、被改装、被涂装、被盗走私用了?小偷只想对ofo说一句:“换了马甲我照样认识你!”共享经济本身就是一面照妖镜,真正让其运营成本增加的就是民众。
这个问题都不需要用文字来说明了,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大量的共享单车被改装、偷盗、丢弃的照片。ofo肯定心里比我们都要清楚这个问题,留给他们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说回这个新的智能锁,换锁需不需要成本?一个城市就算一万台共享单车,这个工作量就已经非常夸张了。那这个成本又是多少?过一阵是不是还要去换?智能锁采用太阳能充电,现在太阳能充电效率和最大容量是多少?能支撑多长的行驶距离?
物联网包含12千万亿美元的市场,它必然会是以后的主流。而物联网的接入,并不能成为ofo腾飞的理由,共享经济真正需要优先考虑的也绝对不该是通道技术。
③ ofo的现状如何
ofo的现状是彻底没钱了,且ofo从官网、App、乃至公众号都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几乎在现有的一切公开渠道中,都无法再找到ofo的踪影。据媒体报道,ofo从官网、App、乃至公众号都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其App上的机器人客服只会重复回复 “请您耐心等待”,拨打人工客服电话更是无法接通。
而ofo此前公开过的两个办公地址,一处早已人去楼空,另一处更是无人知晓其存在。一夜之间,ofo似乎人间蒸发了。另一边,1500万用户的十几亿押金、多个供应商的追缴债款,似乎也连同ofo的失踪,一起沉入海底,成为了一个秘密。
债务,成为人们关心ofo的唯一理由。据媒体报道,目前有用户退押金的排名已超过1500万位,即使按99元最低押金金额计算,ofo的该项债务已近15亿元。有等待退款的用户调侃,2天退款90人,等排到自己还要572年。
除了用户,追缴货款的供应商也是无计可施。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因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ofo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的终本案件(指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裁定终止本次执行程序)为227起,未执行标的总金额约为 5.09亿元。
也就是说,ofo在超过200多次法院调查中,名下均无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财产可供支付,它彻底没钱了。
(3)ofo共享经济还能走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ofo的挣扎
相关信息显示,从2018年底开始,ofo先后试水了虚拟货币、P2P、卖广告,甚至尝试借鉴蜂巢快递柜的模式,打造外卖保鲜柜,但这些项目不是倒闭亏钱,就是不了了之。
为了“加速”退款,ofo摇身一变沦为购物返利平台。
正当用户欢心雀跃登上App,想要领回吃灰的99元押金时,却发现ofo玩起了套路:想拿押金可以,但你要先在该平台上消费上万元......最终,在一片口水之中,其衍生物小鹿有货暗淡退场。
2019年6月,戴威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开始布局有桩单车的商业模式。可上线不久,ofo布局的数十个中西部城市,只有两个完成改造。
④ ofo公司的现状如何
在深圳,共享次数最多的自行车就数小黄和摩拜了,但现在小黄基本上已经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了。即使看到它也是零零散散破败不堪的。不知道它是否破产或在继续改革。有人说负责人已经回家生孩子去了,有人说负责人已经离开这个城市了。为了退还押金,有些人曾经去北京的ofo总部去声讨。现在这些人对这个公司不抱任何希望。顺其自然,等待ofo自觉退还押金。
起初,ofo是共享自行车中的“大趋势”团体,但是却陷入退款的“丑闻”中。也许让它落寞的是,它错过了与摩拜合并的机会,而摩拜落入了美团手中,然后开始失败。每个人对ofo的印象不再是共享自行车的“王者”,而是一家拥有难以退还的押金的公司。根据退款的当前进度,有人粗略估计至少需要40年。因为至少有700万用户正在等待退还押金,并且他们每天处理的数量少于500。为什么退款等待这么长时间?实际上,有迹象表明该笔款被挪用,该公司信用已经破产了。
⑤ 又一共享单车倒闭,中国的共享经济还能活多久
钱烧完了也就结束了。
截一段新闻:
到目前为止,所有共享单车企业都还处于烧钱阶段。即便是先行者ofo共享单车,也只在部分高校实现了盈亏平衡。而据了解,ofo自行购买的单车成本约在200元左右,采用了价格较低的机械锁,在所有共享单车中成本是最低的。
“我们每天都投入很多资金在车辆和运维上,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都用在软硬件开放和维护运营上。”一步单车联合创始人林袁告诉记者,公司每辆单车造价在500元以上,并有100号人的线下运营团队。林袁说,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在成都投放10万辆正式版单车,这就需要后续融资的跟进。
此前,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表示,没有思考过“一定要找商业模式”,也没有思考盈利模式。但盈利模式是摆在所有创业者面前的必答题。“单靠单车租赁费用肯定不能支撑项目继续往前走。”林袁坦言,“未来只有做加法,借助其他产品,围绕客户做商品、咨询、广告等。”他说,共享单车有足够高频的使用场景,“还是有发挥空间”。
⑥ 共享单车"烧钱"能骑多远
从免费骑行,到直接发钱,你方唱罢我登场,进入2017年,共享单车争夺用户的大戏唱得可谓“锣鼓喧天”。骑共享单车不用花钱,还有补贴,——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初网约车领域的补贴大战和外卖平台之间的优惠券血拼。共享单车企业是否已经找到了真正的盈利模式?烧钱圈地模式下共享单车能骑多远?
