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肥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粮食业和畜牧业。
2018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67.84 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粮食作物 52.56 万公顷,下降 0.7%;棉花 1.12万公顷,增长 3.2%;蔬菜 8.12 万公顷,增长 3.3%;瓜果 0.88万公顷,增长 4.3%;油料 4.96 万公顷,下降 2.2%。
全年粮食总产量 301.35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其中,稻谷 238.04 万吨,增长 0.9%;小麦 54.99 万吨,增长 2.1%。油料产量 14.88 万吨,下降 1.5%。
棉花产量 0.83 万吨,增长10.6%。蔬菜产量 208.41 万吨,增长 4.5%。瓜果产量 22.75万吨,增长 14.6%。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 118.55 万头,比上年增长 0.3%;出栏量 268.40 万头,下降 4.7%。肉类总产量 43.60 万吨,下降 2.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 23.59 万吨,下降 4.5%。禽蛋产量 19.20 万吨,增长 1.2%。牛奶产量 7.46 万吨,增长 0.6%。
(1)合肥的经济支柱是什么扩展阅读
2018年,合肥市全年生产总值(GDP) 7822.9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77.59亿元,增长 2.2%;第二产业增加值 3612.25 亿元,增长 9.5%;第三产业增加值 3933.07 亿元,增长 8.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3.9:49.0:47.1 调整为 3.5:46.2:50.3,其中三产占 GDP比重首次突破 50%,达 50.3%,同比提高 3.2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144748 元/人,比上年增加 13654 元/人。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GDP 为 97470 元(折合 14729 美元),比上年增加 9014 元。
B. 如何评价合肥经济
合肥的经济主要靠的是房地产,三县农民百分之八十都在合肥买房,农村几乎成了空村。合肥工业企业又太少,工资普遍很低。生活质量太低!合肥北城其实就是新农村改革集中地。一个城市没有旅游资源至少要有工业吧!一个靠房地产带动经济的城市能走多远…
C. 安徽省的主要产业是什么
汽车及工程机械
汽车及工程机械是安徽最大的工业行业,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在全国排名前3位,汽车产销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叉车、挖掘机、豪华大客车、客车底盘、快速液压机、大型潜水电泵、农用运输车、汽车及摩托车仪表、立式加工中心、活塞环、滤清器等一批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特别是安徽省的汽车行业近两年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汽车工业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体系也由单一的载重汽车发展到客车及底盘、轿车、轻微型载重汽车、商务车、专用汽车等系列产品,涌现出江淮汽车、奇瑞轿车、安凯汽车、合肥昌河、星马专用车等国内知名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江汽集团客车底盘是中国质量最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品,安凯集团的安凯客车位于世界顶级客车之列,合肥现代客车在中国中档客车中有着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奇瑞轿车、瑞风商务车都畅销全国各地。
家电
安徽家用电器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美菱、荣事达、海尔、美的、科龙、西门子、日立、三洋等一批知名企业。2005年,安徽省家用电冰箱产量530万台,居全国第3位;家用洗衣机产量441万台,居全国第3位;彩色电视机产量333万台,居全国第6位;房间空调器515万台,居全国第4位。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安徽重要的新兴产业。主要产品有军民用雷达设备、微型计算机、电视机、电子仪器、聚丙烯电工膜、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件、录音机电机、磁性材料等。出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重点企业,如合肥海尔、安徽康佳、芜湖实达电脑、安徽铜峰电子、铜陵三佳电子、中科大讯飞公司等。形成了一些独具优势和特色的电子基础材料基地,如铜陵的电工薄膜和电子铜材、马鞍山的磁性材料、安庆的电子陶瓷、淮北的电子铝箔等。特别是铜峰电子(集团)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容器薄膜和薄膜电容器生产基地,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
软件业发展迅速。已有各类软件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品开发基地——合肥软件园、芜湖软件园,已开发出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软件产品。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汉语语音合成技术世界领先。
新型建材
安徽新型建材工业主要产品为新型墙体材料,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PVC、PE、PP-R等型材和管材,及各类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等。化学建材年产量达31万吨,在全国处于首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新型建材骨干企业,如海螺型材、国风塑业、安徽百通、芜湖华亚等,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能源及原材料
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形成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两淮煤矿(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马钢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铜陵是我国重要的铜冶炼和加工基地。
D. 合肥有哪些支柱产业
江淮 --汽车行业
合钢
科技
讯飞
E. 安徽与江苏、浙江、河南相邻的城市,谁的经济实力更强
