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经济怎么办" "网易财经中心
必须找到大的经济发展项目,房地产已经到了发展的临界点,海外投资也困难重重,可以暂时投资海外的基建项目,以缓解国内的产业过剩,最后做产业调整。但是经济发展要保持优良健康状态,不赚血汗钱,不赚劳动密集产业钱,那就要走第一生产力科技这是经济达到一定高度的必走之路,1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给他们超国民待遇,2适当的政治改革以跟上经济的步伐3让科技和经济挂钩和私产挂钩4保护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5扫除创业路上的种种障碍6关闭种种行政审批使经济重新拾回活力。观察美国,前苏联每一次经济革命都是科技,这是经济的血液,但是也是最艰难的路,必须吸引世界人才为我所用,自力更生是不行的,赶不上世界步伐。
⑵ 未来20年经济大趋势中国怎么办
趋势一旦走出来,就犹如狂奔的野马,人跟在它的后面,无论多么努力,都难以再追上。只有走在前面,骑在马上,抓住缰绳,才能与之前行。
如果以前不关注未来的趋势演变,还能够在随波逐流中找到机会的话,那么,在正在到来的全球大巨变中,这种盲目的做法将导致无可挽回的错误。
当下与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中国经济未来的大趋势将如何演变?面对未来的大趋势,投资者该如何做选择?企业家应该如何决策?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以权威的数据,对照经济学、金融学、地缘学等理论,通过与现实、历史的结合,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贯通,展望国内与国际大趋势演变的必然方向。所有的逻辑都基于现象的真实源头与权威数据所代表的真实信息推导出来,这对趋势爱好者或许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太多的疑问,太多的问题,我们都将通过梳理逐一找出答案。
看懂未来趋势,才能洞悉即将到来的大风险、大机会,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也才能保护自己的财富不被正在到来的危机洗劫一空。
因为我们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未来二十年,我们应该这么办。
⑶ 关于中国经济走向是怎样的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
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
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3)中国经济怎么办扩展阅读:
2019年1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依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对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
主要结果为2018年GDP为91928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8972亿元,增幅为2.1%。
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4745亿元,比重为7.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4835亿元,比重为39.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9701亿元,比重为53.3%。
⑷ 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中国的失业率如何
有人选择转行,也有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
打开网络,一大波由于失业即将离开工作城市的青年,将所有个人物品挂在网上抛售。
疫情导致裁员、收入降低,可是北漂沪漂深漂们房租照样得交、花呗照样得还。没有充裕的生活收入,却负担了高昂的生活成本,他们只好决定离开。
一叶知秋。原先和疫情八杆子打不到的行业,现在都受到冲击,那些受直接影响的行业就更不用说了。疫情的次生灾害,这才刚刚显现,严重的还在后头。
2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这是有调查数据以来最高的失业率。
尽管这样,有人认为真实的失业率并不止于此。
交银国际研究主管洪灏追踪的高频经济活动数据分析表明, 目前主要城市的平均地铁客运量还不到去年的50%。
他由此推断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人没有回到工作岗位。目前还不确定这些工人是否已经失业,但他们的工作不确定性肯定已经上升。
进一步推断,这些大城市以外的、低线城市的失业情况很可能更糟。
虽然以地铁客流估测失业率的方法并不精确,但是其指出的大方向与我们不谋而合:中国真实的失业率要比公布出来的数字要高。
我们知道,就业情况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收入和支出,还影响着投资和信心。
假如就业不稳,那么一切刺激消费的措施都只是空谈。
有人说,你别光盯着中国的失业率,现在外国的失业率比中国严重多了,你怎么不谈?
我只想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国不景气,中国还能得好?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罢了。
目前全球的失业率已出现暴涨趋势。
美国劳工部4月2日发布数据显示,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升至664.8万,再创历史新高。
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央行的“大放水”的背景下,有人反而担忧经济会陷入通货通缩。
在本轮危机当中,由于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双双受到疫情冲击,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尤其是需求)侧面均出现大幅度下滑。
居民企业部门双双自发收缩资产负债表,那么银行派生的信用就会大幅萎缩,这就直接导致经济体出现通缩的效果。
我们担忧的是:如果企业倒闭、失业率上涨的情况持续下去,全球经济有可能会陷入大萧条。
3
这并非危言耸听。
美国联邦储备局(Fed)预测美国将有4700万人因此失业,失业率高达32.1%,超过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24.9.%。
此前,美国周初请失业金的最高记录是1982年的69.5万人,今天的初请失业金数据已经达到纪录高位的5倍,是美国历史上失业人数最多的一周!
