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东韶关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就经济发展而言。
地理位置
韶关市地处粤北,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从古至今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历来重要。京广铁路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南北向贯穿全市、323国道东西向贯穿全市,均经过韶关市区。我国南北公路运输干线107国道、105国道分别经过本市北部和东南部。
经济概况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曲仁煤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七十年代,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八十年代以来,韶关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全市有工业企业2.1万多家,已形成了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铸锻件、建筑材料等资源型行业组成的重点产业;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电力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医药等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韶钢集团年产钢能力已突破500万吨,跻身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之列;韶铸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企业之一;装备工业有生产大型建筑机械、高空作业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新宇公司、工程机械厂和众力公司等大型企业。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加快,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8%、14.3%和13.4%;三次产业比例为16.6:44:39.4,比2004年的17.5:49.5:33明显优化,二、三次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6.62亿元,同比增长14.3%;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14.68亿元,增长14.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3.9%。工业产品质量显着提高,共有11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3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荣誉,注册商标1579件。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7亿多元,确立了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作为全市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韶关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特色,蔬菜已发展成为继水稻后的第二大作物;优质稻面积已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近七成,总产达53万吨;优质畜禽如三元杂交猪、山地养鸡、山上养羊等和优质鱼得到很大发展;特色优质水果如沙田柚、三华李、一六李、奈李、青梅、大果枇杷等面积达到22万多亩,占水果面积近50%;丛生竹、毛竹林和烟叶发展迅速;七大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近八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1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亿元、增长14.5%;有水果、蔬菜、粮食、小商品、布匹、水产品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摩托车、野味山货、旧货交易、机电产品等商品专业街。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信息、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呈快速发展势头。来韶游客人数连年高速增长,2005年旅游业共接待游客达5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4亿元。经济效益显着提高。2005年,来源于韶关的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17.7%,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1%,万元生产总值占用金融机构贷款4840元,这些指标在全省均处于较先进水平。2003年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二类地区行列,2005年上升到二类地区第一位,全市人民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 9.8 亿美元,其中进口6.2亿美元、出口3.6 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251万吨;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玩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个县(市、区)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区、镇签约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的热点投资地区。
2005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8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0亿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农科创新中心24个。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70 户。
⑵ 韶关的经济
韶关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持续增长,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4亿元,农业增加值131.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584元。优质水稻、蔬菜、畜禽产品、烟叶、水产品、水果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如南雄板鸭、张溪芋头、火山粉葛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2013年,韶关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90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155家。家庭农场22家。全市共有1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和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全市共引进新品种125个,推广新品种39个,应用新技术14项。全市农业科研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为6项、6项、5项。
种植业
韶关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旱粮比重较小 。
韶关地区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茶、大豆、棉花、麻、蔗、烟草、蚕桑等 。
林业
韶关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十分有利林木生长。尤其杉木,生长迅速,一般15至20年可成材,且材质好,驰名省内外。韶关是广东省的杉木中心产区,连南县金坑乡素有“杉都”之称。韶关是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林副产品资源。1984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全市有林业用地220.3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95%;有林地125.33万公顷,占广东省的32.99%;森林覆盖率达44.19%。韶关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所辖12个县均是重点林业县。
