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经济为什么2016年放缓了
因为国民负担加大,如果不减缓的话可能会引起左倾错误
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麻烦点一下采纳,谢............
⑵ 为什么中国2016经济直线下降
经济并没有下降,只是增幅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国家主动转型升级导致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增幅提高必然困难。
⑶ 2016年经济很萧条吗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是这样的
⑷ 2016 年中国的经济状况很差吗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全国GDP增速为6.7%,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2.14万亿元,同比增长5.9%。从数据看,经济表现还是不错的,基本达到政府预期。
但这个数据可能与很多人的直观感知并不相同。面上表现有,农业上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低,谷贱伤农;制造业由于劳动力工资上涨、产能过剩等因素,一大批工厂停产、半停产;服务业方面,受互联网+冲击以及房租、税收等因素影响,很多实体店不景气。此外,房价很长一段时期在一线或部分二线城市的暴涨而其它城镇去不了库存等。
事实上,上述具体表现在宏观上,主要是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很大,不能确切判断经济百分之百在向稳期好。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泡沫、银行的刚兑风险、地方债等问题,困扰很大,中国经济面对着越加复杂的情况,除了国际大的经济形势影响,汇率、产能、物价、潜在通膨、房价、就业、老龄化等等问题全部都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中国结。
如果宏观政策得力、适合,经济形势是完全有可能趋于好转的。但如果措施针对性不强,也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经济下滑。
⑸ 为什么说2016年是08年以来的重大经济拐点
展望2016,全球债务水平高企、货币政策分化加剧、贸易不振等“逆风”将困扰世界经济。尽管如此,美国经济稳步向好、中国深化改革、释放增长动能,则有望牵引世界经济走出“新平庸”。爬坡过坎全球经济变局下的复苏之路历经国际金融和欧债危机双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坎坷曲折,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的状况未有实质改变,南北鸿沟仍横亘眼前,世界经济“再平衡”之路漫漫。2015年世界经济艰难爬坡提供了印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调降为3.1%,比前一年低0.3个百分点,为步入复苏通道以来增速最慢的一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表现为发达经济体增长有限、新兴经济体增速总体下滑。有报告预测,2015年发达经济体仅增长2%。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增速回落明显,增幅为4%,连续5年增速下滑。俄罗斯和巴西等国陷入负增长,中国和印度则表现较好。在发达经济体中,由于低油价、政府支出增加和高科技创新产业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稳步走强,预计2016年仍将有亮眼表现,增长水平至少与上年水平相当。得益于国际油价大跌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经济温和增长;但受困于高失业率、贸易低迷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再加上低通胀带来的通缩威胁,欧洲经济在2016年的前景仍存有不确定性。对部分新兴经济体而言,2016年仍将是挑战巨大的一年。中印经济增长势头较为明朗,而俄罗斯和巴西仍将寻求破解滞涨之道。此外,全球债务水平居高不下,抑制了全球经济潜在增长,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步履维艰,增速有可能低于去年。暗流涌动全球复苏态势下的风险交织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存在诸多变数,较大风险源为美联储加息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尽管市场前期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但资金大规模异动和货币贬值仍会给经常项目逆差、外汇储备有限的发展中经济体造成冲击。而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对资源出口型经济体而言也不是好消息。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越发显着,对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体都将是挑战。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金融业协会发布报告称,受美联储加息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去年主要新兴经济体面临27年来首次资本净流出,金额预计超过5000亿美元。今年主要新兴经济体还将面临3000多亿美元资本净流出。全球贸易低迷也是世界经济一大利空因素。受需求下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全球汇率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15年世界贸易增长预期被数度下调。世贸组织最新预测显示,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2.8%,增长率连续第四年徘徊在3%以下。考虑到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以及全球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2016年全球贸易仍将不振,这增大了贸易保护和货币竞争性贬值风险,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负能量。在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中,一国经济不振会令他国受损。对资源出口型新兴经济体而言,其经济走弱将产生外溢影响。去年原油价格下跌超30%,铁矿石价格跌幅超过40%。出于对市场份额的竞争,主要产油国未实施限产,预计今年油价仍将在低位徘徊,虽然石油出口国与石油进口国之间出现财富转移,但石油出口国购买力下降以及投资于石油出口国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也将伤及石油进口国。对新兴经济体来说,通过结构改革加强自身经济竞争力,才能减少经济脆弱性。2016年还应密切关注地缘政治走势。中东与欧洲等地区大国角力加剧,此外恐怖主义威胁骤增,牵动着全球市场神经,更会通过金融市场、贸易、产业链等途径影响世界经济。御风而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路径选择股市大跌、汇率下探——中国经济在2015年经受了不小的考验。对步入改革“深水区”与“攻坚区”的中国来说,化解风险是必须要迈过的坎儿。从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看,守住底线与开辟前景为2016年的经济运行确定了基调。回顾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渐缓,前三个季度增长率分别为7.0%,7.0%和6.9%。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7%左右。这一年可谓中国经济大潮涌动的一年,“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业与创新,中国经济活力显现。创新驱动正逐步替代要素驱动成为增长主动力,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的一年,中国经济仍需直面挑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去杠杆压力较大、房地产去库存需加力、投资增速回落、外贸不确定性增加等。这恰恰说明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决策层对新一年结构性改革、重要改革领域等做出明确部署,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国际观察家认为,决策层的改革魄力将赋予中国经济新动能。
