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海洋功能区分为八大类,即
中国海洋功能区划被划分为八大类,包括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和保留区。这些分类基于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旨在指导和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以确保海上开发能够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农渔业区划主要关注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和捕捞活动,保护海洋生态平衡。港口航运区则侧重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确保海上物流和人流的安全与高效。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划关注于沿海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区的规划,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矿产与能源区划则着眼于海洋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包括石油、天然气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以满足国家能源需求。旅游休闲娱乐区划则旨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发展海洋旅游业,提升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海洋保护区划强调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公园,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维护生物多样性。特殊利用区划则针对特定用途,如军事用途、科学研究等,通过严格管理确保其独特功能的实现。保留区则为未来可能的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
海洋功能区划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海洋管理工具,也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指导,对于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㈡ 中国3大海洋经济区包括那些城市!详细一点 并且介绍他们的特点。
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区是指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
“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长三角”不仅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城市经济概念:就是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7个市组成的都市群。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长三角16城市
上海市: 上海
江苏省: 南京 苏州 无锡 南通 常州 镇江 扬州 泰州
浙江省: 杭州 宁波 绍兴 嘉兴 湖州 舟山 台州
环渤海经济区简介: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 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一是地理区位十分优越。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二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三是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四是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五是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和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不仅在经济总量,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南开大学环渤海经济课题组就此给出了一系列对比:
———就经营环境而言,环渤海经济区内行政干预的力量比较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与珠三角、长三角有一定差距。
———就企业结构而言,环渤海虽然不乏优秀企业,但大型企业比重偏高,中小企业相对较少,缺乏活力;环渤海地区国有企业比重不仅高于长三角、珠三角,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行政区域利益主体地方意识较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也不够畅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沿京津交通干线分布着中关村、亦庄、廊坊开发区、天津武清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共8个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区,使这一天然的高科技产业带断裂,未能发挥出更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着名的侨乡。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惠州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按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为4077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3.2%和47.2%,分别占全国总数的0.4%和3.1%。
作为全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珠江三角洲在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上都有诸多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珠三角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区位、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一)珠三角城市经济发展万马奔腾。(二)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三)经济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四)经济外向度水平较高。(五)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三、面临挑战首先,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加大其次,外贸出口面临国内外“一高一低”双重夹击。第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推进工业化的制约作用不断加强第四,面临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激烈竞争
㈢ 中国3大海洋经济区包括那些城市!详细一点 并且介绍他们的特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本区西起烟台市虎头崖,南至鲁苏交界的绣针河口,为基岩海岸,岸线长3000公里,滩涂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优势海洋资源是渔业资源、旅游资源和港口资源。海洋开发基础好,海洋经济比较发达。主要发展方向为:发展海水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搞好水产品精加工;强化青岛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提高烟台、日照等港口综合发展水平;以海洋综合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开发和海洋精细化工制品;开发建设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重点的滨海及海岛特色旅游带;积极发展青岛等缺水城市的海水利用。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全部海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个设区市的市区及7个市下辖的沿海县(市)的陆域(含舟山群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等岛群),示范区陆地面积共3.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000平方公里的海岛,占浙江全部国土面积约1/3,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还未批
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的目标是提升优化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发展壮大粤东海洋经济区、粤西海洋经济区两个增长极。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港澳海洋产业合作,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