韶关山地辽阔,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区群众,历来靠山吃山,有悠久的耕山营林习惯。林业对于改善山区人民生活和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林业部门调查,主要林区乡镇山林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
畜牧业
韶关市畜牧业方面主要饲养猪、牛、三鸟等 。
特产
韶关特产有北江香菇、冬笋、笋干、白毛茶、北乡马蹄、南华李、三华李、甘木通、龙脑、巴戟天、大鲵(通俗称“娃娃鱼”)、棘胸蛙、马坝油粘米、乌石红瓜子、猕猴桃、冷水猪肚、爆炒山坑螺等。 韶关历史上以农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起源颇早,且有过鼎盛时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时代已有制陶业;唐宋时期手工业与矿冶业已有相当发展,《宋史》载:“庆历(1046—1048年)末韶州天兴铜大发,岁釆25万斤,诏即其州置永通监。”韶州南雄曾是当年织布丝绸中心;明代阳山为当时全国十三个铁冶所之一,年产铁78万斤;清代土纸、毛笔生产兴盛一时。民国以后,开始出现一些官僚资本家经营的工矿企业,釆煤业、以木炭、柴油为燃料的小火电业萌芽 。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七十年代,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八十年代以来,韶关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韶关工业紧紧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的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资源型产业突出、加工工业雄厚、部分轻工业份量较重的综合类工业城市。 2014年,韶关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8亿元。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11.4亿元。
七大支柱工业:机械工业,制药工业,钢铁工业,烟草工业,电力工业,玩具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高技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工业;石油及化学行业。
优势传统工业:食品饮料业,建筑材料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业,家具制造业。
防洪工程:乐昌峡水利枢纽 韶关据五岭之口,商品流通承南启北,唐宋时期为岭南商业重镇。内地货物多经庾岭进入韶州运往广州和南海各地,岭南特产、沿海食盐和国外香料、工艺品等货物也经韶州复道庾岭运往虔州或转运至京师、中原各地。韶州成为联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南北货物转运集散之地。尤其宋代,随着全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韶州商业经济更为活跃。韶州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今曲江大宝山一带),产量居全国之首,成为北宋最大的铜冶炼中心,加上韶州永通监(铸钱局)的开办,促进了韶州商业发展,南北贸易往来频繁,在韶州转运集散的北货有丝绸、棉花、茶叶、烟丝、瓷器等,南货有广盐、铜、铁、锡制品、香药、百货、岭南特产等。至明清时期,韶州的牙行业、行栈业、旅栈业、银楼业、中药行业、烟草行业、布匹行业、典当业、米行业、盐行业、京果行业、饮食行业、土纸行业、运输业等颇为兴旺,这一时期在韶州城内和城郊先后建了九大贸易市场(墟市),即清平墟、南皋墟、皇中墟、长坪墟、大墨墟、上韶墟、文化墟、布贤墟、大风墟。各地商人来韶经商频繁,“舟车辐辏,踵接肩摩”。尤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政府实行海禁后,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南北货物和国外进口商品,大都运来韶州转运集散。湘赣、江浙、闽南和广州各地客商,纷纷来韶经商,先后在韶州设立一批商业会馆,其中主要的有广州会馆、四邑会馆、豫章会馆、福建会馆、楚南会馆、赣州会馆、兴宁会馆等。南北货物的云集,韶州关税银也随之日增,至道光年间,韶州太平关年税银收入达21万两,转解户部14万两,比粤海关各口岸年税银之总和11万两还多,成为国库和地方财政的一大财源 。
国内贸易:2013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销售额783.8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718.3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5.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1.1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1.3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8亿元。有水果、蔬菜、粮食、小商品、布匹、水产品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摩托车、野味山货、旧货交易、机电产品等商品专业街。国内外着名零售企业在韶发展势头良好。
对外经济:201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3.17亿美元,其中出口9.2亿美元,进口13.97亿美元。外经贸发展形势良好。在2013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上,韶关新签订项目6个,总投资金额2.2亿美元。韶关2条通行港澳船舶已于2013年10月获省交通厅批准;粤北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整体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已于2013年12月底通过了专家评审。全力保障铁海联运班列顺畅运行,致力将韶关至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项目打造成华南乃至全国的“铁水联运”示范项目。2013年,全市通关货物总量665万吨,交通工具12.9 万辆;进出口集装箱1.36万个,其中铁海联运集装箱进出口箱达8201个。韶关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的热点投资地区。
旅游业:2013年接待旅游者人数24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7.2亿元。
金融业:2014年,韶关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9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1亿元。
莞韶园:2014年6月19日,“粤北硅谷高科技园区”规划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在韶关召开。据了解,“粤北硅谷”项目以建设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强市,推进科技创新和企业创业为建设重点。初步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园区中大规模IT企业50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产值达100亿元;用10年时间,打造产值超300亿元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展望未来,“粤北硅谷”将打造成为粤北、湘南及赣南最大的信息产业聚集区。
新一轮对口帮扶开展以来,莞韶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莞韶园、七组团共引进落实项目103个,总投资25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47个,工业、农业、旅游、金融、文化等“十大”领域的合作也扎实推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莞韶园已经定下战略目标,即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抓住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两个重点主导产业,突出整机装备、成套设备和智能装备,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⑶ 对于韶关这座城市,你有什么看法呢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迅速,成为很多人旅游的第一选择,而广东作为一直以来的经济大城,邻近香港和澳门,每年来广东旅游的人也是不计其数,也有很多年轻人南下到广东来打拼。大家都知道广东省的省会是广州,但是在很早之前,广东省的省会也是被更换过,但是经历了两年的时间便是下位,现在这座城市更是很少被人提起,慢慢被遗忘
你去过韶关吗?对于韶关这座城市,你有什么看法呢?
