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的经济发展状况 十万火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路子。全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57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167亿元和56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
产业结构
目前,浙江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8:51.2:40.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为54∶46。产业结构以轻型工业为主,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2%。重工业中相当一部分工业也属于小型金属、机电轻工业和精细化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省36个工业行业中24个属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数量多,占全部企业数的99.6%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浙江轻纺、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皮毛羽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纤维制造和普通机械等7个行业利润占中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涌现出一批产品市场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优势企业,如娃哈哈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小型巨人”企业。
所有制结构
浙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1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进一步向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集中,在全省电力、通信、自来水、煤气供应等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超过80%,在化学、冶金等资本密集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中比重超过50%,在电子、医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中超过40%。国有企业还通过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扩散,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浙江个私经济比较发达。浙江是全国最早发展乡镇企业的省份之一,全省的乡镇企业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中国第一。近年来,非国有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的一半以上。到2002年底,共有私营企业24.73万家,实现总产值7426.74亿元。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中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有170家,数量居中国第一;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行榜上,浙江占有一半,且有金义、金田、邦迪、飞跃4家跻身前5名。全省个私企业注册商标中有222家被认定为省着名商标,传化、步森、康奈、正泰、德力西等13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区域特色经济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全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已经涉及到制造、加工、建筑、运输、养殖、纺织、工贸、服务等十几个领域,100多个工业行业和3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业。据统计,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49%。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珍珠和大唐袜业、浦江水晶工艺品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特色工业园区等各类工业园区是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浙江现有县市以上工业园区820个,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主的各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550亿元,约有1万家企业进驻。
专业市场
浙江专业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多、规模大、综合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商品交易范围基本覆盖生活、生产资料的所有领域,形成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生产资料市场为后续,其他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网络。2002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193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4997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达457个,超十亿元市场77个,超百亿元市场6个,被誉为中国“市场大省”。市场成交额、超亿元市场数、单个市场成交额3项指标连续多年居中国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200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达229.98亿元,其中出口额105亿元,市场成交额和出口额又一次居中国各市场榜首。浙江人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浙江商城”、“温州街”和其他市场,在俄罗斯、南非、中东、南美等地也创办了一批市场。
涉外服务
浙江是中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投资环境较好的省份。 浙江十分重视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务,适时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加快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出台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措施,建立健全了公示制、工作日制,实行了网上审批等工作制度。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方便申报人查询和监督。给来浙的外国专家提供和办理外国专家证,为他们在浙工作、居留和出入境提供保障。海关、商检、金融、税务等部门依法行政,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服务。各地普遍建立了对外合作项目库,举办大型对外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开始运行。
交通邮电
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浙江-江西)、萧甬(萧山-宁波)、宣杭(杭州- 宣城)、金温(金华-温州)等线路构成了浙江铁路运输网络。到2002年底,浙江拥有铁路营业里程1207公里,其中复线为593公里。金丽温(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二期、杭州湾跨海大桥、温福(温州-福州)铁路和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现有6条国道和66条省级公路,总里程4.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7公里,省会杭州至陆地各地级市“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建成。有杭州、宁波、温州、舟山、义乌、台州和衢州7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85条。年吞吐能力1450万人次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一期已建成使用。
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线240公里,已形成以宁波、温州、舟山、乍浦和海门5大港为主的港口群。宁波港是一个综合性的亿吨级大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5座,其中有第五代、第六代国际集装箱码头及20万吨级(可兼靠30万吨船舶)矿石码头、2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8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有集装箱航线73条,已形成除澳洲外的全球海运覆盖体系。2002年,宁波港完成吞吐量15398万吨,继续保持大陆沿海第二;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5.9万吨TEU,同比增长53.3%,增幅4年列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
