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靠什么
近年来,中国进口需求迅速扩大,为国际贸易繁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有效促进了世界经济再平衡。
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 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铁矿砂、大豆等商品量刷新纪录,分别达4.2亿吨、10.75亿吨、955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10.1%、13.9%,进口均价分别上涨29.6%、28.6%、5%,对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拉动原材料出口国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贰’ 2017年中国经济亮点有哪些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可以说,2017年我国经济的最大亮点是转型发展的态势逐渐稳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一大步。
经济增长超过预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前列,明显高于美国、欧盟、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2000年的4.54倍,大大超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83.2%,只要今后3年年均经济增速在6.3%以上即可实现这一目标;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2000年的4.13倍,提前3年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在世界经济贸易双复苏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中国经济亮点也是世界经济亮点。2017年,中国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在世界经济贸易双复苏中发挥领头羊作用。2017年世界经济呈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强劲的增长态势,中国经济功不可没。预计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16年的3.1%上升到2017年的3.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将从2016年的14.8%提高到2017年的15.3%,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35%左右;201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预计货物进出口贸易占世界的份额将从2016年的11.45%提高到2017年的12.71%,对世界贸易增长贡献率将高达45%以上,带动了全球进出口市场恢复性增长。
中国稳,世界稳;中国进,世界进;中国好,世界好。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7年,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叁’ 2017年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稳中向好
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且多项指标创下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物价稳。去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好于预期;PPI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
国际收支稳。201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2%,不仅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还创下6年来增速新高;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年末近31400亿美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已逾82.7万亿元,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压舱石。
‘肆’ 2017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如何
据报道,2017年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诸项经济指标表现亮眼,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开花,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1–3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分别是6.9%、6.9%和6.8%,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6.9%,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已连续九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运行区间。从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看,完成年初确定的6.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已成定局。
经济部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为我们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提供了更大的施策空间,也为我们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希望中国经济增速可以保持!
‘伍’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
比较之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乏力,31.5%的同比大幅增长确实可喜。似乎也在表明,中国经济开始有企稳的迹象。
市场对此也有非常强的关注。从去年年底以来,黑色金属系价格有不小的涨幅,就是受这轮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工业国企中很多不少是原材料企业和基础设施相关企业,业绩上自然也就可以获得很大支撑。
然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难以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这也是几年前的教训。要想让经济健康增长,从投资层面,关键是民间投资的恢复。近期,民间投资开始有些恢复,但是增长幅度仍然有限。
国家统计局在对1-2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进行分析时,也是非常冷静地表示这是“恢复性增长”,这是正确的。从去年年底以来,一些经济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有企稳的迹象。但是,这只是迹象而已,不能够说明太多。要实现中国经济真正企稳,结束下行惯性,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民企。只有民企重新恢复投资意愿,经济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怎么去唤醒民资的投资意愿,是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切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沾沾自喜。
‘陆’ 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是6.9%,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哪里
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经济增长动力。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以及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等新消费新业态和消费热点方兴未艾。
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成为经济发展新载体。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承载之一,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是实现我国经济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和一系列振兴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支持政策,积极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我国经济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工业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加快,结构优化出现升级现象。
三是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打开国内发展新空间。中国的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特征突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挖掘区域潜力,也能够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更为长期、持久的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全新的区域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为传统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形成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战略,打开了国内发展的新空间。
四是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新战略。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的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20%。相比之下,30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推动了经济高增长。但也应该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的系列成果,有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的科技队伍,有4200万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几代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领跑者”转变。
