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期间,政府都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2020年5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下称“报告”)。央行报告阐明10大核心要点,表示关注4大风险;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中国央行强调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提出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报告10大核心要点如下: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适度;
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7、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医药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9、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10、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什么刺激经济的政策
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地摊经济、消费券、五五购物节。
1、地摊经济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2、消费券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积极搭建了促消费平台,开展购物节、电商节等打折促销活动,有些地方就像刚才记者提到的,发放了消费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场次的消费促进活动。
关于消费券方面的情况,据初步统计,在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这些促销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
3、五五购物节
作为上海首创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参与本次“五五购物节”的线上商家超过52万家,线下商家超过10万家,各类平台和企业发放优惠券超过240亿元,撬动效应明显。“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后,有34项重点活动和260项特色活动先后举办,其间又逢“中国品牌日”和“双品网购节”,有力带动了人气回升和市场复苏。
(2)疫情期间如何刺激经济扩展阅读:
地摊经济发展
2020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复消费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尝试放开夜市地摊经济。截至2020年5月末,郑州、长沙、西安、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提出放开地摊经济。
截至2020年6月4日,已经有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陕西、辽宁、江西、甘肃等省份先后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Ⅲ 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疫情下的经济是如何“稳中求剩”的
疫情下的经济通过互联网以及外卖行业的高速发展来稳住,现在国家还要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经济。
Ⅳ 国务院印发二十项重点举措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其中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为了应对疫情之下的消费力持续低迷的现象,国务院印发了20项重点的举措来刺激消费力,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各个地区不能懒政一刀切。有的地区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最有效的控制疫情,采取一刀切的政策,里边的人出不来,外边的人进不去,同时还要进行居家的隔离,这样的措施虽然对待疫情非常有效,但是对促进消费力没有任何的有利影响。因此各个地区一定要根据疫情风险程度的判断来灵活的制定政策,确保居民生活有序而且安全,并且一些生活必需品不能出现断货或者缺销的行为。
要继续提升人们在闲暇时间的旅游服务。旅游业仍然是促进消费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每逢节假日期间,国内的旅游营业额都高达几十亿元,在疫情影响之下旅游服务要根据疫情风险来制定灵活的政策,例如开展网络电视,网络直播。让消费者进行云端观看景区在疫情结束之后可以搞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刺激消费力的进一步发展。
Ⅳ 政府在疫情经济形式下应该采用怎样的措施来提振经济促进就要
政府在疫情经济形式下提振经济的措施:
1、增加对农业生产主体补贴:政府通过增加对农业生产主体补贴减轻农户生产负担,并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比如政府对全年稻麦复种、一季旱粮种植和“三园”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50亩以上的规模生产主体的直接补贴按实际种植面积由每亩100元提高至120元。
2、创新采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响,务农人员流动受阻、雇工招工困难,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农村合作社组建“田保姆”队伍为外地农户提供田间管理和采收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农技站专家还在线上为农民提供耕种指导,通过“托管式”“保姆式”和“菜单式”服务,确保春耕春种工作有序进行。
3、减租降费,缓解企业压力:政府出台16条惠企政策缓解企业压力。比如政府对承租国有资产运营和集体建设运营的中小微企业提高免缴3个月房租优惠,并鼓励其他业主和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企业用气用水用电价格临时下调,缓解了企业的生存压力。
4、大力支持产销:对接民间爱心助农行动能在短期内缓解农业企业的经营压力,但辐射范围比较有限,农业部门要继续大力支持产销对接,提前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种类、产量进行统计,做好点对点牵线搭桥工作,及时对外发布农产品供给信息,加速农产品外销。
5、加快恢复旅游业发展:受国外疫情爆发影响,境外游旅客数量仍将持续减少,而国内旅游业逐5、渐复苏,消费需求逐渐释放。有90%的被调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虑国内游,其中选择城市周边游、国内中短程游和国内长线游分别占比24%、43%、23%,表明国内中短程游将成为接下来的旅游消费热点。
Ⅵ 疫情过后,哪些刺激政策可以促进消费“回血”
1.发放消费券。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各大商超的消费券的方式来刺激居民消费。2.商家打折促销。作为商家,想要刺激消费者消费,就要推出实实在在的优惠活动,以低价或者赠送品的方式吸引顾客消费。3.还是要出台一些保证就业和工资水平的政策,只有让大家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大家消费。
Ⅶ 疫情期间,哪些行业对国家经济有促进作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国民生活停滞了了将近半年时间,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守护我们的生命安全。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都没有渡过此次难关倒闭了,但是还有些企业却因为疫情的原因促进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比如说我们的;网上购物、远成办公、在线上课开会等等都在加快成长。这样体现出来我国的计算机行业的潜力。网络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疫情当前,宅在家中的我们在网上娱乐的时间也有所增长,有些在网上点餐和购物的人数也有所增长,疫情的时候人们很少出门,这也促进了电商网购和快递的发展,网上超市和便利店也迎来了春天。疫情过后,国民的外出就餐和娱乐场所等地方的经济也会有所恢复。在疫情期间,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口罩,消毒产品和各种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很大,这也帮助制造业恢复了一些。
我国一向坚持与邻为善,加强和周边国家的密切友好合作关系。我国也在不断的加强外交的软实力,并且积极地维护我国公民和企业海外的合法权益,并积极的参与外交,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地位,声望。并加强了我国的对外影响力。
Ⅷ 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什么刺激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在疫情期间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地摊经济、消费券、五五购物节。
1、地摊经济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2、消费券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积极搭建了促消费平台,开展购物节、电商节等打折促销活动,有些地方就像刚才记者提到的,发放了消费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场次的消费促进活动。
关于消费券方面的情况,据初步统计,在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这些促销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
3、五五购物节
作为上海首创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参与本次“五五购物节”的线上商家超过52万家,线下商家超过10万家,各类平台和企业发放优惠券超过240亿元,撬动效应明显。“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后,有34项重点活动和260项特色活动先后举办,其间又逢“中国品牌日”和“双品网购节”,有力带动了人气回升和市场复苏。
(8)疫情期间如何刺激经济扩展阅读:
地摊经济发展
2020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复消费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尝试放开夜市地摊经济。截至2020年5月末,郑州、长沙、西安、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提出放开地摊经济。
截至2020年6月4日,已经有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陕西、辽宁、江西、甘肃等省份先后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Ⅸ 疫情期间我国的经济调控措施
短期,打压通胀泡沫的同时要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以政府为主动引导产业转型,改革教育,医疗,等福利保障制度,增加央企的利润上缴比例,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回馈老百姓,把以对外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成依靠内需和高级制造业和服务产业拉动的经济体系
法律依据
《宪法》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
(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