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综合利用的快速邮运网,设立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航空通运局以及杭州国际邮件交换站。2002年底,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880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6.2万路端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888万户。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声讯信息服务、电话智能业务等信息化应用在全国领先。公众数据通信和会议电视电话覆盖率居中国各省(市、区)首位。
开发区
浙江省共建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5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549.8亿元,已开发面积491.5平方公里;开发区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2002年各类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8.3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58%。区内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除制造业等工业项目外,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等一、三产业项目大幅度增加。
国际经贸往来
浙江省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截至2002年底,浙江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浙江积极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出口市场、出口产品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已初步形成外贸专业公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格局。2002年,全省进出口额达4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2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浙江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利用外资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64家,合同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6亿美元。其中嘉兴、湖州、杭州、宁波四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7%、59%。利用外资结构逐步优化,大项目的数量、规模和高新技术比重有所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24013家,总投资654.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36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8.7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4家在浙江投资了115个项目。
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加工工业的优势,推动制造业到境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动商品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分市场,开展跨国营销。2002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26个,中方投资额513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5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在中国排名第3位。到2002年底,浙江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1081家。
‘贰’ 杭州经济主要靠什么行业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32亿元,分别增长1.8%、5.8%和7.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6:62.9调整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184美元) 。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叁’ 萧山区和江干区是杭州未来最有发展的辖区吗
我觉得确实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因为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
‘肆’ 杭州的经济主要行业是什么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32亿元,分别增长1.8%、5.8%和7.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6:62.9调整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184美元) 。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伍’ 杭州经济现在发展最快在哪地方 杭州那块地方市政府在大力发展啊
我想是在滨江,2000年以来滨江从无到有再到杭州区GDP第一,并且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了想阿里巴巴这样的跨国公司,滨江发展速度惊人,杭州经济现在正在转型阶段肯定须要高新科技的支持,因此滨江会被跟加重识,再者杭州政府现在正在全力进入钱塘江时代,钱江新城一旦成为CBD加上庆春隧道打通地铁一号线开通,CBD愈加毗临滨江。
综上所述,我认为是滨江区。
‘陆’ 杭州靠什么发展
在2015年全国十大万亿GDP城市中,杭州市生产总值达到10100亿元,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和成都后,第10个GDP总量跨入万亿行列的城市。按照世界银行划分贫富程度标准,杭州已经达到富裕国家水平。
1.创业估值
2017年3月9日界面传媒发布“创业估值榜”,用数据来评估企业创业创新的价值。其中,杭州的蚂蚁金服荣登排行榜首位。
2.民营经济
2016年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134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这也是浙江连续18年名列第一,其中杭州共48家民营企业入围。
2008年,杭州首先开始经济转型,在浙江省甚至全国拔得头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浙江全省启动,草根创业成了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这种强大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得杭州乃至浙江的民营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现在,浙商在全国的影响力日益深远,杭州的民营经济实力也越发雄厚,这使得杭州的民营企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多年占据第一的位置。
3.人才济济
2017年3月21日,总部位于硅谷的全球最大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通过其高端人才库和大数据分析,首次发布“中国职场全球化榜单”:
从中国职场全球化指数来看,杭州排在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之后,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六大城市里排名最靠前的城市,而从海归人才流入的相对量来看,杭州还逆袭了北上广深,排名全国第一!
4.走向国际化之路
一场G20峰会,令杭州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越来越便捷的公共交通,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愈加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不时擦肩而过的“洋面孔”......
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发生着许多变化,正在转变成一个受到世界信任的现代都市,正在大踏步的走向国际舞台。
在2015年Facebook报告中,中国城市“被谈论度”排行,杭州排名第三,紧随北京、上海。2016年年初,《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公布了2016年全球最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杭州以第16位的成绩上榜,这是杭州第二次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值得到访的城市。2016年5月17日,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发布了2015年度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排行榜,杭州凭借27个国际会议,位列城市排名全国第3,亚洲第24,全球第100,这也是杭州首次跻身全球100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
‘柒’ 杭州从哪几个方面发展经济
这个多了去了,尤其是杭州地区吗?互联网是比较突出的,互联网经济基本上是代表了杭州特色的杭州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
‘捌’ 杭州江干区2010年或2011年的经济、人口情况