五是新型城镇化走出经济发展新路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家近年作出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四化”同步必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化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等配置,形成一共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新红利。30多年的改革开放,破除了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改革仍将释放新的红利。
七是对外开放格局呈现新局面。随着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和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我国开辟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是“走出去”开辟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金融危机之后,不少国家面临资金匮乏,在一些领域对我国放开了投资的限制,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正在消除部分“玻璃门”、“弹簧门”,是多元、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正在统筹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实施。
‘柒’ 2017年统计公报看中国经济有什么新亮点
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事业实现新改善……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展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亮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质量效益实现新提高。2017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创5年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公报显示,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第二产业高11.1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6.3%,增速分别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快8.7和9.1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提高1.15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增长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拉动。”盛来运说。
新改善: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再创佳绩。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社会保障不断扩大。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269万人、408万人和42483万人。全国城镇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604万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万套,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52.5万户。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在监测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29.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5.9%。
“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盛来运说。
去年的经济发展很好。
‘捌’ 影响2017年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因素:
一、长期因素,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周期性下行,从高位向中位下行似乎是一种趋势。
1、总量方面,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速转换。
2、在结构方面,中国再想象过去一样靠高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国的投资规模已经50万亿了,63.6万亿GDP中有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再扩大投资规模将受到空间限制。还有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业规模发展得过大,再继续刺激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也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强烈约束。由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过剩,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结构调整将面临剧烈阵痛。
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首先要淘汰或转移,这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而另外一部分人通过创新将会获益,这种博弈跟过去30多年以来不一样,过去是各个行业都在扩张做大,大家都能赚钱,差距不过是你赚得多、他赚得少而已。
现在,结构调整到了传统产业被淘汰转移,会使一部分人丧失就业岗位而利益受损;新兴产业成长上升,又使一部分人从发展创新中受益,但由于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获益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因此,本阶段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以一部分传统产业淘汰为代价,比如网络销售(O2O)给传统商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消费增长缓慢。
我国需求结构转换已经爆出好消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了微弱上升,投资的比重下降了。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依然太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当前我国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压缩“三公”消费之后,私人消费没有及时补上,造成总消费增长缓慢。压缩“三公”消费,把以往豪华的、奢侈的、超常规的GDP挤掉,使膨胀的消费消了肿。
但消肿以后,私人消费增长填补不了公共消费减少的那一块,所以总消费“池”的水没增加多少。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投资能不能再增长,而是消费在需求结构转换中不能实现正常上升。
居民消费倾向低影响消费。2014年第四季度央行对50个城市的两万居民问卷结果显示,81.3%居民愿意多投资多储蓄,仅有18.7%的居民倾向更多消费。这么多人愿意多储蓄,消费增长能加快吗?储蓄等于什么?储蓄长期等于投资,投资等于产能,产能等于国内消费加出口,当国内消费不足、出口乏力时,我国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压力。居民消费不足,消费动力不强,关键是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还有社会保障水平太低。我国城乡居民现在面临的问题,一是没钱不能消费,二是有钱不敢消费,关键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实际上,引起中国消费动力不足的关键是,有40%的中低收入阶层的人,没有解决消费动力问题。我国40%的中低收入阶层,除了日常消费外,一生只能干四件大事,买房子或建房子,结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养老。如果这些人收入水平不提高,后顾之忧解决不了,消费正常增长将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GDP绝对不能与美国以及发达国家比,其原因:
1、在GDP中我国的投资比重过高,西方国家是消费比重高,GDP中消费比重越高与居民福利距离就越近。因为,消费特别是家庭消费,本身就是居民的直接福利。
2、我国的GDP质量差,发达经济体盖栋房子一百年不拆,我们盖一个房子几十年就拆了;建一座桥一百年不拆,我们有的不到两年就塌了。
3、我国投资中还有许多“高大上”建设,跟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福利太遥远,大广场、现代化剧院、豪华政府大楼、摩天大厦、各种现代化会议中心等,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的福利是非常少的 。
所以长期高投资并不能将中国带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当前我国消费和储蓄比,储蓄永远快于消费。过去14年中国总消费增加了5.7倍多,储蓄增加了8.2倍。消费慢于储蓄,最后结果只能是储蓄支撑投资加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三、落后产能淘汰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从生产投资看,当传统的产业被淘汰或转移之后,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传统产业改造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落后产能是污染、坏的GDP,当这些坏的GDP被淘汰后,绿色的、好的GDP没上来,最后经济增长必然要下滑。因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快变量,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成长是慢变量,快慢之间必有一段空档期,在空档期缺乏接续产业条件下,经济增长是不会太快的 。
四、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明显抬头倾向,一、二线城市可能趋稳,三、四线城市还会延续微弱下行,全国总体趋稳,既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也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但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一般要占我国总投资的55%以上,制造业不景气,房地产不回升,总投资也难以有起色,这将直接影响今年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