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GDP哪年才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按中国2009年中国国内人均GDP为3678美元,美国人均GDP为46381美元,假设中国按GDP每年+10.2%的增长,美国假定在26年内GDP增长率为零,大约26年后赶上美国的人均GDP水平,也就是要到2035年才能赶上美国的水准。如果中国按GDP每年+8%的增长,美国GDP按+3%增长,更是要到53年后才赶上美国人均GDP水平,也就是要到本世纪中叶后的2062年了。
㈡ 中国经济总量什么时候才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完全有可能。我们以数字说话。
2000年中美两国的GDP大约是1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2010年两国的GDP大约是5万亿美元和15万亿美元。由于这里面还涉及到通货膨胀问题,两国的实际增长要小于这一数字。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两国的GDP差距由十年前的10倍缩小到现在的3倍。差距缩小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远高于美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实际上人民币币值一直以来是被大大低估的,如果按人民币正常价值估算也就是按西方的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的GDP早已超过10万亿美元了。我们先不谈购买力平价还是按名义GDP来比较今后十年中美经济增长情况。假设今后十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保持8%和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现在的6.8上升到4.0,照现在的情况这两个条件都不难实现。依据上述条件简单计算可知2020年中美两国的GDP将分别达到18.35万亿美元和18.28万亿美元,中国刚好十年后超过美国。
㈢ 中国将分别在哪一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14年10月,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购买力计算,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以GDP计算,到2023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以8%的速度增长,这个时间会提前到2020年。
到那时,大概人均收入会达到中等偏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的经济总量将达到第三到六名经济体的总和,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一样,要占世界大概19%,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体量,但事实上我们非常快就会达到这个目标。
国家发改委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与美国1940~1950年代的发展水平相似。从人均GDP看,“十三五”末我国大体处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
从各项指标来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将为7%左右,物价总水平维持在2.4%~4.6%之间,工业化进入中后期,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经济体,是指对某个区域的经济组成进行统称和划分。经济体可以指一个地区,如台湾地区,或地区内的国家群体,如欧盟,东盟等。
㈣ 中国什么时候会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已经是世界第四,是美国经济的1/6,日本经济的1/2到2/3。如果按照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则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金融货币体系跟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极不相称,其中一个特别需要解决但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的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人民币还不是一个国际货币。这一现象的最大表征就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数量微乎其微(主要局限在香港地区和南亚的周边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务为零,尽管央行最近批准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世界各金融机构包括各国央行所持的人民币资产也为零。这都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极其不相称。 与此同时,经济规模排在中国之前的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体都有国际化的货币。 那么,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会带来什么好处呢当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该国可以发行以本币计价的金融工具,这就为本国企业创造了一个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金融危机的融资方式。 事实上,在国际经济学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埃根格林教授就曾经精辟地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原罪”问题,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能发行以本币计价的债券,而只能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一旦该国出现了金融波动,尤其是发生货币贬值时,这些发行国际债券的发展中国家和企业就面临着支付危机,因为它们的现金流大部分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而负债却是外币计价的,这就是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其本质就是金融市场先进的发达国家把汇率风险完全推给了金融市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国际上公认当今的国际金融制度非常不合理。 如果中国的企业和政府能够在国际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那么,即使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中国的企业和政府也不用担心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因为中国的债务人(企业或政府)的收入和债务在汇值上是对等的,都是人民币,不存在人民币收入和外币债务的不对称性问题。这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如人民币国际化所能获得的最大好处。 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旦人民币国际化了,我们的央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发行国际货币的“铸币税”。具体说来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扩大人民币的发行,以此来购买中国的主权债券或企业债券。而一旦这些债券能够在国际上发行,就成为了国际上可以增值的资产,可以凭此来获取国际上的硬通货乃至商品,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凭空采取印钞票的方式来获取国际资产,获得在国际范围内的购买力。美国正是依赖于这样的机制,长期维持经济金融大国地位,可以长期保持财政和贸易双赤字而不用担心发生支付危机,顶多考虑美元汇率贬值的问题。 最后,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那么,中国许多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可以更加方便地要求以人民币计价(当然,还要取决于我们的议价能力),如此,我们企业的成本和销售都是按人民币计算的,外贸与内贸没有区别,汇率波动的风险自然推给了外方,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总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民币必须走向国际化,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为人民币的国际化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㈤ 中国GDP什么时候能成为世界第一
今年2季度已经超越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 以目前的速度和国际形势,20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完全会的,需要时间。 我们很荣幸的会看到自己国家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但也要看到人均GDP还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
㈥ 计算出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大约还需要多少年
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首先,如今经济已经开始放缓。虽然涨幅比欧美大得多,但总量比美国还是相差不少。这就需要一段时间追平。
那么中国经济还能坚持多久?这得问房地产泡沫何时破裂。中国房地产真正的“钢需”已经基本饱合了。产业再虚高也必须有真正的需求做为基础。现在看来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已经没有多少涨幅潜力。但其非中心区域和二三线城市还有涨幅空间。但即便如此,由于中国经济过份集中化,房地产不可能遍地开花。预计八到十年,三线以下城市需求就会饱合,若干年后一线城市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投资性行为。
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将失去发展动力。
而且中国经济本来就是虚高,有专家曾说:中国所要确保的经济增量,其实就相当于欧洲国家每年的增量,如果不能达到其实就是“零增长”。
再者,即便真能超过美国,中国领导层会愿意看到吗?一个人均收入中等水平,拥有几千万贫困人口和上亿失业人口的国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㈦ 中国什么时候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现在大流是认为是在2030年左右,包括世界银行、以及美国一大帮子经济学家。最乐籂绩焚啃莳救锋寻福默观的估计则是2015年,根据现有的经济速度以及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话,但是没有考虑到中国经济着陆带来的风险和经济减速以及其他不确定的冲击(政府隐形债务等),所以我个人认为在2020-2025年之间。
㈧ 中国的经济再过几年才可以成为世界第一
这比较难说,因为我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的依赖性较强,在我国经济增长时贸易保护主义难免会抬头,加上我国失去廉价的劳动力及招商引资的优势。但是,我认为当我国的内需能够保证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至多10年内经济总量会全球第一,而人均还需较长时间。
㈨ 什么时候中国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20年一2030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就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第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