⑹ 为何感觉现在经济形势越来越差
艰难的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虽然艰难,但这道坎非迈不可,不将4万亿刺激形成的泡沫挤掉、不淘汰严重产能过剩的三高产业,中国经济未来形势会更悲观。
⑺ 为什么现在的经济情况这么糟糕
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 超过了人们的适应能力, 却改变了人的价值观, 在人的生存当中, 没有钱能生存吗, 不能, 这就导致了经济利益高于一切
⑻ 2016年为什么各行各业经济都在下滑,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样持续多久会转变什么样谁能说一
关于2016年的中国经济状况,的确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诚如你所说的,许多行业的经营状况都在下滑,其原因十分复杂,会持续多久?会怎样转变?探讨如下:
1、许多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投资强度持续加大(例如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惊人的55万亿元),使得许多行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数量激增,导致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形成“产能过剩”,企业订单不足,而庞大的“固定成本”却一点也不能少摊,使企业盈利减少。
众所周知,当企业获得的订单减少、实际产量低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就会亏损,而产能过剩使得全行业订单不足甚至许多企业的产量低于盈亏平衡点产量而亏损,就造成某个行业或许多行业经济不景气(下滑),进而影响到全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不景气。
第二个原因,是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中国是一个外贸型国家,早已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外贸总量占到全世界贸易总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都长期经济衰退,也加剧了中国的经济下滑。
2、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会持续多久?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不足3%,但没人认为美国经济会崩溃吧?事实上美国稳坐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因此,中国经济即使再下降一些,只要长期维持增长率3-4%(目前是6%左右),维持经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毕竟我们的经济基数已经很大,居全球第二,不大可能一直维持像以前我们经济基数不大时那么大的增长比例。而且近年来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先进的制造业和完善的配套体系和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帮助我们稳定占领了世界经济很大一块市场,还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这也是世界500强争先恐后要打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做支撑,因此,哪怕不景气时间再持续几年,都不会有大的崩溃性威胁。事实上一国的购买能力不可能迅速大幅度增长,面对巨大的产能过剩,在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情况下,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很可能成为“新常态”。必须做好长期、艰苦的思想准备,一边做好产业调整、技术进步工作,一边耐心等待购买力的“自然增长”,加上我们坚信宏观经济毕竟服从“周期性”规律,有经济波谷就一定会有经济波峰,耐心等待下一个全球经济波峰的出现。
3、中国经济会转变成怎么样?
你知道,拉动中国经济是“三驾马车”,即固定资产投资、国内消费、外贸出口。
这三驾马车中,虽然出口下降,但固定资产投资依然维持60万亿元以上的规模,国内消费强劲(高铁常常一票难求、公路上充斥满了无数私家小轿车、大小饭店人头攒动、超市热销、房地产销售量维持巨量等等),都说明了至少还有“两驾马车”拉动力强劲,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就可以勉强维持。而且外贸出口虽然下降,但毕竟还有十几万亿元的出口量,毕竟也安排了无数就业岗位、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对未来展望,例如,高铁需求量会扩大,那造高铁需要钢铁吧,高铁的订单就一定会有相当部分资金转化为钢铁厂的订单,也会扩散成为高铁设计院订单、制造电子控制设备企业的订单,大家在生产中都需要用电,就会扩散成电厂订单、进而扩散成煤矿的订单,连带扩散到相关的服务业、甚至银行都会因为这么多订单的资金往来而发展起来,国民经济一盘棋是不是就都活了?
同理,目前资金投入的20%左右是进入了房地产行业,盖房子,需要大量钢铁、水泥,那自然带动钢铁厂乃至铁矿山、水泥厂、发电厂、煤炭企业的一系列“乘数效应”的发挥,同样带动国民经济一盘棋走活。
综上,多年来积累的固定资产投入、技术研发的投入,使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扩大百倍,而国民的购买力暂时还赶不上产品制造的速度,所以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宏观经济不景气,但也应该看到这些不景气背后存在一个对未来有利的巨大优势,这就是我们积累了强大的制造业和相应的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中国长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或“硬件条件”,如果能在软实力或技术上利用产能过剩而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国际上最强大的工业、经济大国地位。
⑼ 2016年经济如此低迷到底是什么原因
其实这得从08年金融危机开始说,持续几年的金融危机是导火索,点燃了中国经济中隐藏的许多暗藏的炸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行业接着一个行业,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崩盘。现在简单说说崩盘的大事件:08年金融爆发伊始,国内绝大公司基本面好而且还有很多积累的订单,所以到09年因金融危机影响至中国,出口没了,订单没了资金链断了,很多如东莞,常德……等以代工制造业崛起的城市崩了 ,紧跟温州的借贷危机爆发,房地产崩了,同一时间地产的调控促使加速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此时!决定中国快速发你展的两大支柱已崩(后来,进行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家电下乡等经济有很好的回暖)!迫使上面开始改革进行产业升级,由于产业升级过于突然,加上投资环境的恶化,成本的不断上涨,投资商和资金大量外撤,致使产业升级还未开始,传统产业就空心化。没有发动机自然机器不能运作。
回答你后面的问题,要多久经济走上正轨,随着产业升级、创业、创新多年了,许多的创新科技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加上这两年的清库存“供给侧”方案,不用几年中国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眼中(不过这过度期有多长说不准,也许3、5年,也许10年……)。顺便说句:如果你是从事代工、制造业只能自求多福了,因为你们感觉不景气会是常态,不会改变!
最后声明我不是经济学家,只是对经济、社会、人和事观察比一般人敏锐(我从小就有很强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准确率在7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