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发布时间:2022-06-09 07:25:36

㈠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利益均衡化,拥有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的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贸易优势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市场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这样,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仍然会继续发展,甚至会更严重。“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向全世界,使利润流向发达国家”,这个批评不无道理。
 (2)对发达国家来说,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利用那里更为廉价的劳动力组织生产,可以不再顾及关税成本的增加和“非国民待遇”。这就势必带来跨国公司在它们的国内削减劳动密集性的生产,造成新的失业。
 (3)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产业、夕阳产业创造了方便条件,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对这些产业的转移是欢迎的,但是落后的技术势必伴随着对发展中国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威胁和破坏;发达国家也可以只把产品的开发环节留在国内,而把产生污染的生产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与发达国家污染的“外部化”可能结伴而行。

㈡ 问一道政治题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它一方面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
正面效应:
一是经济全球化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客观经济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
三是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
四是经济全球化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可能有利的条件。
负面效应:
经济全球化可能使世界的发展更不平衡;可能使世界经济波动成为常态;可能使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全球化。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他们的获益也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这就使得南北国家的发展不平衡差距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
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这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全球化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错综交织,使全球经济充满了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和危机。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㈢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是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形成因素:

1、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这就是代表当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企业的远距离控制成本。

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5、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㈣ 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

利在全球化将一个国家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面对这样一个比国内大的多的市场,实际上面临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弊端也在与此,首先作为后进者,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处于被剥削的境地,另外各种体制体系的不完整,容易丧失国家经济主权,这是极要命的…

㈤ 集合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为,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但是,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全球化到底是什么

全球化浪潮正席卷华夏大地,全球化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环境。那么,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它将带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礼物”?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批沪上学者为此聚集华东师大亚欧研究中心,从多学科的角度,见仁见智,就区域化、全球化及与中国加入WTO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唐海燕(华东师大金融系教授):我是搞国际经济的,我想从总体上谈对全球化的看法。我反对用“双刃剑”来比喻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不错,经济全球化确实包含了正面的积极影响和反面的消极作用,但它们是相互渗透和融合在一起的,很难把它们分开。应该从世界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的角度,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不宜机械地“一分为二”,而应“合二为一”,否则会进入两难之境,进退维谷。我认为,在全球化中,我们将有以下6个方面的趋势:世界经济模式开始进入“融合模式”阶段,但板块特征依然明显;要素的全球性活动加快,但各国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的周期及其特征将会发生变化,经济周期理论面临挑战;国家经济主权弱化,但国家利益和民族特性又在强化;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降低了,但全球经济冲突则会增加。

樊勇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学术界对何谓全球化,有3种解释,一是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甚至是美国化,二是认为全球化是对经济技术资源进行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三是认为全球化是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以及毒品和犯罪的跨国泛滥等等。我认为,第二种看法既全面又最接近实际情况,其标志和核心就是加入WTO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对我国来说,加入WTO的首要问题是制度创新。加入WTO,对我国的冲击主要不在于对哪一个具体行业的冲击,而是由公开性和非歧视性带来的制度创新压力。它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新的含义,经济体制改革不再局限于放权让利和转变政府职能,而是要求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走向平等的格局。

蔡鹏鸿(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我是从事国际政治研究的。我认为全球化与区域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相互联系。以WTO和APEC(亚太经合组织)为例,可以先比较一下APEC与WTO的异同。由于亚太各国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还是被西方国家禁运的,所以APEC虽有宗旨,但并不是很有约束力。领导人的宣言也无法律效力,只有道德上的约束。迄今为止,其工作方向主要在三个方面:贸易投资自由化、商务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1993年后,美国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它主要是想借APEC进一步打开亚太贸易的大门,实行贸易“自由化”,对经济技术合作并不热心。再加上经济技术合作不少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不像海关关税和进出口总额那样容易量化,所以,这是一个难点和冷门,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希望得到发展和突破的一个方向。我国加入APEC,为其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从战略角度分析,进入区域化的APEC是我国进入全球化的WTO的一个“试验”和“练兵”。加入WTO在即,似乎对APEC有必要重新认识,包括怎样从欧洲模式取得借鉴?如何打破技术转让僵局?等等。

