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外着名经济学家都有哪些
罗伯特 蒙代尔、N.格里高利·曼昆、保罗·克鲁格曼、芬恩·基德兰德、弗农·史密斯等。
1、罗伯特 蒙代尔
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1932年10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
2、N.格里高利·曼昆
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1958年2月3日出生,美国着名经济学家。29岁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2003年走入政坛,着有《经济学原理》。
3、保罗·克鲁格曼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
4、芬恩·基德兰德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1943年12月1日出生于挪威斯塔万格附近)是一位挪威着名经济学家。2018年9月,访问北京大学,并获聘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荣誉教授。
5、弗农·史密斯
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加利福尼亚查普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教授、乔治·梅森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学者、莫卡托斯中心成员、国立中山大学名誉博士。
Ⅱ 请介绍——比较可信的当今经济学家
简介
1956年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具体介绍
郎咸平,经济学家,1956年生于中国台湾,父亲是个军人。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咸平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郎博士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广泛引用,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0年,他就点出了德隆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由于郎咸平多次公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置疑,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他本身也招来很多批评,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国大陆的经济学界也有人对郎咸平将研究报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并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称他是“媒体经济学家”,“外星人”。郎咸平回应称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应该受公众监督,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对国内数据的研究后作出的,并不存在所谓脱离国情的问题,他还以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例,说明经济学家在媒体上积极发表言论的意义。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 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间郎咸平教授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郎咸平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还在第一财经频道长期主持一档名为“财经郎闲评”的专门节目来阐述他的观点(现已被勒令停播,官方原因是郎咸平的台湾版普通话无法达到中国国家标准)。
楼下的,郎咸平不是经济学家,难道你是啊?
他是个财务专家和他是个经济学家冲突么?
Ⅲ 保罗·皮尔泽人物简介
保罗·皮尔泽
保罗·皮尔泽(PaulPilzer)出生于1954年1月17日,是美国经济学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企业家。是花旗银行最年轻的副总裁。曾先后担任布什、克林顿两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着名经济学家,他也是六家公司的创始人。于2009年12月首次受邀访华。
中文名:保罗·皮尔泽
外文名:PaulPilzer
别名:保罗·皮尔萨
国籍:美国
出生地:纽约布鲁克林
出生日期:1954年1月17日
职业:经济学家、企业家、畅销书作者
毕业院校: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
主要成就:24岁被纽约大学聘为副教授
花旗银行最年轻的副总裁
两届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
代表作品:《财富第五波》《下一波财富狂潮》《点石成金》《上帝要你富有》
职务:花旗银行副总裁
人物生平:
皮尔泽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利哈伊大学(LehighUniversity)的学业,并用15个月的时间取得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那时他年仅22岁。同年他成为花旗银行最年轻的高级管理人员,三年之后他成为花旗银行最年轻的副总裁。24岁时,他被纽约大学聘为副教授,并连续21年在该大学授课。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皮尔泽在软件、教育及保健领域开创了五家公司,并使这五家公司的股票成功上市。他创立的ZaneBenefits,Inc.和ExtendHealth,Inc.是美国个人保健业的两家领先企业,其客户包括沃尔玛公司的山姆会员店。先后担任布什、克林顿两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着名经济学家。
出版着作:
《点石成金》、《上帝要你富有》、《财富第五波》、《下一波财富狂潮》
人物简介:
保罗·皮尔泽(PaulZanePilzer):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身价千万美元的软件企业家、大学副教授。他还是数十种学术着作以及八大最畅销书的作者。
皮尔泽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利哈伊大学(LehighUniversity)的学业,并用15个月的时间取得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那时他年仅22岁。同年他成为花旗银行最年轻的高级管理人员,三年之后他成为花旗银行最年轻的副总裁。24岁时,他被纽约大学聘为副教授,并连续21年在该大学授课。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皮尔泽在软件、教育及保健领域开创了五家公司,并使这五家公司的股票成功上市。他创立的ZaneBenefits,Inc.和ExtendHealth,Inc.是美国个人保健业的两家领先企业,其客户包括沃尔玛公司的山姆会员店。
他曾任两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并曾告诫美国政府将面临2000亿美元的储蓄与贷款危机,但美国政府在数年之后才认真考虑他的警告。他在《别人的钱》(OtherPeople"sMoney)(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出版)一书中讲述了这一段经历。该书受到了《纽约时报》和《经济学家杂志》的热捧。
皮尔泽的《点石成金》(UnlimitedWealth)一书讲述了科技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生活在拥有无尽物质资源的世界里。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已故的萨姆·沃尔顿在读了《点石成金》之后表示他“对于皮尔泽的商业能力”及其“通俗化表达能力”感到“非常吃惊”。
皮尔泽的《上帝要你富有》(GodWantsYoutoBeRich):《经济学理论》(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出版)解释了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如何建立在犹太-基督信仰传统之上的。这一荣登《纽约时报》(商业版)畅销书榜的着作曾刊登于《华尔街日报》头版,“60Minutes”和“FirstPersonwithMariaShriver”等多个电视节目中都对它进行了报道。
在《财富第五波》(TheNewWellnessRevolution)(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出版)一书中,皮尔泽指出新兴的保健业将成为下一个兆亿美元的明星产业。因为该书他获得了公共服务名誉博士学位,并被《纽约时报》冠以“健康导师”称号。
《下一波财富狂潮》(TheNextMillionaires)(动量传媒出版)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百万富翁数量在20世纪九十年代翻了一番,美国经济如何在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每年创造一百万个百万富翁,以及普通人如何能成为百万富翁。
《新建康保险方案》(TheNewHealthInsuranceSolution)(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出版)为美国健康保险业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并解释现在员工个人如何能够不依赖于雇主而获得低费用的保险。该书同时也解释了雇主如何能够以不到目前一半的成本为员工提供相同的健康利益,从而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他们的员工健康保险问题。
皮尔泽曾是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评论员,《华尔街日报》曾在2007年在头版对其进行了介绍。他曾三次出现在“拉里·金现场秀”(LarryKingLive!)电视节目中。每年,他向约200,000位听众作现场演讲,他的演讲录音带销量超过1000万盘。
2009年12月首次受邀访华,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由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于2009年12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国际高层论坛。国家领导人、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部长、全球着名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五大洲国际机构的主席、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约500人应邀出席了这次广受关注的盛会。
2009年12月10日,皮尔泽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作了题为《全球财富第五波与中国》的报告,分析营养在中国的重要性、介绍中国营养企业的经济利益与机遇,及中国能从其它国家学到的宝贵经验等等。
2013年7月28日,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对外经贸大学和IronFX铁汇金融集团联合主办的“汇聚变——中国梦释放金融正能量”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旨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领域专家、成熟的金融机构分享最新的实践经验和资讯,推动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会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先生参会并发表演讲。
Ⅳ 经济学家科尔奈去世,他有哪些经典作品
他的经典作品有《经济管理中的过度集中》《反均衡论》《短缺经济学》等。
科尔奈·亚诺什是匈牙利科学院通讯院士,是着名经济学家,匈牙利经济学权威。他于1928年生于布达佩斯。1961年获匈牙利卡尔·马克思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6年获匈科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名誉博士和波兰波兹南大学名誉博士。曾任匈科学院计算中心部主任,世界计量学会理事和会长,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一、科尔奈发表了很多经济学的着作。
从50年代起,科尔奈就对社会主义传统管理体制下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着有《经济管理中的过度集中》(1957年)、《反均衡论》(1971年)、《短缺经济学》(1980年)、《增长、短缺和效率》(1982年)、以及《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均衡》、《匈牙利经济改革观念的探讨》等论文。