个人认为江浙的经济实力更强。江浙一带自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再说,这一带地理位置优越,像安徽、河南处于内陆,地理位置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交通就不如江浙一带便利。如果直接按经济总量来说,江浙可以说是傲视群雄了。
从以上原因及数据来看,江浙的经济实力的确是比较强的,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说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不过未来是向前看的,道路还很漫长,相信不管是哪个省、哪个城市,未来都会得到好的发展。
F. 你认为安徽哪一座城市最具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甚至与过去呈现着天壤之别。在如今这样一种环境下,很多城市就像“黑马”一样飞速发展,不仅在国内众多城市之中经济遥遥领先,甚至在国际中也有着不小的名头。不过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式,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座安徽最“有潜力”的城市:GDP增速即将破万亿,如今已入选新一线。
我国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只有我们去过的地方越多,对于祖国的了解才会越透彻,这也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对于安徽这一座最有潜力的城市,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G. 安徽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安徽省旅游从基础差、起点低、总量小等不利因素起步,经历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入境旅游为龙头,以国内旅游为主体、出境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协调发展。旅游业正逐步成长为安徽的支柱产业,并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改善和提升安徽国内外形象、改善人民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安徽在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等指标均居全国中上游位置(详见表6-4)。
表6-4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安徽省历史文化十分厚重,但除了黄山等少数城市外,其他城市及景区知名度还不够高。现在安徽省正充分发挥“两山一湖”的龙头带动作用,以观光型旅游为基础,加快促进全省红色旅游、徽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H. 合肥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经济主体是那些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合肥市在294个城市中综合排名第39位,合肥正式跻身最具潜力的准二线城市,同时在“商业文化竞争力”的单项竞争中名列第19名。2010年被评为中国未来10年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综合开发研究院6月17日公开发布:合肥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十五位。中国社科院面发布《2009-2010城市竞争力报告》合肥荣膺“最佳案例城市”。
经济
全市2011年生产总值3636.61亿元、增长16%(可比价);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23%;财政收入达到623.8亿元、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8.5亿元、增长2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7亿元、增长2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700元,分别增长15.5%、16%以上。
合肥都市圈
按照规划,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将持续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预期14000亿,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合肥6000亿、六安3000亿、巢湖3000亿、淮南1400亿、桐城600亿。按照规划,合肥都市圈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层实施“公交化”发展策略。同时,合肥都市圈将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推进五市间社保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未来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区通达运输通道的平均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全力打造合肥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300公里。
合芜蚌新区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合芜蚌新区"。 全国四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安徽合芜蚌)之一。
I. 合肥掉出新一线城市行列,合肥此前是靠什么挤进新一线城市的
新一期的城市排行榜出炉,这也是该榜单的连续第六个年度的发布。一线城市还说那四家,只不过排位稍微变化,从北上广深变成上北深广。
合肥从新一线跌落至二线,这个还是有不小的震动性的2020年当选新一线别的变化不大,唯一见涨的就是房价,现在直奔两万,政务区片区更是高达三万,这对于普遍收入只有四五千,收入还不及沈阳大连的合肥其实是层层加码。
合肥首要做的还是稳住房价,然后留住人才,尽可能吸收安徽流出的一千多万人口,不被江浙沪虹吸走。给合工大安大等真正造福合肥的学校多一些照顾,而不是一味给对于合肥而言基本是空中楼阁的科大砸钱。合肥需要的是稳一稳,等到发展成熟到像长沙,沈阳等不靠房价拉动经济的时候,新一线自然就实至名归了。
J. 合肥以什么经济为主
合肥在国内生产总值GDP4672.9亿元(2013年)在全国27个省会中排名15位。算是中规中矩。
省会城市一般经济发展都比较全面。合肥经济今天已初具规模,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初步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带、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工业等八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