⑷ 韶关这个城市发展得怎样
韶关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达到顶峰,是全国50强城市,但随着产业转移,珠三角等沿海地区高速发展,但韶关却仍然保持原有的速度增长,以至现在在广东GDP排名中倒数第6(全省21市),但随着韶关成为粤北枢纽城市的提出,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韶关面临着前所有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能否发展好还得靠韶关人了.但因为韶关的基础太差,发展问题仍然很艰巨。但韶关的中心市区在广东还是很不错的,市区人均GDP超过广东不少呢。
⑸ 韶关经济发达吗
韶关在广东省的最边缘,远离珠三角。据我所了解,韶关经济在广东省算中下,下辖的几个县(乐昌市、仁化、乳源、南雄市、始兴、翁源、新丰县及曲江)亦比较落后,同时,韶钢集团在韶关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拉动韶关GDP贡献不少。但韶关地域比较辽阔,同时亦是全国交通枢纽中心,南下广东必经韶关,其中韶关火车站属省级大站足见韶关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⑹ 韶关的经济会好起来吗
韶关市粤北的重要城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工业重市,韶关也不算穷啊。在粤北这一带也算是数一数二的重要城市啊,韶关是出广东北上的重要关口啊!
韶关,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全市土地面积18400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 [51] 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6.6万人 [5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韶关市常住人口为2855131人。 [53]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7] 是广州都市圈城市之一 [8] 。
⑺ 韶关的经济怎么样
正在发展中,很多道路在建,建成后肯定会带动经济,韶关现状不是很好,特别是有些县城
⑻ 韶关市怎么样啊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北江上游,浈江、武江、北江三水交会处,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韶关是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韶关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
韶关拥有“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2016年12月,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拓展资料
韶关市拥有“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中国第三批资金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废旧塑料进口基地、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华南生物基因库和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等称号。
2009年,韶关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1月,韶关市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
2017年12月24日,韶关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⑼ 韶关和湛江这两个城市哪个经济比较好
当然是湛江了,湛江市是沿海城市,一直以来沿海城市都比山区要发达的多,而韶关就是山区,山区普遍。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所以,湛江要比韶关好!
⑽ 请问韶关的消费水平怎么样。
韶关属于4线城市。消费水平比较低。韶关的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一般用餐人均在20元左右,经济型住宿价格在150元上下,打车起步价7元。全年都很适宜旅游。
在韶关的物价也是比较便宜,没有一线城市的压力那么大,住房等都比较实惠。
拓展资料:
衡量标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值。以得分高低进行排名。
排名限定在GDP排名前十名的城市,其它城市可对照衡量自身消费能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不是全口径的消费,对于表达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贡献并不完全,但是,起码在日常生活和大众消费领域,可以反映消费对于GDP的贡献率。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对于实物消费和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
对镜自览,找差距,找动力,不断根据时代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
消费水平指数:
消费水平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每户(每人)消费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标。编制方法是将每个月每户的消费支出金额换算为一定的家庭人员及每月固定天数的消费支出额。当然,也可以年为计时单位,像浙江省统计年鉴中有民居和农村每年的消费水平指数测算。
消费水平指数等于 基期消费水平指数乘以t期消费水平,再除以基期 居民消费水平所得的数值。
用公式表示即:第t期 消费水平指数= 基期消费水平指数 * t 期的 居民消费水平 / 基期的居民消费水平
一般取 基期消费水平指数为100。
CP:
CPI(中文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全称:consumer price index)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2021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