Ⅳ 中外着名经济学家有哪些
吴敬琏,着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个人简历:
1930年1月24日生于南京。1948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学,入学后转入经济系学习。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3年大学毕业,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55-1956年跟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着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学习,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他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他的理论文章,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1976年以后,他进入了工作最紧张、成果最丰富的时期。1977年他较早对大寨“左”的口号和做法提出了公开的批评。他还参加了“按劳分配讨论会”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在经济理论方面对极“左”思想发起了系统批判。从1979年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 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1984年7月访美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使得地方封锁割据现象加重,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主权,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市场不太紧张,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作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1985年11月,他领导一个课题组对“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处在二元经济迅速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十分注意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十分注意社会资金的积累,恰当地把握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1986年初,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主要研究领域
理论经济学
比较制度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Ⅵ 介绍一下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拜托各位大神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年6月5日 - 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 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2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几年以后他的天才渐渐显露,并于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 一年后,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 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着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除《通论》外,凯恩斯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着作是《货币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和《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 1930)。这两部着作是其研究货币理论的代表作,但均未能脱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窠臼。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之一。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 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着作〈〈指数编制 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 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 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 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 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 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 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 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 币理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 ,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 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 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 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 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 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 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 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 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 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 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 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 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 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 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 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 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 ,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 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 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 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实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 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但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 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 这人就是着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 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着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 剑桥大学学监、政府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 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 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着名的经济学家。他与俄 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 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 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 伊顿中学(泰晤士河边的着名预备中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剑桥大学)数学和 经典着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 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 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 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 。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 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着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 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 。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 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 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 述了一些当时着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劳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着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 出版。着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 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 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 根据他在财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 ,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他赚了大笔利润,并就 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 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弹。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 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 ,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 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凯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 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 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续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着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美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