因为失业严重,购买力下降,美国已经出现了牛奶过剩,威斯康星州的奶农们被迫倾倒了数十万加仑的牛奶。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对,我们中学政治课本上教过的,当时我们以为,这是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一个重要表现。
据新闻报道,疫情期间,美国出现了牛奶过剩,威斯康星州奶农被迫倒掉数十万加仑牛奶。
倾倒牛奶这样的事情,在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中就出现过。
如今危机剧情正在重演,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导致此情景出现的导火索是疫情,但目前看来,全球疫情蔓延的态势并没有放缓迹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4月3日,全球病例数达到100万,死亡人数超过了5万。
新病例数量的近乎指数级增长,几乎遍及每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最新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4万,拐点尚未到来。
世界地震,中国当然也不能幸免。
目前中国外贸企业已经出现“倒闭潮”。
天眼查显示,从2月1日至4月1日两个月间,全国范围内注销/吊销的进出口外贸企业已经达到12396家。
外贸业务向来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受冲击都比较严重。广东东莞外贸制造工厂停业、倒闭等消息接连不断传出,有一大波失业人士就来源于此。
虽然许多外贸企业正在开始自救(转做卖口罩),但这并不能解决订单骤减、暂停出货、外汇管制等问题。
只有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才能正常。
4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由于有些人对于目前经济过于盲目乐观,认为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经济会出现“V型”反转。
这个想法有些过于天真,政策只能改善,但并不能完全逆转经济下滑的走势。
如果非要“比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确实是比国外要稍好一些。但泥沙俱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外贸企业出现“倒闭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唱衰经济,只是为了警醒人们,这一次的危机的影响,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大。
虽然各国政府已经采取很多相关措施,但对于失业率的持续上升,其实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的。
⑸ 未来两年中国经济怎么发展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也就是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⑹ 环保检查 中国经济怎么办
1.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等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为害尤烈。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推进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1.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到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成为联合国有关发展问题一系列专题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来说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核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1.2环境、环境保护的含义 关于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源和现象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 1.3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0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及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都由四个要素决定:一是环境,即自然界的光照、空气、水分、土壤等;二是生产者,即植物,它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矿物质,经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生物能,从而使无机物变为有机物;三是消费者,即动物和人,保证种群、环境以及社会平衡运行;四是分解者,即微生物,它把植物、动物残骸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或元素,重新进入环境。所以,要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就要求保持人类生态系统网络中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协同与平衡,要求物质和能量及信息的输出与输入,既在数量上相对接近,又在质量上促进生态系统的适应和演变进化。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协同机制,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持在持续稳定的状态中。总之,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⑺ 中国经济的现状怎么样
现状不错,前景很好,需要努力,成立一些世界经济组织世界组织,加强同各国的联系,增加人民币的同各国直接使用,增加黄金储备,建立自身的世界经济体系,这样才能经得住事和长远发展好,通过各种形式如修筑道路等将一些地方纳入市场,深化市场,扩大经济规模,采取措施优化经济结构。同各国的联系如修筑道路,开拓航线,人员交流,经济互补,共同发展。
⑻ 一张图看懂: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怎么办
一、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较大受出口和投资两大需求明显回落的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长比去年四季度有所放慢,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内。经济增长和就业仍在下限之上。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均回落0.3个百分点,处于7.5%左右的预期目标内。较为可喜的是今年以来就业形势较好。据广东省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用工好转,春节后员工返岗率为92%,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同时,物价增长小幅回落,持续在上限之下。一季度CPI同比增长2.3%,比去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明显低于3.5%的调整目标。不容忽视的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确实在增大,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一季度投资增长比去年同期明显放慢同比增长17.6%,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2.1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放慢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我们估算,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拉动总投资增幅回落2.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明显放慢的原因则是因为商品房销售量的持续下降和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增长放慢,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拐点”真的已经来临。这对投资和经济增长较大的内在压力。导致投资增幅放慢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注意,即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生产价格持续下跌,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的跌幅分别扩大0.3个和0.6个百分点,这对投资预期和企业效益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来自出口下滑,一季度贸易出口同比下降3.4%,意外的出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次负增长。出口负增长主要是受对香港转口贸易出口大幅下跌引起的,一季度我对香港出口同比下降31.3%,拉动出口增长回落6.5个百分点,剔除对港出口下降的影响,我国对其他地区出口还有所增长,但与全球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是不相称的,出口增长形势严峻。二、要正确看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们既要看到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忧”,也要看到经济运行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经济下行是经济步入长期调整期的一种自然反映,去年有,今年再有,明年后年可能还会有,主要是防止滑破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底线。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各界都不适应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档”的现实,容易产生过度焦虑情绪,甚至一些人或机构借此唱空中国,唱衰中国,认为经济速度放慢就是硬着陆。中国经济已进入只有靠转型升级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必须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一味靠货币刺激政策保增长、稳增长,会适得其反,增长保不住,而结构调整被忽视。特别是我们要对房地产市场调整保持平常心,要防止出现过度调整但也要稳定房地产政策,不能遇压力就反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整是一种内在趋势,既要看到其增加经济下行压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对经济转型升级有利的一面。今年国际经济是向好的,但出口不升反跌,正是由于我们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练内功,导致我国传统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而新的竞争优势迟迟难以形成,结果使我们的出口增长面临“前堵后追”的不利局面。新一届中国政府上任后改变了传统的保增长方法,把政策的重点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经过一年的实践,已取得积极成效。