江干区位于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区域,面积210.22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312049人,外来人口380283人,江干区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至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9%;工业销售产值9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9%;出口供货总值20. 江干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9%;财政总收入7.24亿元,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3.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62.3%;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3792元/人,比上年增长19.1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9.63%;农民人均收入7396元/人,比上年增长8.3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85%。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8.17,比上年增长33.04%;实现利润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33%。全区有10家企业列入杭州市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和百家优强工业企业。78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万事利集团柔性女装荣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佑康雪派等19只商标荣获省市着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基本完成农贸市场退路入室,开展杭海路,垦山西路,天城路,秋涛路创商业特色街活动。又有3家市场被评为"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皇冠大酒店,杭州湾大酒店,孔雀大厦,中豪大酒店,健风大厦等宾馆,饭店相继建成开业。基本完成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5个村完成撤村建居,1275家企业完成转制,通过企业转制盘活存量资产1.73亿元。建立了杭州私营经济园区,全区个私经济发展良好。外贸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7.72%。全年新增绿地24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和住宅建设竣工面积18.1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83%,强化创卫基础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第四次城市卫生综合检查、清理,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7万多平方米。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2000年商品交易市场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因势利导,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扶持龙头,培育特色,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实现增加值1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9%;成交额2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8%;新建成了5个市场即中豪花卉市场,四季青花卉市场,天仙农贸市场,杭州水果批发市场,采荷一区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为23500平方米,投资2100万元。改建了4个市场即四季青服装市场,浙江汽配城二期,四季青面料市场,定海副食品市场。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投资6100万元.2001年,全区有专业市场83个,完成成交额227.79亿元,比去年增长6.63%;其中亿元市场15家,市场成交额为207.69亿元。商业收入66.63亿元,比去年增长21.94%。商品交易市场成为江干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
江干区作为杭州市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2001年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89亿元,比去年增长5.10%。全年蔬菜上市量21.79万 江干区少年宫
吨,实施"放心菜"工程,狠抓肉,禽,蛋,奶,水产等副食品生产,进一步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全年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下沙,九堡5000亩新菜地建设。对外经济 此外, 江干区对外经济持续发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完成外贸出口供货总值20.20亿元,比去年增长18.09%。至2001年,全区累计批准三资企业257家,总投资3.45亿美元,协议外资1.66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1.08亿美元。全年共引进项目169个,协议引进资金18.6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52亿元。 随着杭州城市向东扩展,沿江发展的总体战略付诸实施,为江干经济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位于区内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毗邻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之江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中心城市的区域优势,将对江干区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优越的交通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沿江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展现了江干区广阔的发展前景。
‘玖’ 就目前来看,杭州的哪个区发展最好
杭州现在一共9个区,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滨江、萧山、余杭、富阳。其中后面3个区是原来隶属杭州的县级市,滨江区是从老的萧山市划给杭州新建的。
上城区是老底子南宋皇城的地块,非常小,一般住的都是老杭州,吴山、河坊街、凤凰山等等,感觉是杭州的象征。全区依赖旅游业,但是人口密度大,房价不便宜,医疗资源丰厚(浙一、浙二、市一、市三、妇保)。总之特点是“老”,各种老字号也蛮多的。
下城区差异比较大,南边是杭州的老城区和最传统的中央商务区——武林CBD,武林广场是杭州市中心的标志,类似于上海的人民广场,旧时也称为“红太阳”。武林-延安路-湖滨是杭州最早的楼宇经济带。虽然现在综合体遍地,新城林立,但是杭州人心中的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此外下城区南部也是杭州最早对外交流的区域之一,有诸多早期基督教传教和相关重要人物(司徒雷登大使)的故居,所以文化也非常悠长。杭州的老城区大致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江城路。上城、下城各占一半。但是下城区北边城中村比较多,特别是德胜路以北的区域有待发展。下城区目前是杭州差异最大的区,从武林街道到文晖街道到石桥街道,几乎就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垂直落差感。
西湖区比较优越,有非常浓厚的居住与学院氛围,原来是杭州老的高教区。现在豪宅比较多,中小学教育发达(重点初中:十三中;重点小学:保俶塔实验学校、学军小学、求是小学、文三街小学和文一街小学等),新城西是杭州新贵的代表。同时综合体较多,也是杭州的IT三区之一。
拱墅区因湖墅路和拱宸桥而得名,杭州的大城北。过去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现在主要产业是房地产开发。桥西、申花、上塘、庆隆都是房地产开发优质的板块,结合大运河的文化资源,主打宜居牌。
江干区是杭州市发展最快的区,钱江新城被开发为新的市中心,其他诸如城东新城、艮北新城、钱江新城二期、下沙副城都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也是杭州地铁目前最便捷的城区。
滨江区IT业发达,和余杭区的淘宝城、未来科技城构成了杭州IT业的另两个极。萧山区在建钱江世纪城,同样是比肩钱江新城的高端金融中心。
综上:杭州目前支柱产业依次为房地产业(所有区)、IT业(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旅游业(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其他比较有前景的产业为会展业(下城区)、金融业(上城区、江干区、萧山区)、TMT产业(下城区、滨江区)、跨境物流商贸(下城区)等。
‘拾’ 杭州的市中心在哪里
市中心在西湖、市政府、杭州大厦、解百、银泰这一带。市政府所在地,往往是市中心的标志之一。一个城市的市中心,往往随着市政府搬迁而改变。1995年以前,杭州市政府在解放路上,现在杭州解百靠西边的位置。这是解放路成为杭州市中心的重要原因。
杭州行政区划概况如下:
辖区:10个市辖区、2个县、1个县级市
街道社区:92个街道办事处,75个镇,23个乡,597个社区、807个行政村。
市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驻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副省级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常住人口为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 。2017年,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844家。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其中主要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洲运动会将在杭州举办。2018年1月,杭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