多高的补贴,才足以左右共享单车用户的选择?
用户1:看哪辆车最近就去骑,为五毛钱对着地图找半天车,我是觉得不值得。
用户2:几个软件我都装了,方便还是第一位的,如果又顺路又能省点钱更好。
共享单车瞄准的是“最后一公里”,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上班族来说,每次0.5到1元的开销完全足够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就算一周的骑行费用,可能都比不上滴滴打车当初的一个红包。
但是在《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看来,这其实和我们熟悉的“补贴大战”并不一样。
张鹏:骑行免费或者充返等等,基本上都没有消耗他们特别多的资源。这个红包据我了解量也没那么大,不是每个人骑了都给,而且要关注的一点是摩拜跟ofo不一样,内部有GPS和智能的体系,他让别人骑这个车的时候是有目的性的,比如说他就希望你把车从这骑到那,能降低它运维的成本。
您听明白了么?这补贴可不是白给的,是用户自己卖力气挣出来的。很明显,比起补贴用户,共享单车企业的钱还得用在更重要的“刀刃”上。
其实在这场攻城略地的拉锯战中,最早见到真金白银的,是自行车制造企业。
来自摩拜和ofo的巨额订单,让天津的自行车工厂迎来久违的“加班加点”。天津富士达自行车有限公司目前接到ofo订单1000万辆,已接近整个公司1400万辆的年设计产能。今年头疼的事是如何再提升产能,因为还会有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
富士达副总经理景毅龙:假如共享单车今年这个趋势能够全年维持的话,我预计富士达整个集团全年产量能够突破2000万辆。如果没有共享单车这个风口,单靠这个市场的增长,这个量是不可能在短期达成的。
不过,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
据了解,现在整车单价已经较去年9月份上涨了30-40%。景毅龙解释,是爆发性增长导致整个自行车生产行业的措手不及,引起了一些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富士达副总经理景毅龙:因为采购方很大,供应方在短期接到大批量的订单生产整体就会很紧张,同时也会导致价格一部分的上涨,共享单车零件的上涨,会导致自行车行业整车生产的成本连带的一个上涨。
借势上涨的整车成本成为共享单车发展路上的一大拦路虎,而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陶雪军说,运营维护才是大账:
按照我们近九年的运营经验,要形成一个合格的产品,你仅仅靠一块钱一小时的租赁费是远远不够的。共享单车的经营并没有考虑到它后期的经营维护,所以我认为长此以往肯定会出现问题。
费钱费力的不只是共享单车系统的运营维护,还有单车本身的折旧维修。无论是遭遇人为的破坏,还是正常骑行导致的故障,修起来都得花钱。
财经评论员叶檀曾经和摩拜单车CEO王晓峰算过一笔账——一辆成本3000元、每次骑行花费1块钱的共享单车,每天要被骑5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虽然王晓峰一再说“未公布数据,这只是猜测”,但是仅仅是这个基于推测的结论,就足以说明共享单车面临的压力:
这笔账一算,如今又是免费骑又是发红包的共享单车企业,是在赔本赚吆喝。先抢占市场和用户、再用资本整合资源,这是互联网企业惯用的套路。
据估计,截至目前,摩拜和ofo两个公司总融资额都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以上。
“烧钱”之后的盈利模式想好了么?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在最早启动项目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测算和财务模型,腾讯、富士康、淡马锡等等这些投资基金或机构,要相信他们比我们会算账。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分析,提高资源运行的效率,在这场共享单车的竞争中将成为胜负手:
张鹏:长期来看,归根结底不是补贴烧钱怎么样,而是谁运营效率更高、返修率能更低,才是胜出的关键。正因为在里面有要做投入的东西,所以更讲究产品本身的能力、运营的能力,甚至大数据、AI相关的技术的能力。
有媒体以“血战钢锯岭”来形容如今共享单车领域激战之惨烈。在大多数行业经历资本寒冬的时候,共享单车却热得烫手。只是大家都明白,钱烧完的那一刻,也将是清场的时刻。在盈利模式变为现实之前,所有谋划都只是纸上谈兵,所有信心也都可能会化为泡沫。
张鹏:我觉得不用担心钱烧完这个模式没法运转,而是最后在他们不烧钱之后,是什么样的格局。
