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现代化的市场体系、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规范化的市场主体和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则为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形成与运转,以及宏观调控系统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提供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
拓展资料
市场的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1.当涨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加大生产投入;当降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减少生产投入,这就是市场的一个特点:自发性。
2.市场的范围之大使得谁也无法客观宏观的去分析观察,参与者们大多以价格的增幅程度来决定是否参与,与参与程度,这就体现了市场的第二个特点:盲目性。
3.参与者盲目自发的投入生产,而生产是一个相对于价格变动耗时较长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一种商品降价后,它的供应量却在上升,这就是市场的第三个性质:滞后性。
4.我们在购买时只能先付款后消费,由于商品种类繁多,我们并不是每次都能在购买时直接看到消费的效果,而事后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的代价很大,所以市场还具有第四个性质:欺诈性。
市场经济是一个由千千万万的厂商和个人自主参与交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的价值规律。假定厂商打算做长久的生产经营和销售,商品的价格就会受供求关系影响,沿着自身价值上下波动,在交易过程中,我们常能看到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期价格不同,没有打算做长久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厂商,虽然很快被淘汰的风险很大,但是他们的获利也会非常可观。
⑵ 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形成需要社会条件是什么
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形成需要社会条件是
1、政治体系:国家政府政策的支持,比如以前中国搞计划经济就不支持市场经济。
2、社会条件:经济至少达到一定水平,市场经济才能发育,比如3000多年前,货币都不成熟,市场经济怎么发育。
3、市场经济需要自由的、公平的、产权明晰的经济法律作为保护。
二、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形成所需社会条件的必要性
1、在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形成中政治体系是主要因素,它为提供完善的市场经济提供必要的保障环境和条件,也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
政治体系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它一般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因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实在;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这些成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次级政治组织;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
二是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又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它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法定性和规约性,同时,它又是相对严密和稳定的。
政治体系构成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是人们有效地聚合政治利益要求,形成和运用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方式和工具。
2、政治体系健全了,社会条件就会起到辅助作用。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三个方面。
(2)地理环境指社会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地、山脉、河流、矿藏等等;
(3)人口指人口的密度、质量、发展速度等等。地理环境和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它们的好坏优劣虽然可以加速或迟缓社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它们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4)决定社会发展进程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向,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面貌,生产方式的更替,必然引起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
3、市场经济是在政治体系和社会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产生的。
三、什么是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3、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4、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是在理论上这一切是通过市场交换规则根据市场需求状态作出强制性调整的经济形态,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陷非常大。
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和成长的过程实际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完成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是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
1、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
一般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如下:
(1)1978~198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体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边缘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在:“文革”中被关闭的城乡农贸市场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自由运销,集体和个体商业有很大发展,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初步形成,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利用市场调节当作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后,市场调节向生产领域扩展。
(2)1984~1992年,市场体系伴随着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双轨体制而发展成长。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又进一步强调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的发育和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中进一步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被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中国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
(4)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到20世纪末,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不断升温的经济过热现象,对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政府加快了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⑶ 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
保护私产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诚信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设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实现经济发展的诚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诚信的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 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有赖于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⑷ 市场经济存在和正常运行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法治。
1、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法治。
市场经济要求明确产权、充分尊重和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财产权,要求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上自主表达经济利益需求。法治保证市场主体对其合法拥有的物质财富享有支配、使用和处置的权利。
2、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规则的形成需要法治。
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契约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推动力。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也是其优越性之所在。
(4)市场经济形成条件有哪些扩展阅读:
市场的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1、当涨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加大生产投入;当减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减少生产投入,这就是市场的一个特点:自发性。
2、市场的范围之大使得谁也无法客观宏观的去分析观察,参与者们大多以价格的增幅程度来决定是否参与,与参与程度,这就体现了市场的第二个特点: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