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
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
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㈡ 为什么发动战争反而能促进经济增长
这个观点或结论一般只适用于美国。
首先美国不会将战场设定在本国境内。
其次,通过战争,可以大量出口武器,即使战争需要本国士兵,但战争经费却可以借口由其盟国承担,根据同盟条约,一方战争,另一方需要提供帮助,不愿意出人,那就出钱。比如日本。
第三,通过战争,摧毁了别国的生产力与设施,可以稳定居于产业链的两端,在国际贸易方面,各种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㈢ 200多次战争越打越富有美国崛起除了大发横财 竟还有其他原因
韬光养晦数十年,美国在二战中的人数已高达1000万余人,规模空前,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是,美国凭借二战契机顺利上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光鲜亮丽的外表后总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实际上,美国也是在经历过艰难曲折才快速崛起。
大多数国家在经历过二战的洗礼后,都热衷于和平,但美国依然热衷于战争,仅仅44年的时间,美国就先后发动了200多次战争。“国虽大,好战必亡”。为何美国非但没有走向毁灭,反而一步步走向世界霸主?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1914年,随着 萨拉热窝 的一声巨响,直接引燃了战争的导火线。在这场欧洲大陆的国土上,波及到很多国家,甚至美国也参与其中,但战火并未殃及到美国的领土。
纵观整个一战,战争的残酷导致整个欧洲的工业、农业基础都支撑不起,在失去强大的经济来源后,相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大国。
因此,在这段时间内,美国凭借自己得天独道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优势为交战双方同时提供战争所需的工业产品,对美国来说,保持中立是最稳妥的一种办法,既可以发一笔横财,同时可以大力发展工业。
但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英国逐渐失去了海上优势,德国海军的优势很快凸显出来,不仅威胁到英国的安危,同时也危及到美国本土,使焦躁不安的美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对德宣战。
终于在1917年的4月6日, 美国正式对德国进行宣战 。
虽然美国成功击溃了德军,但所用的装备与战斗力却是依靠英法两国。
战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获得大量赔款,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后, 美元随即取代了英镑,成为了世界上主要货币 ,同时也成为了一战中最大的赢家。
而国家的GDP在大幅度增长,使国内呈现出一片“虚假现象”,繁荣的背后是贫富差距的增加。
1929年10月,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增加,美国的银行系统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破产倒闭的企业增多,民众的失业率也大增。
各国都处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原本美国的农业在一战后就一直处于长期的慢性危机中,此次的 经济大危机 更加使农业危机加剧。
同时,美国作为最大的贸易国家,在金融方面衰落得尤为严重,美国通胀报表已经高达8.5%,许多有名的公司股票都在逐渐下降。此次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同时也给美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危机中,工人的货币工资直接降到了原本工资的50%,资本家为了弥补利益上的损失,还利用失业作为威胁,以此来大肆压榨工人的劳动成果。
面对如此严重的危机,美国政府决定拨款来帮助破产的资本主义企业复兴,而面对劳动人民竟不伸出援助之手,这就促使阶级矛盾的深化。
在此情况下,时任美国总统胡佛黯然下台。美国资产阶级决定捧罗斯福为美国新任总统。
1933年,在 罗斯福 上台并深入了解此次的经济大危机后,实行了三条政策。
第一条就是节省开支来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减少一些无用的开支。为此,罗斯福降低了公务员的酬薪,甚至还关闭了一些政府控股的国企,其目的就是来积累资金。
美国的军队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看重的,所以每年政府就会拨大量的资金来给军队,其目的就是研发新武器。
但因为罗斯福的新政需要大量的资金,尽管关了部分企业,但是还是不够,为此,他开始把目光盯在了美国军队上,便直接下令减少军队中没有必要的预算,这次攒够了新政所需要的资金预算。
在他攒到资金后 ,他开始 集中所有的力量来调整工业 ,模仿苏联走共产主义经济,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市场的控制与调节,罗斯福决定重新扶持一些破产的企业,同时也带动其他企业开始逐渐复兴。
为了维护工人的基本权利,罗斯福还规定了统一的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这样的生产大大解决了工人的就业问题,自此,在美国政府的措施下,工业改革顺利进行。
在解决完工业问题后,美国开始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与调节力。原本的美国政府一直是倡导自由经济,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带动市场的积极性与繁荣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少核心制约力的市场逐渐出现了弊端,假币的出现。
所以,在罗斯福通过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想要改变现状,就只能抛弃旧的市场模式,于是决定走向自由民主化,最终这个权利是由美国管理与监督。
在政府入市以后,很快就稳定住混乱市场的局面,因此罗斯福的第二项新政策也顺利完成。
罗斯福同时也在农业生产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他颁布了 《农业调整法》 ,提倡减耕减产,并为受损的农民提供补给,不仅如此,他还推动了“以工代赈”。
美国用于赈灾的钱不是直接发到民众手里,而是民众直接从事工作赚钱,不仅培养了农业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纵观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看似如此简单的解决方法,胡佛总统却陷入了迷茫之中,或许是危机来得猝不及防,使他下意识不知所措,才错过了最佳的控制时间。