眼下需要承担风险的不只是投资方。“一车对多人”的押金模式,让共享单车押金池以亿元为单位增长。巨大的押金存量,已经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一旦饱和度凸显、经营状况出现问题、资本退出,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信用破产,而用户则可能会面临押金打水漂的风险。事实上,已经有小型单车企业遭遇撤资,用户押金被资方划走。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遭遇退押金难、退余额难,甚至因客服电话也难以接通,产生焦虑和不安。
打着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的大旗,共享单车企业必须在提供公共服务和企业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交通、市政、金融部门也应敏锐监控,加强管理,警惕资本狂飙背后的隐患。
⑦ 共享汽车再现倒闭,共享经济到底还能存活多久
在过去的一年里,“共享经济”成为了社会的新宠,随着滴滴打车,摩拜单车、ofo单车等一大批共享产品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共享经济”似乎成为了互联网工作者的宠儿。一大批共享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种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仿佛一夜之间都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是,互联网泡沫注定给众多的创业者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仅仅一年都不到,以共享单车为代表,很大一部分共享产品就纷纷倒闭和解散,特别是最近网传又有一家共享汽车也宣布解散。
⑧ 小黄车骑行速度一个小时多少公里啊能不能和山地车速度差不多啊
ofo骑行速度一个小时平均20公里,山地车骑行速度一小时平均20-30公里。
⑨ 摩拜与ofo的“红黄”对决,共享单车能走多远
在网约车面临政策大考之际,共享单车正受到资本市场欢迎,其中,发展得最快的当属摩拜单车与 ofo 。
目前,两家共享单车平台都在今年十月完成新一轮融资,摩拜的是 C+ 轮融资,金额暂未公开; ofo 为 C 轮融资,金额为 1.3 亿美元。
市场上,摩拜单车已经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多个城市布局; ofo 诞生之初,目标定位是高校师生,因此其布局也聚焦在校园。不过,最新消息显示, ofo 正在向大众市场转型。
可以想见,未来共享单车市场,两家颇受资本青睐的平台“红黄”(摩拜单车 logo 以及车辆以红色为主, ofo 的 logo 与车辆以黄色为主)对决值得期待。
使用体验上,摩拜单车与 ofo 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无论是用哪个平台,用户都需要下载一个 APP ,再找到最近的车辆。之后的方法就不同了,摩拜单车通过扫描车身二维码,解锁单车后可以骑行, ofo 则需要你手动输入车牌号,获得车辆密码,再在机械锁上输入密码,之后才能骑行。
以上很容易看出,车辆解锁上,联网的摩拜单车比 ofo 方便。另外, ofo 的机械锁还存在一个 bug ,没有专业维修人员的情况下,机械锁的密码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只要记住了单车编号以及对应的密码,下次不用 ofo 的 APP ,你也可以使用单车。
于是便出现了以下现象:在有密码锁的基础上, ofo 还会被人加上一两个私锁,或是摘掉车牌,将自行车据为己有。
摩拜单车的缺点是一代自行车骑行体验不如 ofo 的好,不少用户反映骑摩拜单车太沉,会比较累。不过,摩拜近期推出的二代自行车是轻骑版,比较能让用户接受。
另外,对摩拜单车自身而言,其一台单车 3000 元造价成本相比 ofo 的几百元的成本显然过高,高成本与低廉的租赁价格下,摩拜更加需要解决盈利的问题。
对此,业界认为的解决方案是,引入城市公共自行,甚至效仿专车发展模式,将私人自行车接纳进来,这样能做到控制成本,并且增加平台自行车规模。
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概念不断深入人心,这使得共享单车兴起,并且前景明朗。不过,现阶段共享单车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摩拜单车与 ofo 需要在更多新平台诞生前,尽快解决问题,以继续抓住共享单车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