也正是如此,我们对经济下行压力不能反应过度,要看到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尽管在继续下降,但也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提高。一季度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反映微观经济效益的工业企业利润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时,居民收入增长稳中有升。二是市场活力逐步增强。去年以来中央大力度推进的简政放权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省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32.1%,新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8.3%;安徽新登记私营企业数同比增长32.7%;广东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7.9%,其中私营企业数增长50.5%。三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从工业结构看,尽管工业增长有所放慢,但结构趋于优化。高耗能行业回落较为明显,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2%和10.3%,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和1.6个百分点。同期,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均有所加快。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投资增长较快,区域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2%和19.1%,分别比东部地区快3.8个和2.7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不仅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在持续上升,且服务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2013年以来服务业增长持续快于第二产业,2013年占比上升到46.1%,首次高于第二产业的占比(43.9%)。今年一季度服务业继续保持增速高于第二产业的良好态势。一季度,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6%,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幅高2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看,内需中投资与消费增长协调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三、有关政策建议一般来讲,一季度经济形势并不能说明全年的走势,目前经济的小幅波动属正常范围。我们要对稳增长、转型升级充满信心,我们在内需增长和区域增长等的回旋余地很大。从去年上半年经验看,信心十分重要。当前,加强预期管理,增加市场信心,是做好宏观调控、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做好应对准备。一是可以对宏观经济政策做适当微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目前总体上要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在当前通胀压力小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基准利率,最好结构性降息,仅降至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以此降低企业负担,增加市场信心。同时,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规范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竞争,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二是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加快落实简政放权年度计划,积极在全国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加快放松对各类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准入限制,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体制和政策环境。加大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的力度,推进“三个一个亿”的战略和政策的落实。三是坚持着力调结构,挖掘内生动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研究出台向国际市场转移过剩产能的支持政策。加大治理雾霾力度,把环境整治与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更好结合起来,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业态,加强保障房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⑼ 中国经济怎么走
虽然次贷危机似乎已逐渐远去,但全球正面临新的危机,就中国自身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能否尽快挤压泡沫的问题。泡沫是难以维持的,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趋势正在走完,伴随着这个周期的终结,国外经济环境给中国的压力,令人猝不及防。这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的。关键词:经济形势、政策、危机、改革、发展瓶颈时隔08年金融危机已经3年,但是中国的经济则仍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中。也不只是中国,全球经济都陷入的后经济危机时代。危机于机会共存,发展与改革势不可挡,中国应当如何面对内外并存的经济诟病?一、国外强势的经济政策1、为什么美国人不讲理?2010年3月,美国国会议员联合写信给财政部长盖特纳、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他们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如果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美国就可以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的产品征收27.5%的关税。他们有什么理由发起贸易大战?他们不怕中国也向他们征收报复性的27.5%的关税吗?当然他们早就想到了,如果能够利用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天赐良机,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27.5%的话,这个结果不是和关税增加27.5%一样吗?而且,汇率升值中国政府也没有什么理由报复。但在中国商务部及工信部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3%的话,中国传统劳动密集性产业利润率将为零,如果升值5%的话,中国传统劳动密集性产业将大量倒闭。因此,中国政府对于汇率升值的底线是3%到5%。而美国的底线呢?20%到41%之间,差距这么大,双方根本没有交集。既然没有交集,问题就复杂了。美国明明知道我们中国史不可能把汇率升值至20%到41%之间的,因为那将使整个中国经济解体,其实美国也清楚我们是不可能答应的,那他们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010年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访问完印度之后直接飞到北京首都机场,在机场贵宾厅和副总理王岐山会谈一个小时,之后在华尔街交易的一年期远期人民币汇率突然就贬值了。也就是说在谈话之前,华尔街一直对人民币施压逼迫升值,但是谈完竟然说无所谓了,为什么?很简单,一定是我们同意了华尔街的其他要求。4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一个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利用好外资的几点意见》。其中的意见三就是允许华尔街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2、德国,我们并不了解的对手。德国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称,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在2010年6月达到1.37万辆,同比飙升177%。当然,这其中是有欧元下跌的因素,但是我相信这对于原本买不起车的人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看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这份名单里。这就意味着全球两大豪车品牌开始正式进入中央政府公务车的采购清单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中央政府采购金额一般占到GDP的10%~15%,具体我国只有2%,如果要扩大的10%的话,至少有5000亿美元的市场,很明显,这块肥肉已经被德国不少企业家咬在嘴里了。二、政策与对策1、制度是经济大棋局之根本在所有的大棋局上,机制的比拼、制度的比拼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其他所有的策略都是基于其下,因此,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能否尽快推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使中国以更效率、更具凝聚力的状态去迎接挑战,是一切一切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盘棋是无法下的,优良的制度是“资源为王”理念的核心。美元之所以能占据霸主地位,且经过多次危机不动摇,固然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卓尔不群的创新能力相关,但与其所依托的“良性制度机制”更是密不可分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美元的认同感,与他们对美国完善的制度体制的认同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一种制度超越美国,那么,也就很难有一种货币真正能够取代美元。2、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二现在的各级政府全力以赴地去主导经济发展,不仅滋生了大量的腐败——投资项目从来都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尤其是在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而且,不断导致资源低效率、高损耗的错误配置。并由此挤压整个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使得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得不大量依附权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又进一步扭曲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资源配置,使得原本应该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核心力量的企业成为权力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