但自罗斯福总统推出新政策后,国内所有行业的经济指标都在稳步回升。同时,新政策的实施也增加了人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逐渐摆脱了法西斯对民主制度的威胁。
但美国真正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原因是 “二战的爆发” 。虽然罗斯福的政策帮助美国顺利渡过经济危机,但在1936年至1939年,美国的失业率突然就达到了20%,同时股市也在不断下跌。
究其原因是罗斯福新政策的变化,已经达到了顶峰,以工代赈带来的福利开始慢慢消退,美国开始出现了经济萎缩的状态。
然而想要阻止这些现象的不断下滑,美国必须要等待一场战争的爆发,才能挽救自己。届时的 德国 ,在经历了一战的失败以后, 欠下了巨额赔偿 ,而美军的资本家此时嗅到良机,大量资本家开始暗中投资德国,而德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扬格计划,欠下美国330亿美元贷款,德国用这笔钱,偿还了2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用剩下的130亿用于自身的复兴和整备军队。
其中参与到这一过程的美国财阀不计其数,其中摩根财团,洛克菲勒家族都身处其中,而美国政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需要外部刺激才能让经济快速增长,而德国需要资金,工业设备才能重塑自己这台战争机器,两者各取所需,而对于美国而言,纵观整个西欧国家,毫无疑问德国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战争爆发点。
恰逢此时,希特勒在资本家等垄断资本集团之间进行游说,得到了很多军工集团的信赖,最终促成希特勒的上台。
希特勒上台后,面对高额的贷款,希特勒决定进行国家的干预,重整军备,可如此下去就会导致有大量的士兵无所事事,空吃军饷,大批武器闲置成为摆设,此时的德国已经箭在弦上,如果想要经济不倒退,那么发动战争一定是一条必选之路。这样的德国和美国更加不谋而合。
1939年,在德国闪击波兰后,与此同时美国也修改了 《中立法案》 。原本此项法案是出自1935年,文中规定禁止对交战国出售武器,但在波兰战役爆发后,该法案便迅速被调整为准许向交战国出售武器,很多资料显示是德国的扩张行为,但世纪上是美国在中途抽取利益的过程。
在这次战役中,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早在一战时,美国就彻底摸清了发战争财的套路。为此,他们在二战期间,通过大量的军事订单与租借法案使美国的各大工厂夜以继日地转动起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量可达12.7%。
通常来说,人们只知道 美国为同盟国提供物资 ,却不曾想到美国也曾为同盟国提供过帮助。
一战前的拉美与亚洲的工业品市场都是由欧洲列强所控制,战争期间,各个国家自顾不暇,为此美国商品开始席卷整个欧洲市场。
即使在二战中, 德国与日本 还是通过向美国购买 橡胶与废钢铁 ,不仅如此,美国还将石油在内的物资转运给德国。在整个战争中,美国的石油公司向德国出售了石油生产总量20%的石油,直到德国战败前还在向德国提供石油。
在1939年至1945年,美国钢材和石油的总产量分别达到了5.1亿吨和14.6吨,而同期的英国却不足1亿。
所以,美国在这两次战争中大发横财,依靠全球75%的黄金储备确立了美元霸权,而其他国家的经济基础几乎都被美国掠夺干净。美国因战争而获得的利益全部装入自己的口袋。
而在亚太地区,自日本对我国开战后,美国继续大发其财。随着资金的不断流入,致使日本开始急躁,情急之下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参战,成为太平洋的战场主力军,利用超强的工业实力和底蕴成功击败日本,自此,美国也成功控制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
战后的 美国 在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力量,光 航空母舰 就高达30艘,英国海上霸主的位置彻底被美国所取代。
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之后,几乎所有的交战国家都成了残垣断壁,战败后的德国陷入了衣食无着的困境,欧洲更是被打成了一片废墟。
美国当时的经济已经大幅度增长,战争不仅没有对美国造成什么压力,反而彻底从危机走出来。为了巩固美国的利益,美国就必须对欧洲国家展开投资,便又启动了一个 “马歇尔计划” ,并帮助欧洲各国重建,表面上是用美国的资金来帮助欧洲复苏,但实际上是不仅增加了控制力,同时也进一步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影响力。
不难看出,美国在战争中吸取了一定的利益,美国的繁荣是靠战争打出来的,它的强大是建立在无尽白骨和硝烟之上的。但除了在这两次战争中大发横财之外,还有其余两个重要的原因。
其实早在14世纪之前,美洲大陆本没有出现资本的贪婪与殖民间的斗争。但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自此,这一切都变得潜移默化。
虽然,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使美国、英国、法国等殖民帝国逐渐显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成功让欧洲各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16世纪至18世纪,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欧国家相继进入美洲,并陆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领土。18世纪中期,随着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英国很快就累积了大量的资本,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于是开始对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块殖民地,采取高压政策,随着征税的不断提高,引起了北美地区居民强烈的不满与反抗,最终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
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敦的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自此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美国在当时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的带领下,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并同时也与法国等多个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多个国家的帮助。
最终,在法军的帮助下,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不仅使被占领的13个殖民地独立,同时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华盛顿在击败英军后,便再度隐归,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直到1789年,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华盛顿再次出山,主持制定了美国首部宪法,并成为了美国 历史 上的首届总统。