卿文辉(华东师大法政系副教授):我不认为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这种相互联系必定具有互补性。从逻辑上讲,区域化是区域主义的表现,全球化是多边主义的表现。区域化同意或默认“歧视原则”,因为任何区域内部的互相优惠,就是对区域外的歧视;全球化则遵循“非歧视原则”。由此看出,区域化与全球化是水火不容的。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又是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推动的。一方面,区域自由化如APEC、欧盟等等,是全球区域自由化的一个阶段,多边的进展有赖于区域的诉求;另一方面,关贸总协定以及其后的WTO章程第二十四条等条款,又为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免除了部分最惠国待遇义务,特别是在地区性特惠贸易问题上免除了发展中国家遵守总协定的部分义务。未来的世界,将是区域化占上风,还是全球化占上风,抑或轮流占上风,现在还难以作出结论。

《人民日报》 (2000年10月12日第三版)

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认为,全球化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可称为经济全球化,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第二层是环境方面,在空中或海洋里远距离的物质传送,影响全球环境,包括艾滋病、酸雨等对全世界的影响;第三层是军事全球化,使用武力的危险促使了军事上的联系;第四层是社会与文化的交流,包括宗教的传播和科技知识的推广;第五层体现在其他领域,如政治、法律、娱乐、时尚和语言等方面。

奈的观点和看法令人感兴趣,但并非是“独家的”。全国政协最近举办了“ 21世纪论坛”,讨论经济全球化问题,与会的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慧炯、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吉等也对全球化进行了类似的划分。但值得指出的是,各个层次的全球化并不是同时出现,经济全球化出现得最早,是各种全球化的基础和先导。

全球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 T·莱维于 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参加“ 21世纪论坛”的专家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动因。他们指出,经济全球化于 20世纪 50年代产生, 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必然性。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 1/3的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变化,转入了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诞生了。

国际贸易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从世界经济总体来看, 1978年世界贸易占世界 GDP的比重仅为 9.3%,而 1998年上升到 24.3%,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和载体的跨国公司大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据统计,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40%,国际贸易的 60%,国际技术贸易的 60%— 70%,对外直接投资的 90%。联合国贸发会议《 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发展上起到了主导作用。我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指出,跨国公司通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不仅可以绕过许多壁垒,迅速掌握当地的市场需求,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也可以通过内部贸易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便促成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使经济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全球化。

“新经济”出现,催生了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所形成的第三次技术储备在通讯、计算机和网络领域不断释放出来,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上加以体现,发生了信息革命和数码革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把各个国家和各个机构连在一起,人类在这个全新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贸易、科研、学习,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并进行文化交流,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瑞典爱立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拉斯·兰姆维斯评论说,互联网和数字通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村变成现实,构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机遇与挑战

战后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成功范例。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说,以 1990— 1996年为例,亚洲“四小龙”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 9%以上,多数东盟国家为 6%— 8%,这种较高速度的增长一直保持到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他认为,这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多年来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关。

中国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更为众多的与会专家称道。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自从邓小平先生于 1978年宣布新的经济政策至今,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于去年 11月同美国达成协议时,便已向世人显示,它正采取重大的步骤,把中国的经济纳入全球网络。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文·桑兹卓姆说,中国有效地利用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刺激了本国的发展,并减少了大量贫困人口,中国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说,中国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通过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了金融市场,阻止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进一步蔓延。他认为,中国货币保持稳定是亚洲经济复苏的重要促成因素。

凡事具有两重性,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它在带给各国利益的同时也对其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国内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产生经济波动和诱发一国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为讨论的热点。埃及经济学教授 S·图巴尔、印尼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的学者尤素福·瓦南迪、泰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威拉蓬·拉曼军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披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 1983年的 43倍扩大至目前的 60多倍,贫困国家的债务超过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80%,全世界 10多亿人每天收入不足 1美元, 28亿人每天收入低于 2美元,而世界最富有的两成人口享用全球超过八成半的产品和劳务。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差距悬殊,前者为后者的 200倍以上。据联合国统计,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继续增加, 10年前是 36个, 5年前是 42个,现在是 48个。在发达国家里,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以美国家庭收入为例,最富有的( 20%)家庭年平均收入是 137500美元,而最穷的( 20%)家庭年平均收入为 13300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竟达 10倍之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最近评论说,“贫困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速度是不能容缓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已成为爆炸性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