在美国独立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1862年《宅地法》的实施 ,致使美国成立了移民局,自此就掀起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
大批的移民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前往西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产阶级矛盾,但对于北美印第安人来说是一条“血泪之路”。
美国的这次西进运动 ,逐渐由大西洋的沿岸扩张到太平洋的沿岸。西进运动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增强起到了尤为重要的 历史 意义,同时西部肥沃的土地也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美国的领土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后,却不能一举将美洲拿下。这是为什么呢?屏幕前的你们知道吗?
在当时,美洲还有两个强大的国家,加拿大与墨西哥。当时的加拿大是一个发达国家,相反墨西哥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分析两国之后, 美军果然选择了实力较弱的墨西哥 ,并对其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战争爆发后,由于墨西哥的军队缺乏训练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快就败下阵来,而上级高层由于首都的沦陷而感到惊慌失措,并于1847年辞去了职务。
当新政府上台后,便开始与美国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 《瓜达卢佩-希得尔戈条约》 。虽然美国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但墨西哥也是一个不服输的国家。
如果美国要拼尽全力攻占墨西哥的话,相信墨西哥也会百分百奉陪到底,而且两国的军事实力水平相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放弃战争,减少过多的损失。
随着美国占领西部后,轻工业占据了极大优势,美国棉纺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于此同时农业上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从19世纪20年代起,在北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北部与中部开始了工业革命。在1860年,北方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而南方则实行的是 种植黑人奴隶制度 ,与此同时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由于美方南北方处于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同时又涉及到双方的根本利益,自此双方因为各种问题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在美国内战结束后,美国基本消灭了奴隶制,而整个联邦也在经济上完成了统一。
在此之后, 美国开始进入了成熟的工业化发展 。从内战开始到1917年的近50年间,所有的机器代替了手工铺设全国性的铁道网,银行业贷款的规模剧增,极大促成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而美国也因此由一个农业共和国逐渐变成了城市化国家。
纵观整个美国,之所以能够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主要来自领土的扩张、美国内部战争与两次战争中的横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美国至今未亡,但我们仍要牢记古人的经验与教训,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我们的革命先烈们都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呕心沥血,风雨之后终见彩虹。我们作为后人,要秉承这些伟人所做出的光辉成就,同时也要铭记 历史 ,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
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武器装备得到了全面发展,从弱到强,从机械化到现代化,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制,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这些年,我国军事力量得到不断发展,离不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逐步迈入了小康生活,到了现在,我国更是实现了全面脱贫。随着经济、 科技 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现如今,我们早已从任人宰割的状态变为了世界第二大强国,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越发重要,但我们仍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国家,不要因为其他国家强大而屈服,也不要因为其他国家弱小而歧视。
㈣ 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是通过什么方式快速复苏的
其实南北战争不能说是一次对美国经济的打击,而是一个跳板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国经济能够在短短两百多年间就位居全球首位,要归功于美国的两次战争,一次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另一次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这两次战争都帮助美国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障碍,从而使得美国实现了经济上的飞速增长。
所以美国在南北战争后能够快速恢复经济应该是得益于南北战争的
个人观点,望采纳
㈤ 为什么说战争能解决经济危机,这是个什么怪论!请解释!
其实说白了就是国内消费萎靡的时候通过国家投资去刺激经济
比如美国如果老百姓没什么消费欲望,那么企业就会开工不足,然后就是整个经济的下滑;然而战争一旦发生呢?国家会把钱投进战争相关的事情上,不仅军工企业直接受益,纺织、皮革、食品等民用企业也可以转行做军服、帐篷、军用补给品等,船厂、机器厂也可以做飞机大炮轮船,总之刺激了国家的各个生产部门,而且人们去当兵,还解决了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