㈥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已经有不少定义,在我看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般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描述的是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经济活动在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然而单纯从善良的正面去了解经济全球化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特点,以及正负效应,而且要理解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处于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经济态势,并选择和实施中国之最佳对策.
当今全球化成因与特点
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向外扩张,并推行各种殖民主义措施开始,经济已经在渐渐全球化了.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动因和特点呢?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在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中,不仅有货物、劳务和资本的大规模国际交流,而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无比的国际交流手段,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全球化.这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什么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小的是美好的”说法,把一些大型公司分解了,而90年代又重新掀起大规模的并购高潮.因为信息技术使跨国公司内外部的信息成本和管理费用降低了.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以多元的行为主体来构成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除国家之外,企业,尤其是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作用日趋增大.它们把自己的生产、投资、销售等活动的场所遍布全球各地,实行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形成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空前巨大和严密的全球网络,把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都包罗在内.据统计,眼下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来沟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不仅国际货物贸易空前扩大,资本流动成百倍地增长,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劳务贸易、科技贸易、信息传播、人员流动、国际旅游等领域都有了迅猛的发展.这些领域互相促进,互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完整的发达的市场体系.这个世界市场体系和市场体制把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发生着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经济关系.二战后,以“经互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体系,90年代已不存在了.因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倒退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和越南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古巴等仍被封锁和制裁,难以参与经济全球化.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最有竞争力的西方强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垄断和霸权,力图将自身的生产方式逐渐扩展到所有的国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如吉登斯所说,“美国深刻而突出地影响了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从某些方面看,……它企图把美国的宪法条款推及全球”.
——当今经济全球化同经济区域化和经济集团化并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出现了144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数为68个;而日本贸易振兴会推算数为101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公布的数字则显示,从1948年到1994年全世界先后出现过109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目前至少已经有14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上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在集团化方面,迄今出现的经济集团有,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二十四国集团等.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一个印证是,随着全球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区域的内部经济流通也在加快.如1993年,北美、欧盟和东亚三个地区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量的76.8%.目前,欧盟国家有1/3的对外贸易是在其内部进行的,亚洲国家的一半外资也是来自其他亚洲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
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它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可能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在资本实力和科技上的优势,要比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大的利益.
其次,它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客观经济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自然是以各国市场经济体制部分趋同为基础的.在统一的世界大市场中,各国面对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努力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生产.这一切都会有效地扩大世界的总产出水平.同时,激烈的国际竞争还会刺激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刺激全球经济的增长.
再次,它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然,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
最后,它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可能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是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倘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充分认识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㈦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它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

(2)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发达国家成了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

(3)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是看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待,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应当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正确政策,加快发展自己。

㈧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积极效果: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发大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击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以便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消极效果:
第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拉大。
第二、 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证。
第三、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第四、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了一种全球行为,他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㈨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带来众多的创业机会。
——但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更短的产品寿命周期、更快捷的资本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㈩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这种观点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1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速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对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着。但是发达国家的资本,经验,技术也会向外扩散,从而相对削弱了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总体上来看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从机遇上来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开拓市场;从挑战来看由于发展中国家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技术水平落后,使它们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他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近事业单位招聘什么 浏览:653
怎么学唱粤语现代爱情故事 浏览:894
为什么会过得不幸福 浏览:829
幸福柳小区怎么联系 浏览:433
讲故事如何只有声音没有画面了 浏览:436
鄂州华容什么经济最好 浏览:654
心理学什么是爱情 浏览:229
寡姐的婚姻怎么处理 浏览:948
前程讲述什么故事 浏览:500
怎么才能把凯经济提升到1万以上 浏览:932
幸福肥怎么做好吃 浏览:688
磁县幸福城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645
婚姻咨询介绍所的电话号是多少 浏览:262
真挚友谊小故事有哪些 浏览:59
遇到你我感觉很幸福怎么回 浏览:838
心灯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22
美女嘴唇发紫是什么原因 浏览:985
吉林长春经济合同律师哪里找 浏览:52
怎么扫进店人员的健康码 浏览:216
女生怎么找对象会更加幸福 浏览: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